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27|回复: 8

[【其他】] 四圣试禅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26 11: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圣试禅心的故事大家也许都很熟悉了,黎山老母,观世音,普贤文殊四位菩萨要检验一下唐僧师徒四人对《色戒》的恪守程度,于是化成一中年妇女和三个貌美女儿要招赘女婿,一向贪恋女色的猪八戒自然中招,惹得大家一顿嘲笑。如果把故事分析的着眼点放在猪八戒不守戒上,固然能够获得一些批判意味的训诫,却似乎并不深入。如果用新批评之类的形式主义的批评法子,注意到测试每个人的不同表现,以及师徒四人在测试中的关系变化,则更有趣一些。但我这里仅仅是做个评述,并不轮开了写,所以是根据情节来点评的。

首先的问题是,为什么要试他们的“禅心”?《西游记》是很巧妙的,开头的引子里就揭示出来了。

正走处,不觉天晚。三藏道:“徒弟,如今天色又晚,却往那里安歇?”行者道:“师父说话差了。出家人餐风宿水,卧月眠霜,随处是家。又问那里安歇,何也?”猪八戒道:“哥啊,你只知道你走路轻省,那里管别人累坠?自过了流沙河,这一向爬山过岭,身挑着重担;老大难挨也!须是寻个人家,一则化些茶饭,二则养养精神,才是个道理。”行者道:“呆子,你这般言语,似有报怨之心。还像在高老庄,倚懒不求福的自在,恐不能也。既是秉正沙门,须是要吃辛受苦,才做得徒弟哩。”

在此已经写得明白了,天色晚了,唐僧想找个落脚处安歇,这大约是贪图安逸的;孙悟空又开始教育他师傅了。但猪八戒说得更加明白,取经辛苦,要找个人家安歇。悟空又开始教育他师弟了。我们看到,唐僧和八戒是带着人性的某些“弱点”,比如想要些享受。这其实不能算要求高,但却犯了出家人苦行的禁忌。既然有了“异心”,自然有各类人等来为难他们,比方后面他们“好为人师”,便出了一群狮子夺走他们兵器的故事。另外,在唐僧向猪八戒的心魔过渡中,我们发现,唐僧只是个念头,猪八戒却是压抑的痛苦了,呵呵。
人总是在最脆弱的时候,魔道才会入侵,不过这次不是魔,而是神仙来做测试。现在的行话叫钓鱼。

果然,师徒四人就走到了一座深山中的大宅里面前。悟空“急抬头举目而看,果见那半空中庆云笼罩,瑞霭遮盈。情知定是佛仙点化,他却不敢泄漏天机。”通过悟空的视角,我们已经知道这是场测试,实际上,题目也写得很清楚。很有趣的是,中国的古代小说大多不营造“悬念”,而是着重“表演”。明明告诉观众这是个“套”,让观众看得剧中的人物往里钻。说是“剧”,其实也有些道理,因为西游记成书中有杂剧的内容,可惜我还没有看过这个杂剧。但剧场效果是很明显的,不要悬念,便是“神话”故事的模型(?)。悟空知道这是测试,观众也知道了,我们的水平就跟悟空一个层面了,那么低于悟空的猪八戒和唐僧,便是“笑看”的对象,审美距离便产生了。但从另一方面看,孙悟空明知是测试,却不肯告知他的师父及师兄弟,说是“不敢”,说明他对自己师父师弟的情谊有限,起码不超过对神仙的敬畏。更何况,这种情形,正是他大发教育论调的好机会(参看前面引文),当然他从来不显出自己的高明,他装糊涂,也要观众/读者装糊涂,好让观众在猪八戒考试的不及格面前获得优越感。

这大宅子虽然“富贵相”,却人丁寥落,师徒四人在外面等了好一阵也不见人出来。悟空性急,就先往圈里钻,在大厅里偷看的时候,被个中年夫人给撞着了:
行者正然偷看处,忽听得后门内有脚步之声,走出一个半老不老的妇人来,娇声问道:“是甚么人,擅入我寡妇之门?”慌得个大圣喏喏连声道:“小僧是东土大唐来的,奉旨向西方拜佛求经。一行四众,路过宝方,天色已晚。特奔老菩萨檀府,告借一宵。”
悟空的反应很有趣,“慌得”“喏喏连声”,这在孙悟空身上的确不多见呀。悟空知道是局,可不知道设局的人究竟是什么人,但又要“敬畏”,偏偏是“擅入”地闯进寡妇内堂。悟空顿时也尴尬加紧张起来了,说些套话。这便是对悟空的测试,悟空多少有些欺软怕硬的内虚毛病,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落下的毛病。不过,悟空很快就过了关,因为他嘴比较紧呀。别个人大约印象里都将悟空看成了爱揭破面纱的家伙(套用个经济学名词),若是他自己的变化,定要露出个猴子屁股;他更还戳破八戒的小智慧小把戏,可是对于这种神仙大考,他可心领神会,不敢说破。

