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755|回复: 2

[【其它原创】] 两字变动谱写科学发展新篇章——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 解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8 11:3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我的一次党课讲稿,本来也是作为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一篇小论文。发出来,希望对朋友们有用,并请朋友们斧正。
                两字变动谱写科学发展新篇章
                    ——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 解读

    社会发展理论,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顺应我国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的需要,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在总结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中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它是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和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它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系统理论,是我们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完善的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命题,并将其基本内涵界定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同时提出“五个统筹”思想。2004年,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2005年,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迹,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2006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2007年, 胡锦涛在“6•25”讲话中把“又快又好”思想的表述转化为“又好又快”,在十七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涵义、理论体系做了全面的阐述,明确提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一思想转变对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指明了方向。
             一、“又好又快”发展之内涵及意义
    “好”与“快”,是对经济发展一种通俗的说法,“好”讲的是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快”讲的是发展的速度。如何处理“好”与“快”的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一直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这就决定了“快”始终是我们面对的一个突出任务。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进入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我们党较好地处理了“快”与“好”的关系,但后来由于受“左”的影响,也有过深刻教训。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在实践中正确处理“快”与“好”的关系,始终强调既要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又要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较快发展的态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简单地说,“又好又快”,是“好”与“快”的统一,就是好中求快,优中求进。坚持把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在“好”的基础上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又好又快”,体现了发展主体和目的的统一,体现了发展的质量、效益和速度的统一,体现了经济建设与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统一,反映了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协调,均衡发展的要求,反映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要求。
    在过去一个时期,我们曾经强调“又快又好”,现在又把“好”置于“快”之前,这不是简单的文字 顺序调整,而是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和发展理念的重要发展,意义重大。强调“又好又快”,在当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同时也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如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等。这些问题大都与一些领导干部政绩观和发展观出现偏差有关,往往“快”字当头,把“快”放在第一位。倡导“又好又快”发展,有助于各级领导干部切实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因此,“又好又快”发展理念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深刻反映了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丰富和发展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导方针。
    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发展理念的变化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的。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使我们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了现实的支撑。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幅提高,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体制性条件;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显著提升,消费结构的升级,为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正是这些方面的成就和变化,使我们有条件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上迈出更加稳健的步伐。
              二、又好又快: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必然地要求“又好又快”。
    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对经济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虽然只是“好”与“快”两个字顺序的变化,但含义十分深刻。它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反映了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升华,使我们对新阶段发展规律的把握更加全面,指导发展的方针更加符合实际,破解发展难题的途径更加明确。从“快”字当头到“好”字当头,经历了一个实践深化、认识提高的历史过程。改革开放后,我们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推动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经济总量大幅跃升,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困扰我们多年的短缺局面已不复存在,社会商品实现了供求平衡或略有富余。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如何以更好的质量、更多的品种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通过自主创新,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产品开拓市场,成为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资源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趋于突出。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经过多年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条件和能力明显改善。一是综合国力大大增强。随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战略深入实施,科技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开始显现,产业结构在调整中优化升级。通过推进新农村建设、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等,“五个统筹”逐步落实,这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二是体制条件基本具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企业活力日益增强,市场体系逐步健全,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这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三是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扩大经济发展的回旋余地。四是我国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劳动力资源丰富,居民储蓄率高,能源交通等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完全可能的。最重要的是,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逐步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抓紧完善政策体系,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环境,就一定能够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2008年我国GDP总量达到30亿人民币,占世界GDP总量的6%左右。但是我们为此消耗了多少能源和资源呢 能源消耗达到了24.6亿吨标准煤,大约占世界能源消耗的15%左右。钢材消耗量达到了3.88亿吨,大约占世界钢材消耗的30%。水泥消耗了12.4亿吨,大约占世界水泥消耗量的54%。近年来,我国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了许多举措,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仍然没有摆脱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一些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项目屡禁不止,靠拼土地,拼劳力,拼投资的发展方式,已难以支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刻不容缓。
    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6 •25”重要讲话中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从“增长”到“发展”的改变,更为科学合理,更加符合“又好又快”的要求。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这些年来,我们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但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不仅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严重危害了群众健康和公共安全。必须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根据自然的承载能力和承受能力规划经济社会发展,坚决禁止各种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行为,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做法,下大气力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要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抓紧落实支持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自主创新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不断提高开放条件下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广泛应用高科技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努力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产业,全面提高产业技术水平。
    经验表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当前,必须抓住经济运行环境比较宽松,经济效益比较好的有利时机,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引导投资方向,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振兴装备制造业,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培育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节能减排的重点工作和主要措施有效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突出搞好重点企业节能减排;推进节能减排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完善体制和政策体系;加大节能减排的投入;切实加强节能减排法制建设;强化节能减排监督管理。
          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又好又快发展的保障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个重要的工作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大的生机活力,建立健全有利于自主创新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为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国家计划对维护宏观经济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综合协调作用。要抓紧改革和完善规划体制,完善国家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的管理和实施机制,形成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统领,各类规划定位清晰、功能互补、有效衔接的规划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这些来,我国财税改革不断推进,有力地支持了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分税制改革后,中央政府的收入比重有了提高,但原有的支出结构尚未调整到位,还不能满足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需要,不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不消除行政力量干预经济发展的利益动因,国民经济就难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贯彻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提高经济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经济活动主体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加快信用体制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现代市场体系的基础,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规范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要结合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以完善信贷、纳税、合同履行、产品质量信用记录为重点,通过道德建设、产权改革和法律约束,加快建设社会信用服务体系,健全并严格执行失信惩戒制度。市场中介组织发展和规范水平是市场体系发育成熟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的标志。要积极发展独立公正、规范运作、市场认可的行业协会和专业化中介服务机构,在行业内发挥应有作用。
进一步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要维护公有制主体地位,要给予其他经济以平等竞争的机会。只有公有制经济始终居于主体地位,才能从根本上维护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只有各种所有制的市场主体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才能始终保持并不断增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和活力。
              五、深化改革:又好又快发展的着力点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正是通过改革开放,我们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且越走越宽广。如今,我国经济实力跻身世界前列,人民生活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整个国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事实证明,改革开放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人民意愿;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日中国的繁荣富强,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步,发展和现在的大好局面。
     但是,随着改革步入“深水区”,利益调整的层次较深,力度较大,涉及面广,也产生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实际问题。围绕这些问题,人们对一些具体的改革政策产生了不少疑问,也一度在社会上引起了一些争论。针对这种情况,中央鲜明地提出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6•25”重要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一次新的伟大革命,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要进一步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改革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既包括经济基础又包括上层建筑,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体制,需要有一系列相应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这就要求我们统筹协调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的改革,统筹好城市改革与农村改革,形成共同推进改革的整体合力。正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要进一步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投身到改革开放事业中来。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总结我国改革的实践经验与吸收国外的有益做法结合起来,把广泛征询群众意见与认真进行专家论证结合起来,努力使改革决策兼顾到各方面利益,照顾到各方面关切,真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
     发展未有穷期,奋进永不言止。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对新的征程,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沿着已经开辟的正确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把我们的智慧融入其中,把我们的热情融入其中,把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融入其中,让“好”与“快”比翼双飞,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的讲话(2007年6月25日)
2.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2007理论热点面面观[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10 18: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毛主席50年代就提出“多快好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13 17:3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愿望总是良好的
现实总是严竣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3 03:42 , Processed in 0.166557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