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105|回复: 6

[【文史类原创】] 比较文学必须是跨越国界和语言界限的文学研究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11 17:3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比较文学必须是跨越国界和语言界限的文学研究吗?
  什么是比较文学?俺是小人物,不敢妄下定义,且看他人言论
1.  1.     季羡林:“顾名思义,比较文学就是把不同国家的文学拿来比较。这也可以说是狭义的比较文学,广义的比较文学是把文学同其他学科来比较。包括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在内”(《中国比较文学年鉴》P70,北大出版社1987年)liushijun曰:不同国家的文学拿来比较。这也可以说是狭义的比较文学。一个国家之内的文学精心比较是比较文学吗??
2.  2.     钱钟书:“比较文学,作为一门专学科,则专跨越国界和语言界限的文学比较”(《中国比较文学年鉴》P48.北大1987年)。liushijun曰:专跨越国界和语言界,显然一国之内不是比较了。
3.  3.     乐黛云: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它是历史地比较研究两种以上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相互关系的学科。“(《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第1卷P135)liushijun曰:两种以上民族文学之间???汉族与藏族的文学比较是不是比较文学??什么是民族文学??????
4.  4.     卢康华、孙景尧:“比较文学是跨越国界和语言界限的文学研究,是研究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彼此影响和相互关系的一门文艺学学科。 要通过对文学现象同与殊异的比较分析来探讨其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文学与其它艺术形式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寻求并认识文学的共同规律,目的在于认识民族文学自己的独创特点(特殊规律),更好地发展本民族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它是一门有独立的研究对象、范畴、目的、方法、历史的文艺学学科“。(《比较文学导论》P76.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liushijun曰:跨越国界和语言界限的文学研究,是研究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彼此影响和相互关系的一门文艺学学科。这个定义是最保守的,怕别人批评吗?????
5.  5.     曹顺庆等著:“比较文字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和跨文明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比较文学论》P47,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liushijun曰: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有点吹的味道。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我认为最好是比较文学的发展。
比较文学一门以探寻人类文学共同规律和民族文学特色为宗旨,以跨文化研究为实质的文学研究;它以对话作为方法论基础,对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之间的历史事实关系、美学价值关系以及学科交叉关系进行汇通的研究。
这是一个很有新意的观点。第一、“探寻人类文学共同规律民族文学特色”,作为比较文学的宗旨是任何其他形式的文学研究不能取代的。第二、“跨文化研究“是比较文学的实质。第三、“以对话作为方法论基础”,这里强调比较文学研究在方法论观念上的沟通、平等意识。第四、“对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之间的历史事实关系,美学价关系以及学科交叉关系进行汇通的研究”。这里概括地指明了比较文学研究的三种主要类型: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
特别强调的是这里提出的“汇通研究”,这里的“汇通”,强调的是对比较研究的两方或多方都要具有整体的贯通的理解和把握,不是就事论事作局部的、表面的比附或对照。这里强调的既是一种研究的观点,也是对比较文学学者的一种高素养要求。一般教材概括比较文学的特点:1、开放性,2、综合生,3、族际性,4、语际性,5、科际性, 6、比较法不是比较文学的根本属性。
我们认为,重要的特征有三点:1、开放性;2、比较性;3、汇通性。
下面你认为那一个是比较文学研究的例子,为什么?
1;《源氏物语》与白居易诗歌;
2;卫茂平:《中国对德国文学影响史述》(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年);
3王锦厚:《五四新文学与外国文学》(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
4;叶舒宪:《高唐神女与维纳斯》;
5;邓晓芒:《人之镜——中西文学形象的人格结构》(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其中一篇《品格与性格:关云长与阿喀琉斯的比较》;
