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8-17 14:3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找到点有关日本和中国科技合作的点评资料,大家也可以看看日本政府和机构的标准做法
本文作者是白益民,三井帝国一书的作者,曾经在日企实战过,比较了解日本的思维模式!
看日本如何摸清中国科技底牌?
编辑:白益民 收录:【日本第一】(blog.sina.com.cn/japan001)
中日联合实验室仅仅是中日科技合作的一个新亮点.
据中科院国际合作局日本事务负责人介绍,1978年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两国政府在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基础上,相继签订了《中日文化合作协定》和《中日科技合作协定》.中日两国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形成了多形式、多渠道、官民并举的局面.就中科院而言,1978年之前,中科院与日本的科技交流,考察性项目居多,合作研究仅有1项.
1978年和1981年,时任中科院副院长的周培源和院长卢嘉锡先后率领代表团访问日本,同时邀请日本文部省、科学技术厅、日本学士院、日本学术会议、日本学术振兴会等政府和学术团体的负责人访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科院遵循"官民并举"的方针,合作进入空前活跃期,双方取长补短,相继开展了大规模合作研究,许多领域的实质性合作不断增多.
如1980年,中科院高能物理所与东京大学宇宙线研究所等开展了宇宙线联合观测,双方在我国西藏甘巴拉山上海拔5500米处建立了世界上最高的高山乳胶室,开展了超高能物理实验,探讨了基本粒子的结构和高能粒子相互作用的规律.双方学者向各界宇宙线国际会议提交了两国较高水平的论文,受到国际同行的普遍重视.在此基础上,双方又于1989年在西藏羊八井海拔4300米高处建设了宇宙线地面观测站,研究在天体环境中发生的超高能物理过程,在1994年观测站获得了15亿个宇宙线事例,取得了国际瞩目的物理结果.1996年,观测站又成功观测到KR501的10TeV信号发射,在国际上首次利用空气簇射阵列手段金相显微镜观测到伽马射线源.2006年中日科学家发现,作为整体,在太阳系附近的宇宙射线等离子体和太阳系一样围绕银河系中心旋转,"就像大气层会随着地球旋转一样".这是"第一次有实验证据直接证明"宇宙射线等离子体和恒星、气体物质一样环绕银河系中心旋转的推测.
到上世纪80年代末,中科院兰州近代物理所和日本理化学所签订了合作研究协议,双方互派科技人员访问,切磋技艺、取长补短,推动各自加速器发展,以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进入新世纪,气候和环境变化成为国际科技界关心的重大问题之一.中国科学院和日本的合作进入新的阶段,两国的合作重点转向国际和区域性共同关注的领域,如能源、环保、新型传染病等领域.
在此基础上,中日双方在战略层面推动交流与合作,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与日方高层共同发起举行了中日科技战略与政策研讨会、中日科技高层人士圆桌会议等,共同探讨科技体制改革等问题.
中科院国际合作局负责中日合作项目的工作人员,给《科学时报》记者提供了30年来中日科技合作的诸多线索.其中,中国科技大学与东京大学10年的合作成效十分突出.
1978年,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此时中科大和东京大学就建立了合作关系.从1982年开始,东京大学的教授专家们频繁地到中科大访问、讲学,给中科大带来了新时代的信息.中科大相当一批教师借助合作项目到东大访问、学习,大大地开阔了眼界.东京大学植村恒义帮助建设了金相显微镜高速图像检测研究室,佐田登志夫帮助建设了故障诊断与振动实验室,柳田博明帮助建设了陶瓷材料学科,营野卓雄帮助半导体中心建设……其中,火灾实验室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国际上有名的实验室.有关档案显示,东京大学与中科大开展合作的科学家中,有3位日本科学家先后获得过中国政府颁发的友谊合作奖.
