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054|回复: 5

[【其他】] 甲状腺病频发挑战加碘制度 盐业垄断时代或将终结(转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21 14:3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news.hexun.com/2009-08-20/120680338.html

来源:CCTV

最近,有一条传言在社会上不胫而走,在食盐中加碘,导致了国内部分地区甲状腺疾病增多。大家都知道,食盐加碘是我们国家防治碘缺乏病的一项重要举措。1993年,国务院主持召开了“消除碘缺乏病动员大会”,通过了《国家防治碘缺乏病纲要》,决定推广全民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的防治策略。1994年国家正式颁布《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食盐加碘作为一项国策固定下来。可是,为什么十多年之后,食用碘盐却被怀疑成了致病杀手了呢?

  食用碘盐被怀疑成致病杀手

  在浙江省杭州市,72岁的老人崔功浩拿着家里的盐罐子告诉记者,就是这里面的东西害了他的老伴。记者发现,盐罐子里装的是普普通通的食用盐。这种500克包装,售价3.7元的食盐几乎占据了杭州各大超市的货架,在包装的侧面,罗列着所包含的全部成分:氯化钠、钾、镁、钙以及20-60微克/克的碘。那么,如此普通的加碘盐,为什么会被崔功浩看做是“隐形杀手”?事情还要从去年他的妻子患病说起。

  杭州市民崔功浩:“去年大概已经一年多了,刚刚是一年多,那她发现结节性甲状腺肿,那么结节比较大,它是2.5公分,2.5公分以上,就说明要癌变的。”

  2008年,崔功浩的妻子在体检时被发现患有结节性甲状腺肿,在医生的建议下实施了切除手术。

  崔功浩:“切除了以后那么甲状腺素不够了,甲状腺素不够的话,力气没有,走不动,那么一天到晚要吃药,要吃一辈子这样子,那么危险性很大的。”

  而更让崔功浩没想到的是,在随后的一次体检中,他自己也被诊断出同样的问题。

  崔功浩:“我也有,但我小,不大,没有癌变的。”

  退休前,崔功浩是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他的妻子是浙江第二医院的医师,夫妇俩一直很重视健康问题,直系亲属中也没有相关病史。那么结节性甲状腺肿是如何发生的呢?

  崔功浩:“开过刀以后我去研究去了。”

  抱着深深的困惑,崔功浩开始搜集各种信息,他注意到,中国营养学会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城市居民日均盐摄入量为11克,农村居民达到17克。而目前市面上多数碘盐中每克含碘在20-50微克。这也就是说,中国人每天摄碘量达到了220~850微克,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成人每日碘摄入量为 150-300微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也规定,成年人每天所需的碘含量为150微克—250微克。

  崔功浩:“大大超过了国际上的标准了。”

  与此同时,崔功浩还发现,在沿海地区,人们常吃的海鲜类食品本身就含有丰富的碘元素。例如,海带的碘含量为17500微克/100克,紫菜为245微克/100克。此外,即使是普通蔬菜和谷物产品,也含有碘元素。这样他们很可能面临碘摄入过量的问题。

  崔功浩:“我们这个盐是海盐,海盐本身就有碘的。”

  就在崔功浩感到疑惑的同时,他身边又有三四个朋友陆续被查出了甲状腺疾病。而从浙江几家大型医院的工作人员那里,他得知:自2000年以来,浙江省内甲状腺患者急剧增加,其中尤以杭州、宁波、舟山等近海地区的居民为主。此时,72岁的他心中隐约想到了一种答案:“凶手”很可能就是每天食用的加碘盐。

加碘盐是否会导致碘吸收过量?

  如果身体里缺乏碘,就会发生甲状腺肿大,也就是民间常说的大脖子病。过去,我们一度是世界上缺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缺碘人口达7亿多,占到世界碘缺乏病人群的40%。在食用盐中加碘之后,大脖子病的发病率直线下降,现在的年轻人都很少听说这种病了。不过,崔功浩的发现倒是让人大吃一惊,加碘究竟会不会导致碘吸收过量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特聘外科专家徐少明:“我们去年一年就收甲状腺癌就看了205例,205例,比十年前要高十倍。”

  徐少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特聘外科专家,有着47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专长于甲状腺外科。作为该学科带头人,他曾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与参编教科书等6部。而浙江省的“碘患”也早已引起他的注意。

  徐少明:“每天现在甲状腺(手术)要开5台到8台,就是5个病人到8个病人,有的甚至是十几个病人,要开十几例,就是甲状腺(患者)要占到我们外科病床的,大概是三分之一,病人特别多,这个是手术的,还有些没有手术的。”

  与此同时,根据浙江省宁波市的有关调查显示,食盐加碘8年的乡镇比未加碘盐的乡镇年均甲亢发病率明显增高。在宁波市第一医院,仅2008年8、 9二个月,因甲状腺疾病就诊的人数达670人,平均11人/日,住院手术77人。而在浙江舟山人民医院,2007年接受甲状腺疾病手术的患者达770多人,比五年前增加了500多例,其中甲状腺癌病例更是增加了1倍以上。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甲状腺疾病的频发?碘盐与甲状腺疾病又有着怎样的关联?

  徐少明:“正常身体需要(碘的)量一般的是在维持每天是150到200微克,就是这样人体就不缺少碘了,如果过低,低于这个水平,或者高于这个水平都可以引起代谢失去平衡。”

  2007年舟山市人民医院院长张永奎曾带领了一个课题组对舟山1389 名城镇居民进行了甲状腺肿流行病学调查。结论显示,舟山海岛为碘充足地区,城镇居民碘营养过量;结节性甲状腺肿呈高发状态,可能与舟山海岛地区人群碘营养过量有关。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张闿珍等人也进行了一个历时10年的调查。他们发现普遍食用加碘盐,使低甲病患病率明显降低,但甲亢的患病率增加。而在辽宁省,原中国医科大学校长,内分泌专家滕卫平领导的科研小组从1999年开始,进行了一个为期5年的“碘摄入量对甲状腺疾病影响”的项目。最终的结论是:碘营养状态是人类生存的一种生态环境,人为地改变生态环境应当十分谨慎,碘摄入量绝不是越多越好。

  徐少明:“在去年全国解决甲状腺外科学术会议在沈阳召开的去年9月份,在这个上面,大家对碘的含量问题,从外科的角度来说病人明显增加,所以认为,多数都认为和碘有关系。”

  记者:“也是有人不同意这个观点的?”