6;《李白与杜甫》,
7;《李白与拜伦》、
8;《杜甫与歌德》,
9;《川端康成与日本古典文学》—《川端康成与西方现代主义》。
10;文学与生活的关系
11;作家创作过程中的形象思维
12;文学阅读中的读者参与
13;中西作家对生活的选择
14;《中西作家创作形象思维的异同》、
15;《中西文学阅读中读者参与的异同比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1 17:3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几个解释,便于理解这门学科
1、民族文学。指多民族国家中,哪些保持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与民族语言文学的民族,其作家遵循同的美学标准,所保留下来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书面和口头文学,如中国的汉族文学、藏族文学、维吾尔族文学、蒙古族文学等;印度的孟加拉语文学、泰米尔语文学、乌尔都语文学、印地语文学等;前苏联的俄罗斯文学、立陶宛文学、爱沙尼亚文学、格鲁吉亚文学等。
民族文学在单民族国家中,与国家文学一致;多民族国家中,是国别文学的一部分,也是总体文学的要素,也是世界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比较文学的基础。
2、国别文学。又称国家文学,是按照国家这个政治概念人为刬分的文学单元。它可以由多个民族文学构成,也可以是单一民族文学。国别文学往往有统一的语言作为国语,作为国别文学的创作语言。如中国文学、美中文学、埃及文学等。
国别文学往往是比较文学进行跨文化研究的实体对象。
3、总体文学。又称一般文学。其内涵是指为探求文学的普通规律,对所有文学现象进行全面的、综合的文学研究,与常义上的“文学理论”同义。
   “总体文学”也常被理解为比较文学最终达到的目的。
4、世界文学。有三种涵义:一是歌德的看法,他最先使用这一术语(Weltliterature),其本意是希望有一天各国文学将“合而为一,……成为一个伟大的综合体”,而每一个国家的文学都在这样一个全球性的大合唱中演唱自己的一个声部,还认为在人类精神财富的交流方面,世界文学比民族文学能发挥更磊的作用,但歌德自己也认识到这只是一个遥远的理想,困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能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民族个性,比较文学研究的目的正是要丰富和弘扬这种个性,从此意义上说,比较文学研究不能将这样的世界文学作为自己未来和终极目标,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世界文学这一早期概念无疑对比较文学研究观念的产生不无启迪作用;世界文学的第二个含义是指那些获得了世界声誉的作家和作品,如荷马、但丁、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泰戈尔、曹雪芹、鲁迅、老舍、巴金等作家及其作品,他们在文学史上取得了经久不衰的地位和影响,大大的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在此意义上世界文学无疑是名家荟萃和名著选评。按此理解世界文学不必有明确的比较意识,只要将研究重点放在一个个重要的作家作品上就可以了;而比较文学研究却将重点放在比较上,它研究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时,决非对每一位作家作孤立的研究,而是将之放在比较的背景上;再者,比较文学研究并不轻视视二三流的作家及作品,而这正是这一意义上的世界文学不屑或不愿意顾及的,可见比较文学同世界文学的第二种含义也是有区别的。第三个含义是各国文学的总合,而不管这些文学是否具有世界地位和不朽性。这一含义同比较文学很接近,但仍同比较文学有本质的区别,那就是它并不强调从比较的角度去作研究。
从性质上说,民族文学、国别文学、世界文学是文学创作的作品(文本)形态;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是文学研究,是理论形态。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以民族文学和国别文学为研究基础,以达成新的世界文学为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9 20: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文科性质的学科,相对而言其学科内容一般并不十分严格,关键是所研究的问题是不是有意义的,概念往往是滞后的,都是先有研究,后来的人加以总结概括的,倘若研究的范围本身已经超越了原有的定义范畴时,那么其学科自然就应该予以扩展,乃至形成新的学科,不必过分拘泥于一种太教条门户界定,很多跨学科研究的,比如有人用统计学研究文本中的语言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1 20:2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较文学似乎被误解了,大家都随便找两个作品,一个外国的,一个中国的,拿来对比,指出其同其异。但是这个异同说明了什么呢?你对文学研究贡献了什么呢?
任何两个作品拿来做比较,都可以比出一些异来,一些同来。
比较文学有法国学派,有美国学派。
法国学派重影响研究:
歌德对法国文学的影响,西方是怎么发现和接受Dostoevski的,中国诗歌对日本和歌的影响如何,Whitman对郭沫若,英国浪漫派对徐志摩,法国象征派对戴望舒,或者T.S.Eliot等英国现代派对三十年代诗人的影响。这个学派重事实源流,寻求各国文学间的相互联系。影响研究务实,平行研究务虚。影响研究近于史,平行研究类乎理。

