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Steven N.S.Cheung的数学模型不够完满,特别是没有找到一个描述信息费用的好数学方法,反而是后来者斯蒂格利茨利用 Steven N.S.Cheung的发现,用严格的道德风险模型,一般化了StevenN.S.Cheung的理论观点,并利用模型解释均衡失业、效率工资等经济现象。假Steven N.S.Cheung积极跟踪文献的最新进展,而不是“不再读书”,并能用较好数学模型一般化他的理论,那么他可能就得到诺贝尔经济学奖了。
Steven N.S.Cheung在一篇文章中谈经历时说:“信息经济学我是鼻祖。”这是真的,特别是分成地租中的信息费用,使分成地租成为有效率的制度算是他第一个提出来,他之前的所有经济学家都说分成地租无效率,所以要土改。Steven N.S.Cheung是第一个来推翻这种支持土改的经济理论的经济学家。
Steven N.S.Cheung有一个缺点是不虚心。虽然别人以他的理论为基础,却进一步发展变化了它,而且做得比原来好。他不去虚心地学人家超过他的部分,反而把人家的道德风险模型讲得一钱不值,我觉得这样不好。他早期遇到科斯,很推崇他的理论,特别是诺斯从他那学了很多东西(诺斯曾于1999年在哈佛大学亲口对我承认了这一点)。Steven N.S.Cheung有外国人的劣势,如果从小在美国长大的人,他们之间会有感情纽带,就像美国人崇拜肯尼迪的儿子,虽然他没有什么显赫的功德,但因为从小一起长大,会有感情因素,这是我们华裔没有的。比如我回国,老一辈的人知道我是杨曦光,马上会有很多回忆,无形中有很多感情。斯蒂格利茨实际是二道贩子,把Steven N.S.Cheung的理论贩卖,还做了些具体的事情,靠此出名了, Steven N.S.Cheung却因匿名审稿发表文章不顺利,干脆写些散文。这是中国人和西方人先天条件的差别。另一个是匿名审稿制度的弊端,完全以匿名审稿制度的标准来评判,Steven N.S.Cheung永远没有出头之日,他早期影响最大的、被引用最多的几篇文章都是未经匿名审稿,由科斯约稿的,包括科斯也是这样。
现在国内大多数人没读够文献,只是从很少几个杂志上引用文章,不要说拿诺贝尔奖,就是拿到国际上交稿子,人家都会很看不起,中国现在99%的经济学文章拿到外国来发表,都会因为对文献不熟被杀掉。当然有些东西国内看不到,但也有的是根本不去读。中国人总是别人的东西还没看完,自己就要创新, Steven N.S.Cheung也有这个缺点。
谁在误解
Steven N.S.Cheung国内误解Steven N.S.Cheung的有几种情况,一是把Steven N.S.Cheung 一些不重要也不一定正确的说法看得太重,例如STEVEN说过没有向上倾斜的需求曲线,但只要了解教科书中的标准结果的人就知道,可能有向上倾斜的需求曲线,对非正常商品即收入效果为负的商品,如价格上升,真实收入下降。由于收入效果为负(收入越低买得越多,例如收入下降,多买劣质商品),若收入效果大于替代效果,增加购买的收入效果超过减少购买的替代效果,社会就会出现向上倾斜的需求曲线。Steven N.S.Cheung应该知道这些的,但他说这完全是人造出来的,数学推出来的,现实中不存在。中国可能有些人连教科书都没读过,却说没有向上倾斜的需求曲线,讲得振振有词的样子,这是我很难接受的观点。当然Steven N.S.Cheung讲得有一定道理,像我们说的这个向上倾斜需求曲线的例子(基芬商品)没有很多思想在里面,无非是数学推出一个特别的例子。
另一些批评Steven N.S.Cheung的人不了解西方主流学派的文献,或只了解标准教科书上关于外部性的观点,不知道自 Steven N.S.Cheung、科斯以来,主流学派的前沿已用正式模型否定了外部性概念,而用内生外部性、各种复杂的两难冲突解释制度的复杂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