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017|回复: 3

[【余香阁】] 我的五篇说课稿,希望对朋友有帮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5 07:3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商品》说课稿
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你们好!(自我介绍与感谢)。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商品》。下面我从教材、教学方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从三个方面: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商品》是人教版中等师范思想政治教材第一课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在经济常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商品被认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分析与批判的起点。在这里我们可以认为,本节内容是这本教材的逻辑起点,我们可以看到,教材后面的内容如货币、价值规律、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商品销售,对外贸易等等都是围绕商品进行的。因此学好本节内容就可以为学好后面的经济常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青少年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识记:商品、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
理解:1、商品与物品、劳动产品的区别与联系;2、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基本属性;
3、提高劳动生产率无论对生产者还是对社会都有重要意义。
运用: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产生许多问题,如:过年过节时亲友间互赠的礼品是不是商品?农民交给地主的地租是不是商品?等等,要让学生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来分析问题,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觉悟目标:增强商品质量意识,认识假冒伪劣产品对人民群众的危害性。
(三)教学重难点:按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1)商品和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重点的依据:商品和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全书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以后教材中讲到的一系列问题,都是建立在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上的,所以必须作为教学重点。(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依据是:这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之一,只有懂得这一道理,才能深刻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价值规律的作用。
2、教学难点:(两对关系)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的相互关系和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相互关系。这两对关系原理,是从复杂的经济现象中高度抽象概括出来的,它不是靠人们的直观所能把握的,初学经济学的学生往往感到抽象、难于理解,因此我把这部分知识确定为本节的难点。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一节成功的课,不可能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而是几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基于本节内容特点,考虑到学生的现状,我有机地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针对理论性较强的知识,讲授法可有效地概括学科知识,可以用不同词语陈述相同的内容,从而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讲授中师生的情感交流也可以相互强化。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制作政治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等媒体有效整合,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突出重点,分解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三)探究式教学:教学中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经济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四)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这些教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三、说学法。现代教育思想尤其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要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基于此,结合本节内容特点,我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以下学习方法:
  (一)“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方法,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二)读议领悟法,充分利用教材可读性强的特点,组织学生阅读—分析—归纳,理解基本知识和原理,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讨论法,把学生在思想认识中存在的误区同本课内容结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提高认识。
下面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总结、布置作业四个环节)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注重互动与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导入新课:(2—3分钟)。从生活实际谈起:去到商店中,可以看到很多的东西,这些东西是不是商品呢?逢年过节,走亲访友,互赠的礼品是不是商品呢?(当堂演示:制作小卡片送人)。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是商品,有的却不是?为什么呢?导语设计的依据: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政治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讲授新课:(35分钟)
1、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P8页)
(1)商品的含义(举例说明什么是商品?)
(学生能够列举许多)可以得出一个现象性结论:“凡是用钱买来的东西就是商品”, 这只是从我们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现象上看问题,我们要求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那么商品的科学定义是什么呢?换句话说,商品之所以叫商品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呢?(目的:由具体到抽象,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商品的定义。)
第一,凡是商品都必须是劳动产品。(举例)凡是商品都必须是劳动产品,但劳动产品就一定是商品吗? 劳动产品也不都是商品。(举例)。劳动产品是成为商品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要想成为商品还必须用于交换。这样我们就得出了结论:成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凡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二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其中,“用于交换”一般指交换前、交换中。一旦商品完成交换后离开流通领域就不再是商品了。如同学们互赠的礼品。可见,商品和非商品的“身份”不是固定不变的,二者可以转化的。商品一旦离开流通领域,就成了消费品或待消费品了。
思考:这个图反映了什么? 这个图反映了商品、劳动产品和物品之间的关系,说明物品不都是商品,劳动产品也不都是商品,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P8页)
接下来,我采用讲授法进入下面知识的讲授:
(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我们知道了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一件劳动产品要想实现交换,它首先就必须得有用,必须能够满足别人的某种需要。商品的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一个基本属性,但不是商品所特有的,是商品的非本质属性。对于这个属性我强调了几点:
  第一、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为什么呢?因为人们去交换商品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商品对自己是否有用。没有用的东西,是不会有人去交换的。
第二、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比如说:煤能够满足人们取暖、做饭的需要,而蔬菜可以满足人们吃饭的需要
第三、同一种商品可以有不同的使用价值。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手机具有很多的功能,接打电话、发短信、发邮件、上网、娱乐、摄相、甚至有的手机还可以看电视。
