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891|回复: 11

[【政法哲学类】] 读《维特根斯坦》  互动且沉思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5 15: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 者】美 Jaakko Hintikka
【形态项】 86页 ; 23cm
【出版项】 中华书局 , 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2003
【ISBN号】 7-101-03250-8/ B.336



书籍简介:这一系列薄薄的书册,说明了三十几位哲学家的主要思想,以及研究他们的方法途径。维特根斯坦是其中的一位。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1889-1951)也许是20世纪最广为人知的哲学家,大量的著作和论文都提到他。
        维特根斯坦家族是一个迷,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本身是一个更大的迷,都深深地让我着迷。

      
        “这本“On Wittgenstein”翻译本只有86页,可是涉及到大量的内容,具有高度压缩的性质。大意是前期的维特根斯坦,要用“图画理论”去理解它;后期的维特根斯坦,要用“语言游戏”去理解它。原书作者不忘提醒我们,要真正理解维特根斯坦,不仅需要从上述两个切入点,配合他身后由学生和朋友所整理的相关手稿,整合性的研究他的思想;而且最好能够从“逻辑哲学论”和“哲学研究”两本他身前发表过的原文书籍去认真阅读和理解。个人感觉受益良多。 ”摘自当当网上的评论。


       我的评价是:维特根斯坦是一个大容量的人物,这本小书也是一本大容量的书。
       百度百科上关于维特根斯坦的资料。很好。
       http://baike.baidu.com/view/71546.htm
      


      还有一件有趣的事:维特根斯坦和希特勒是小学同学,呵呵,世界真好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5 16: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一些摘抄和感悟

下面是我读书过程中的一些摘抄和感悟,也算是和维特根斯坦的一种互动吧。
  
   

  想象的虚幻世界由真实的世界折射出来,总是,会带着真实世界的某种形式。

真实的世界,是事实。
我们为自己创造事实的形象。
形象是现实的模型。
现实,只不过是我们自己创造的事实形象。
而事实的逻辑形象就是思想。

我们能意识到它,却怎么也说不出它。


“世界是简单客体的诸多逻辑构造”,暂且不谈逻辑。
世界是简单客体的构造。
不同哲学理念,也许只是对客体的具体描述上存在着不一样。其实,各个哲学家他们对世界的本质的探寻欲望,和形成的基本结论是一样的。即使在面临着同一具体问题,不同的哲学家会有不同的解答,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本质上的统一性。



  
音乐是一种对比,语言也是一种对比。语言也可以具有乐性。

“对于简单客体,我们不能说它们存在或者定义它们”p2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所有有意义的关系都有不可表达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5 16: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逻辑

     关于逻辑的思考
                       -----和维特根斯坦的互动

             一、逻辑,和道的运行,和因果的关系

        
一个事物存在着,关于这个事物的所有变化可能也跟着存在着。也就是事物的存在,本身就包含着这个事物所有变化可能的存在。我存在着,本身就包含着我变化的所有可能。


“简单客体间连接方式的总和取决于它的逻辑形式。”
“通常,逻辑被用来处理世界的最一般特征。”p25


那逻辑是什么呢?
“阴”和“阳”,就可以看成是两个简单的客体,而阴阳的相互转化本身就已经包含在阴阳里面。如果,把阴阳的相互转化生生地剥离,成为一个独立的“逻辑客体”,这便是罗素的亲知理论。而事实上“阴阳的相互转化”本身就和阴阳客体是一体不可分割。甚至,阴阳客体本身也是另一个更简单客体的不同面而已,阴阳本身也是一体。
这样,逻辑可以理解为:道的运行方式,阴阳的转化方式,“反者,道之动也”。


逻辑,暗藏着事物的变化,变化暗藏着因果,因果暗藏着无常。
逻辑,便是因果。我们对因果的认识,可以说是“事实客体”的逻辑形象,而“事实的逻辑形象就是思想”p16。认识,便是思想。但是事实的因果,并非是我们头脑中的因果。“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我们不能预知所有的结果。
我们按逻辑思考,世界按逻辑变化。
但是我们之逻辑,不能和世界之逻辑全面吻合。
也可以说世界之逻辑,不能和我们之逻辑全面吻合。
假设世界的运行,是按纯粹逻辑运行。我们的运行,是按形象逻辑运行。形象逻辑会慢慢地剥离自己的形象从而露出纯粹逻辑,露出一角纯粹逻辑但是却还是形象逻辑。“为道日损”----道德经《四十八章》便是形象地描述了“形象逻辑不断剥离,纯粹逻辑渐渐显露”。