  徐少明:“少,这个比较少。”

  在大量权威的医学论著中,记者也看到了有关高碘对甲状腺危害的分析和结论。而徐少明教授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还发现,在浙江,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俗称桥本甲状腺炎近年来呈现出发病率高和年轻化的趋势,而桥本甲状腺炎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碘过量。他认为,疾病暴发的时间段和浙江省全面加碘的时间十分吻合。

  徐少明:“因为浙江省普遍开始加碘,主要最近5年,所以现在这个属于发病率高,可能有一点点关系。”

  与此同时,浙江省在桥本式病当中的癌变发生率达到惊人的10%,远远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徐少明:“其它地区都是3%、5%,最多在8%,到10%的只有我们浙江省,所以我考虑就是这两个方面的作用,一个是加碘了,还有一个就是本来浙江省就不缺碘,海水,海产品很多,那么供碘量还是够的,但这个东西还没有一个具体的流行病学的调查。”

  徐教授告诉记者,由高碘引发的桥本甲状腺炎,对人体危害很大,而预防和治疗桥本氏病的一个关键就是要节碘。对于患者而言,含碘的药物、海货和加碘盐都应该被禁止食用。

  徐少明:“现实有个问题,好多桥本氏病的病人,买不到这种无碘盐,所以他只好吃有碘盐,所以这样对他治病是不利的。”

  在采访中,很多甲状腺病患者都告诉记者,让他们感到难以接受的是,在杭州,各大超市和食品店根本买不到无碘盐。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护士、桥本甲状腺炎患者楼亚艳:“无碘盐有时候我要到那个盐业公司的去,而且不能说是无限制的供给你。”

  在一家位于杭州市西湖大道的盐业公司盐产品专卖店,记者看到,的确有非碘盐供应,但是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必须要凭医院开具的相关疾病证明才能购买。崔功浩认为,这样的制度让他感到难以接受,因为前提是,除非你先得病,并证明给他们看,你才可以不吃碘盐。

  崔功浩:“得病的,得病的已经没办法了,得病了自己不会好的,你再碘,你再不吃,也不会好的,因为毛病已经来了。”

  楼亚艳:“正常的饮食,我觉得在我们这种,浙江沿海一带的话,我觉得是不需要(碘盐)的,那只是我个人观点,那也是我个人的一个体会,其次我觉得超市如果能够有无碘盐那是最好了,那对于我们这种病患也比较方便。”

科学补碘要因地制宜,食盐加碘不能一刀切

  其实,食盐加碘不能搞一刀切,这在专家中间早就有人提出过。科学补碘要因地制宜,缺碘地区必须保证居民食用合格的碘盐,而在高碘地区则必须停供碘盐,设立非碘盐供应点。可是,这个简单的道理在现实中却遭到了体制上的障碍。因为,在我们国家食盐加碘和食盐专营制度一直相辅相成,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保证了加碘政策的顺利推行。但是我们也发现,在专营背后还隐藏着一笔经济账。

  2008年10月27日,北京市东方公益法律援助律师事务所却向全国人大常委会递交了《关于请求对<食盐专营办法>进行合法性审查的建议书》,并抄送至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市东方公益法律援助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贺海仁:“我们希望全国人大行使他的职权,对食盐专营办法进行审查,那么废除食盐专营垄断的地位。”

  而一些分析人士也指出:高碘地区买不到非碘盐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盐业垄断在作祟,因此,治“碘病”还应从“食盐专营”开刀。

  贺海仁:“我们的食盐专营专卖企业,它的垄断性主要体现在批发环节上,但是为什么可以以加碘的名义来进行垄断,就是加碘本身可以给他一个正当化的理由。”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国绝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盐业公司和盐业局都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盐业公司既是食盐的经营者,同时又是盐业管理的政府管理部门,还掌握着企业赖以生存的食盐计划生产指标。一般情况下,盐业公司委托盐厂加碘,然后从盐厂采购大包装的加碘食盐,随后将采购来的大包装加碘食盐改换为小包装,再批发给本地的转(代)批发点。而根据东方公益法律援助律师事务所的调查,目前,盐业公司从生产商手中购买大包装加碘盐的平均价格为每吨450元,改头换面之后,小包装加碘食盐的平均批发价约为每吨2000元,这也就是说在加碘盐的流通过程中,利润高出近4至5倍。而更有甚者,甚至直接让企业加工小包装加碘食盐,也就是说根本无需自己加碘和改换包装,然而加碘费用和小包装费用却依然计入盐业公司的销售成本。

  贺海仁:“那么据我们调查应该说他这种企业所产生的利润比一般性的行业平均利润高出很多倍。”

  贺海仁告诉记者,据估算,排除浪费成本与非经营性成本的因素,盐业公司的净利润率可以高达67%,而盐业企业的平均净利润率只有5%,超出幅度为13.4倍,而为之买单的是消费者支付的食盐价格。在东方公益法律援助律师事务所提供的资料中记者看到,据统计,全国消费者每年为食盐专营多支付了大约 130亿元人民币,这些额外支出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流向了盐业公司。而除此之外,贺海仁认为,专营也阻碍了经济效率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

  贺海仁:“它没有竞争对手,那么在这个情况,它在它内部中它是没有竞争的,由于它没有竞争对手,因此它效率是提高不了的,不能达到资源最大配置化,那么第三个方面,那么产生了很多腐败问题。”

  在东方公益法律援助律师事务所提交的这份建议书中指出,根据《反垄断法》第三十七条规定,行政机关不得滥用行政权力,制定含有排除、限制竞争内容的规定。但是《食盐专营办法》和《盐业管理条例》中的许多条款都明显违反了反垄断法第37条规定,从根本上排除了市场竞争机制,造成了垄断局面。依照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法律基本原则,应当被修改或者废止。

  而针对废止“专营制度”,是否会导致食盐的价格大幅度上升以及食盐加碘不能得到保障的担心?贺海仁认为,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如果能够放开市场,让有竞争能力的生产性企业直接面对消费者,那么食盐的价格就会存在很大的降价空间,因为市场竞争制度的通常结果就是消费者能获得价廉质优的产品;与此同时还会有利于盐类产品的多样性。另外,食盐加碘的市场监管也比较容易,市场上出售的“碘盐检测试剂”可以在5秒内对食盐中是否含碘做出判断,其售价也仅为2元。除此之外,我国目前正在大力推进《食品安全法》,这也为食盐加碘的检查,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

  贺海仁:“我觉得我们现在把有无,是否加碘作为一个垄断的借口是不能成立的,他既没有事实根据也没有法律上的根据。”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除了法律界对改革盐业专营制度的呼吁之外;来自医学界的全国人大代表也仍然在为食盐加碘政策提出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公共卫生应急检测重点实验室主任卢亦愚:“那么我就提出就是我们的食盐加碘不能全国一刀切,我最后提出补碘,应该实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以自愿为原则。”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公共卫生应急检测重点实验室主任卢亦愚告诉记者,他在今年的两会召开期间提出了“必须重视碘过量问题,尽快修订《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的议案。他建议:

  1、针对特定人群对不加碘食盐的需要,立即在全国各地的超市同时供应碘盐与非碘盐,且非碘盐应价格合理,让群众自愿选择。

  2、人群体检中增加甲状腺疾病一项,对有异常者及时安排治疗。

  3、由卫生部牵头,国家拨出专项经费对我国从南到北、从内陆到沿海的不同地区进行人群的尿碘含量抽样调查,根据调查资料,科学指导食盐补碘。

  4、在平原、山区、海岛、城市、乡村等不同区域与地区,开展大面积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食盐补碘前后不同地区人群的甲状腺疾病发生情况。

半小时观察:要让公众拥有健康的知情权

  不能否认,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食盐加碘对于全民健康的提升可以说功不可没,60—80年代水碘普查证实,我国31个省区市普遍为碘缺乏地区,碘缺乏病在我国流行广泛并且危害严重。在确定了全民食盐加碘为主的防治战略之后,我国儿童智商总体提高了近12个百分点。实践证明,碘缺乏病是一种病因明确的可预防性疾病。不过,随着全民补碘的长期推行,我国碘缺乏的现象已经大为缓解,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及时调整政策,与时俱进。

  事实上,卫生部曾经三次调整食盐中添加的碘含量,这说明,专家们一直在密切关注和研究关于碘摄取的科学数值,碘的摄取量并不是越多越好,但是公众关于健康添加碘的科学知识却始终停留在“甲状腺肿大是由于碘缺乏症”这样一个根深蒂固的片面认识中。如果不是媒体始终追踪事实的真相,真正科学的补碘知识或许很难被传播。

  我们知道碘的获取跟地下水、食物结构和周围环境密切相关,并不简单地取决于地理方位,沿海地区缺碘的地方也非常常见。公众不是专家,并不能判断自身摄取的营养素是超标还是不足,这一切都有赖于我们当地的卫生部门来给公众一个明确的信息。否则,即使市场上出现了非碘盐,公众也无法根据自身的需要来判断需要无碘盐还是加碘盐。

  在8月13日卫生部的网站上,我们看到这样一条消息,卫生部将在2010年上半年适当下调现行食盐加碘量。调整的内容包括:将现行加碘量适当下调,精确度更高,浓度更适宜;如果碘含量仍不适合某些省(区、市)的实际情况,应由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酌情做出适当调整,报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后执行。这是一条好消息,我们希望,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能够真正为当地民众的健康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3 15:57:57 | 显示全部楼层
1.1 转贴类的养生经验分享,标题格式为***(转贴)星号为标题,帖子内容末端必须标注转载于*******(星号为具体网址),如果该转贴文章为您平时日常所收集,没有保留网址,请使用网络搜索引擎搜索出该标题的替代网址连接,并附注。对于此类帖子原则上根据帖子回复情况及转贴内容质量加1分。

http://cnc.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77109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5 13:5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全民补碘该不该?

                  ·方舟子·

  1994年起中国开始推行全民食用加碘盐,这项国策显然比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容
易得多。据2008年的抽查,全国碘盐覆盖率已达到了97.48%。但是最近一段时间,媒
体上突然一面倒地爆发出质疑、批评这一政策的呼声。有一位时评家甚至站在政治的
高度,把推行碘盐视为“一个让人难以接受的中央集权行为”,“说明我们的社会依
然信奉一个万能型的‘全权社会’”,呼吁“还我不吃加碘盐的权利”云云。

  其实这并非一项有中国特色的政策,而是中国政府对联合国呼吁的快速反应。
1993年,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决议,要求各国用全民食盐加碘的方法消灭碘缺乏病。在
此之前,许多国家已经这么做了。其中最早这么做的恰恰是怎么也算不上“全权社会”
的瑞士和美国,他们自上个世纪20年代起就已实行全民食盐加碘,消灭了碘缺乏病,
在那里好像并没有听到有人抱怨“我们连吃自然盐的权利都没有啊”。

  这次声讨碘盐的发起者是浙江大学医学院的一名退休教授,向媒体控诉碘盐
“是个害人的东西”。该教授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中国营养学会的一份报告显示,中
国城市居民日均盐摄入量为11克,农村居民达到17克,“这意味着,根据目前市面
上多数碘盐中每克盐含碘20~50微克计算,中国人每天摄碘量达到了惊人的220~850
微克,远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划定的200微克/天的安全线。”

  有医学院教授的头衔,听上去颇为权威,但是这账却没算对。按照世界卫生组织
的估计,碘盐从出厂到销售过程中,碘含量会丧失20%,而在烹饪过程中,又会丧失
20%,这意味着中国人每天从碘盐摄入的碘量实际上只有140~540微克,并不那么惊
人了。而且,世界卫生组织并没有划定200微克/天的安全线。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是
成人每天应摄入150微克碘,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则应增加到200微克,碘盐的含碘量就
是根据这个推荐量,考虑耗损和盐摄入量而制定的。

  这是推荐量,并非安全线,如果达不到这个量可能会使身体缺乏碘,超出了却未
必就不安全。例如,据调查,美国、加拿大和一些欧洲国家的碘摄入量大约是每日500
微克,远超该教授划定的安全线,也没见到他们的医学院教授惊呼“是个害人的东西”。
那么世界卫生组织划定的安全线是多少呢?是每天每千克体重30微克碘。对一名60千
克体重的人来说,就是每天1800微克。过量的碘很容易通过肾脏从尿液中排出,许多
人每天摄入的碘量超过了这一安全线,并没有出现不良反应。日本人由于在饮食中大
量地食用含碘量非常高的海藻,每天摄碘量通常高达2000~3000微克。

  有人把吃碘过量说得非常可怕,说是会增加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这是没有证据的。
有人把近年来国内某些地区甲状腺疾病的增加归咎于推行碘盐,这倒是很可能。国外
也发现了这种情况,在碘缺乏地区推行碘盐时,甲状腺机能亢进的发病率会增加。这
实际上是人体的一种“自然反应”。碘是甲状腺的成分,在缺碘的环境中,人体为了
合成足够量的甲状腺素,不得不增大甲状腺的体积,那么一旦摄碘量变充足了,甲状
腺一时还调节不过来,甲状腺素的分泌量反而过多,就会出现甲亢。但是这是暂时的
现象,过一段时间甲状腺的大小和甲状腺素的分泌量都会变得正常。

