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528|回复: 7

[【其它】] 《明史》中关于徐渭的自杀记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3 16: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以前做的笔记,我那时候给学生备课,书上有一幅徐渭的写意花鸟。为了防患于未然,在现在学生不好惹的指导思想下,本着高筑墙广积粮的原则,还是找找老徐的资料,用勤奋弥补我的无知。翻了几本教科书都不如意,泛泛而谈不知重点。最后我只能投靠《明史》了,那是我的底线了,这个要是没有有用资料,我就放弃了,跟学生说:这个考试用不上。一定好使。其实事实是我讲的都用不上诶。
   一翻明史不要紧,像挖土豆一样,挖出一串人物来。正值我看《大明王朝》最沉醉的时候,看到胡宗宪、严嵩、赵文华、罗龙文这些熟悉的名字,焉能放过!于是彻底忘记了教育下一代的光荣职责,完全沉浸在嘉靖末年的纷争中。

  《明史》列传第176卷 文苑四中记载徐渭:
  “及宗宪下狱,渭惧祸,遂发狂,引巨锥剚耳,深数寸,又以椎碎肾囊,皆不死。”

   徐渭自杀可谓行为艺术,他不投河觅井,也不拔剑自刎,更不服毒自绝。他想出的自杀方法出乎常人经验范围。不愧是艺术家,大才子,连死也要与众不同新奇独特。更有意思的是,他自杀不成,却能将妻子“误杀”。没因为严党入狱,却因为谋杀进班房了。

   根据《明史》的记载可知徐渭曾是胡宗宪的幕僚,不但替胡宗宪出某划策平倭寇,还替胡宗宪纂写上奏嘉靖皇帝的奏书。嘉靖看过“大悦”,于是宗宪越加器重。
   胡宗宪几个重要的功劳战役中,徐渭都献奇谋。胡对徐也非常尊重,晚上要讨论重要的军事时,将府门打开恭候。而徐渭放荡不羁,常常大醉不来,胡也不生气,反而好言相劝。他和胡宗宪关系由此看出非常密切,所以等到胡宗宪下狱之时,徐渭非常害怕,担心祸乱及身。可是让人想不通的是,只是白衣幕僚,并无一官半职的徐渭为何害怕到发狂的地步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16: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梳理一下胡宗宪与嘉靖的关系。
  嘉靖33(1554年)年胡随赵文华抗倭,颇得赵的赏识,赵的后台就是严嵩父子。当时的严嵩父子正是春风得意之时,所以赵文华的保举在嘉靖那里也就很容易理解为严嵩的授意。
  在一连串的抗倭战争后,其实明军并未占到什么优势,倭寇的反复进攻让沿海数座城池伤亡很重,并且胡宗宪自己在一次战斗中也损失千余人。但是等到了赵文华回京师述职的时候就变了,抗倭损失的责任完全到了曾得罪过赵的总督身上。两任总督加一任浙江巡抚都是抗倭不利,却每次都保举胡宗宪一人,这不得不让嘉靖刮目相看。胡因此平步青云升任兵部右侍郎。
此后的胡宗宪一直委身于抗倭大业,虽然当朝廷内部斗争尖锐,但是身在浙江的胡宗宪显然没有受到太大的牵连。胡宗宪虽然明属于严嵩一派,赵文华死后,让胡看到了一信号,那就是严党将要失宠。胡宗宪不得不为自己作打算。
  胡抓住了嘉靖信奉道教、喜祥瑞的特点,两次献上极难得白鹿,为嘉靖献媚。果然嘉靖“大悦”,而且还“行告庙礼,厚赉银币”。可谓重视。两次进献的贺表都是徐渭捉刀。
  这就在嘉靖皇帝的心理种下了一颗种子,对胡的印象非常好。所以到了后来,胡宗宪的抗倭不利、交结严党,都没有获罪。既是是抗倭的小胜依然赏赐。至于严嵩父子伏法,胡宗宪自然脱不了干系,也跟着下狱。严党逐一论罪,论及胡宗宪时,嘉靖却说,“宗宪非嵩党。朕拔用八九年,人无言者。自累献祥瑞,为群邪所疾。且初议获直予五等封,今若加罪,后谁为我任事者?其释令闲住。”
  看来胡宗宪没事了。嘉靖御口钦定,胡宗宪不是严嵩一路的。这就足以保全性命了,那么身为胡幕僚的徐渭似乎也可以放下心了。何至于发狂自残呢?
  事情远没有结束,御史汪汝正在查抄严党要犯罗龙文家时,发现了胡宗宪写给严世蕃的亲笔信。御史抓住这个机会大参胡宗宪,将其再次下狱。
  胡宗宪临危不乱在狱中上书嘉靖,陈述自己历年战功,同时弹劾御史汪汝正贪赃之事。嘉靖看过却同情胡宗宪,将御史汪汝正下狱。没想到胡宗宪却在狱中病死了。
  直到万历初年才恢复胡宗宪的官职,谥襄懋。
  自此可知,胡是八面玲珑的人,总是能赢得别人的好感,所以树倒猢狲散还能独善其身。为了保全自己不惜献媚皇帝;为了能让徐渭发挥能量,容其所不容。救命恩人规劝,徐竟然不从,久之怒而去。这样放荡,胡都能容忍,仅此一点,胡不寻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16: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明眼人都知道徐渭因胡宗宪的下狱而发疯。其惶恐的程度,比胡宗宪自己还要惶恐。惶恐归惶恐,长官下狱,哪个幕僚不害怕呢?独独这个徐渭上演了精彩的大戏。显然不仅仅是胡徐关系过密的原因,《明史》记载“藉宗宪势,颇横。”怎么个“横”法,书上没说,看来是有心虚的地方。徐渭出身是破落地主家庭,亲人去世无依无靠。入赘潘家妻子又去世。暗淡的前半生应该让徐渭饱尝人间滋味。就像鲁迅先生一样,危难之时才知世事艰辛。及至受到胡的赏识,陡然得势。当年的白眼变成了谄媚也不足为怪,小小的报复也合情合理。虽无官职之名却有官职之实。
  这样就通透了,徐渭所惧的灾祸,似乎不是远在千里之外的京师,而是近在咫尺的家乡父老。装疯不光是装给官府看,更是表演给旁人的。深知兵法的徐渭在失掉保护伞后当然不会坐以待毙,用装疯卖傻迷惑旁人赢得百姓同情。

  徐渭死于万历21年即1593年,在他人生最后的20多年里,“乃游金陵,抵宣、辽,纵观诸边厄塞,善李成梁诸子。入京师。”看起来并不像一个精神失常的人。好友去世后,还白衣相吊,不肯留名而去。

  徐渭趣事多多,画画不过是他的小小爱好,并不十分在意。但是徐的画在美术史上却是地位非常。他以草书入画,开大写意花鸟之先河。对后世花鸟影响极大。如果徐能学倪云林,安心绘事,必定能在艺术史上作出更多贡献。当然他的人生也不像现在那么丰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3 16: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太安心绘事,他的画也就成了文人画。徐的字也是不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3 18: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那些事儿把大家都科普了一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3 18:5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再见晴天于2009-08-03 18:33发表的 :
明朝那些事儿把大家都科普了一把

是啊,看的很过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22:3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再见晴天于2009-08-03 18:33发表的 :
明朝那些事儿把大家都科普了一把

可惜没读过。看来得找来看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4 10: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大明第一才子当属徐文长,诗书文字画,样样一流,更要命的是精通兵法。

当然,只能归入天才类才子,跟王阳明这样的大家还有一定差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00:17 , Processed in 0.13176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