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762|回复: 22

[【时事表】] 研究生就业难过本科生?不少研究生哭笑不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8 07: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令不少研究生哭笑不得的是:学历镀了金,就业倒更难

  分析这几年的就业率,可以看到一个怪现象,研究生的就业率往往稍低于本科生、甚至专科生。本来很多人就是因为找个好工作不容易,才报考了研究生。然而经过几年努力,自己学历镀了金,没想到就业反而更难!

  对于这个怪现象,记者采访中发现,其中不仅有企业因素,也有毕业生个人心态的问题。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如今研究生不再是“不愁嫁”,他们和本科生、专科生一样,都要面对现实、调整心态,重新给自己定位。

  研究生的苦楚


  现象1 执着“考霸” 四处碰壁

  梁迪离开北京那天,同是研究生毕业的李翔从浙江回到了北京。与梁迪不同的是,这次旅程不过是李翔这大半年来数次旅程中的一次,他又考试去了。

  李翔这次参加的是浙江信用中心的公开招聘,照例失望而归。从去年11月参加完国家公务员考试开始,李翔又先后参加了北京、广东、上海、江苏不下20场的考试。这大半年,他跨越五个省十多个城市,“公考”高峰的三个月,他2/3的时间都在旅途上。

  在过去的几十次考试中,李翔有六次进入面试阶段,但最后总和幸运之神失之交臂。尽管如此,他并不打算放弃。李翔说,因为已经复习了好几次,放弃会觉得不值,即使现在暂时找到了其他工作,以后也还是会考,倒不如趁着这个热劲考下去。

  公务员的考试机会平等、职业威望高,再加上经济危机,今年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急升直上。数据显示,2009年国家公务员报名通过审核的人数创纪录地超过了105万人,比去年多了13万,为历年来最多的一年。像李翔这样的“考霸”,不在少数,但他们的成功率其实非常低。有关数据显示:105万的报考人中,最终能捧上“金饭碗”的仅仅13566人。也就是说,有超过100万人将成为“炮灰”,淘汰率高达98.7%。

  现象2 入不敷出 家教维生

  为了考试,李翔已经花去将近1万元。为了继续今年的考试,李翔只好开始借资度日。“刚开始是坐卧铺,接着是硬座,再后来只能买站票了。再考不上,不知道还可以坐什么了。”李翔经常因为经济压力太大而睡不着觉。

  梁迪对此很有同感,她算了一笔上研究生的账:学费每年一万三,住宿加其他杂费要两千,再加上生活费等,一年至少要二万,读完一个研究生要比本科多花很多钱。

  “先别说回收教育成本,现在只求养活自己了。”梁迪补充。相对于已经工作几年的本科同学,没有收入的她明显底气不足。每次一起吃饭时,同学因为知道她还没有找到工作,总是抢着埋单,这让梁迪已经不敢轻易约同学见面了。

  然而,相比那些家不在城市却要留在城市工作的农村学生来说,梁迪的境况已经算好了。广东商学院研究生郑文是肇庆市广宁县人,毕业后也没有找到工作,离校后他和同学在学校附近合租了一个单间。在简陋的单间里,一张床、一个书桌、一台旧电脑就是他的全部世界。为了不给家庭增加负担,他只好边找工作边做家教以支付房租和日常开支。对于未来,郑文越来越没有信心了。

  现象3 性别歧视 关卡重重

  毕业即失业,对于女研究生来说,毕业找工作更是比找婆家还难。

  广东工业大学的研究生郑丽已经忘了自己投过多少份简历,但都如泥牛入海。难得有面试机会,面试官也会问“有没有男朋友”、“什么时候结婚”之类与工作无关的问题。

  适逢婚龄,女研究生都是要生儿育女,因此即使她们有学识有能力,在就业竞争中也不容易和男性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很多招聘广告白纸黑字写明“限男性”,这让郑丽感慨“花木兰“难当,“恨不得自己是男生。”

  企业盲目设“卡”,性别和年龄让昔日的“皇帝女”在求职路上举步维艰。但与大多数未婚的女研究生相比,只占少数的“妈妈型”研究生反而走俏。班上两位已婚的同学首先找到了工作,这让郑丽也有了先结婚后工作的念头。

  现在,郑丽在淘宝网上做起了个体户,同时又在为结婚做准备。尽管现在还能维持生活,但拿到了硕士文凭还要靠卖衣服为生,这多少让郑丽心有不甘。

  用人企业:

  研究生年纪偏大

  6月份已经顺利拿到硕士学位的梁迪从北京回广州两个月了,原本以为一张“211工程”院校的硕士文凭能让她在广州更容易找到工作,但现实却并非如此。

  三年前,已经拿到工科学士学位的梁迪为增加自己的就业筹码,考取了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新闻硕士。可是三年过去了,她拿到硕士学位回到广州的同时,也走进了失业大军。

  “学历高,工作不见得就好找。”梁迪说,因为多读了三年,她的年纪比应届本科生要大三岁,再加上是女生,很多用人单位都不愿意要。

  在中国,读完本科一般是二十二三岁,再读三年硕士,毕业就二十五、六岁了,倘若再继续读博士,就快到30岁了。但现在很多公司都把招人年龄上限定在二十五、六岁,高学历毕业生们连面试的资格都没有。

  记者采访中,多数研究生表示,当初读研就是为了找更好的工作,谁知“如意算盘”失算,现在他们连当时本科能得到的机会都失去了。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尽管研究生们愿意自降身价,薪酬向本科生看齐,但用人单位似乎都不买账。企业大都需要本科生,而高校和科研机构已经开始要求博士学历了。

  用人单位也有自己的解释。某企业人事资源负责人向记者分析,研究生们由于年龄较大,工作激情不如本科生,逃避出差、加班的现象时有发生。而根据以往的经验,很多研究生的工作能力亦不如本科生。现在用人单位的招聘更理智、实际了。

  研究生:

  仍不愿下到基层

  我们采访发现,研究生就业难,也不能全归于企业的苛刻,研究生本身的心态也是个问题。

  为缓解今年的就业压力,政府已经采取了不少政策,如增加国家公务员职位,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等。但教育部门公布的资料显示,尽管公务员考试爆棚,依旧还有多个职位无人问津。这些职位大多集中在较落后的城乡基层或西部。

  “宁要大城市一张床,不要中西部一套房”的偏执心态,在研究生身上尤其明显。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统计显示,在全国最有吸引力的城市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包揽了前4位。而“中国人才热线”发布的大学生求职调查结果与此不谋而合,近七成大学生希望在上述四大城市工作。

  由于有了较高的学历,大多研究生们都认为自己应该留在大城市发展,再加上研究生学习的课程专业性较强,更适合做科研,他们到了城乡基层也不是很“对口”。

  除此之外,“越读越高、越高越找不到工作”的现象也值得反思。因为找不到工作而决定再考博士的伍卅选择了中科院,因为考取中科院的公费博士,除了不用交学费之外,每月还可以有960元补助。眼看着自己从本科生“小黄蓉”变成了硕士生“李莫愁’,现在又要变成人们所谓的第四类人“灭绝师太”,伍卅百般无奈。  本报记者 夏杨 实习生 梁婷婷



http://www.chinanews.com.cn/edu/ ... 08-07/1808851.shtml


一到结尾时候又是老论调,说什么研究生不愿意下基层云云,这样的论调有时候看着都很不以为然了!怪研究生不就业的理由是基层下不去,可是国家掏这么多钱培养研究生干什么,可不是像专科生本科生那样做基层螺丝钉的,研究生是高级人才,既然高级是不是给好环境让国家投资智力资源更多发挥一下应有的作用啊

还有怪研究生年龄大,什么处于生育年龄,这就是纯粹找毛病了,我看新加坡对华有人才新规定,欢迎研究生到新加坡落户,并且鼓励研究生层级的结婚(都是研究生)多生孩子,理由是研究生素质高,对于人口素质提高有好处。我们这里倒好,自己花钱培养的研究生刚刚上岗嫌弃人家要生孩子,这不是人口逆向淘汰吗?

其实研究生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们没有那么多萝卜坑给人家,但是不要这样挑剔研究生啊,大家意见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8 15:3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就业单位选择的针对性越来越强了,未必不是好事,至于那些条条框框的限制,应该是无关紧要的,不必过多看重,据我所知,类似的歧视还有:一些医院不愿录用未育女性医师---理由就是她们生育的时间耽误了工作。可笑吧,但很多医院就是如此,尤其是南方。