二、费曼关于电子衍射实验的说明:“路径求和


  “费曼宣布,每个到达荧屏的电子实际上穿过了两条缝,这听起来很疯狂的,但接下来还有更狂更野的事情。费曼说,每一个电子,从源到荧屏上某一点,实际上同时经历了所有可能的路径,其中的几条画在图4.10。电子以良好的次序通过左缝,同时也以良好的次序通过右缝;它可能朝着左缝去,却突然在空中调头走向右缝;它可能前后犹豫,最后通过一条缝;它还可能远征仙女座星系,然后又回来穿过一条缝到达荧屏。总之,它就这样什么路都可能经历-----在费曼看来,电子要同时去“发现”连结起点和终点的每一条可能的路径。
  费曼证明,他能为每一条路径赋予一个数,这些数的联合平均将给出与波函数计算相同的几率结果。这样,在费曼的图景中,不需要为电子联系一个几率波。实际上,我们得想象另一种同样奇怪的东西。电子-----通常被看做一个完完全全的例子------达到荧屏某一点的几率由到达那一点的所有可能路径的联合效应来决定,这就是费曼著名的量子力学的“路径求和”方法了。
  在这一点上,我们学过的经典东西无能为力了:一个电子怎么能够同时经历不同的路径----而且还是无限多个呢?这似乎是很有力的反对理由,然而量子力学----关于我们世界的物理学-----却要求我们把这寻常的抱怨抛到脑后。用费曼方法计算的结果符合波函数的方法,也都符合实验。我们应该允许大自然自己决定什么是合理的,什么是不合理的。正像费曼讲的,“【量子力学】描写的自然从常识看是荒唐的,但它完全符合实验。所以,我希望你们也能够那样接受她-----自然本来就是荒唐”-----《宇宙的琴弦》pp109-110


  电子的起点和终点存在着,起点到终点之间的所有的可能路径也都存在着。
  这个世界的起点和终点存在着,这个世界的所有可能变化路径也都存在着。
  起点的存在,同时也包含着终点的存在。
  一个事物存在,同时这个事物的所有变化可能也跟着存在。
  现在的这个事物是这个事物,过去的那个事物还是这个事物,未来的那个事物还是这个事物。
  “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而我之存在,过去的我是我,现在的我是我,未来的我还是我。
   我也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一烛
   2009-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5 21: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弃绝


当读者攀登上去之后,它就应当被抛弃”。Pp2


   当认识佛自性,“言语的佛法”便可以抛弃。
   无为而无不为。可是当我们存心要抛弃一个东西,我们还是有所执着。
   无为而无不为。我们不需要执着什么,自然也就不需要抛弃什么。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道德经》六十二章

   我们只需坐进道中,不必抛弃什么。不必出家,不必刻意。只需像婴儿一样地坐进道中。在世界的本源之中,安心地休憩,情愿做一个最最卑微的东西,但是只要坐进道中。

   不必抛弃名利,不必抛弃家业。

   名利不是障碍,责任不是包袱。

   弃绝的心,必会经历百千苦难。但是一颗强烈的弃绝的心,是值得我们深深敬畏的,和尊重的。弃绝的心,并不一定要弃绝世界。弃绝世界的弃绝的心,不是觉悟的弃绝。觉悟的弃绝,便会重新来到世间。正如,释迦牟尼的弃绝,释迦牟尼的疑惑,让释迦牟尼离开了皇宫。经历百千万劫,觉悟成了佛陀。佛陀便重新来到了人间。



    不必抛弃什么,只是在道中经历。



    一烛

    2009-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5 21: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渐进的弃绝

      不必强装弃绝,强装的弃绝不过是一种冷漠。冷漠,是世间最可怕的情感,而不是憎恨和嗔怒。
      只要坐进道中,自然会把我们引向真正的觉悟的弃绝。这是一个渐进的觉悟,渐进的修为;渐进的,但却是确定的。

一烛
2009-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7 10: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规则的规则