美国学派重平行研究:
日本能乐跟希腊悲剧之异同,中国跟西方歌颂爱情的诗歌之异同,道与逻格斯:东西方思惟方式之不同,各国宫廷诗的比较研究,东方的多神教跟西方的一神教思想文化之不同等等。

我觉得平行研究有求同和求异两个方面。
求同:比如诗经中的比兴,类似的诗歌手法在西方民谣(据Arthur Waley)中也有发现,而日本和歌中的序词(jokotoba)更有相同之处。这样的研究旨在揭示人类诗歌发展的一般规律(美国文化的特点,美国学术的特点,就是寻找最大公约数,如Chomsky的语言学,麦当劳)。
求异:比如在爱情主题上比较中国和西方、和日本诗歌,你会发现中国爱情诗歌的贫乏,但是中国文人之间互相酬唱,吟咏友情的诗歌又非其他国家可比。从这
里可以看到中国诗歌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求异的目的,是相互阐发,找出各自的文学传统的独自性和不可替代性,很多特点乃身在此山中,只有以“他人”的视角来看,才能察觉。

如果说比较文学的终极目标是达到世界文学的话,从一个中国人的角度出发,也许多一些影响形容更能理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虽说影响研究主要的是外国文学及理论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中国文学对外国文学及理论的影响。典型的如中国诗歌对庞德和意象派诗歌的影响和京剧对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影响。