接着我又提出问题:不同的商品之间为什么能够交换呢?如:1头牛换300斤大米,用等式表示就是1头牛=300斤大米,它们相等肯定他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共同的东西”。这个共同的东西是什么呢?(学生思考:数量、重量、体积都不是)
讲授法分析:我们知道这两件都是商品,这是相同点。是商品就一定是劳动产品,一定会耗费人类的劳动。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考虑他们不同的使用价值和不同的量,那这两件商品就只剩下一个共同的属性——劳动产品。那么它们被生产出来时所耗费的人类的劳动就是可以比较的。不管是养牛还是生产大米,它们在生产的过程中都要耗费一定的人类的脑力和体力。这种无差别的劳动叫什么呢?——价值。
得出结论: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的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3)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也叫商品的二因素。那么商品的二因素是什么关系呢?接下来我们学习一下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概括地说它们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这是难点)
统一:指的是针对一种商品而言的。对立:指的是针对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而言。
  (三)课堂总结,强化认识:(2—3分钟)课堂总结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简单扼要的课堂总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小结:本节讲了两个方面的内容:1、商品的含义:成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凡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必要条件),二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充分条件)。两个条件缺一不可。2、任何商品都具有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体现是人与物的关系,是自然属性;价值体现的是人与人的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本质属性,是商品的特有属性。
(四)布置作业。 作业布置目的:巩固知识,提高能力;要求:贴近教材,贴近学生。据此,我出了个日常用语式作业: 请分析“物美价廉”。
五、板书设计: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能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结束: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教材特点、授课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讲授法为主,辅之以其他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请各位专家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
2、《货币》说课稿
  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你们好!(自我介绍与感谢)。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货币》。下面我从教材、教学方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从三个方面: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货币》是人教版中等师范思想政治教材第一课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在经济常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现实生活中,商品的交换一般都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只有懂得货币,才能真正懂得商品,懂得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只有了解了货币的本质,才能为经济常识以后各课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帮助同学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走出拜金主义的误区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此外,本节从学生具有一定生活体验的“钱”入手,是深刻认识各种经济现象、进行后续学习的基础,所以必须高度重视。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青少年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纸币的本质含义;通货膨胀的含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货币知识,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正确对待货币,要使学生确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的理念,增强学生抵制拜金主义思潮影响的自觉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确立的依据
  1、教学重点:货币的基本职能。因为只有懂得了货币的基本职能,才算真正懂得商品,懂得价值规律;
  2、教学难点:纸币的本质。只有懂得纸币的本质,才能使学生对货币有正确认识,为抑制拜金主义和“金钱万能”的腐朽思想,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奠定基础。
二、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一节成功的课,不可能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而是几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基于本节内容特点,考虑到学生的现状,我有机地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针对理论性较强的知识,讲授法可有效地概括学科知识,可以用不同词语陈述相同的内容,从而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讲授中师生的情感交流也可以相互强化。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制作政治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等媒体有效整合,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突出重点,分解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三)探究式教学:教学中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经济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四)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这些教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三、说学法
现代教育思想尤其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要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因此,结合本节内容特点,我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以下学习方法:
  (一)“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方法,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二)读议领悟法,充分利用教材可读性强的特点,组织学生阅读—分析—归纳,理解基本知识和原理,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讨论法,把学生在思想认识中存在的误区同本课内容结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提高认识。
下面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总结、布置作业四个环节)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注重互动与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导课。现代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货币。(课件展示人们购物情景)为什么人们离不开货币?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呢?使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时得出:货币是用来购买商品和服务的。然后再提出问题:货币为什么能够购买商品和服务呢?这有助于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讲授新课:(35分钟)
1、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P13页)
要求学生围绕问题泛读教材13页-14页。提出思考问题:1)货币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到底起了什么作用?2)这些作用之间有什么联系?在学生了解课本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寻找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自己总结归纳出本节重点知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价值尺度:什么叫价值尺度?然后提问:一种商品价值的大小能不能自身来表现?(举例说明)再提问:为什么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这一职能呢?
