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为原创,非经本人同意,不可转载或做商业用。此处仅为学术探讨只用。
维生素的品种多达10几个品种,已经确定和认定的有14个品种,分为酯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具体品种有 维生素A/D3/E/K3, B1/B2/B3/B5/B6/B9/B12/H/C等。
维生素,是药品、保健品、重要的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在化妆品、日用化工等领域用途不断扩大。维生素是人和动物营养、生长所必须的某些少量有机化合物,对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身体健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长期缺乏某种维生素,就会引起生理机能障碍而发生某种疾病。除少数品种能在人和动物体内生成外,一般都需由食物中取得,得病时则以药物治疗。从药品说,品种不断更新。只有维生素被称为“万年产品”,是永远需要且不可能被替代的。
一、中国的维生素发展之路
早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药品生产计划(原料药)分六大类:抗生素、磺胺药、解热药、维生素、地方病药、抗结核药。维生素即作为重要药品,国家组织科研生产。1983年,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国家经贸委牵头,农业部、商业部、轻工业部、化工部、国家医药管理局、机械工业部共同参与制定了《中国饲料工业1984-2000年发展纲要》,大大促进了饲料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改变了农业结构中种植业产值占90%以上的局面,养殖业已占农业产值的20%以上,上世纪90年代中,我国肉、蛋产量居世界第一,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皮毛、肉、鱼等也丰富了对外贸易。维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重要组成之一,饲料工业的快速发展,大大推进了维生素工业的发展。跨国大公司对我国维生素工业发展也有很大促进作用。
我国维生素工业生产总体上也分为两大块:医药和饲料添加剂。药品级维生素由卫生部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审批和制定标准,饲料级维生素由农业部审批和制定标准。当然使用上有某些交叉。医药主要用的维生素是A、B1、B2、B6、B12、C、D、E、K、泛酸等,饲料添加剂主要用A、D、E、K、烟酸、烟酰胺、泛酸钙、叶酸、氯化胆碱、H(生物素),也用B1、B2、B6、B12和C。
维生素C:维生素C是产量仅次于胆碱维生素的大品种。VC又名抗坏血酸,是治疗坏血病的有效药物,如长期出海的海军、渔民、高寒地区哨卡官兵、居民,由于吃不到蔬菜,就必需补充维生素C。高浓度VC针剂是治疗急性克山病唯一有效的抢救药物,曾抢救过不少急性克山病人的生命。VC也是饮料的重要添加剂,也用作罐头食品的保鲜剂。
1958年,第一个年产30吨的VC车间在东北制药总厂建成投产,南京、上海、北京、西安等地相继投产。1969年起,有关单位进行两步发酵法生产VC新工艺研究,1975年在上海投产,该工艺节约了大量化工原料,不用易燃、易爆的丙酮,有利于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简化了工艺,降低成本,较国际通用的莱氏法有优势。VC两步发酵工艺以550万美元将技术卖给给罗氏公司。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VC和青霉素作为我国制药工业的两个战略发展品种,得到快速发展。VC的生产企业多达20多家。由于生产增长过快,产品又主要供出口,成为我国第一个年出口额超过一亿美元的药品。由于打乱了VC原国际市场的格局,侵犯了VC主要出口跨国企业罗氏公司的利益,大幅度降低了VC国际市场价格,使我国VC生产全部亏损,陷入困境,一大批企业的VC生产装置被迫停产。在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为了生存,石药等企业努力提高技经指标和产品质量,节能降耗,降低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经过艰苦努力,使我国VC起死回生。VC两步发酵工艺对山梨醇的收率,由长期在50%左右徘徊提高到65%,好的企业和批次达68%至70%,充分发挥两步发酵工艺的优越性。VC生产集中度提高了,集中在石药、东总、华药、华源江山四家,四家的生产规模均在万吨以上。为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并生产了VC钠、VC钙、VC90、VC97。VC的主要原料(中间体)山梨醇基本实现了国产化。
维生素E:VE是药品、保健品、饲料添加剂、药用化妆品等,广泛使用的一种维生素。我国生产VE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由于其两个中间体主环三甲基氢醌和侧链异植物醇依靠进口,生产受到制约,发展缓慢。进入本世纪,新昌制药厂和新合成股份有限公司在VE生产技术和装备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通过对高含量VE生产技术的攻关,新昌制药厂上马多套自主研发的连续自控蒸馏装置,使VE技术装备水平得到提高,促进了VE中间体异植物醇、芳樟醇、三甲基苯酚质量的提高。主要中间体的生产供应保证和质量保证为VE生产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还以自产原料成功生产BP98 VE产品,并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从而使我国该产品生产技术水平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我国不仅能大量生产合成VE,还生产了天然VE。