  有少数人对碘特别敏感,摄入过量的、甚至推荐量的碘会诱发甲状腺疾病,不过
这种情况是可控制、可治疗的。相反的,碘缺乏的后果要严重得多。一提起碘缺乏,
一般人都知道会得“大脖子病”( 甲状腺肿大),其实这种疾病毕竟还可以治疗、逆
转,还不是很可怕。碘缺乏病最严重的后果是对智力发育的影响。孕妇如果缺碘,胎
儿、婴儿的大脑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进而导致不可逆转的智力障碍。儿童如果缺
碘,智力发育、学习能力也会受到严重影响,智商低下。即使是在中度缺碘的情况下,
儿童智商也会降低10~15。碘缺乏是导致智力障碍的最主要的可预防因素。世界卫生
组织在1994年估计,全世界有近16亿人口生活在缺碘环境中,有2千万人因此智力严重
受损。在这方面,中国尤其严重。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中国每年还有121.9万新
生儿没有得到碘保护。

  有的时评家声称国家应该把补碘的权利交给老百姓自己,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
话听上去很好听,但是只是句空话。一般人平时哪会留意自己或家人的摄碘量够不
够,是否应该特地补碘。碘缺乏对婴儿、儿童的智力伤害一旦造成,后悔就来不及
了。全民食盐加碘对预防碘缺乏病不仅有效,而且极其便宜,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
每人每年因此增加的费用只有5美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对消灭碘
缺乏病很有信心,并把它当成和消灭天花、小儿麻痹症同样伟大的成就。但愿这一伟大
进程不会因为一些中国时评家的口水而付之东流。

  推行碘盐不等于就要杜绝无碘盐。有些人的身体状况不适宜吃碘盐,或者时评家为
了捍卫自己的权利死活不吃碘盐,也应有其自由。在高碘地区,并无强推碘盐的必要。
不过,这些地方的人如果担心摄碘过量,首先要担心的是海产品。海鱼的含碘量为
163~3180微克/千克,平均832微克/千克;虾、贝类的含碘量为308-1300微克/千克,
平均798微克/千克,远比碘盐更“害人”。

2009.8.17.

( 《中国青年报》2009.8.19)

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bingdian/iodine.tx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5 13:5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大副教授王月丹又在妖言惑众了

                 ·方舟子·

  搜狐博客推荐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副教授王月丹博士的一篇文章《学
习心得:关于碘盐这次方舟子又错了》。王博士之所以说我“又错了”,是因为
2007年8月我揭露蒙牛特仑苏牛奶造假时,他跳出来说我错了。我当时曾教育他:
“该博士是非不分,搜集资料和阅读理解能力都有问题,没有读全、读懂我的文
章,就乱批我‘浮躁’、‘冤枉了蒙牛’,还要向我索赔,缺乏一名科研工作者
应该具备的素质和态度。”并建议“北京大学加强对其科研人员的阅读理解能力、
文献检索能力和科研素质的培训。”

  北大显然没有听从我的建议对王博士进行培训,所以王博士的这篇新作同样
还是“是非不分,搜集资料和阅读理解能力都有问题”、“缺乏一名科研工作者
应该具备的素质和态度”,让人怀疑王博士小时候是不是饮食缺碘。这样的人也
能混上北大副教授,正体现了当今北大教师的实际水平。其文章的错误实在太多,
我只举三例:

  王博士称:“方先生提到的所谓流通环节丧失20%和烹饪过程丧失20%,简直
就是无稽之谈。”所谓“无稽之谈”,就是没有根据的说法,但我的文章中说得
明明白白,是“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难道王博士认为世界卫生组织的说
法不能做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做此估计时,明确指出就是以碘酸钾为准
( WHO/NUT/96.13, p.4)。许多国家的碘盐加的就是碘酸钾,又不是只有中国才
如此。王博士从报纸上找了个杭州市疾控中心地方病防治所所长徐卫民的说法就
敢说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是无稽之谈,那么我也从报纸上找出卫生部地方病专家
咨询委员会碘缺乏病专家咨询组组长陈祖培说法:“现在市场上的标准20~50毫
克/公斤盐是均匀度浮动标准,而不是浓度,浓度是 35毫克。实际上浓度并不到
35,因为会有挥发,最后就剩30毫克了。按每人每天吃10克盐的话,可以从盐里
得到300微克碘,但实际上得不到,按爆炒损耗30%算,只能得到210微克碘。”
( 《新文化报》2009-08-24)岂不比一个地方研究所所长更权威,更有资格说王
博士是无稽之谈?

  王博士又称:“由于有机碘可通过粪便排泄,所以日本人摄入的大量海藻都
是有机碘不容易导致中毒。同时,碘缺乏或碘中毒要看尿碘。”他想当然地以为
海藻中的碘都是有机碘,以此来为日本人的高碘饮食找借口,却不知海藻中的碘
80%以上都是无机碘,与碘盐中的碘并无区别。就算有机碘不像无机碘那么容易
吸收,这点差异也可忽略不计。王博士既然认为“碘缺乏或碘中毒要看尿碘”,
怎么就不去找找日本人的尿碘检测材料?例如,对日本四个地方的居民尿碘检测
结果,平均值分别为:1.48, 1.62, 1.20, 0.81毫克/升( Endocrine Journal
1998, 45(6), 797-803)。中国居民尿碘中位数达到0.33毫克/升就让王博士大
惊小怪了,那么尿碘含量是中国人的3~5倍的日本人岂不要个个碘中毒了?世界
卫生组织认为,许多人长期摄入巨量的碘达到每日10~200毫克,也没有出现不
良反应,王博士岂不更要吓死?

  王博士还声称碘盐中加的抗结剂亚铁氰化钾会“分解出剧毒物”,“出人
命”,“不能添加在食盐中的”,是中国政府用来“蒙蔽和毒害我们自己人”,
“看来只有中国人自己对自己的政府没有任何价值,其健康和利益永远被排在外
国人之后。”好像中国政府在食盐中投毒毒害全体中国人似的。却不知亚铁氰化
钾是在世界各国普遍使用很多年的食品添加剂,主要就是在食盐中做抗结剂。联
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的食品法典委员会下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
( JECFA)早在1975年就已批准亚铁氰化钾做为食品添加剂使用,每日允许摄入
量为每千克体重0.025毫克( 每日允许摄入量ADI是指可以终身每日摄入,不会有
任何可觉察的健康风险的摄入量),也就是说,对体重60公斤的人来说,每日允
许摄入量是1.5毫克。欧洲的食品科学委员会( SCF)在1990年同意JECFA的看法,
欧盟在1995年批准亚铁氰化钾做为食品添加剂( 编号E536),并规定食盐中的添
加限量为20毫克/千克。按这个限量,如果每天摄入10克盐,摄入的亚铁氰化钾
也不过0.2毫克,远低于每日允许摄入量。