平行研究需要很大的阅读量,需要多两国文化、文学传统深入广泛的了解,因为单纯的点与点的比较是没有意义的,点后面是线,线后面是面。要以点牵线、以线动面的平行研究才算的对学术的贡献。的确今天好多人在研究比较文学时老是走向一个误区:以为随便拿俩个点来比较了便是比较文学,然而其之于文学研究的贡献却是微乎其微。但是我却不是很赞同要进入博士课程以后,才开始做平行研究的看法。毕竟平行研究和影响研究都只是研究范式,如果真的能提出有见地的见解,未做到博士也是可以的啊。而且初期太注重影响研究势必会使思维走向狭路,也会在某种程度上有碍于开阔的眼界的行成。只是无论哪种方法,必须是确实可比,不要拘泥于一些表面化的东西,要掘出文学的内涵,使比较文学之研究日蒸日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6 09: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1、影响研究例
《源氏物语》与白居易诗歌;
卫茂平:《中国对德国文学影响史述》(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年);
王锦厚:《五四新文学与外国文学》(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
2、  2、平行研究例
叶舒宪:《高唐神女与维纳斯》;
  邓晓芒:《人之镜——中西文学形象的人格结构》(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其中一篇《品格与性格:关云长与阿喀琉斯的比较》;
3、不是比较文学的例子
《李白与杜甫》,中唐元稹到现代的郭沫若将唐代的两位诗人加以比较研究,分析各自的经历和诗作特点。但属于同一文化体系,是国别文学研究中运用了比较的方法,而不是比较文学研究。但《李白与拜伦》、《杜甫与歌德》,这样的研究却是比较文学的命题。
《川端康成与日本古典文学》—《川端康成与西方现代主义》。
“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作家创作过程中的形象思维”,“文学阅读中的读者参与”等论题,尽管在论述中引证不同民族文学的例子,但它是文学理论,研究文学的一般规律,不是比较文学。若换成“中西作家对生活的选择》、《中西作家创作形象思维的异同》、《中西文学阅读中读者参与的异同比较》等课题又属于比较文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6 09: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浅析比较文学学科外延。
   比较文学学科学科研究对象的原则:第一、独特性原则。第二、完全性原则。
比较文学学科三种关系
梵•第根在《比较文学论》(P61)中有一个很有名的判断:“比较文学的对象是本质地研究各国文学作品的相互关系。”
具体讲,比较文学研究对象包括三种关系
1.历史事实关系
这是法国比较文学学者所倡导的。梵•第根认为:“整个比较文学研究的目的,是在于计划‘经过路线’,刻画出有什么文学的东西被移到语言学的疆界之外这件事实”(《比较文学论》P74)。
两种或多种文学的影响一接受的历史事实关系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2.美学价值关系
把历史上没有事实联系的两种或多种坏同文化体系的文学看作人类文化的审美整体,在这个整体中存在着共同的价值结构之中,追求它们之间共同的美学价值关系。
韦勒克认为比较文学研究的价值既存在于有事实联系影响研究,也存在于毫无事实联系文学现象或类型的平行研究。他说:“对中国的、朝鲜的、缅甸的和波斯的叙事方法者抒情形式的研究,与伏尔泰的《中国孤儿》这例同东方倡然接触之后产生的作品的影响研究同样重要”(《比较文学的名与实》)
人类文化是多元的,但人类在思维情感、心理和审美诸多方面则表现出人类的共通性,这就使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文学表现出超越时空的审美价值的相似性。因而在没有材料证明具有事实联系的两种或多种文学之间的共同美学价值关系成为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之一。
3.学科交叉关系
这一关系最早完整提出的是美国学者雷马克。他说:“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以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其他知识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等。”(《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教材P137。
美国学者拉兹洛在《系统、结构和经验》一书中认为:“其中每个系统的环路必须在某些方面对其对象来说是开放的。”因而各子系统之间,也就是各学科之间具有边缘性交叉。通过研究文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关系,当然更能深入认识把握文学的特质和规律。
因而,文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关系成为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
几种比较文学特殊情况的认定
在理论上确定了以跨文化为前提的“三种关系”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其范围是明确的。但在实际操作中,总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处于不很明确的状态,难以确定是否属比较文学范围。举几例:
1、卢梭——瑞士日内瓦人——法国作家
2、安纳德——印度人——用英语创作
3、晁衡——日本人——中国唐代诗人
4、巴尔扎克作品中的金钱描写,是否是跨学科研究?
5、汉文学与藏文学关系,汉文学作家与少数民族作家的关系(沈从文)
这里有三种情况:
第一、认定作家所属文学圈。
第二、认定学科交叉关系。
第三、多民族国家民族文学间比较的认定原则:只要文化体系不一致的民族间的文学比较,就属于比较文学。
二、比较文学的研究类型
综合有关教材著作,归纳比较文学研究类型如下:








型  影


究  流传学(由放送者出发)
    媒介学(中间路线)
    译介学
    异域形象学
  平


究  比较诗学
    主题学
    文类学
  跨



究  文学与其它艺术
    文学与社会科学
    文学与自然科学

关于“比较文学的研究类型把握,还有几个问题得引起注意:
第一、比较文学是一门开放性和发展中的学科,随着其研究对象的拓展,其研究类型也在实践中有所发展变化,一些新的研究类型产生,一些传统的研究类型在萎缩,一些已有的研究类型赋予新的涵义而受到学界更多关注,大有从某一层级中独立成类的趋势。
第二、比较文学研究类型确定的标准很难统一,往往是多样和多元的。
第三、比较文学的研究类型和研究方法的关系是密切相关,但又并非同一的关系。影响研究——考据、文献学方法;平行研究——审美批评方法。但往往是一种类型需要运用多种具体的研究方法展开研究;而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常会根据需要被运用不同的研究类型当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6 09: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表格咋变形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5 07:36 , Processed in 0.422539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