既然最有眼光最有智慧的悟空都不说破,别个人只能蒙在鼓里,使得测试得以继续进行。于是等待考试的其他三个人进了房子,这个中年女子也将题目亮出来,她家有大量房产和牛羊,只缺男人,需要入赘四个男子,恰好是唐僧师徒四个。其实这个题目蛮突兀的,唐僧三个徒弟形容丑陋,别个人很难看上眼,她们怎么就直接谈入赘事情?分明有诈。这一点而言,女儿国的故事,类似这一回,似乎就可信很多。但既然聪明人不说话,只能是笨人上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7 19: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个笨人竟然是唐僧,谁让他是个师父,也就是个leader呢?
面对中年妇女提出的若干诱惑人的条件,唐僧他老人家:
三藏坐在上面,好便似雷惊的孩子,雨淋的虾蟆,只是呆呆挣挣,翻白眼儿打仰。
如此丑化圣僧,实在是罪过。不过圣僧这一招装傻充愣,却是多年进化的结果,他以后多少次还要用到保命。按理说,面对诱惑,他大可以斥责或者明确拒绝,为啥要装这个傻呢?原来他怕起冲突,乃是个和平主义或者说无抵抗主义者,坚守内心,不管别个人。要不孙悟空这么没义气,原来他师父也使只管自己,不顾真理,不管徒弟。唐僧和平主义还有一个好处,便是落得实惠,不战不和,一个拖字,晚上睡觉的地方就有了。反正他要求也不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7 19: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戒他可抗不住这诱惑,但自己身份低微,不能直接答话,只好催他师父:
那八戒闻得这般富贵,这般美色,他却心痒难挠,坐在那椅子上,一似针戳屁股,左扭右扭的,忍耐不住,走上前,扯了师父一把道:“师父!这娘子告诵你话,你怎么佯佯不睬?好道也做个理会是。”那师父猛抬头,咄的一声,喝退了八戒道:“你这个孽畜!我们是个出家人,岂以富贵动心,美色留意,成得个甚么道理!”

八戒催师父,师父便可以呵斥八戒,不算是冲撞主人了。

但主人也抓住话把,要和唐僧辩论一番,唐僧不直接说人不好,但是宣传自己当和尚好:
三藏道:“女菩萨,你在家人享荣华,受富贵,有可穿,有可吃,儿女团圆,果然是好。但不知我出家的人,也有一段好处。”怎见得?有诗为证,诗曰:
出家立志本非常,推倒从前恩爱堂。外物不生闲口舌,身中自有好阴阳。
功完行满朝金阙,见性明心返故乡。胜似在家贪血食,老来坠落臭皮囊。

这句:胜似在家贪血食,老来坠落臭皮囊。讲的是死了以后进天堂,比人间吃荤腥死后只剩臭皮囊要好。不想这句冲撞了中年女子:
那妇人闻言大怒道:“这泼和尚无礼!我若不看你东土远来,就该叱出。我倒是个真心实意,要把家缘招赘汝等,你倒反将言语伤我。你就是受了戒,发了愿,永不还俗,好道你手下人,我家也招得一个。你怎么这般执法?”三藏见他发怒,只得者者谦谦,叫道:“悟空,你在这里罢。”

那夫人要招个徒弟,唐僧只能顺水推舟,他推荐的人,显示了他当领导多年的水平来着。悟空是四海为家,怎肯留在这里?但唐僧推荐悟空,悟空又不肯,说明唐僧没有卖掉悟空。唐僧岂有不知八戒着了急,如果推荐八戒,岂不是官方同意了八戒?真真卖了八戒。但面上看,唐僧可是按照辈分来推荐的,呵呵。

