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525|回复: 10

[【文史类原创】] “豹蔚南山”=“保卫南山”?——如此论证建文帝陵墓近乎儿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5 13:5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创非首发,首发于国学数典

http://bbs.gxsd.com.cn/viewthread.php?tid=347383&extra=

“豹蔚南山”=“保卫南山”?——如此论证建文帝陵墓近乎儿戏


2009年9月3日《东南快报》刊发了一则报道《福建宁德一古墓被论证为明建文帝陵》 ,其中提及记者在福建省宁德市郑岐村采访中,发现一栋建于明代的房子匾额写着“豹蔚南山”四个字。宁德市建文帝下落研究小组组长王道亨解释说,“这四个字从字面上来解,根本解不通,没有这样的典故,也没有什么意义,但如果将'豹蔚'两字换成谐音的'保卫'就解释得通了,就是保卫南山上的建文帝的意思。”(见http://www.news365.com.cn/xwzx/gn/200909/t20090903_2452696_2.htm

王专家断定“这四个字从字面上来解,根本解不通,没有这样的典故,也没有什么意义”,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首先看看“豹蔚”这个词。《汉语大词典》解释“豹蔚”,“1.《易·革》:‘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后以‘豹蔚’比喻君子、贤者风度姿容美好。 ”并引用大量例证:晋·葛洪 《抱朴子·尚博》:“大人虎炳,君子豹蔚。” 唐·柳宗元 《献弘农公》诗:“挺生推豹蔚,遐步仰龙骧。”唐·司空图 《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自标奇玮,难藏豹蔚之姿;本俟遭逢,果振螭蟠之举。”《汉语大词典》同时指出,豹蔚可以用来“借指君子、贤者”。

众所周知,豹子的皮毛一般带有斑纹,色彩斑斓,故《易经·革卦》中有“君子豹变,其文蔚也”的说法。唐·孔颖达解释:“变道已成,君子处之,……润色鸿业,如豹文之蔚缛。”大概意思是君子顺应时势变化,就像豹的皮毛随季节变化,变得色彩斑斓一样。后世有成语“豹死留皮”,豹子死了,皮留在世间,比喻将好名声留传于后世。

再看看“南山”和“豹”的关系。豹的皮毛色彩斑斓,可以作为贵重的装饰品,成为人类觊觎的对象,也为豹带来了杀身之祸。汉·刘向《列女传·陶答子妻》:“妾闻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南朝齐·谢眺《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唐·李白《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我垂北溟翼,且学南山豹。”宋·黄庭坚《次韵郭右曾》:“秋水寒沙鱼得计,南山浓雾豹成文。”后演变出成语“南山隐豹”,比喻隐居山林,洁身自好的贤者。后世豹隐、豹雾、豹雾隐、豹藏雾、豹成文等词语大都与此相关。

“南山”与“豹蔚”连用,在前人诗作中也有体现,如清·卢见曾《雅雨堂集》诗集卷下《祝普景祥盐政寿》:“钟鼎声华旧,蓬瀛瑞霭长。南山腾豹蔚,北阙觐龙光。”记者郑岐村所见匾额上“豹蔚南山”的意思即是称颂居室主人隐居高洁之志向,别无他意。

综上所述,王专家将典故“豹蔚”硬生生曲解为“保卫”,并将“豹蔚南山”武断为“就是保卫南山上的建文帝的意思”,更是无稽之谈,近乎儿戏。这种牵强附会方式论证出的结果,当然不能令人信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5 19:49:45 | 显示全部楼层
豹变的故事

正好我前段时间看央视CCTV第10频道讲述栏目,有这么个故事,辽宁盘锦辽滨村村民在海边捡到一个海洋生物,他们迅速地报告了边防派出所和滩海管理站,派出所民警赶到发现是一海洋动物幼仔,患了肠炎受伤了,在岸边无助得很,大家都不认的,于是找很多人来认,都以为是海狗,因为与海狗很像,看起来刚生下不久的样子,估计是因为什么别的原因,他妈妈没来得及哺育把他遗弃在岸上了,武警边防战士将这个动物弄到派出所,因为他们知道海狗油是名贵药材,这海狗一定是珍贵动物了,于是经过救治,好生照顾,不几天这个小动物就由雪白色的皮毛变为了有美丽斑纹的海豹皮,煞是好看啊,后来找专业人士给认出来了,是属于斑海豹,国家珍贵动物啊,后来一段时间后,他们将斑海豹放回大海的怀抱。由这个例子我才生动地从感性上理解了“豹变”一词,因为豹子刚出生不久,其皮毛在几天后就会骤然变化,而成为非常美丽的斑纹,由此《周易.革》有: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可见古人对事物之象观察与比喻之贴切!