  王博士打着北大的招牌,把国际权威组织认可、世界各国通用的食品添加剂
说成剧毒物,指控中国政府在食盐中投毒毒害中国人,这不是妖言惑众,是什么?
像这种言论,已超出了言论自由的范围,应该追究其制造社会恐慌的法律责任。

附:
学习心得:关于碘盐这次方舟子又错了

http://immunohealth.blog.sohu.com/130191024.html

标签: 碘盐 方舟子 食品安全 甲亢

  上次关于特仑苏中含IGF的事,方舟子先生错了,是我实验证明的。这次方
先生又提出大家委屈了国家的“全民补碘”政策。本来,我想他是一位生化学博
士,至少应该算个懂化学的专家,所以对他的话很是相信。同时,因为过度加碘
可能导致疾病,所以网上还有人再推荐制作无碘盐,推荐人还是医生,但其方法
其实是在加剧碘盐的毒性。

  首先,看看方先生的错误。根据方先生的文章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068790100eqrf.html)介绍,“有医学
院教授的头衔,听上去颇为权威,但是这账却没算对。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
碘盐从出厂到销售过程中,碘含量会丧失20%,而在烹饪过程中,又会丧失20%,
这意味着中国人每天从碘盐摄入的碘量实际上只有140~540微克,并不那么惊人
了。”利用光和热去除碘,这也是某些专家推荐的自制无碘盐的方法,“中山医
院内分泌科主任沈兴平认为,。。。。。 沈兴平告诉记者,在接诊中,不少甲
亢患者反映不知道去哪里购买非碘盐,其实,大家在家中也可以轻松地制作
“非碘盐”,以下是沈医生提供的两个办法: 1.在煮菜时,先往锅里放盐,再
往锅里放菜,碘盐遇热,其中所含的碘会很快挥发掉;2.把碘盐买回家放在容器
中保存的时候,打开容器的盖子,一段时间后,其中的碘会自动挥发。”但是,
根据卫生部专家的解释,这样做其实徒劳无益。据杭州市疾控中心地方病防治所
所长徐卫民介绍,目前这些人工方法( “碘易挥发,实在买不到非碘盐,可把有
碘盐放一段时间再吃”;也有人说,“做菜时早放盐,用油先熬煎一下使碘挥发”
之类;还有人说,把盐罐开着盖子,碘就会挥发掉。)没有科学依据,用上述方
法虽可减少碘含量,但无法完全制成“非碘盐”。根据实验检测,合格的加碘盐
经蒸馏水溶解,加热煮沸至30分钟后,测定碘含量,碘损失不到1%;加热到1小
时,碘只损失2%。即使曝晒超过100小时,碘损失也不到5%
( http://health.sohu.com/20090819/n266060716.shtml)。所以,方先生提到
的所谓流通环节丧失20%和烹饪过程丧失20%,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要知道,我国选择加的碘是碘酸钾,原因是其稳定,价格便宜,而不是美国
等国家用的碘化钾。碘化钾为无色或白色立方晶体、无嗅,有浓苦咸味,在空气
中易游离出碘即呈黄色,似乎比较符合易于消耗的特点。而碘酸钾是我国1995年
后全部加碘食盐所使用的,其易溶于沸水,可溶于水、稀酸、乙二胺、乙醇胺和
碘化钾水溶液;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钾是一较强氧化剂,与硫化氢、氢碘酸、二
氧化硫和过氧化氢等还原性物质作用,它本身被还原,游离出碘;碘酸钾水溶液
可被X-射线或α粒子还原为碘化物;将固体碘酸钾置于红炽木碳上,略有爆燃作
用,若与可燃物体混合,在加以撞击,即发生爆炸。在碱性介质中,碘酸钾能被
氯气、次氯酸等更强的氧化剂氧化为高碘酸钾。碘酸钾的健康危害是:对上呼吸
道、眼及皮肤有刺激性。口服引起头育、恶心、呕吐、眩晕及胃肠道刺激。可致
视神经损害。碘酸钾的主要用途是作分析试剂、药物、饲料添加剂等。多么熟悉,
又是一种饲料添加剂呀。

  更为可怕的是,由于碘酸钾可以导致食盐形成硬块,为了便于销售,我国又
在食盐中添加了抗结剂,亚铁氰化钾( 黄血盐)。亚铁氰化钾( 黄血盐)是利用
由煤气厂所得的废氧化物与石灰共热而得亚铁氰化钙溶液,再与碳酸钾溶液共热,
浓缩结晶而制得。亚铁氰化钾受热分解出剧毒物,与酸反应有剧毒物生成。所以,
徐所长劝大家不要自制无碘盐,就是怕暴晒等,导致有毒物质产生,而出人命的,
大家要珍惜生命。为此,我国卫生部还特别在8月13日回应表示,“有关食品安
全方面专家认为,规范使用食盐抗结剂“亚铁氰化钾”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并认为亚铁氰化钾,俗称黄血盐,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食盐抗结剂,国际食品法
典委员会及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欧盟都允许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中国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允许其在盐和代盐制品中作为抗结剂使用,用于
防止食盐结块,最大使用量为10mg/kg,在产品包装上应当标识,可以标识
为“亚铁氰化钾”或“抗结剂”。卫生部专家指出,亚铁氰化钾中的铁和氰化物
之间结构稳定,只有在高于400℃的情况下才可能分解产生氰化钾,但日常烹调
温度通常低于340℃,因此在烹调温度下亚铁氰化钾分解的可能性极小。”专家
虽然确认了其安全性,但亚铁氰化钾的说明却明确显示,其不可与酸类、碱类、
铁盐及食用物品共贮混运。所以是不能添加在食盐中的。而且,有人质疑,胃酸
可能导致其分解产生剧毒的氢氰酸。此外,当我们使用自来水溶解加碘盐时,由
于其可能含有氯气、次氯酸等氧化剂,将碘酸钾氧化为高碘酸钾,产生碘过氧化
物,从而可以氧化亚铁氰化钾形成铁氰化钾——又名赤血盐或高铁氰化钾。后者
在紫外光或日光照射下,或在酸性介质中( 例如20%的硫酸)并受热,会分解出
剧毒的氢氰酸!

