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810|回复: 3

[【文史类原创】] 素馨斋读史 之 高邮之战(原创首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8 09:5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邮之战
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政府征发民夫15万人修治黄河,同时派遣2万军队进行监督。民间秘密社团白莲教的领袖韩山童及其门徒刘福通等利用天怒人怨,进行反元活动。消息走漏,韩山童被捕杀,刘福通逃到颖州(今安徽阜阳),在这一年五月举起造反的大旗。他率义军向西挺进,先后攻下罗山、真阳(今河南正阳)、汝宁(今河南汝南)等地,当地流民纷纷加入起义队伍,队伍很快发展到数十万人。至正十二年(1352),元朝派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儿领兵30万来围剿,企图一举消灭起义军。但仓促征集的元军中也有不少白莲教的信徒,大战前夜,他们散步谣言,制造假象,结果元军不战而溃。也先帖木儿逃回汴梁时,身边只剩下散卒万人。
受刘福通起义的影响,徐州的李二(芝麻李),蕲黄(今湖北蕲春、黄冈)的徐寿辉,濠州(今安徽凤阳)的孙德崖、郭子兴,淮东的张士诚(小名张九四)等纷纷揭竿而起。这些起义军都以红色为造反的标志,头扎红巾,身穿红衣,高举红旗,因此被称为红军或红巾军。因为起义军的骨干力量都是白莲教的教徒,平时都要烧香拜佛,所以又称“香军”。
由于起义军缺乏必要的军事训练,相互之间又没有支援,在取得一定的战果后不知道如何有效地扩大战果;更重要的是,由于元朝政府一直严禁民间私藏武器,起义军只能以木耙、竹枪迎战元军的长枪劲弩,战争的结果可想而知。当元军从最初的慌乱中摆脱出来,政府和地方重新集结军队,积极地组织反攻时,起义军便只有节节败退。到至正十三年(1353),起义军的两大主力刘福通、徐寿辉都危在旦夕。刘福通在河南的势力范围日渐缩小,徐寿辉不得不退出曾经占领的江南最大城市杭州,转入湖泊和山区活动,连最初的根据地黄连寨都只有放弃。
这时,元军的目标已经不是曾经让他们头痛的刘福通、徐寿辉,而是至正十四年(1354)正月在高邮称王的张士诚。盐丁出身的张士诚选择此时改国号为大周,改元天祐,真是自不量力。不合时宜的称王使他成为元军重点打击对象。后来朱元璋“缓称王”,张士诚不反对招降,都是因为害怕成为主要打击对象。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说明刘福通、徐寿辉等人的影响之大,给人的感觉好像元朝已经风雨飘摇。但百足之虫,死而不仆,元军的强势反弹让起义军受到很大的打击。
在称王的第二个月,高邮便被元军包围,统兵者是新任淮南行省平章政事苟儿(原任湖广行省平章政事)。在张士诚的严密防守下,元军攻城不利,原因很简单,元军的骑兵有优势,而高邮西临大湖,张士诚手下的盐丁擅长水战。
至正十四年六月,顺帝令江浙行省参知政事佛家闾会同达识帖睦尔攻打高邮,高邮依然巍然不动。
九月,顺帝令太师、中书右丞相脱脱总制诸王、诸省各翼兵马,总督总兵、领兵大小官出征高邮,准备在消灭张士诚之后,向西消灭濠州、泗州的刘福通,彻底消灭起义军。这时,淮安的枢密院都事石普向脱脱请缨:“高邮有重湖之险,骑兵无法发挥优势。您给我三万步兵,我一定能够拿下高邮。高邮一破,濠州、泗州就势如破竹了。”脱脱赞赏石普的勇气和计策,马上封他做山东义兵万户,让他招募步兵先行。汝中柏怕石普立功,将他的军队减半,又让石普听淮南行省节制。
石普率兵突袭,先攻下高邮北边门户宝应,到达高邮城下时,石普分兵三路进攻,自己率军攻打北门。城外的张士诚军队被击败,退入城中。石普乘胜攻到城下,纵火焚烧城门。在石普率军激战时,围城的淮南行省军队主帅苟儿按兵不动;眼看着破城在望,苟儿却派一千名蒙古骑兵来抢攻。蒙古骑兵飞抵城下,没想到城上矢石如雨,多年未经大战的蒙古骑兵(事实上,蒙古骑兵就是在最强大时也不善于攻城)贪生怕死,立即后撤。城内的军队见势出城掩杀,石普阻拦不住,血战而死。
十一月,脱脱率大军抵达高邮,初战即以巨石压卵之势打败城外防守的张军。但即便大军围城,日夜仰攻,在张军的顽强抵抗下,元军没有占到丝毫便宜。久攻不下,部将董抟霄建议:“大军南下,本应势如破竹,现在久攻不克,捷报不传,如何应付陛下的厚望呢?不如分兵先攻打容易攻打的天长、六合。”脱脱无奈,就分兵攻打天长、六合。因为天长、六合的军队早已集结到高邮,张士诚的守军很少。元军一到,守军就跑了,元军只有屠杀老百姓以报功。