那期的央视讲述栏目视频我给找到了,贴出来供感兴趣的朋友看看,可爱的小斑海豹,我们要保护它~~~
http://space.tv.cctv.com/video/VIDE1246892339379088
可爱的斑海豹幼仔宝宝(斑海豹幼仔无豹斑):

美丽的成年斑海豹(长大点就豹变出豹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5 21:5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欧阳静茹于2009-09-05 19:49发表的 :
豹变的故事

由此《周易.革》有: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可见古人对事物之象观察与比喻之贴切!
.......

初生海豹的皮毛变化对理解“豹变”一词有借鉴意义,但《周易》中说的“君子豹变,其文蔚也”不太可能是古人观察海豹的结果,更可能是观察山陆中豹子皮毛变化的结果,^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5 22: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就不是太清楚了了,因为没有实际见过山里普通豹子其初出生时的发育生长情况,这个需要有野生动物知识和实践验证,推想估计情况差不多呢,呵呵^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5 23:2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个弱智问题:今天我们说的海豹,古人认识吗?管它叫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6 15: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豹蔚南山
.
词语解释
【ZDIC.NET 汉 典 网】
bào wèi  ㄅㄠˋ ㄨㄟˋ 豹蔚 
【ZDIC.NET 汉 典 网】
(1).《易·革》:“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后以“豹蔚”比喻君子、贤者风度姿容美好。 晋 葛洪 《抱朴子·尚博》:“大人虎炳,君子豹蔚。” 唐 柳宗元 《献弘农公》诗:“挺生推豹蔚,遐步仰龙驤。” 唐 司空图 《太尉瑯琊王公河中生祠碑》:“自标奇瑋,难藏豹蔚之姿;本俟遭逢,果振螭蟠之举。”
(2).借指君子、贤者。 明 黄尊素 《<倪文正公集>叙》:“不信其言,则貍斑与豹蔚争坐, 陇廉 与 娵孟 同宫。”

当地人ZF为了能蹭上历史名人赚取旅游资源,没啥可以解释的理由了。。。
硬扯上关系,浑然不顾历史真相,也是可以的。。一切为了利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3 13: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ign-in.blogbus.com/logs/45834519.html
今天看到一个新闻“福建宁德古墓被论证为明建文帝陵”,正好这两天在看朱棣篡位的那段历史,于是很有兴趣的点开看了一下。报道的很玄乎,研究小组里还有风水先生,说那座古墓是伏龙地形,正南正北,天子皇陵才可以这么建,又有其他诸多考证,我不懂所以也无法辨别真伪,但是,报道中有这么一段:

上金贝村古墓被专家论证为建文帝陵寝,这件事也让山脚的一个郑姓村落成了各方的焦点。“这个村我们也是无意发现的,有着太多的秘密,我们考证的结果是,这个叫郑岐的村落的开基祖,其实是跟随建文帝出逃的22个从亡大臣之一郑洽。”……在村里记者在仅存的6栋郑姓村民的老房子发现,有一栋建于明代的房子进院子后的门楣上面的匾额写着“豹蔚南山”四个字。“这四个字从字面上来解,根本解不通,没有这样的典故,也没有什么意义,但如果将'豹蔚'两字换成谐音的'保卫'就解释得通了,就是保卫南山上的建文帝的意思。”王道亨说。