结合实际巩固知识:为什么在商店里,说明商品价值的大小只要摆放一个小小的价格标签,写出它的单价即可,而不用摆放现实的货币? (答)因为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是观念上的货币。
(过渡)如果我们在购买现实的商品时,给人家一个小小的价格标签,可不可以呢?
(2)流通手段:什么叫流通手段?
问: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哪些行为是在执行流通手段这一职能?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是不是也是观念上的货币?为什么?(生答)不是观念中的货币,而是实实在在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因为一个商品所有者决不允许有人凭空拿走他的商品,侵犯其利益的。
拓展问题:请同学们结合现实思考,除了以上两个职能之外,货币还有没其他职能?(提示:从存钱、清偿债务、不同货币之间兑换等方面加以考虑)
(3)了解世界各国的货币名称、单位和货币体系,认识到人民币的重大作用。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教育。明确爱护人民币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如何做呢?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P15页)
2、纸币——货币的符号(P16页)
首先我根据教材简单讲述了货币的发展史,这一点教材涉及太少。让学生突然接受“货币的符号”有些困难。这里我补充了一些知识:货币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四个阶段以及相应的四种价值形式:偶然的物物交换(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物物交换(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等价物参与的交换(一般价值形式)和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交换(货币价值形式)。点明不同阶段等价物的缺陷,为了克服这些缺陷,人们发展了价值形式。
(1)纸币的本质:由国家发行的,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纸币有价值吗?(学生热烈讨论,我参与其中。许多学生认为有价值。并拿出实际的纸币帮助学生认识这一问题。)
教师给出结论:纸币没有价值。
接着提问:既然纸币没有价值,人们为什么愿意接受它呢?回到本质:由国家发行的,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2)纸币的发行量问题: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是不是可以任意发行呢?
让学生阅读教材P17-18页内容,提出问题:(1)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导致什么?有什么危害?(2)如果纸币的发行量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导致什么?有什么危害?
(教师可通过1988年、1993年、2008年我国物价情况变化的描述,引导学生讨论、思考)(学生讨论后,教师及时进行总结:国家要适时、适量、适度发行纸币)
(引导过渡):货币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货币是一般等价物的本质,使得从古至今都有一个如何对待货币的问题。我们青年人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货币呢?
(3)如何正确看待货币?教材的这部分内容,是为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可以采用课堂讨论或专题辩论的形式进行。无论何种形式,都应让学生把握以下观点
第一,货币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第二,从本质上:货币并不神秘,它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任何社会,只要存在货币,货币都具有一般等价物的共性。
第三,对待金钱的不同态度,实质上是个世界观、人生观问题。“金钱万能”、“有钱能使鬼推磨”等是腐朽的剥削阶级人生观的表现,改革开放以来某些走上贪污、腐化、行赌受贿、投机倒把等犯罪道路的人是受剥削阶级拜金主义思想腐蚀的结果。
第四,正确对待货币,还应该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树立从国情出发,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情,反对讲排场、比阔气。
(三)课堂总结:课堂总结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简单扼要的课堂总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总结如下:
(四)布置作业。根据布置作业要具有目的性、反馈性、应用性、发展性的原则,据此我布置了一篇小论文:金钱是万能的吗?