据说毛葫芦的部队曾经攻上城墙,但忌妒毛葫芦的人说:“没有总兵的命令,怎么敢先攻上城墙?”言外之意是劝毛葫芦不要做石普第二。毛葫芦一听有理,就让部队撤下来。等得到总兵的命令再攻时,城内已加强防守,攻不上去了。这一节应该出于虚构,哪有攻上城头又撤回来等总兵下令的呢?事实上,攻城之时偶尔攻上城头又被消灭很正常,这只能说明守城军队的顽强。
一个月后,元军仅仅攻下外城。朝堂之上关于脱脱的坏话越来越多,一是哈麻专门与脱脱作对,二是高邮久攻不下,三是当年正是脱脱的弟弟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儿不战溃败,使得刘福通的势力如日中天,引发了各地纷纷起义的连锁效应。于是,朝廷下旨,脱脱就地免职。据说,在圣旨宣布之前,参议龚伯遂猜到圣旨内容,劝脱脱不要宣布圣旨内容,加紧进攻,等攻下高邮,稳住局面再宣布圣旨,不然后果不堪设想。但脱脱不听。
接到圣旨,忠诚的脱脱匹马北归,元军军心动摇,有为脱脱叫屈的,有急着回到家乡的,毕竟几个月来,高邮城如同绞肉机,让元军恐惧。城内的张军得到消息,奋力出击,元军溃败,其中不少颇有战斗力的军队加入各地的红军。从此,元朝在中原和江南再也没有能力组织一支强大的由中央直接指挥的军队了。像汝宁的李思齐、河南的王保保(即扩廓帖木儿)等表面上是元朝的军队,其实并不听从元朝的指挥,与表面上接受元朝官职的张士诚、方国珍没有本质的区别。元政府名存实亡,中国又一次出现群雄逐鹿的局面。
高邮之战在元末战争中并不是规模最大的,却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从此之后,各地起义军利用元军内部混乱,扩大地盘。如刘福通于至正十五年(1355)立韩山童之子韩林儿为帝,号小明王,建国号宋,建元龙凤,以河南为基地,分兵三路北伐,其中一路在至正十八年底攻占上都;徐寿辉重新夺取湖广、江西大部分地区,其中一支由明玉珍率领攻入四川;郭子兴一部朱元璋渡江占领集庆(今江苏南京);而高邮之战的胜利者张士诚更是趁势渡江占领浙西(今浙江北部和江苏南部,是当时最富庶的地区,元朝的粮仓。浙西被张士诚占领后,元朝的根本就动摇了,再也无力组织大规模的军队。)大部分地区,成为实力最强的天下竞争者。
遗憾的是,由于张士诚被朱元璋所灭,张部的历史晦暗不明。我们今天能够讲述的高邮之战,几乎都是以元军为角度。从现有的记载,我们不清楚张士诚军的数量,看不到张军是如何坚守高邮的,只看到张军小受挫折即打算投降,似乎只是害怕不会被赦免才无奈苦斗、死战。好像高邮守城战的胜利,仅仅是因为元军内讧,元臣争权。我们只能据历史记载判断,当时城中除了张士诚,还有英勇善战的张士德(张士诚的弟弟,小名张九六)、张士信(张士诚的弟弟,小名张九七)、李伯昇、潘原明、吕珍等人,这些人后来都能够独当一面,成为朱元璋集团的劲敌。我们只能据历史记载,想象当时让数十万元军恐怖的高邮,想象高邮城下解散的最后一支庞大的元军。
历史曾经在高邮改变,而高邮的历史也因张士诚最终的失败被明人改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8 14: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言志的文史隨笔都看了,写的挺好,足见史学功底厚实!

读了此文,想请教朱元璋的明教背景(明玉珍亦奉明教), 能否拔冗专文介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9 08: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zm799于2009-08-08 14:59发表的 :
诗言志的文史隨笔都看了,写的挺好,足见史学功底厚实!

读了此文,想请教朱元璋的明教背景(明玉珍亦奉明教), 能否拔冗专文介绍?

谢谢关注!
我并非专业研究明史者,所读之史书仅清史稍泛,其余各代均仅限于正史,偶尔涉及部分野史笔记。兄所言之明教背景,仅从正史似无法了解得很全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1 16:52:13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否赐几则材料学习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13:30 , Processed in 0.22819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