这一段实在是太囧了,因为只要google一下,就会发现“豹蔚”两字其实是大有典故的,在古文诗词中并不少见,而“豹蔚南山”也是有明确意义的。

《易经》中《革》卦九五爻辞说:“大人虎变,未占有孚”,其《象》辞说:“大人虎变,其文炳也”;上六爻辞说:“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其《象》辞说:“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这就是“虎炳”“豹蔚”组合的来历,至于这几句话的意思,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易经》,没有定论。但是大概的逻辑关系是有的,大人比君子地位高,可以指位高权重的统治者,君子指有才有德的贤良之人,虎比豹也更有威严,所以大人与虎相对,君子与豹相对,“文炳”“文蔚”可以指虎豹身上的斑纹,“文”通“纹”,“虎文疏而着曰炳,豹文密而理曰蔚”,炳有光耀激烈之意,蔚字相比又低调了许多,另有一种解释说“文炳”“文蔚”都是指文采和成就,大人文章炳著,君子不及大人,与文炳而相映蔚也。总之,“豹蔚”用来指代君子、贤人,或者用来形容文采好。

而豹和南山也是有典故的,出自《列女传·陶答子妻》:“昔楚令尹子文之治国也,家贫国富,君敬民戴,故福结于子孙,名垂于后世。今夫子不然。贪富务大,不顾后害。妾闻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南山玄豹常用来比喻贤能者隐而不仕,洁身自好,有所不为,远藏避祸。

那么现在再看“豹蔚南山”这四个字,意思就很明白了吧。我觉得这四个字确实值得注意,但是应该这么解释:在那样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如果是寻常农家或者一般的乡绅富户,用“豹蔚南山”这个口气都是不合适的,但如果主人是前朝旧臣、饱学之士,蛰伏隐居于这个默默无名的小山村,那么家里挂个“豹蔚南山”的匾还是说得通的。总之那段谐音“保卫南山”的说法实在是一颗老鼠屎,让整个报道都显得不上档次了。

另外报道里还提到根据古墓的一些建筑特点,推断出该墓是在明代永乐朝或者之前建造的,也就是说是在朱棣还在世时修建的,我觉得这个说法也有问题。该墓如此大,建造时当地人和官员不可能不知道,如果真的种种异常之处暗示着这是建文帝的墓,一定会有人向朱棣告发,按照朱棣的性格,不把它拍平才怪呢,岂会容它矗立600年至今啊~

凤凰网的报道链接:http://news.ifeng.com/mainland/200909/0903_17_1332675.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4 03: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chaque于2009-09-05 23:29发表的 :
提个弱智问题:今天我们说的海豹,古人认识吗?管它叫什么?

入药的,叫好多奇怪名字……当然古人没有电视,肯定也没料到现在人能把这东西联想到南山上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4 1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parivraj兄提供的宝贵线索。从《中国传统名贵中药》 (王迪主编,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3.06)的141~2页看,中国古人把海豹称为“海狗”。所以如果古人观察到海豹的这个变化的话,也应该管它叫“狗变”才对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4 17: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起来“海豹”的这个名称估计不会很早,不过也不是现在才正名的就是了。


冬天,硕大的冰块堵塞了加拿大马格海湾群岛旁的圣劳伦斯的河口,一望无际的冰原上,每逢2月,身怀六甲的雌海豹便爬出水面准备分娩,这种海豹由于背后的形状很像竖琴,因此人们称之为竖琴海豹。挪威人称这种海豹为海狗,可是法国人又把它叫做海狼,不论海狗、海豹或海狼,这种动物据科学家研究证明它们在地球上已繁衍了2000万年了。

http://www.mdv.com.cn/res/seniorbio/teach/e_book/032/057.htm

呵呵,不知道是真是假,看来不只是中国将海豹“狗变”。另外,这味中药的来源好像很广泛,也是个有趣的话题。打古时候起,有从朝鲜来的,有从东南亚来的,最早在古书中出现的时候可能还是经由中亚从地中海(?)那边来的。物流的变化或许正折射出中外交流的变化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4 17:51: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怎么回事,哈哈,看来各人的观察跟联想差异还是很大的。wiki中文说“因为它们的脸部长的像猫从而得名海豹”,可惜“海狮”词条没有说它到底是不是像猫。我感觉它的逻辑是像猫而没耳廓的就像豹,有耳廓的就像狮,幸好没有海猫,要不然大概跟找舅舅吃猫鼠的一只耳是同类了。

不过似乎海狮家族有个亚科叫海狗亚科,可见这事相当复杂,有个动物学家来指点迷津才好,呵呵。这些动物的功效大概都差不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26 13:19 , Processed in 0.362834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