关键就是一个实践技能,如果我是企业(私企)老板,我不会录用读几乎20年书,却没有一点工作经验的人的-----

新加坡鼓励高学历人士多生,我们国家似乎正好相反,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8 16:5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说很多研究生读本科时并不优秀。
想想也对,优秀的本科生毕业就能找到工作何必考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8 18: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拿个别现象拿来说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8 18:3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在于:
内地对于高学历的需求是怎样的?
公务员消化极少部分,事业单位大多人满为患,企业中大多并不需要高学历的员工。
其实,本科学历都已经超出大多数职位的实际需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8 19: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这是国家利益至上的社会。我们的管理层相信量变将推动质变。相对高素质的人增多,将有利于推动各行各业的发展,为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多机会,至于这些高素质的人是不是去拧螺丝,谁在拧螺丝,国家才不管。况且在培养过程中,国家收入增加了,超级大学相继涌现,并且出现了许多依赖于教育而生存的企业,放眼望去一片繁华正好。至于繁华下面的哀怨种种,不能忍也得给我忍着,有本事去国外啊,没本事就老老实实地待着受支配,还能翻天了不成?不行就学学当年知青下乡,去种菜,支援边区人民建设吧。总之他们有的是招解决各种问题、危机,学生所能做的,只能是在互相竞争、互相厮杀中生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8 21:5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这是国家利益至上的社会。——严重同意,生源逐渐减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8 23: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研究生就业难过本科生?也不见得!主要应该看应聘什么职位,比如,同一所大学毕业的同专业学生,本科生和硕士生要去大专应聘,谁更容易找到工作? 同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虽然学校不同,但都去银行应聘,谁更容易得到工作?答案很明显的,很多学生正因为这个原因,才读研的。

当然,社会关系也很重要。在社会资源相同的情况下,本科生竞争不过硕士生,这个也很正常。

但是,一个哲学硕士生和一个金融本科生,都去竞争金融职位,失败的肯定是这个硕士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8 23: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以前讨论过这个问题,我的意见还是那样,现在是市场经济,读研究生如果是为了你的理想和事业,就不要计较眼前的得失,而越是在艰苦的地方越能出东西。当然,我们大多数的研究生是为了更好更体面更有“价值”的工作才去考研的。我觉得这正如市场中的一次投资,你看准了会有一个好的回报,看瞎了就只能赔点本钱进去,没有只赚不赔的投资啊,何况还有很多是投机呢!当前面的人倒下之后,不是前仆后继了,后面的人就会改道,以避免前人所犯的错误。
  
  前两天回老家办点事儿,遇到了在老家一所幼儿师范工作的老朋友,也是老同事,他在招生中遇到了我们想不到的事情。一个是今年已经大专毕业的学生,要来这个中专学校(这个幼儿师范是从初中毕业生中招生的)里再读幼师专业,因为她在幼儿园实习时爱上了这个职业,但做不好工作,所以大专生要再来小幼师里学习怎么做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另外两个是某三本院校的大一本科生,也退了学来这里读幼师。这三位与我们一般人的认识颇有些不同,人都是往高处走,而她们却是“往低处流”,钽是我想,她们至少目标是明确的,而这一点,很多本科生,研究生倒未必做得到。还有这个幼儿师范的一个教师,03年开始考研,主要原因是看到他一个同学研究生毕业后去了国家某部委,所以自己也要走这一条路。我当时告诉他,人家肯定是考了公务员,他不信,于是就考,去年毕业了,只有回到老家县城高中做一名语文教师,这还是好的。另外几位考上研究生的教师今年毕业,据说回到原来的幼师还得竞争,十六个人争八个指标。这样的结果是很出乎大家意料的,都想着读完研究生肯定会找到更好的工作,可没想到就是回到原工作岗位还就成了最好的选择,唉,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啊! 我那朋友就说,今年的情况对这些准备考研的年青教师是一个重大打击!我想,这就是市场配置人才吧,当我们把读研也看成是遵循市场规律的投资行为时,结果是赔是赚就不要再去一味地埋怨别人(包括政府)了,现在这个社会,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怎么走下去自己基本上还是有足够的选择权的,自己选择的路,自己去走,不管前面是坦途,是泥泞,是险阻重重,还是悬崖峭壁,都得自己想办法,自己去走。

  坛子里高等人才应该比较多,说句大家不爱听的话,研究生博士生并不高人一等,就因为你多读了几年书就要政府多加照顾?多读几年书,聪明,有才华,自己更应该多一些生存的能力!其实有些观点,我是很有保留意见的,现在的博士硕士未必就有多么高的素质。讲一个有意思的:某高校一中国古代文学教师(博士,应该是比较。。。。。)醉酒后公然在学校大门口小便,门卫制止他时,傲然道:“你不就是个门卫么!你知道我是谁,我是博士,是老师,是学校引进的人才,我跟某校长都很铁的!”门卫忍无可忍:“你知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百年名校的脸都给你丢尽了。我先教训教训你,再去找某校长”。于是该博士被门卫暴扁一顿,一时传为笑谈。这当然是极端的例子,但也可见其中混水摸鱼者大有人在。博士也好,门卫也好,各司其职,都是这个百年名校的职工,没有高下之分,但有职司之别。博士自认为高人一等,其实其人素质很难让人恭维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hinbade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9-8-8 23: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规模,相对经济水平来说,是有点超前的。

这就注定了很多高学历毕业生,没有他们相应的工作岗位。

研究生就业难过本科生,作为研究生你有什么可“哭笑不得”的?