维生素B[sub]1[/sub]:化学名硫胺,一般生产盐酸盐和硝酸盐,是B族维生素中重要品种之一。该产品生产工艺比较复杂,我国早在1958年在天津首先投入生产。最多时生产企业达9家。在上世纪90年代国际市场VC剧烈竞争中也受到波及,产量和出口量大减。目前生产企业主要有三家,沈阳、天津和襄樊。VB[sub]1[/sub]生产40多年来,生产工艺经多次重大革新,降低了生产成本。华中制药厂近年采用一项新技术,生产成本又下降20%,大大提高了国际竞争力
维生素B2:即核黄素。上世纪60年代投产,天津河北制药厂等采用发酵法,西安制药厂采用化学合成法。化学合成法工艺复杂,后停产。发酵法较长期间发酵水平提高不大,使该品种维生素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上世纪90年代,湖北广济药业公司VB[sub]2[/sub]基因工程菌用于生产,生产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生产周期缩短,节能降耗,成本大幅度降低,成为国际市场上富有竞争力的产品,该品种剂量小,1吨原料药可生产片剂2亿片,2001年,广济出口600吨,2002年出口560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广济药业基因工程菌用于VB[sub]2[/sub]生产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品的成功例子。2004年VB[sub]2[/sub]生产636吨,VB[sub]2[/sub]磷酸酯钠生产24吨。
维生素B[sub]6[/sub]:又称盐酸吡哆辛。1959年在上海小量投产。在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北京药物所和新亚药厂、北京第二制药厂、常州第三制药厂等密切配合下、对工艺多次革新、缩短了工艺路线,提高收率、解决了生产安全与环境保护的问题,1985年鉴定的草酰化噁唑,质量明显提高,原材料成本降低50%,使其生产技术水平接近当时国际水平。上海新亚与罗氏公司合资,水平又有较大提高。2004年VB[sub]6[/sub]生产1026吨,较上年增长15.10%,出口603吨,较上年增长29.6%。
维生素B[sub]12[/sub]:VB[sub]12[/sub]是B族维生素中结构最复杂的品种。我国最早从金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发酵废液中提取,产量小。华北制药厂于1972年试制成功纯种发酵法生产VB[sub]12[/sub],使VB[sub]12[/sub]生产面貌有了大的改观。产量从公斤级达到吨级,保证了医药和饲料工业的需要。VB[sub]12[/sub]2004年产量12.2吨,较上年增长29.56%,出口7.7吨,较上年增长35.47%。另生产腺苷钴胺(辅酶VB[sub]12[/sub])和盐酸羟钴胺。
维生素A:东北制药总厂和北京医药工业研究院1964年协作生产了VA。主要原料采取广西生产的山苍子油提取的β-紫罗兰酮。由于受原料限制,我国VA产量从1970年至1985年一直在50t/a~70t/a,最少年产只有25t/a(1973),最高年87t/a(1981)。改革开发以后,东总和巴斯夫合资,上海泰山与罗氏合资,仍以进口中间体生产VA。浙江新和成公司采用自己的合成中间体,扩大了产量,从而使VA及其醋酸酯产量大幅度增加。VA前体β-胡萝卜素也投入生产。2004年VA及其醋酸酯产量2234吨,较上年增长15.43%,出口1568吨,较上年增长10.8倍。
维生素D3和维生素H(生物素):维生素D3和维生素H是我国最晚的两个品种。已试验成功胆固醇通过光化作用生产合格VD[sub]3[/sub]。胆固醇的来源最早用猪脑,约用1万头的猪脑才能生产1Kg VD[sub]3[/sub],成本太高,收集猪脑困难。后了解国外在洗羊毛的水中提取胆固醇,由于羊毛酯是化妆品的重要基质,价格提的很高,影响VD[sub]3[/sub]成本。厦门金达威维生素公司率先引进国外技术进行生产,“十五”期间浙江花园集团与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共同开发出VD[sub]3[/sub]生产新工艺,彻底革除了维生素D[sub]3[/sub]生产中的催化和脱HBv过程,简化了流程,提高了收率,减少了污染,并采用DCS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管理,使原料成本比国外降低15%左右,技术达到国外先进水平。打破了国外对VD[sub]3[/sub]生产的垄断,我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掌握先进VD[sub]3[/sub]生产技术的国家之一。VD[sub]3[/sub]有助于钙的吸收,近年销售较好。2004年VD[sub]3[/sub]产量达十吨。
维生素H是不可缺少的维生素品种,我国长期依赖进口,新和成公司运用中科院先进科技成果,2001年胜利投产,填补了空白,可完全满足国内需要。
其他维生素:制药工业生产的维生素还有烟酸,烟酰胺、K[sub]1[/sub]、K[sub]3[/sub]、叶酸、U等品种。烟酰胺广州龙沙公司技术先进,产量最大.
二、中国维生素的现状
截至2008年年底,中国的维生素的产能和产量居世界首位,绝大数品种占全球的份额的80%以上。
维生素A: 目前中国有新和成,浙江医药,金达威三家生产,主要产能和产量占居全球的50%以上。
维生素E: 目前中国有新和成,浙江医药,西南合成等4家生产,主要产能和产量占居全球的40%以上。
维生素B1: 占居全球90%以上的生产份额,主要龙头为湖北华中
维生素B2: 占居全球80%以上的生产份额,主要龙头为湖北广济
烟酸/烟酰胺: 占居全球50%以上的生产份额,主要龙头为广州龙沙
维生素B5: 占居全球70%以上的生产份额,主要龙头为浙江鑫富
维生素B6: 占居全球90%以上的生产份额,主要龙头为浙江天新
维生素B9: 占居全球90%以上的生产份额,主要龙头为常州牛塘
维生素B12: 占居全球80%以上的生产份额,主要龙头为河北华荣
生物素:占居全球90%以上的生产份额,主要龙头为浙江医药
三、中国维生素发展之未来
目前看来,全球的维生素大部分转移到中国来是大势所趋(大部分品种已经实现,少数2-3个还需要一段时间)。不过中国的维生素大多数只是卖原料,终端和供应链等都控制在国外大公司手中。
随着中国化工的崛起,维生素是精细化工产品之一,中国的维生素在全球成为霸主之位将占领很长一段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