悟空自然不肯,他理由也不是那种“正经”的道理,倒是有些邪气:
行者道:“我从小儿不晓得干那般事,教八戒在这里罢。”八戒道:“哥啊,不要栽人么。大家从长计较。”
悟空说他对夫妻恩爱的事情一无所知,所以不妨推荐有婚姻经验的八戒吧。但悟空在芭蕉洞里和铁扇公主调情的时候,那可是什么都熟练得紧,所以他故意逗弄八戒。八戒在这种荣誉与好处面前,自然要谦让一下。他心理愿意,嘴里可不能这么说,于是就拿话圆滑一下。岂知唐僧不解风情,或者唐僧一直怕八戒不要他了,缺了制衡悟空的力量,所以赶紧让沙僧表态:

三藏道:“你两个不肯,便教悟净在这里罢。”沙僧道:“你看师父说的话。弟子蒙菩萨劝化,受了戒行,等候师父。自蒙师父收了我,又承教诲,跟着师父还不上两月,更不曾进得半分功果,怎敢图此富贵!宁死也要往西天去,决不干此欺心之事。”

沙僧这个人比较正统,更关键的是能够站队正确,表忠心一定要找这类没有个性的人了。呵呵。


那妇人见他们推诿,就来了冷处理,不搭理他们。八戒心里难忍,埋怨师父将话说死了,于是喜剧就转向这个意志力不坚定的家伙。看八戒,不是看他猴急(应该是猪急),而是看他扭捏。他束缚在大道理和peer pressure里,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8 07:2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看一本书看到这个地步,可谓得趣儿了~~~
连雪融听楼主娓娓道来也不知不觉的入了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8 08: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是真不错,越看越有意思,不知不觉发现自己把这么长的文字看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9 09:2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写得真好,观点也绝对正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0: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各位的抬爱,是我前进的动力呀。可我有时候也很散懒,所以有负,很是惭愧。
终于下决心要将其写完,了却一件事情,也对大家算有个交代。

我们也许会对八戒的扭捏赶到奇异,他有这样的需求,还俗也不犯法,还帮唐僧等人解决了食宿问题,如此好的事情,他怎么就这么不好意思呢?前面也提到过,这里还要详细说一下。原来碰到好处的时候,如果要轮次,就要按资排辈,八戒尚排在唐僧和孙悟空之后(这也说明为什么唐僧要先问悟空了)。大家都不拿,你这个时候伸手,就犯了忌讳了。何况,这个好处,名义上不太顺溜,是出家人所忌讳的。既然出家,怎么好随便还俗。但这些都是众人面前的面子活,等到私底下,就是八戒活动的机会了。
偏偏悟空还让八戒出丑,要猪八戒多拜他几拜,就不检举他。(其实后来还是检举了他,说明大家在好处面前都是互相盯着呢,呵呵。)。八戒的回应却是涉及到心理学了:
“大家都有此心,独拿老猪出丑。常言道:和尚是色中饿鬼。那个不要如此?都这般扭扭捏捏的拿班儿,把好事都弄得裂了。”
八戒以自己的色心来度其他和尚的君子腹,多少有些不公平。但八戒说出和尚是色中饿鬼,却是民众很多人私底下的想法,中国人以家为至高归属,对于那些出家人总不免有些猜疑,怀疑他们偷吃。比方潘巧云就和和尚私通,《三言》里面的和尚尼姑多是欲望大得惊人,大约都出自这类想象。八戒的说法,便是把大家的衣服都脱掉,露出色迷本相。然后将这件事情定义成好事,不可彼此退却,将其误了。
八戒既然之道这种事情,大家彼此面上无法完成,只能去私自沟通。他借口放马,去给自己宣传了一把,展示了干家务的能事。当然这一切都在孙悟空及广大观众的偷窥之下,悟空回来还打了小报告。那妇人听说入赘的事情有眉目了,便带着3个女儿过来确认。沙僧这时候出来说话:
我们已商议了,着那个姓猪的招赘门下。
非常有意思,为什么这句话是沙僧来说。唐僧要是这么说,就是正式把八戒给送出去了。孙悟空只是要看八戒的笑话,揭破八戒的私心,何况他是大师兄,这样的话也不能说。沙僧人微言轻,正是干这种“公议”的话的代表。当然,到了女儿国,唐僧扭捏要当王的时候,就轮到孙悟空出面送人了。
八戒这时候的反应是“不要栽人”,跟上次“栽人”的说辞是一样,栽人,我理解就是陷害我或者陷我于不义的境地的意思。看来八戒的受环境影响蛮大的,可以偷吃,不能公开抢。但他竟然也在众人面前丢丑,低声叫那中年女子“娘”。