  由此可见,加碘盐不仅不安全,而且很危险。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要只能吃
加碘盐呢?原因是,以方先生为代表的一些人认为,我们缺碘,而且补碘很安全
( 完全从补碘元素的角度看)。“世界卫生组织并没有划定200微克/天的安全线。
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是成人每天应摄入150微克碘,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则应增加
到 200微克,碘盐的含碘量就是根据这个推荐量,考虑耗损和盐摄入量而制定的。
世界卫生组织并没有划定200微克天的安全线。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是成人每天
应摄入150微克碘,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则应增加到200微克,碘盐的含碘量就是根
据这个推荐量,考虑耗损和盐摄入量而制定的。这是推荐量,并非安全线,如果
达不到这个量可能会使身体缺乏碘,超出了却未必就不安全。例如,据调查,美
国、加拿大和一些欧洲国家的碘摄入量大约是每日500微克,远超该教授划定的
安全线,也没见到他们的医学院教授惊呼“是个害人的东西”。那么世界卫生组
织划定的安全线是多少呢?是每天每千克体重30微克碘。对一名60千克体重的人
来说,就是每天1800微克。过量的碘很容易通过肾脏从尿液中排出,许多人每天
摄入的碘量超过了这一安全线,并没有出现不良反应。日本人由于在饮食中大量
地食用含碘量非常高的海藻,每天摄碘量通常高达2000~3000微克。”但实际上,
研究证明人类最低需碘量为 75 μg/天。由于有机碘可通过粪便排泄,所以日本
人摄入的大量海藻都是有机碘不容易导致中毒。同时,碘缺乏或碘中毒要看尿碘。
而1995年,我国居民的尿碘中位数已达到165微克/升,超过国际组织推荐的成
人碘摄入量100微克/升这一标准。我国在1996年无区别地实行全民加碘是非常
不应该的。只应当在尿碘摄入量100微克/升以下的地区加碘,不应该“全民加
碘”。而从1996年实行全民加碘以来, 我国居民尿碘中位数已高达330微克/升,
1999年我国有14个省市超过300微克/升。

   而且,方先生和卫生部都推崇的认可加碘盐的欧美国家官方却是另一番态
度,而我国有关部门的反应更是令我惊讶。据浙江政府官方网站——浙江农业信
息网报道
( http://www.zjagri.gov.cn/html/gj ... /2006012557101.html
),“ 今年6月份以来,四川省许多盐渍菜加工企业接到日本客户的通知:日方
最近从某超市销售的中国青岛产食盐中查出含有日本食品卫生法禁止使用的添加
剂———亚铁氰化物。因此,日本官方卫生保健所及一些客户要求中方盐渍菜加
工企业提供所用食盐的成份化验证明,四川对日盐渍菜出口受到严重影响。四川
省政府对输日盐渍菜中出现的问题十分重视,召开了紧急会议,李达昌副省长和
黄小祥副省长代表省政府作了重要指示,要求有关部门和企业采取以下措施积极
应对:
  1.对生产盐渍菜所需食盐实行定向生产和定点供应。盐业部门对生产盐渍
菜所需食盐,按照不添加亚铁氰化物等抗结剂的标准实行定点生产。各生产企业
凭外经贸部门出具的证明与当地盐业公司联系,签订协议,盐业公司按协议组织
货源,保证质量,及时供应。企业要做好生产计划和安排,减少食盐的库存。
  2.对盐渍菜专用盐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盐渍菜专用盐由定点企业专门
生产,由盐业公司专供企业生产盐渍菜使用,盐政、质监、工商部门要加强监督
管理。
  3.各类外贸企业和生产企业要积极应对。一是对日出口的要按照国家质检
总局《关于加强对输日食盐和含盐产品中亚铁氰化钾检测的通知》执行,并积极
配合检验检疫等部门,研究从技术上加以解决。二是积极开拓韩国、美国和欧盟
等市场。三是在今后的生产加工中,严禁使用含亚铁氰化钾的食盐加工对日出口
的盐渍菜。 ”
  好吧,不能毒害欧美人,甚至南朝鲜人,就来蒙蔽和毒害我们自己人吗?看
来只有中国人自己对自己的政府没有任何价值,其健康和利益永远被排在外国人
之后。由此可见,我们的有关部门早就知道加碘盐和抗结剂有问题,至少外国人
认为不安全,那么为什么不告诉人民,不要求科学家进行实验研究,而不是简单
的向个别所谓专家咨询而已呢?人民的健康,。。。。。。。。

   虽然,我对“加碘利益说”不能进行评论,但是通过学习,我终于明白了
加碘盐到底是什么,有什么潜在的危害,如何处理,也提供大家进行参考。还是
那句老话,“不要再给我们饲料添加剂了!!!”

  北京大学免疫学系 王月丹 博士

   于学院路38号

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blog/wangyuedan.tx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5 13:59: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疾控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碘缺乏病防治研究所所长”刘守军的雷人言论

  作者:Amsel

  托《南都周刊》、《新京报》等“自由主义”媒体的福,“全民补碘”这样
一个欧美文明国家通行的公共卫生政策,在中国成功地被炒做成了一个政治问题。
民粹再一次来挑战科学,以至于大量文化人对如何吃盐也无所适从。可悲的是,
这种煽惑不光来自无知的记者,一些人打着专家的牌子也在推波助澜。这其中就
包括“中国疾控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碘缺乏病防治研究所所长”刘守军。如果不
是看到这个“ 研究所”曾经承担卫生部的课题,真会以为又是个类似“牙防组”
的骗子机构。

  以下言论来自吉林《新文化报》的访谈( “‘补碘’单向化操作政策检
讨”),刘守军的主要观点和文中另一位专家( 国际控制碘缺乏病理事会理事兼
中国和东亚地区协调员陈祖培)恰恰相反。有了刘守军这样的专家,不知多少中
国人又要笼罩在碘缺乏病的风险之下了。

  ——“如果给我选择的权利,我吃非碘盐,因为我生活在大城市,现在不需
要补碘。”

  【评:刘守军这个高论理由何在?他的单位挂靠的是哈医大,难道是哈尔滨
已经在自来水里面加碘了?他要不要先号召哈尔滨市民放弃碘盐?按照刘守军的
论调,为什么高度城市化的海洋国家丹麦还要强制补碘?】

  ——“当我国很高兴地成为消除碘缺乏病国际典范时,美国人的尿碘含量却
在下降,达到161微克/升的最佳状态。我很怀疑,按照他们所说的补碘强度,尿
碘怎么能达到这种合理水平?欧美真如他们所说的那样强化补碘吗?”