1992年,中日将这一合作扩展到国家范畴.1993年,中科院与日本学术振兴会签署据点式大学群交流项目.在中科大之外,中方有清华大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参加合作;在东京大学之外,日方有大阪大学、九州大学、东京工大、东北大学参与双方合作计划.双方科学家每年在国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联名发表在国际学术会议的论文有60~70篇之多,培养出大批年轻中国科学家.2000年之后,双方合作站在更高起点上,科学家共同选题,制定了符合双方利益的、具有世界水平的合作计划.
目前,日本与中国的合作领域主要在环境保护与能源材料技术,由中国科技部与其共同资助了6个联合研究项目,上述中科院两个联合实验室则为其中之一;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与其共资助了23个联合研究项目,包含中科院的8个项目.
继续拓展一大片:日本企业在华设立大批研发机构
中日双方签订了《中日关于在科学与产业技术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的协定》、《中日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环境合作的联合公报》,确定了包括科技项目在内的33个具体合作项目.2000年10月,国务院前总理朱镕基访日期间,又签订了《中日风送沙尘的形成、输送机制及其对气候和环境影响的研究》协议.2003年10月,**总理出席了中日韩领导人第五次会晤,与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韩国总统卢武铉共同发表了《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其中,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信息通信产业合作、环境保护合作、防灾治灾合作、能源合作、科技合作、渔业资源保护等多项与科技有关的合作领域.目前,上述合作协定、协议正在顺利实施.
2003年2月,中日科技合作联合委员会第10次会议在日本东京召开.双方认为,中日科技合作,不仅对两国、对东亚地区以及整个世界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今后,双方应在互信的基础上,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着重开展高水平的合作和高层次的交流,鼓励双方的大学、研究机构和产业界积极参加合作.双方约定,今后日本民间机构和企业将作为"合作机构"参与政府间的项目合作,享受公立机构的有关待遇.双方确定将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含农业和食品技术)、金相显微镜、信息技术(IT)、材料(纳米)、环境和能源、社会基础技术等5个领域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合作领域.
近年来,日本大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
日本住友商事与上海交大签署了产学联合的技术开发、经济合作及人才培养等全方位产学合作协议.这是继日本三井物产后的第二家大商社与中国大学的全方位合作,其目的是利用上海交大所拥有的生物技术、纳米新材料技术的多项成果及知名度进一步拓宽其商业渠道.双方将通过共同开发及委托研究、人才交流等形式加强合作,对有希望的技术开发项目,双方共同出资,在中国建立合作公司等.
又如,日本大金公司在空调技术开发领域与清华大学合作,设立了清华—大金研究开发中心,这是日本空调企业首次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双方各派10名研究人员,重点是从事节能、环保等关键技术的研发.
继东芝、理光、富士通等大企业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之后,NTT DOCOMO公司为了加强中日民间在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合作,推进第四代移动通信(4G)及相关移动通信技术的研发,在北京设立都科摩(DOCOMO)通信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日本NEC也于2003年9月在北京中关村又新设了NEC中国研究院,其研发重点是面向下一代互联网的移动通信系统技术.
据日本方面统计,目前,日本在华投资超过100万美元的高技术企业已超过1000家.另外,中国通过各种渠道开展的智力引进和技术培训稳步发展,通过日本花甲协会、日本海外开发会(JODC)、日本海外技术者研修协会(AOTS)、日本技术协会等组织每年引进500多名"花甲专家",到我工农业生产和科研第一线帮助开展技术革新,并传授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发挥了较大作用,其中部分专家获得国家"友谊奖"和有关部门颁发的"国际合作奖".
同时,中国通过各种渠道向日本派遣了大批研修生.据财团法人国际研修协力机构统计,自1992年到1998年,中国累计向日本派出各种类型的技能研修生达12.3万多人.
中日关系问题研究专家指出,中日"和则两利,斗则俱伤",回顾30年中日两国科技合作,不难看出,科学不仅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推进器,也可成为世界和平的使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 ... =rela_articletagpu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