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565|回复: 0

[【E书资源】] 中国传世名画全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1 08:5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绘画历史源远流长,与人类相伴而生,它忠实地记录着人的情感,心理和行为。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中最珍贵最辉煌的艺术遗产。它是历朝历代绘画巨匠们将心血和生命融入构图、形象和色彩中创造出来的,当我们走进这座如梦似幻的美的殿堂,领略它那博大精深、色彩斑斓的历史内涵和人文景观时,既可增长知识,提高品味,感之美的真谛,又可陶冶情操,修养身心,获得美的享受。

  中国画大致可分为:人物、山水、界画、花卉、瓜果、翎笔、虫鱼等画科;有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主要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以钩、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等表现手法并辅以独特的工艺进行装裱。

  中国画的发展过程:(1)人物画从晚周至汉魏、六朝渐趋成熟。(2)山水、花卉、鸟兽画等至隋唐之际始独立形成画科,五代、两宋流派竞出,水墨画随之盛行,山水画蔚为大观。(3)文人画在宋代已有发展,日益侧重达意畅神。(4)由于书画在达意抒情上都和骨法用笔、线条运行有着紧密的联结,因此绘画同书法相互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征。

  《中国传世名画全集》把中国五千年的艺术精品佳作都收入其中,逼真、真实地展现了名家名作,将其收藏,观摹学习、卧游赏玩,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提高品位与素质。随着时间的推移,更显示出其鉴赏价值、史料价值、学术价值、文化价值及收藏价值。

  《中国传世名画全集》为网页资源。如果你想用在自己的网站,直接挂上就能用了。无病毒、无广告。

  在线欣赏:http://www.cbookge.net/books/中国传世名画全集/index.htm


  《清明上河图》画卷,北宋风俗画作品。传世名作、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最着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艺术水平高超,而且围绕着它还流传下来许多有趣的故事。

  作者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中国北宋时期人,少年时到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游学,后习绘画,尤擅画舟车、市街、桥梁、城廓等等,自成一家。徽宗朝任职翰林图画院,后“以失位家居,卖画为生,写有《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的代表作,曾经为北宋宣和内府所收藏。绢本、淡设色,高24.8厘米,长528.7厘米,原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今《清明上河图》尚存,是《东京梦华录》、《圣畿赋》、《汴都赋》等着作的最佳图解,具有极大的考史价值。不只继承发展了久己失传的中国古代风俗画,尤其继承了北宋前期历史风俗画的优良传统。

清明上河图浏览地址:http://www.cbookge.net/books/清明上河图/qmsht.htm


  中国传世花鸟名画全集



  前言

  中国花鸟画作为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其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璀璨的过程。新石器时期的原始彩陶,其沉稳古雅的着色和稚拙天真的物象造型,揭示了原始先民对于美的朦胧向往和执着;隋唐为绘画的鼎盛时期,人物、花鸟、山水画都趋于成熟。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高峰和典范的集结时期的唐朝,在物象造型方面有很大突破,出色地图写了各类被论画者认为很难表现的现实物象:牛、马……这方面尤以韩、韩最为出色,韩的《五牛图》,对于五头牛生动传神的状写,不愧为千古典范。

  五代两宋绘画进入全面的发展阶段,各种题材的绘画艺术,同时得到发展,并呈现出争奇斗艳的缤纷景象。五代时期,以西蜀的“黄家富贵”与南唐的“徐熙野逸”为分界线,“黄家富贵”代表宫廷画院之风,“徐熙野逸”则是文人士大夫所追求的清趣。宋人则擅用没骨法,如赵昌的“刻画工丽”,很是靡丽清俊。在画梅方面,扬无咎孤高自标、自负清瘦的“村梅”,象征着士大夫野逸清高的情操;而马麟的琼花碧玉、层迭冰绡的“宫梅”,沿袭了宫廷画院的富丽华贵之风。

  元人追求一种隐居和出世的生活方式,因此梅、兰、竹、菊成了文人士大夫经常借题发挥或寓意的对象。元代王冕画梅,不囿于陈法,反映出他孤傲正直的胸怀,其梅花有“野梅”之誉;赵孟坚的兰花更是寥寥几笔,清韵极具;柯九思的墨竹,则被赋予了清高而不畏严霜、高风亮节的高洁品质;赵氏(赵孟頫\)一门所绘之竹,其或幽雅或飘逸或浓郁的风格,成为画坛美谈。