  【评:刘守军压根不读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是不是立个名目亲自到几个国
家逛上一圈,才相信欧美的强化补碘?】

  ——“我们在出台食盐加碘的政策前,应该做一项针对全国的普查,真正搞
清到底哪些地方需要补碘。”刘守军说,“据我所知,这项工作直到今天,也没
启动。” 刘守军指出,这是一项工程量浩大的调查,“可能需要10年时间。但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用一个标准补碘肯定不妥,因此这个调查很有必要。”

  【评:网上就能找到1970-1980年的全国碘缺乏病普查数据,当时“全国29
个省、市、自治区存在碘缺乏病、病区人口4. 25 亿,全国1762 个县有碘缺乏病,
累计查出地方性甲状腺肿3500 万,克汀病25 万”。环境缺碘的危险,并不会在
短暂的几十年消失。“专门研究碘缺乏病”的刘守军,如果是为了设项目捞钱而
对这个普查避而不谈,真不知道其良心何在。】

  ——专门研究碘缺乏病的刘守军说,以前他在实验时,搞到过一些非碘盐,
“那段时间,我一直试着吃非碘盐,没什么问题。”

  【评:典型的拿个案说事儿的中医思维,希望不是缺碘造成的后果。建议卫
生部赶紧把刘守军推荐到“中医药管理局”,别再单独摆个摊子拿国人健康开玩
笑了。】

  参考资料:世界卫生组织2007年报告:《欧洲的碘缺乏:持续的公共卫生问
题》,
http://www.who.int/nutrition/pub ... iency_in_Europe.pdf

“补碘”单向化操作政策检讨

2009年08月24日新文化报

  陈祖培:国际控制碘缺乏病理事会理事兼中国和东亚地区协调员;亚洲及大
洋洲甲状腺学会副主席;卫生部地方病专家咨询委员会碘缺乏病专家咨询组组长

  邴 正: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

  刘守军:中国疾控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碘缺乏病防治研究所所长

  毛寿龙: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这是第二次采访刘守军,距离拉近不少,他说出更真实的想法,“如果给我
选择的权利,我吃非碘盐,因为我生活在大城市,现在不需要补碘。”

  陈祖培的答案截然相反,“不管市面有没有非碘盐,我个人都会吃加碘盐,
食盐加碘益处远大于弊处。”

  碰撞,并非如以往般发生在草根与官方之间。刘守军是碘缺乏病监测防治机
构负责人,陈祖培是碘缺乏病研究领域权威,都是业内有身份的人。

  食盐加碘的“全民性政策”,似乎是分歧根源。透视这一政策出台及执行的
前后,有这样的评论——“成绩是辉煌的,遗憾也是有的”……

  推广

  一句口号:全民补碘

  66岁的陈祖培,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出台全民食盐加碘政策的参与者。
8月19日,刚从外地调研归来的陈祖培,接受了本报记者电话采访。

  “食盐加碘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那时不归卫生部管理,中央有个地方病领
导小组负责这件事。”陈祖培说,当时人们对碘缺乏病的认识不足,甲状腺肿大
患者比率达到20%以上才算病区,尿碘水平在50微克/升以上即算正常。

  1994年下半年,我国开始实行“全民食盐加碘”。“所谓全民补碘,只是一
句口号,实际不是全民性的。”陈祖培说,在1994年出台的《食盐加碘消除碘缺
乏危害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高碘地区不供应碘盐;不宜食用碘盐的人,可持
指定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到指定单位购买非碘盐。

  深层:一句“异常”到位的口号

  当政策落实得不到位时,往往容易得到重视,而“全民食盐加碘”政策,落
实得“异常”到位。

  戴着“全民”帽子的“非全民”政策推出伊始,除在少部分边远地区外,在
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极为突出“全民性”——甚至在一些本不该供应碘盐的高碘地
区。“这是执行方面的问题,而不是政策制定出了毛病。”陈祖培认为,这主要
是当地政府和盐业公司的责任,“高碘地区一开始的划分,并不明确。”

  “不能否认的是,盐业公司受利益的驱动的现象是存在的。”刘守军认为,
一些缺碘地区因地处偏远,难以请到运盐车的大驾。时至今日,个别偏远地区仍
被碘缺乏病的阴影笼罩。

  思考:该怪盐业公司吗?

  业内人士指出,这里有个简单的逻辑:从卖方角度讲,“全民”当然包括全
部民众,谁赚钱挑客人呢?以公司为本质的盐业集团,或许更乐于顺水推舟。

  制度

  一个条例:食盐加碘是国策

  陈祖培回忆,1993年国务院主持召开了“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动员大会”,通
过了《国家防治碘缺乏病纲要》,要在2000年全国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

  早在这场会议举行前,关于食盐加碘,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1990年9月,
联合国儿童问题首脑会议通过了相关宣言,提出全球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我国
也响应了这项宣言。

  1994年,《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正式通过不到一个半月后施
行,全民食盐加碘作为一项国策,以法律形式就此固定。

  深层:一个“罚缺不罚多”的条例

  《条例》共计6章33条,沿用至今。其中规定:对在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
害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5章“罚则”,从第24条到第29条,“碘盐”一词出现9次,“不合格碘盐”
出现两次,“缺碘”出现两次;“高碘”与“碘过量”,出现零次。

  “不合格碘盐包括加碘不足和加碘过量这两种,相较而言,我们更重视加碘
不足的食盐。”刘守军认为,“这种罚则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导致失衡。”

  思考:碘过量谁来担责

  1998年,山东省单县数百名小学生因服用碘钙片,出现不适住院抢救,引起
了高度关注。“碘过量”案例中,只有这种“实时效果”,当事者才会被追究责
任。而循序渐进式的“隐性过量”,就无需担责。

  1997年和1999年的全国性碘缺乏病病情监测表明,当时多个地区人们的尿碘
水平都超过了正常的300微克/升。2005年的最近一次全国性监测,有5个省份尿
碘水平超过300微克/升。

  “个别盐业公司的利益驱使,个别地方防控部门的急功近利,以及制度导向
的失衡,是引起碘过量问题的直接原因所在。”刘守军在肯定全民食盐加碘的辉
煌成绩后,也做出了这样的反思。

  疑云 一个过程:政策出台前的估量

  陈祖培坦言,对于碘过量的危害,在政策出台前已有考虑,一是高碘地区的
问题——在《条例》中作出了规定;二是预计一些“敏感个体”可能承受不了。

  “在缺碘地区,一些‘敏感个体’会因一时补碘过量,产生甲亢,但这是一
过性的,只要坚持补碘,一般会自行恢复。”陈祖培说,全球经验表明,食盐加
碘不会引致甲状腺癌发病率增高,“研究证明,碘过量可能会导致乳头状癌发病
率增多,这种癌症存活率在10年到20年;同时会使滤泡癌发病率降低,这种癌存
活率一般不超过一年。一增一降,总体的发病率并没有明显变化,而且能促使甲
状腺癌症向低恶性转化。”

  陈祖培的观点是,食盐加碘益处远大于弊处,因此推行全民食盐加碘没有疑
问。

  深层:一个没有公众参与的过程

  对于食盐加碘政策的出台过程,陈祖培介绍, “当时主要是疾控部门调查
病情,专家进行调研研究,最终由上级来拍板。”

  当时是否有公众听证、参与的过程呢?陈祖培表示:没有。他认为,国外经
验表明,人体对碘的承受能力很强,“美国、瑞士补碘已有近100年的历史,日
本人尿碘水平远高于300微克/升,他们都没什么问题。”

  但一个事实是: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食盐加碘量尽管高于中国,民众仍有
选择非碘盐的权利。陈祖培介绍,“像美国,超市里有非碘盐销售。”

  刘守军脑海中,有一个很大的问号:“当我国很高兴地成为消除碘缺乏病国
际典范时,美国人的尿碘含量却在下降,达到161微克/升的最佳状态。我很怀疑,
按照他们所说的补碘强度,尿碘怎么能达到这种合理水平?欧美真如他们所说的
那样强化补碘吗?”

