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71|回复: 0

[【教育时事】] 棉花的小宇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28 00: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棉花国之旅:世界化的精妙缩影》
[法]埃利克·奥森纳 著,杨祖功 译,新星出版社 2009年3月第一版

对我来说,关于棉花的记忆总是温暖的:不仅因为小时候喜欢的新棉袄,还有每年夏天棉花盛开时,阳光下它们灿烂的黄白色花朵构成了村庄永恒的景象之一,秋天又和母亲一起在棉田里采棉花。长大后很少再看到种植的棉花,然而我知道它仍然无处不在:人们穿的棉布、每天用的纸币、医用的棉签……无不取材自棉花,甚至有一部电影和一间酒吧都叫“棉花俱乐部”。这是棉花构成的小宇宙,用本书作者的话说,每个原料都是一个世界,“有她的秘密,她的语言,她的战争,她的居民”。

从表面上看,《棉花国之旅》所讲述的是棉花的故事,但它同时也是世界化的故事。棉花在此犹如这个纷繁复杂世界的一个微观切片,正如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或一个村庄的解剖可以窥见整个中国社会的运作。认真检验一片棉布最能把握这个全球化时代的脉搏。

旅行就依照一片棉布的诞生来进行:从棉花的原料供应地非洲内陆国家马里开始,到美国棉花地带的市场,到将棉花视为“白色金子”的乌兹别克……最终抵达棉纺工业大国中国,以及世界时装界前线的法国。棉花始终是棉花,但碰到的人和文化却极其不同,还有各种各样的政府和农业政策,世界在其中既表现出它的统一性,又表现出它的多元差异。

在历史上,每当棉花被引进一个适合种植它的国家,几乎总会引起一系列社会变化。棉花是一种可不断再生的材料,可以为所有人提供最轻便保暖的衣服,仅此一项就足以产生革命性后果。在引进棉花之前,欧洲和中国平民所穿着的衣服一般都是亚麻或皮毛制成,既不像棉花这么舒适,也不容易大量获取。几百年前在一些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如巴拉圭和朝鲜,棉布甚至一度充当以物易物贸易中货币的角色。美国南方在殖民地时期的开发也与棉花大有关系,大量种植棉花的庄园大批使用黑人奴隶,并使得德州南部的港口城市加尔维斯顿一度因为棉花出口贸易而成为该州最大城市。而最近的一个故事则是书中所提到的:马里最大的国有企业就是一个控制棉花产业的公司,它庞大无比,犹如一个国中之国,雇佣300万人并提供所有公共服务。

个中原因并不难解释:衣食是所有人生活的根本,而棉花正是为人们提供了最佳的成衣原料。每次它出现在一个国家,都在很短时间内证明这一点,并迅速取代其它原料(亚麻、羊毛、丝绸等)成为普通人最常采用的纺织原料。由于衣服是每个人生活所不可或缺的,有着极大的市场需求,因此产业革命也最先萌生于棉纺织行业中,棉纺织工厂也是后来一切工厂制的突出雏形,这些都是经济史上不容置疑的事实。

就此而言,要追溯现代工业化和世界产业链形成的故事,棉花也是再合适不过的一条线索了。英国最早的产业工人就是棉纺织工人,直到1830-1850 年代,棉花仍占英国出口总值的45%,差不多十分之一的国民收入都来自棉纺织业;当时曼彻斯特每年纺织品出口达5400万英镑,而建立一支控制全球海洋的海军也只需每年花费700万英镑。为了获取原料,英国人在北美、印度等殖民地大量种植棉田,棉花的贸易甚至影响了许多城市、港口的兴衰:正是由于美国南北战争时北美棉花无法供应欧洲市场,才使得孟买作为印度棉花的输出港猛然兴旺起来。而秘鲁总统藤森的祖先,则是最初和许多日本人一样,作为种棉花的契约劳工移民到南美的。种棉、采棉所需要的大批劳动力,在实现机械化后又催生了新问题:二战后美国南部因为棉花种植实现完全机械化,黑人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北部大城市,结果“佐治亚州的机械化引起了芝加哥的种族关系紧张”。