  明代沈周的花鸟虫草等杂画,或水墨,或设色,其笔法与墨法,在欲放未放之间,以后经过陈淳的继承与发展,开启了徐渭的泼墨写意,而又经清代的八大山人、“扬州八怪”的推波助澜,形成了一股巨大写意花鸟画洪流。石涛的作品一变古人和四王三重四迭之法,以构图新奇见长,最擅长“截取法”,笔墨画法多变,善于用墨。

  在花鸟画的绘画技法上,唐代采用勾勒与填色兼施,墨线与彩绘并用。五代发展为运笔与用墨的统一。后蜀黄筌的艺术形式接近现实,称为写生,比如其《写生珍禽图》,同时他也善于“以墨染竹,不施彩绘,而洒然为真”,也就是所谓的“墨分五彩”。南唐徐熙则“落墨为格,杂彩副之”。宋初徐崇嗣废弃勾勒、线条,专尚设色,号为“没骨法”,揭开了宋代花鸟画技巧的序幕。元明以来基本上承袭旧规,游离于线条劲秀刚柔、赋彩浓郁淡雅之间,呈多彩多姿之态。惟有文同、苏轼、扬无咎、赵孟坚及元代张中、王渊和明代林良等,在水墨上刻意追求。到了“青藤白阳”(徐渭、陈淳),白阳的“浅色淡墨之痕俱化”,青藤的“无法中有法,乱而不乱”之泼墨、飞白大写意。清末民初,吴昌硕熔铸篆籀、飞白、泼墨、泼色于一炉,是花鸟画技巧和艺术形式的一大创造,影响至今,以至于唐宋以来的花鸟画技法很少流传而少有人问津了。

  “扬州八怪”、“金陵八家”、“四僧”、“四任”,特别是清末民初的虚谷,更是融汇贯通,将花鸟画艺术发展到一定的高度。齐白石、“岭南画派”、徐悲鸿、潘天寿等近现代画家,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花鸟绘画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和贡献。

  具有如此深邃魅力和审美内涵的中国花鸟名画,的确需要有关专家学者整理成册,以让热爱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读者和研究者能从中获益。

  《中国传世花鸟名画全集》汇集从新石器时期到近现代着名花鸟画名家的传世力作,数量颇丰,论析详尽,印装精美,在中国花鸟画的编撰史上是空前的。本书力邀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担任本书编委和撰稿人,分工主持遴选作品、确定条目、编撰赏析文字、审核文字等工作。历时数载,编纂成书。

  为了使此书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本书编委在编辑征稿过程中,尽可能征集花鸟画家的原始资料。同时,为了确保此书的印装质量,本书编委不辞劳苦,足迹所至,令人惊异。编委们几乎不遗余力地遍访了国内外大大小小的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拍摄和收集了大量第一手的珍贵资料和图片。书中图片,无论从色彩还是质感,都逼真地再现了原作的真实面貌和达到了最大程度的还原。

  本书采用图文并茂、赏鉴结合的形式,不同层次的读者都可以从中得到高雅的艺术享受,了解各个时期花鸟名画的质地、特征、艺术风格和收藏情况。《中国传世花鸟名画全集》是《中国传世名画全集》中的第一部,以后将陆续出版《中国传世山水名画全集》和《中国传世人物名画全集》,以飨读者。

  当然,本书得以发行面世,离不开中国戏剧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此,本书编委谨对为此书提供大量帮助的支持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纂《中国传世花鸟名画全集》是一次庞大艰巨的探索性工作,虽然经过艰苦努力,基本达到了编撰此书的预定目的,但由于工程过于庞大,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编委会

  主编

  唐璐  着名美术评论家,书画鉴定家,大型画册《名画观止》、《现代传世名画鉴赏》、《历代皇帝御藏点评名画》主编

  编委(以姓氏笔划为序)

  刘兴珍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汉画学会副会长

  吕品田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

  李砚祖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晓凌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邹跃进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博士

  顾森  着名美术评论家,《名画观止》、《现代传世名画鉴赏》主编

  唐璐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比较艺术中心主任

  黄远林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龚产兴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传世人物名画全集