五、说板书设计: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能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结束: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教材特点、授课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讲授法为主,辅之以其他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请各位专家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3、《价值规律》说课稿
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你们好!(自我介绍与感谢)。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价值规律》。下面我从教材、教学方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从三个方面: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价值规律》是人教版中等师范思想政治教材第一课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在经济常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节内容所表述的文字不多,但其所包含的内容和涉及的知识点很重要,只有对价值规律有较深刻的理解,才能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有正确的认识。这一节内容掌握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对第二课、第七课、第八课知识的学习。因此,这一节既是经济常识基本部分的重点,又是整个经济常识的重头戏。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青少年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使学生识记并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以及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并能初步运用价值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商品生产者必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学会分析其他一些经济现象。
2、能力目标:由于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而实际生活中价格与价值往往不相符。要使学生正确认识这一现象,就必须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以及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能力。
3、觉悟目标:(1)引导学生明确发展市场经济必须遵循价值规律,提高学生对我国所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帮助学生克服错误的认识。
(2)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观念、效率观念、科教兴国的意识。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2)价值规律的作用。确立的依据是:只有对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有深刻的理解,才能正确认识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也才能更好地学习以后的各课内容。因此成为本节的重点
2、教学难点:(1)等价交换原则是怎样贯彻的?(2)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确立依据是: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要求,但在实际中却常常出现不等价的情况,学生在理解这两个问题时会存在很多疑问。因此这是本节的难点。
二、说教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一节成功的课,不可能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而是几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基于本节内容特点,考虑到学生的现状,我有机地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讲授法。针对理论性较强的知识,讲授法可有效地概括学科知识,可以用不同词语陈述相同的内容,从而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讲授中师生的情感交流也可以相互强化。
2.多媒体辅助教学:制作政治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等媒体有效整合,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突出重点,分解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探究式教学:教学中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经济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4.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这些教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三、说学法。现代教育思想尤其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要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因此,结合本节内容特点,我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以下学习方法:
  (一)“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方法,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二)读议领悟法,充分利用教材可读性强的特点,组织学生阅读—分析—归纳,理解基本知识和原理,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讨论法把学生在思想认识中存在的误区同本课内容结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提高认识。
四、说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总结、布置作业四个环节)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注重互动与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导入新课:(2—3分钟)。显示漫画《赶不上趟》,老师讲解漫画并设疑:当鸡蛋供不应求,价格上涨时,漫画中的老汉办起了养鸡场;当老汉将鸡蛋投放市场时,蛋价却一跌再跌,老汉无可奈何地举刀杀鸡;当蛋价又迅速回升时,老汉留下的是追毁莫及的叹息。
问题:这幅漫画包含了经济学的哪些原理?养鸡老汉为什么总是跟不上趟?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这样做,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35分钟)
1、提问:什么是价值规律?商品经济的含义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引导总结。通过教师的分析和学生的看书思考,利用多媒体显示判断题:
(1)价值规律是一切社会经济活动共同的规律;
(2)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特有的规律
(3)价值规律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特有的规律;
(4)价值规律是一切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5)价值规律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通过此练习,使学生明确价值规律与商品经济的关系。教师根据学生的判断情况,有针对性地分析、总结。
2、提问:①“想一想”货币出现以前的物物交换是不是等价交换?为什么?②货币出现以后,等价交换的原则有什么要求?现实中价格与价值不会总是相一致,这是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为什么?
第一点较容易回答,第二点是本节课的重难点,由教师讲解。目的是引起学生的注意。师生共同看漫画,教师分析引导总结出:①鸡蛋的价格与价值的不一致是由供求关系的变化引起的。②从鸡蛋市场的变化可以看出:价格与供求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
多媒体显示“价格与供求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P22页)
3、引导学生思考:价格与供求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利用多媒体显示“价值规律表现形式”的图片。
4、引导学生观察“价格曲线图”(P22页上面),进一步思考: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仅不违背价值规律,反而是价值规律的惟一表现形式,为什么?