棉花就此促成了世界产业链分工的形成,这一幕乍看起来与现在并无多大差别。在本书中作者讽刺美国人一方面对“全世界所有的问题”都千篇一律地试图以 “私有化”来解决,表现出一种“市场万能”的原教旨主义,对自由竞争高唱赞歌;另一面“却千方百计地自我保护:用补贴方式;用知识产权、技术、卫生标准;用非常灵活的关税壁垒”。这也并不意外,时光倒流一百多年,当时棉纺织业还是19世纪自由贸易的主要产业,但这一产业却是在保护性关税、出口津贴和间接工资补助的帮助下才建立起来的,所谓“自由放任”的市场竞争本身也是由国家强制推行的。

中国在作者笔下完全是一个棉纺织工业超级大国的形象,以至于他不无郁闷地发现从上海到浙江旅程的300公里绵延不断的都是工厂,却看不到想象中的稻田、竹林和放牛娃。但值得补充的是:中国同时也是棉花的主要原产地,尤其是新疆;在世界各产棉国中,中国的棉花单产甚至是最高的。但这一植物直到一千年前的宋朝才被引入中国,元代经过黄道婆改良棉纺织技术,才使棉布广泛推广。到鸦片战争前夕,棉布已成为中国出口的第一大商品,它们多数是从上海港启运的—— 棉布贸易对上海最初的辉煌也功不可没。但1800-1850年间,世界棉制品的价格下跌了81%,中国棉纺织业遭到极大打击,到1905年,棉制品竟然从中国的第一大出口商品逆转为第一大进口商品,占到中国全部进口值的近一半。

棉花由此也折射出了一部中国近现代史。由于棉纺织业聚集了最初、最大量的产业工人,中国近代的工人运动和罢工也与之密不可分,而民族产业与日本棉纺业的竞争也是民国时期牵动国人的主要商战之一。当然现代发达国家已经产业升级转型(如日本丰田汽车前身便以棉纺织机械为主),但中国现代纺织业强大的秘密并不是因为他国的衰落,或如作者所说的,发明了比不雇用工人(使用自动化机器)成本还低的理想工人,而是十几亿人想要自行解决穿衣吃饭问题所迸发的决心。作者说,他曾千百次询问中国工人“为什么干那么多活”,而他得到的第一个答案必定是:为了生活得更美好。是的,这种自我改善的决心和信心才是中国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崛起的秘密。

载2009-5-23《新京报》
-----------------------------------------------------------------------------------
校对:
p.2:塞利维亚(Séville):按当作塞维利亚
p.3:当克里奥尔(Cortés)地区的西班牙人在墨西哥登陆时:按Cortés系人名,即墨西哥征服者科尔特斯,非地名;“克里奥尔”(Creole)是拉美的混血人。
p.8:在临近公元1620年的时代,新西班牙首都墨西哥城的裁缝们曾经怨声载道,因为有一个强大的华人群体在那里安了家:按墨西哥最早的华人是从菲律宾过去的,但在1620年代尚无大量移民,当时墨西哥人将菲律宾土著一律称为Chinos(华人),此处所指极可能是菲律宾人。
p.52:首批移民发现了当地印第安人叫做迈泽西比河(“河流之父”)的一条非常大的河:按印第安语Meechecebe现英语中拼作Mississippi,即密西西比河
p.63:纳什维尔(Knoxville):按纳什维尔是田纳西州首府Nashville,而Knoxville则是该州东部另一城市诺克斯维尔
p.164:地图上“阿赖海”:按Aral Sea即咸海,如p.197;又“撒马尔辛”当作“撒马尔罕”
p.171:一个哥萨克族人:按在这里中亚,或应系“哈萨克族”之误
p.173:一个卡赞(Kazan)的鞑靼女人:按Kazan通译“喀山”,今俄罗斯鞑靼自治共和国首都
p.216:苏州自纪元6世纪就已存在:按当作纪元前6世纪
p.217:[1734年石碑铭刻着“永远禁止罢工”,而1701年石碑上记载有个叫裘汝圳(Tiu Ruzhen)的人曾鼓动工人罢工]:按1701年碑是《苏州府约束踹匠碑》,所载人物是刘如珍;1734年所立则是《苏州府长洲县永禁机匠叫歇碑》
p.268:西徐亚族(Scythes),乌兹别克斯坦的民族:按西徐亚人(或作斯基泰人)是古代民族,已消失两千多年,宜标明,避免读者误解此族现仍存于乌兹别克。
http://weizhoushiwang.blogbus.com/logs/43049642.html
关于棉花的记忆总是温暖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15 21:36 , Processed in 0.266930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