  前言

  中国人物画作为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其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璀璨的过程。人物画的产生早于其他画种,据《孔子家语》记载,在周代即有劝善戒恶的历史人物壁画;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龙凤帛画》和《御龙人物帛画》是已知最早的独幅人物画作品。《荀子·天论》提出“形具而神生”;魏晋隋唐是中国人物画发展的重要时期。东晋顾恺之《魏晋胜流画赞》:“凡生人无有手揖、眼视而前无所对者;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筌生之用乖,传神之趋失矣。”从顾恺之传世杰作《洛神赋图》可以领略“像人之美得其神”的风采、“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唐代人物画,开始注意人的形体,后来转向人的衣纹处理,导致了人物画家对线条的形式美的创造。衣纹的艺术处理以标志人物画不同的流派和风格。“吴带当风”——线条圆转,衣服飘举;“曹衣出水”——线条稠密、重迭,衣服紧窄;还有“周家样”、“张家样”等就是对人物衣纹处理的仿效对象和典范。

  五代两宋是中国人物画深入发展的时期,随着宫廷画院的兴盛,工笔重彩着色人物画更趋精美;而文人画的蓬勃发展,民间稿本被李公麟提高为一种称为白描的绘画样式继而得以成为画坛主流。自南宋受禅宗思想的影响,写意人物画提倡以来,中国人物画开始朝另一个方向发展。从重视教育认识功能,转向重视审美作用;从为对象传神,转向更多地抒发作者情感。仕女画、高士画如雨后春笋。元明清以来,虽然较多的文人画家转而致力于山水画与花鸟画,但因接触民生,关心国事,接受了具有萌芽状态反封建意识的文人或职业画家仍不乏人物画的优秀创作。明代的仇英、明末的陈洪绶、清末任颐、虚谷,清末民初的吴昌硕等就是杰出的代表。齐白石、徐悲鸿等近现代画家,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人物绘画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和贡献。

  中国人物画用笔,唐代以前基本多是圆浑流动,魏晋时有的极细,如“春蚕吐丝”、“高古游丝”等;唐人笔法多圆劲如“铁线”;吴道子用笔飞动,笔锋流露出“兰叶”;宋人线描则刚劲多方折,如楷书运笔,人称“折芦描”;南宋更趋于阳刚粗犷,如李唐、马远、梁楷等最为典型,其末流则筋骨外露。元人赵孟等一反旧习,崇尚含蓄,上追唐人“古意”,遂开元代人物画用笔之新面目。中国人物画十分强调线条的运用,特别是服饰的褶纹,如唐人重法度,用线严谨精巧,宋人重物理,用线疏密得当,元人重意趣,明清重性情,挥洒自如,各自形成了人物画线条美。

  具有如此深邃魅力和审美内涵的中国人物名画,的确需要有关专家学者整理成册,以让热爱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读者和研究者能从中获益。

  《中国传世人物名画全集》汇集从东晋到近现代着名人物画家的传世力作,数量颇丰,论析详尽,印装精美,在中国人物画的编撰史上是空前的。本书力邀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担任本书编委和撰稿人,分工主持遴选作品、确定条目、编撰赏析文字、审核文字等工作。历时数载,编纂成书。

  为了使此书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本书编委在编辑征稿过程中,尽可能征集人物画家的原始资料。同时,为了确保此书的印装质量,本书编委不辞劳苦,足迹所至,令人惊异。编委们几乎不遗余力地遍访了国内外大大小小的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拍摄和收集了大量第一手的珍贵资料和图片。书中图片,无论从色彩还是质感,都逼真地再现了原作的真实面貌和达到了最大程度的还原。

  本书采用图文并茂、赏鉴结合的形式,不同层次的读者都可以从中得到高雅的艺术享受,了解各个时期人物名画的质地、特征、艺术风格和收藏情况。

  《中国传世人物名画全集》是《中国传世名画全集》中的一部,我们还编辑有《中国传世山水名画全集》和《中国传世花鸟名画全集》,希望它们在出版后能向读者提供很好的精神食粮。

  当然,本书得以发行面世,离不开中国戏剧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此,本书编委会谨对为此书提供大量帮助的支持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纂《中国传世人物名画全集》是一项庞大艰巨的探索性工作,虽然经过艰苦努力,基本达到了编撰此书的预定目的,但由于工程过于庞大,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编委会