  思考:谁是“敏感个体”?

  对于碘过量的致病疑云,卫生部回应:甲状腺癌与食盐加碘存在某种联系的
推论依据不充分,缺乏令人折服的有力证据。网友认为,按这句话推理,结果一
是甲状腺癌与食盐加碘没有联系,二是有联系。无论哪一种,现都不能肯定。

  不管怎样,“敏感个体”是存在的。他们在政策出台的过程中,既不知道自
己是敏感个体,也没有发言权。多年后,一些“敏感个体”因此走进医院。

  争议 一条标准:非高碘地区一律补碘

  高碘地区不益补碘,而非高碘的其他所有地区都应该补碘吗?

  “1994年在推出食盐加碘政策前,我们对全国10大城市进行了调查,看看城
市居民是否需要补碘。”陈祖培介绍,“结果显示,城市居民一样缺碘。比如上
海虽然是非病区,但尿碘水平不足100微克/升。”

  这项调查,使大城市被纳入补碘范围中。

  深层:一个缺乏调查支撑的标准

  刘守军把非高碘地区以外的不缺碘地区,称为适碘地区。他认为,这些地方
生活水平高,居民营养摄入充足,不需补碘,包括大城市。

  “我们在出台食盐加碘的政策前,应该做一项针对全国的普查,真正搞清到
底哪些地方需要补碘。”刘守军说,“据我所知,这项工作直到今天,也没启
动。”

  刘守军指出,这是一项工程量浩大的调查,“可能需要10年时间。但我国地
域辽阔,人口众多,用一个标准补碘肯定不妥,因此这个调查很有必要。”

  思考:甲状腺瘤发病率代表什么?

  今年1至7月,吉林省的6家医院,包括省医院、吉大一院、吉大二院、省肿
瘤医院、中日联谊医院、省地方病二所,所做的甲状腺瘤手术超过5000例。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特聘外科专家徐少明接受央视采访时称:“我
们去年一年光甲状腺癌就看了205例。205例,比10年前要高10倍!”

  省内专家表示:“甲状腺瘤近10年的上升速度是惊人的,以我国内分泌肿瘤
发病率计算,已上升为首位。”

  甲状腺瘤的发病率代表什么?目前只代表事实本身。

  博弈 一次调整:食盐加碘量将下调

  相关信息显示,明年,我国食盐加碘含量将从20~50毫克/千克,下调到
20~30毫克/千克,各省可以在此范围内自行把握标准。

  深层:一次消灭“标准打架”的调整

  这是我国自1994年推行全民食盐加碘以来,第二次调整食盐加碘浓度。很少
有人了解,目前正在执行的“20~50( 即“35±15”)”,与国家另一相关标准
抵触。

  知情人士透露,2000年,有关方面制定《食用盐国家标准( GB5461-2000)》
时,听取卫生部门意见,将食盐中碘含量调整为“20~50”。此前,我国盐碘浓
度为“20~60”。

  1994年颁布的《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 GB14880-94)中有关碘盐
的浓度,却没随之修改,食盐碘强化量仍是“20~60”。

  2003年,《食用盐卫生标准》( GB2721-2003)出台,规定食盐碘含量按
1994年GB14880标准执行,即“20~60”。这部标准在2004年修改时,没有卫生部
碘缺乏病专家参与,“20~60”依旧。

  由此,发生了“标准打架”的问题。卫生部相关部门及专家,曾就此向国家
标准委员会反映。

  “据我了解,没改过来,现在也是这样。”刘守军说,这让盐企有了“尚方
宝剑”,“人家生产加碘60毫克/千克的食盐,也没办法,因为有标准支撑。”

  陈祖培表示:“尽管标准打架,但盐企一般都能按‘35±15’的标准来生
产。”

  两位专家都表示,明年下调加碘标准后,“20~60”和“20~50”将同时废止。

  思考:该听谁的话?

  这个事件,透露出两点事实:一、过去10年来,卫生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失去
对食盐加碘量的控制;二、一些部门、企业间,存在着矛盾。

  “卫生部门与盐业公司因为标准的认定发生矛盾,这只是其中一个。这些年
来,当利益趋同时,盐业集团与卫生部门可以做朋友,当利益相抵时,则是另一
回事。”刘守军说,“这种矛盾的存在必须解决。在盐业专营的现有体制做些文
章,可能是选择的路径之一。”

  建议 一个选择:碘盐、非碘盐并行

  陈祖培透露,卫生部正在研究“碘盐、非碘盐双轨并行试点”。

  “初步想法是,先选择城市的社区,同时供应非碘盐和碘盐,然后观察两者
的碘营养水平等相关数据,进而得出是否能够放开非碘盐的结论,再向更高层面
推广。”陈祖培说。

  陈祖培认为,现在已是放开非碘盐的时机,“我曾想过,市场上要有非碘盐
和碘盐,让盐价回到合理位置。从道理上讲,非碘盐应该比碘盐便宜,但如果我
们让非碘盐比碘盐贵一点,就能鼓励百姓补碘,而且肯花稍贵价钱买非碘盐的家
庭,营养状况可能比较好,吃非碘盐也就问题不大,这只是我的个人想法。”

  深层:一个充满变数的选择

  陈祖培透露的信息表明,“并轨试点”工作困难重重,充满不确定因素。

  “比如说,要设社区试点,我们就要和居民签订协议。居民可能因食用非碘
盐造成缺碘,这要讲清楚,要有伦理委员会的批准。”陈祖培说。

  有一个实验,似乎可以为公众增加一点底气。

  专门研究碘缺乏病的刘守军说,以前他在实验时,搞到过一些非碘盐,“那
段时间,我一直试着吃非碘盐,没什么问题。”

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medicine/iodine9.tx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5 17: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事情都应该因地制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5-1-10 12:57 , Processed in 0.159969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