教师结合“价格曲线图”讲解并得出结论:①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会偏离价值太远表明价格由价值决定。②价格偏离价值是受供求关系的影响。③从长远的角度看价格与价值趋于一致。
(三)课堂总结,强化认识:(2—3分钟)课堂总结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简单扼要的课堂总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总结如下:
(四)布置作业。根据布置作业要具有目的性、反馈性、应用性、发展性的原则,设计作业如下:俗话说:“一分钱买一分货”,但在现实生活中,一分钱不止一分货或买不到一分货的现象却屡见不鲜。这是为什么?
五、板书设计:板书采用图表的形式,使学生便于掌握本框的知识要点,也使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简单明了易懂易记。
结束: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教材特点、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讲授法为主,辅之以其他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请各位专家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4、《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宏观调控》说课稿
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你们好!(自我介绍与感谢)。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宏观调控》。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从三个方面: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人教版中等师范经济常识第二课讲的是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经济常识的核心内容和理论基础。《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宏观调控》是第二课第一节第三框题的内容。本框题首先介绍了市场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市场经济本身也存在着弱点和缺陷。其次,阐述了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任务和手段等内容。这种安排既符合所学知识的内在结构,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框是我国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热点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市场经济的含义、一般特征等相关知识,这为本热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具备了必要的知识储备,学好这个框题为对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相关的理论观点,认识国家意志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有很重大的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青少年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1)了解市场经济的弱点和缺陷(2)掌握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含义、手段目标
2、能力目标:通过教材的学习,让学生会运用归纳、分析、综合的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够把现实生活中、经济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同教材中的理论观点相结合,从而真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觉悟目标:让学生学会科学地观察分析问题,并能结合经济体制改革,认识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这是解决思想热点问题,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关键,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1、宏观调控的必要性;2、宏观调控的手段。依据是:国家的宏观调控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宏观调控的认识,也是真正认识和理解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确立为本节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作为资源配置的方式,市场经济和计划(国家宏观调控)哪一种更有效?依据是:同学们初学市场经济和国家宏观调控的知识,对这一问题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因此确立为难点。
二、 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一节成功的课,不可能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而是几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基于本节内容特点,考虑到学生的现状,我主要地有机地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讲授法。针对理论性较强的知识,讲授法可有效地概括学科知识,可以用不同词语陈述相同的内容,从而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讲授中师生的情感交流也可以相互强化。
2.多媒体辅助教学:制作政治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等媒体有效整合,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突出重点,分解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探究式教学:教学中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经济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4.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这些教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三、说学法。现代教育思想尤其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要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因此,结合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以下学习方法:
  (一)“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方法,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二)读议领悟法,充分利用教材可读性强的特点,组织学生阅读—分析—归纳,理解基本知识和原理,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讨论法把学生在思想认识中存在的误区同本课内容结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提高认识。
四、说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总结、布置作业四个环节)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注重互动与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导入新课:(2—3分钟)。以例证法(录像投影)导入:投影有关市场上各种假冒伪劣产品盛行(山西假酒案,安徽伪劣种子坑农事件)给人民生活带来重大损失的录像。引导学生分析: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市场的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本身也存在着固有的缺点和缺陷。由此引出“国家宏观调控”的内容。用这种方法导入,给学生具体、直观的印象,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求知欲望。
(二)讲授新课:(35分钟)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第一步:放录像(电视剧:《辑毒先锋》):毒品海洛因的高额利润,在市场自发调节下,刺激了大量制毒贩毒行为的产生,给国家、社会、人民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重大损失。
第二步:讨论问题:以市场对资源的调节作用角度看看录像中的内容,对我们有何意义?
