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08|回复: 0

[【社会视角】] 从袁隆平想到诺贝尔与徐光启:科学的价值有多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15 10: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08亿元,某机构为袁隆平定了个身价。多乎?少乎?“用财富衡量科学家价值太低级、太庸俗。”袁回应。他是在近日回中学母校参加校庆、捐设10万元奖学金时说这番话的。

  科学家并非没有个人财富。刚刚过去的一周,是“诺贝尔奖周”,各大奖项逐日揭晓,诸位学者分享每份1000万瑞典克朗的奖金―――他们要感谢这笔科学财富的创立者诺贝尔。

  袁隆平也可谓国内呼声最高的诺奖候选人之一,假如他真的得了诺贝尔先生的遗产,恐怕有人又要往他的千亿身价上,再加上140万美元、约合多少多少人民币的价码了。

  除了外国的诺贝尔,与袁隆平扯得上关系的科学家,可推古代的徐光启。他算袁的同行和前辈,是中国最早接受西方科技的农学家,同样也跟袁一样,身躬于田、以民为本。

  看看古今中外的这三位科学家:诺贝尔留下近千万美元设立基金,一个多世纪来激励了无数科学继承人;徐光启老境不佳也无人估价,但400多年后稍有教育背景的国人都记得他;袁隆平远没有胡润“百富榜”人物的家财,却被“莫须有”地定价千亿,并一直被人热议、炒作。那么,当前社会对科学家价值的判断尺度是不是存在功利性问题,有没有对科学家的自我评价标准产生不利影响呢?

  如果金钱真能衡量科学家价值,那么就袁隆平而言,这个千亿的额度恐怕也太不精确。往“小”里说,根据袁隆平这些年前后两次坦承,他的月工资从4000多元增至6000多元,加之在“隆平高科”所占5%股份得年度分红20多万元、还有稿费、咨询费等额外收入,每年也就拿到30多万元―――这么一个不大的数字,算不算他真实的个人身价呢?若往“大”里说,袁隆平曾算过一笔账:全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约2.3亿亩,如推广1亿亩“超级稻”,亩产可比原来的700公斤多产300公斤;这些增产的部分,按温饱水平计算,能养活8000多万人口。假使8000多万人,每人每年只出50元“温饱费”,养活50年,那么这笔粮款就足有2000亿元―――这种庞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又算不算在袁隆平的身价里呢?

  企业可以用成本和利润来考核,社会不可用GDP来看政绩;富豪们的私人财产能排出个“五百强”,但真正的科学价值不能以钱财来估量。这不仅低俗,而且危险。因为唯科学家的年薪、津贴、奖金甚至身价来论其高下,必损害科学精神,阻碍科学进步。坊间学术不诚信、不道德甚至腐败的现象,究其个人根源,多半跟钱沾边,利用科学家身份沽名钓誉有之,为争项目经费造假抄袭也有之。一旦某种社会舆论或某科学家,把为科学创造价值等同于为个人商业价值,那么一次原本美好的科学之旅也将走到令人遗憾的末路尽头。

  年近八十的袁隆平,一心想着在3年之内让杂交稻亩产跨入900公斤门槛,90岁时实现亩产1000公斤的夙愿,但他说自己从不关注“隆平高科”股价涨跌。再看看诺贝尔,这个搞炸药的人一生共获发明专利255项,在各大洲20国开办百家企业,但他立下唯一遗嘱,将可兑换现金的剩余财产变为奖金,使各领域杰出科学家都有机会继承他的财富。别忘了徐光启,他脱了一品官服,一没项目、二没拨款,下地亲耕搞科研,著50万字《农政全书》,在生命最后十年,更逢兵荒马乱、天灾人祸,光启告病返沪,拖着年迈之躯,试种大量作物,率先在国内培育和推广甘薯这种关键食粮,并成功防治蝗虫,减缓了饥荒影响,被尊为“穷人之父”。假使这三人都将可以量化的个人价值置于不可限量的科学价值之上,只为安享晚年、泽被家族,那么他们留给人类的“科学身价”将一落千丈。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凡重大科学价值都自然会长存于世,不需我等多费心思去估价,而自有后来最公道评说。就好比诺贝尔奖都是迟来的奖项,至少经过10年实践方能验证其成果;而袁隆平能否圆国人诺奖之梦,与徐光启相比的科学史价值几何,都不是现今社会舆论所能盲目判定和追捧的。既然如此,身价百万、千万,抑或亿万,又有何谓?且当笑言戏语,不可夺其志也。
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09/10/15/2731771.html
有才的同时最好有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11 21:58 , Processed in 0.270656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