悟空最喜欢抓人小辫子了,这个机会更不能错过。

行者道:"呆子,不要者嚣,你那口里娘也不知叫了多少,又是甚么弄不成?快快的应成,带携我们吃些喜酒,也是好处。"他一只手揪着八戒,一只手扯住妇人道:"亲家母,带你女婿进去。"那呆子脚儿趄趄的要往那里走……

悟空是有心看笑话,八戒是半推也半就,所以半情愿地跟着就走。

我个人感觉,这一段算是这一难里比较出彩的地方。谈到入赘的事情,这些世俗和尚推来推去,八戒想要却碍于面子。悟空早察觉八戒的心情,要“栽人”。八戒半推半就。八戒的扭捏,构成这场戏剧里面最大的喜剧要素:他掩藏在和尚面孔后面的色猪脸忽隐忽现的。待到八戒又到了这女子们的房间去摸媳妇的时候,喜剧已经发生了变化,由靠言语和表情的“上乘喜剧”转到了靠动作的“下乘喜剧”。而观众也可以由开始的时候掩着嘴笑,到后来的捧腹大笑了。

八戒就这么被试最后被迷,最终被绑绷住了,他的测试就算结束了。在这场测试里,一方面大家看到了和尚的“色中饿鬼”现行,另一方面,让他吃点亏,有所改变。

经过一夜,唐僧等醒来,发现豪罢了!宅没有了,他们睡在在松柏林中。这种变化,唐僧有些吃惊,忙找悟空,沙僧替他说了心里话:罢了!罢了!我们遇着鬼了!大圣心里明白,一切舒适享受不过是佛家的“色空”而已。他却并不完全说破,只引着大家去寻八戒:
行者笑道:"昨日这家子娘女们,不知是那里菩萨,在此显化我等,想是半夜里去了,只苦了猪八戒受罪。"三藏闻言,合掌顶礼,又只见那后边古柏树上,飘飘荡荡的,挂着一张简帖儿。沙僧急去取来与师父看时,却是八句颂子云:
"黎山老母不思凡,南海菩萨请下山。
普贤文殊皆是客,化成美女在林间。
圣僧有德还无俗,八戒无禅更有凡。
从此静心须改过,若生怠慢路途难!"

留下个简帖,非常有趣,须知道真身是不能显露的(央视似乎就把这几个人给露出来),因为已经变成美女,诱惑了众人,调戏了八戒,虽然是考试,但见面仍然不好看。先是表明身份和来意,然后将八戒和唐僧的测试结果给他们,然后教育一下他们,仍然维系了神仙们的面子。但观众也许有别个想法,这些神仙们和老猪一起调笑,怕以后没有办法板起脸来。此外,我们知道,这局是南海菩萨摆的,请黎山老母扮演中年妇女,其他人扮演美女。观世音菩萨,在中国就是女身形象,中国人还怕她孤单,给她安排了名义丈夫之类。因此,他们的变成女身,也可以理解了。(说不定他们标明的“不思凡,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对唐僧和八戒的评价,八戒没有什么好说“无禅更有凡”,就是失败,唐僧的评语给的比较微妙“有德还无俗”。无禅,就是无定性,有凡,就是有凡心。有德,就是道德高尚(圣僧),还无俗,是还要更无俗一些的意思吧。暗暗讽刺唐僧开篇的时候想休息的安稳些,中间出卖八戒换取斋饭,醒来发现睡在林里有些怕。这些都无俗得不彻底吧。

后来大家发现猪八戒在树上绷了一夜,沙僧不忍,给他解了下来。悟空却扬言要走,抛弃这个抛弃了他们的人。唐僧说,八戒有些力气还可用,何况他受了苦,会改正的,于是大家就一起又上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1:3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对于异样的人,总怀有疑心。比如和尚尼姑,一方面觉得他们应该恪守戒律,他们是俗民能够进西天的希望和英雄模型,另一方面,又觉得他们不可能真的守戒律,他们背着人的时候,肯定在偷吃肉,偷女人。这两种心理的冲突处,可以见到阿Q对异端小尼姑的态度,尼姑假正经背后,一定有偷和尚的经历。
四圣算是代表劳动人民群众给他们测试一下,偏偏要趟这趟浑水,弄得大家仿佛都不干净了。不过解决问题的方法很简单,那便是从此改正了,重新做人。也就可怜了八戒,他那点群众的私心杂念,被大家调笑,然后大家都知道,他们在笑他们自己。“绷”是绷不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qhaaa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9-11-9 22:2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或者传说是个框,什么都可往里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30 07:38 , Processed in 0.370988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