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60|回复: 1

[【吟梅轩】] 真的很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11 10:5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出了起码半夜的汗。热,不可耐,想想反正是无处可以遁逃,热就热、汗就汗吧,这么一想,倒也迷迷糊糊睡着了,只不过,过一会儿热醒了,热醒了再睡。

  天将明时,似乎有些凉爽,却不知为何,居然睡不着了,于是,胡思乱想。

  首先想到的是白居易,想到小时候读过的他那首《观刈麦》。诗说的是五月(农历),算来如今也是五月(闰五月),不过他那是麦收时节,似乎比我们今天的要早些时日。中央台天天报告麦收区气象,好像过去起码有半个多月了吧?《观刈麦》上说:“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麦收期都那么热,到三伏天,那还了得?

  看来,千年之前的唐代,天气也不比现在凉快。

  又想到那个九斤老太,她说她年轻的时候天气没有现在这般热,豆子也没有现在这般硬。九斤老太说的现在,算来也有个百来年的光景了。可以想像,一百年前跟一千年前一样,到了夏天,显然都非常非常热,如今亦是。

  几乎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会说,唉,这天气越来越热了。是不是真的如此?难说。

  古代好像没有温度计,也没有气象记录,可总还会有古人难耐酷热的文字记录留着。《观刈麦》就是一例。九斤老太没有说她那个时候最高温度几何,但我相信,肯定不会比现在低到哪里去。

  人很健忘,要是没有白纸黑字记着。

  小时候最喜欢夏天,并非那时夏天不热,更不是我们不怕热,仅仅因为那火热的夏,最适宜我们恣意放纵地玩。一大清早爬山捉虫子;过了中午,在最热的当口,下水游泳摸鱼虾;夏晚也是我们孩子最喜欢的时段,要么在道地(天井)里顾不得一身臭汗追来逐去,要么静悄悄地围坐一堆看星星听老人讲牛郎织女;夜深了,回家倒头便睡,翌日醒来,席子上留着一个一个汗湿人形。试想,要是不热,人形汗湿从何而来?

  白居易说,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真的是不知热吗,显然不是。

  于是,又想到了昨天跟弟弟通电话。侄儿剑剑开的那个电器维修店,正面朝西,上午还行,过午后就一路的直晒,虽然门口挂着三张遮阳帘子,仍难阻滚滚热浪。我劝剑剑干脆下午歇业,却被告知,不能拒了顾客,热就让它热吧。

  躲在屋子里,再热也比不上野地间的烈日炎炎吧。想那环卫工人,想那交通民警,还有何止千万计的搞地质探矿产采石油建高楼种庄稼等等的人们,挥汗如雨之际,由于全身心的投入,他们恐怕连热都忘了说了——这便是力尽不知热吧?

  记得40多年前的一个麦收农忙假,去农场劳动。指导我们班级的是一位叫董同志的场工(董是右派,已摘帽,所以可称同志),有同学对大太阳底下的劳动大为抱怨,董同志很正式也很温和地说了一番话,意思是大家应该想想农民,双抢(抢收抢种)时节,农民那才叫热呢。记得董同志还提到了“赤日炎炎似火烧”的诗。当时我心里还直嘀咕,这董同志怎么可能是右派分子,瞧他思想多好啊!

  一向以为北方总比南方凉快些,印象中,五六月份(公历)北方热,七八月份江南大热时,他们反倒凉快了。昨天雪儿告诉我绝非如此,据说到了三伏天北京会更热。冰蓝也说她们河南非常热,前些日子甚至热过42℃。天哪,我们这里再怎么热,似乎也没超过40℃吧,当然太阳底下除外。

  还听说,吐鲁番那边动辄就超过50℃,还有印度等地也是这样。这么想想,似乎觉得,与他们相比,我们太小巫见大巫了——虽然,真的很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2 11: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这里华北近几天是阴雨连绵,气温在30度以下,不热了。

喜欢夏天,总有很多理由,不喜欢夏,一条理由就足够了。

“力尽不知热”,习惯了这种环境就行了。热也都是相对的,想想自己高考那阶段我坐在课桌上,看书手臂上直冒汗,然后用毛巾擦,一会又冒出来,接着再擦。就这样还是忍住了热。

班主任告诉我们“心静自然凉”,我真的感觉到了这点。慢慢的一节课下来倒也是不那么热了,身上的汗也基本不再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9-27 05:56 , Processed in 0.109171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