我问你们,你们是否曾与本科生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过?

如果在同一个平台上你们竞争不过本科生,那你们有理由“哭笑不得”;但是,其实,研究生总是想在明显高于本科生的平台上与本科生攀比就业率,那就对不起了,结果必然是令研究生们失望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8 23:5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说很多研究生读本科时并不优秀。”读研群体中是有蛮多的。
所以,就算这批人研究生毕业,水平也还是赶不上优秀的本科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9 08: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俺们这旮瘩现在上学的小孩们管研究生叫“四本生”,就是连三本生都不如的学生,呵呵~~
管博士叫“五本生”呵呵~~~~,虽然是戏谈,但是却也道出现在研究生教育的弊端了。
我们那会读研的时候研究生数量还少,全国同批上的也就3-5万人左右吧,读上的一般都是在本校出类拔萃的学生,是学习刻苦的,学的比较好的学生,比较难上,学生群体素质蛮高的,呵呵~~~就业也很好,
但是随着扩展就泥沙俱下了
不过也看什么专业的,如果你的专业和专业排名在全国响当当,当然机会多多,当然还有个人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9 23:33:3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读研的,有好多是大学的学校名气太差,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所以考研时换所211重点大学读,顺便换个身份!
而研究生这几年猛扩招,我们学院计划招200人,结果只有100多人考,名额还多着呢。考过来的,大半都是从一些闻所未闻的专科学校过来的。基础可想而知,读完研,能力提升也有限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0 21:3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就业艰难,我认为有以下方面的原因是不能忽视的:一,大学的扩招,导致具有相同资质的人员增多,而当前并不是所有的工作者需要大学文凭,二,研究生的扩招在当前来讲并不是与社会需求接轨的,而在很大意义上是在延缓就业,三,当前国家的人才政策存在严重的问题,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方面,无论是人才待遇,培养模式等方面,四,当前就业,除了专业知识之外,社会关系网络占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2 19:5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现在很多单位招聘研究生时要“原装货”,譬如清华的博士生,要本科、硕、博都是清华的“三清”才算原装货,其它的算残次品,二流大学学生考上清华博士生有些公司也不承认的哦,可能是因为现在的博士生也人满为患。有些人当初是因为看就业难而考研,但毕业才发现竞争比当初更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2 20: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的专业,就是博士都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比如授法学学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有的专业,天生好找工作,本科都很容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4 10: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研究生布不好就业,而是看待工作的时候在选择,处于好的够不着,差的看不上,看的上的又被关系所限制,所有向大家所说的就业不好的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6 23:45:54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中国高校的教育资源不高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7 11:5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是供需矛盾突出,就好比去菜市场买肉,
卖肉的多了,这猪肉价格自然就下来了,
而且好多买肉人还挑来拣去的找毛病,不是嫌太肥就是嫌太瘦,
不肥不瘦又嫌太贵,不肥不瘦也不贵,他也不见得买,需求过剩啦~~~
唯一的出路是什么呢?创造需求或者进行创新,
比如将生猪肉二次加工为火腿,烤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0 12: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9楼欧阳静茹于2009-08-17 11:58发表的 :
关键是供需矛盾突出,就好比去菜市场买肉,
卖肉的多了,这猪肉价格自然就下来了,
而且好多买肉人还挑来拣去的找毛病,不是嫌太肥就是嫌太瘦,
不肥不瘦又嫌太贵,不肥不瘦也不贵,他也不见得买,需求过剩啦~~~
唯一的出路是什么呢?创造需求或者进行创新,
.......


这样也有个问题

不知大家看过一部描述IBM几年前销售的职场小说【做单】,那里面就对IBM的中国区使用人员有个绝妙的描述:

IBM内部不同部门使用不同表格,而且不同软件也是使用不同的版本的表格(注明:ibm内部使用lotus123,同时也使用微软的表格产品),还有不同环境也是使用各种版本的表格(ibm有自己的系统和专业机器),所以IBM有据说一百多种表格

所以当时的IBM找了很多名校的硕博,专职在ibm内部处理这种表格业务,每天工作就是填各种表格或者作各种数字分析,ibm内部管这样的职位的哥哥姐姐们叫表哥表姐

问题是,几年表格下来,这个人的专业和经历也就这样了,除了填报表格和数据分析,还有什么精彩丰富的跌宕起伏的人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9 07:25 , Processed in 0.496321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