愿,和大家细细地探讨。



   
规则的规则



    儿童刚开始认识这个世界,终究要上升到语言的层面。
    而儿童刚开始学习语言时,他只是在做学习的工作,却不知道语言的规则。换句维特根斯坦的话便是:被规则了,却不自知。
    同样,数学是更进一步认识世界的一个开始。
    儿童刚开始学习,数学及其运算法则,他并不知道数学的规则。也只不过是被规则了。
    即使,现在,我们大部分人也只是“被规则了”,我活着,但是我不必知道生活的规则。我被生活“规则了”。挺好,活着就活着。但是知道规则之后,再被规则也是挺好的嘛。
    不管是语言规则,还是数学规则,都由更进一步的逻辑规则所衍射。
    我们可以在语言和数学中,得知逻辑。
    我们刚开始学习,作为一个孩子学习着,从不同的路在学习着语言和数学,但是语言和数学学透了,语言和数学便走在一起了。所以,语言学好了可以促进数学的学习,数学学好了同样可以促进语言的学习。
    当我们得知规则的规则,规则的规则便会把我们引向另一个光明的未知。
    我们慢慢地领悟世界的真如,却同时也哑口无言了。


    一烛
   2009-8-7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7 10:52:4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象学就是语法

现象学就是语法

        
   “简单的逻辑形式,是与它们作为其形式的客体一起给予的。既然这些客体是我的直接经验的客体,那么,它们的(逻辑)形式也是现象学的。”p:26

    他不愿追逐形而上学,把客体规定在直接经验的客体,那么客体里面自带的逻辑形式自然也是现象学的。逻辑=语法,语法也同为现象学了。“现象学就是语法”,他一再写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7 11:3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画的析取
  
      
   不管是简单的客体,还是复杂的客体,都对应着一个存在。

   但我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复杂的,不可以穷尽简单。

   所以,“对于简单的客体,我们什么都不能说(至少不能用语言说),连它否存在或不存在也不能说。”p28“在一个人不能说的地方,他就必须保持沉默。”p29
   把一个图画,分解为更简单的客体。
   更简单的客体,自然对应着更简单的存在。而客体本身又自带着逻辑形式,即变化的形式,所有可能的形式。
   而复杂的客体,自然也拥有了简单客体内在的逻辑形式。
   复杂客体的逻辑形式,是简单客体逻辑形式的总和?这要打个问号。
   复杂逻辑形式和简单的逻辑形式有相通之处,至于怎么相同,怎么不同,我就不知道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7 11:41:24 | 显示全部楼层
   物理 感觉 物理
   
   “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就是感觉材料的世界(更一般地说,即是现象学的客体的世界-----本书作者注),而我们谈论的世界则是物理客体的世界。(《维特根斯坦1930-1932年于剑桥的讲座》,第82页)”p36
      “感觉材料是我们概念的来源。”



   
所有的物理经验,都转化为感觉。我们生活在感觉之中。我们不能直接谈论感觉,又必须寄于物理客体进行谈论。但是我们在对物理客体进行谈论时,本身就是在谈论我们感觉之中的物理客体。
    我们本质还是生活感觉之中。


    “物理学要确定规律;它不关心可能的东西……现象学中总是存在可能性,即感觉,而非真假。(《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与维也纳小组谈话录》,第63页)”p37


    现代的理论物理同样充满了可能,但是物理学终究是要指向确定,虽然物理学的终极理论也许是不确定,但是它又必须确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8 10:45:11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行动力
     
      NO practice , NO perfect


      慎在于畏小,智在于治大。
              ----《汉武大帝》台词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小小的恶因,会招自大大的恶果,不可不慎。
      人人皆是奇迹的存在,皆有无穷的潜力,如果把智束缚在鸡毛蒜皮上,同时也把潜力瓦解。
      如何把小事看大,把大事看小,这是世间最大的智慧。人们在“如何”上的不同,也决定各个人生的不同。


      如果把维特根斯坦早期的哲学,看作是一种解构;他的后期哲学便可以看作是一种建构。


     解构是认识世界本质的过程,建构有按照规则的规则去构建世界的意味。
     前人之鉴,不可不察。维特根斯坦在后期才深深地意识到行动和构建的力量,我们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就在思想中注入行动的要素,拒绝单纯地对世界的解构,解到最后才发现:世界的本质是不可说,即不能说它存在也不能说它不存在。
     并非说,解构就没有了意义。解构的意义大着呢。正如,“无为而无不为”,只有知道自己不可为,才能把精力放在自己可为的事上,终究你所为的事会超过本身的预期,上天给我们的礼物原本要比我们欲求的要好得多。


     一烛
     2009-8-8
    平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1 06:3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象力是在构建规则的规则,
   内省力也是一种想象力,
   创造力是想象力的另一个说法。
   而我们存储的知识,只是一些符号,不经过想象的雕琢 ,永远无法指导我们的实践。


   一烛
   2009-8-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2 08:53:37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前提------浅层规则;
图画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精髓------深层规则------规则的规则。

用图画嬉戏来学习语言,学习也就变得简单了。

平安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6 20:31 , Processed in 0.283663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