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11|回复: 0

[【教育时事】] 中国外交四个“力”意味深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31 15:4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外交四个“力”意味深长




它预示着中国未来一段时间外交资源的流动方向




  第十一次驻外使节会议7月17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会前,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会见了出席会议的驻外使节。 新华社发




  第十一次中国驻外使节会议17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从召开时机和出席规格来看,这都是中国外交的一次重要会议,它预示着中国未来一段时间外交资源的流动方向。

  在西方次贷危机演变为金融危机一年多后,中国对世界和本国的定位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外交资源的分配和布局必然随势而变。而这次会议的内容也表明,中国外交正在酝酿新的突破,为必然会到来的后金融危机时代做准备。

  本次会议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它的规格高,政治局九常委全都出席,胡锦涛主席还发表了重要讲话,温家宝总理也在会上介绍了相关情况。

  其次,中国的驻外使节在同一时间集中回国参加这次会议。这次会议一共有将近五百人参加,中国的驻外大使、总领事、驻国际组织代表200多人都回国集体参加了这次会议。

  在内容上,胡锦涛主席对外交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首次提出了四个“力”:努力使我国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

  胡锦涛主席强调,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本世纪头20年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没有改变,同时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加强和改进外交运筹,正确把握机遇和挑战的辩证关系,善于从变化的形势中把握和运用机遇,善于在严峻的挑战中捕捉和运用机遇,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

  四个“力”的提出,以及对机遇意识的强调,体现出政府对当前国际形势发展的看法,是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大于挑战。而四个“力”本身更值得深入解读。

  当前,中国的经济总量已是世界第三,不出意外的话,明年就将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而金融危机的发展和深化,从制度到意识形态,再到实际经济生产活动等方面,都给西方世界带来了重大冲击,也引起了世界的反思。

  这种反思,不论是出于美欧发达国家,还是来自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都必然会把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竞争力对比纳入思考的范围。金融危机以来,各种“中国威胁论”论调的降温,意味着西方对中国国力变化的接受,虽然这种接受在未来将可能有很大的反复。

  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中国的发展势头,将会迎来更快的上升期。开放造就了今天中国的发展和壮大,而壮大本身也将使得中国更加开放,让内政和外交之间的分界线变得更模糊,对外交工作的要求也就更加全方位。

  金融危机虽然当前还没有见底,但经济周期规律不会改变,波底迟早会过去,后金融危机时代迟早会来到。如何在这一形势下,规划中国的外交资源,将事关中国能否继续保障自己的战略机遇期,从而在未来获得更多主动。

  四个“力”的提出,意味着中国政府对本国外交资源实力再上一个新台阶的确认,更意味着今后一段时间,中国外交将更加注重主动出击,创造议题,少一些守成和被动应战。中国将会调动更多的外交资源,为国内经济和民生服务。对中国的整体发展来说,这是趋势,而对我们每一个个人或者企业来说,这将带来更多的机遇



出处: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9-07/24/content_11777514.htm
点评:新时期,新思维,学习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7 13:06 , Processed in 0.367174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