第三步: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在这里应向学生指出:禁止性消费品和公共消费品等非商品,是不能靠市场来调节的,即使在商品经济社会中,市场的调节也不是至善至美的,也存在着缺陷,因此,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2、市场调节存在弱点和缺陷:(滞后性、自发性和盲目性)
第一步:请学生自己阅读课文36页资料卡内容、37页点评内容和37页漫画“一哄而下”。然后将全班学生分成三组讨论,每一小组讨论一个弱点,并要求他们找出每个弱点产生的原因和后果。
第二步:学生推荐代表回答,并找出该材料是如何体现市场调节弱点的
教师进行总结:可见市场调节的作用不是万能的,从而得出结论:市场经济要正常运行、发展,不仅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还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
3、国家宏观调控含义。采用的方法是:
第一步:让学生自学教材,同桌讨论小议;
第二步:在自觉讨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掌握宏观调控的含义。
第三步:[放录像剖析]内容一:我国1992-1996年通货膨胀的现象。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初期,盲目追求经济的发展速度,忽视了经济效益,后来,国家发现了经济发展的弊端,认识到宏观调控的重要性,开始实行货币紧缩政策,解决了通货膨胀,在1996年成功实现“软着陆”。
内容二:我国从1998-2000年通货紧缩的现象。析:1998年以来,我国实行一系列解决通货紧缩政策,通过降低利率,扩大内需,鼓励出口,抑制通货紧缩
通过上述分析,对近十年我国重大经济现象的分析,既使学生对有关经济热点问题有所认识,又增强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对于掌握这一重点问题起到了很大作用。
4、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的教学对学生的要求较低,希望他们对这几种手段有了大致的了解,具体操作如下:
(1)经济手段。要求学生能在明确它的含义之后,列举出价格政策和经济计划的作用。另外,为加深学生对该手段的理解,在教材展示基础上,分析国家的扶贫政策和国家计划的形式、内容。并指出经济手段特别是经济政策的内容非常广泛。如税收政策、汇率政策等。
例:近些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法律手段。不进行深入分析,要求学生掌握其含义、作用,知道法律手段是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同时一并指出:随着我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的深入展开,经济法律和法规也越来越完善,对经济的协调运行起着越来越大的规范性的作用。
例:知识产权保护法:中美读者文摘之争。广告法:新飞广告做的好,不如新飞冰箱好。
(3)行政手段。要求学生了解它的含义、特点和运用过程中必须注意的方面。
例:王怀忠给安徽阜阳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总言之,在上述三手段的教学中,通过典型事例来加深学生对三个手段的认识、理解和掌握。
5、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1)促进经济增长,(2)增加就业,(3)稳定物价,(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三)课堂总结,强化认识:课堂总结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简单扼要的课堂总结,可以加深学生们对本节知识的宏观把握和更深一层次的理解与掌握,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总结如下:)
(四)布置作业。根据布置作业要具有目的性、反馈性、应用性、发展性的原则,我结合当前的金融危机出了这样的作业:中国在经济危机中没有发生西方发达国家那样严重的经济衰退,你知道为什么吗?这样的作业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智力。
五、板书设计: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通过板书设计,使学生对本框题的知识结构有所了解和掌握,有助于对本框题知识的宏观把握,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设计如下:)
结束: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教材内容、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讲授法为主,辅之以其他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请各位专家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5、《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说课稿
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你们好!(自我介绍与感谢)。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下面我从教材、教学方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从三个方面: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是人教版中等师范思想政治教材第二课第二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和国家的宏观调控的相关内容,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本节是经济常识中的核心知识之一,与第一课构成全书的理论基础。因此,本节在经济常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通过本课时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公有制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青少年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识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的两个方面(所有制和分配方式)
2、能力目标:通过课堂学生探究、教师引导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分析能力。
3、觉悟目标:正确认识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思想感情,坚定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的信念,使学生从理论的高度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1、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制度。2、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制度。确立的依据是:认识这两个基本特征,可以更好地理解邓小平理论,因此,这两个问题成为本课的重点。
2、教学难点: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依据: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原则显然存在很大的缺陷,如何看待这一原则,才能符合党的十七大精神呢?值得研究。所以我把它设成成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一节成功的课,不可能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而是几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基于本节内容特点,考虑到学生的现状,我有机地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讲授法。针对理论性较强的知识,讲授法可有效地概括学科知识,可以用不同词语陈述相同的内容,从而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讲授中师生的情感交流也可以相互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属于基本理论性问题,老师要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讲解。
2.多媒体辅助教学:制作政治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等媒体有效整合,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突出重点,分解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探究式教学:教学中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经济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4.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这些教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三、说学法。
现代教育思想尤其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要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因此,结合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以下学习方法:
  (一)“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方法,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二)读议领悟法,充分利用教材可读性强的特点,组织学生阅读—分析—归纳,理解基本知识和原理,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讨论法把学生在思想认识中存在的误区同本课内容结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提高认识。
四、说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总结、布置作业四个环节)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注重互动与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导入新课:(2—3分钟)。电视短片《走向世界的深圳经济》引发的一场争论(文字材料):奶奶叹息着说:唉,这社会变资本主义喽!爸爸说:您呀,尽不懂瞎说,这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可是两回事。奶奶却说:文革时,就因为把自家的母鸡卖给了邻居,爷爷就被打成了走资派。现在是市场经济、又引进外资,这还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吗?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是名字不同罢了。
如何看待这位老人的观点呢?社会主义能不能搞市场经济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有着自己的什么特点呢?(割资本主义尾巴;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当家的女人》张菊香的故事。)
(二)讲授新课:(35分钟)在教学过程中,按着教材的逻辑顺序进行讲授。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教师设疑,引导学生阅读,促使学生思考,然后教师作适当点拨和总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阅读能力。
案例一:空调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反映市场经济的什么特征?市场经济只能以私有制为基础,对吗?
案例二:政府为农民的增收采取哪些措施?反映市场经济的什么特征?
案例三:我国为什么能进行“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这样巨大的工程建设?
引导学生得出: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一是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市场经济的运行是同居于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结合在一起。二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把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呢?根本目的就在于要保证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不变,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不变,才能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确保劳动人民的主人翁地位及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可见,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既要发展市场经济,又要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鱼”和“熊掌”都要兼得,用课本的话说那就是“前无古人的创举”。
接下来,顺理成章地讲授以下知识:
(1)公有制的内涵、成分、实现形式以及其主体地位的表现
(2)非公有制经济的成分、地位以及国家对其的政策
结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生产资料公有制。公有制经济为主体表现在两个方面: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有质的优势。
我们接着看第二个特征:
2、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劳分配的含义: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收入只能实行按劳分配?
(2)其他分配方式: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分配。其内含分别是什么?
(3)坚持这一分配制度,必须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党的十七大对这一观点进行了修正: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也要实现公平。(我写过一篇文章《收入分配公平性对策研究》发表《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上)
效率优先是针对平均主义思想而言的(毛:铁饭碗,邓:钻个眼,江:底朝天)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社会主义国家要求实现共同富裕,但发展市场经济就势必存在竞争,有竞争就必然会形成优胜劣汰,形成优胜劣汰就会走上两极分化,(说说我国的基尼系数:0.46,已跨过国际公认警戒线)面对这种无法回避的趋势,我们又是怎么去解决的呢?
由于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以公有制为基础,因此可以通过对分配、税收等政策的适当调节去兼顾公平、实现共同富裕。(十七大报告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例如,对高收入群体征收个人所得税,然后以福利、救济、补贴(如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方式用于扶持低收入群体,从而达到兼顾公平、实现共富。(国家免征农业税、对部分住房交易全额征收营业税等。)
重视公平、实现共富也正是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效率和公平,我们应更注重公平。
(三)课堂总结,强化认识:(2—3分钟)课堂总结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简单扼要的课堂总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总结如下:)
(四)布置作业。根据布置作业要具有目的性、反馈性、应用性、发展性的原则,(五百字左右的小论文)继续关注金融危机,关注世界各个国家的政策,来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不同,相信我国国民经济依然会持续健康发展。
五、板书设计: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能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板书如下:)
结束语: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讲授法为主,辅之以其他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7 18:4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备课真仔细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9 18: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经常有各种比赛,这个基本功要有。你的稿件应该会有很大帮助的,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9 23:3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校刚刚要求,而且还要比赛,这个好好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6 01:48 , Processed in 0.347017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