  主编

  刘人岛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观察》杂志社副社长,副研究员,中国文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物学会书画雕塑艺术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编委(以姓氏笔划为序)

  刘人岛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文物学会书画雕塑艺术委员会常务副会长

  刘兴珍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汉画学会副会长

  吕品田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

  李砚祖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晓凌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邹跃进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博士

  顾森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比较艺术中心主任

  黄远林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龚产兴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传世山水名画全集



  前言

  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其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璀璨的过程。从东晋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唐代的“金碧山水”、五代的“全景山水”到宋代“文人画”的萌芽、“马一角”、“夏半边”的广为流传,“元际四家”的飘逸出尘到明朝“吴门画派”的统领画坛,以及到了清代的循规蹈矩,陈陈相因,直到近现代的传统山水再度兴盛。

  山水画的艺术形式的变革、创新,集中表现在色调方面。就色调而言,青绿金碧创于隋唐;“水晕墨章,兴乎唐代”,遂有破墨、泼墨之妙;五代两宋以水墨为主;元代出现浅绛;明清则水墨、浅绛远远多于青绿。

  可以说,魏晋时期是中国山水画的萌芽时期也是重要的转折时期,士大夫参与绘画并涌现出开宗立派之大家,顾恺之是其中的佼佼者,从他的山水传世杰作《洛神赋图》可以领略“像人之美得其神”的风采。在这个时期,山水画由稚拙古朴走向一种平淡天真。

  隋唐为绘画的鼎盛时期,人物、花鸟、山水画都趋于成熟。展子虔《游春图》具有早期独立山水画的体貌,被认为是一幅存世最早的山水卷轴画。五代两宋绘画进入全面的发展阶段,各种题材的绘画艺术,同时得到发展,并呈现出争奇斗艳的缤纷景象。山水画中,董源、巨然和范宽、郭熙的作品,分别代表了山水画始分南、北两大派系时的风貌,极具典型性。“南宋四大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的作品则呈现出南宋“院体”的独创性和时代性。燕文贵的“燕家景致”也是异军突起的典范。

  宋元山水其实已经达到了很高的高度,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各呈风貌,特别是黄公望的艺术追求,成为元以后文人画的典范。明代是明清山水发生而走向鼎盛的时期,明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进一步强调了文人画在中国画坛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到了董其昌,由于“南北宗”的提倡,文人画的地位更是到了无以伦比的地步。

  清代则是中国山水由鼎盛走向衰落的时期了。清代“四王画派”——王时敏、王鉴、王、王原祁等的承承相袭,在讲究无一笔无来处的同时,将中国山水画的空灵销蚀得遍体鳞伤。当然,“四僧画家”——石涛、朱耷、弘仁、髡残的具有叛逆和另类的绘画风格,为强弩之末的清末画坛注入了一股清新和活力。还有,“扬州八怪”、“金陵八家”等的标新立异,无疑是清末画坛的一支突起的异军,正基于此,近现代的中国山水绘画才得以再度兴盛。齐白石、黄宾虹等近现代画家,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山水绘画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和贡献。

  具有如此深邃魅力和审美内涵的中国山水名画,的确需要有关专家学者整理成册,以让热爱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读者和研究者能从中获益。

  《中国传世山水名画全集》汇集从东晋到近现代着名山水画家的传世力作,数量颇丰,论析详尽,印装精美,在中国山水画的编撰史上是空前的。本书力邀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担任编委和撰稿人,分工主持遴选作品、确定条目、编撰赏析文字、审核文字等工作。历时数载,编纂成书。

  为使此书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本书编委在编辑征稿过程中,尽可能征集山水画家的原始资料。同时,为了确保此书的印装质量,本书编委不辞劳苦,足迹所至,令人惊异。编委们几乎不遗余力地遍访了国内外大大小小的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拍摄和收集了大量第一手的珍贵资料和图片。书中图片,无论从色彩还是质感,都逼真地再现了原作的真实面貌和达到了最大程度的还原。

  本书采用图文并茂、赏鉴结合的形式,不同层次的读者都可以从中得到高雅的艺术享受,了解各个时期山水名画的质地、特征、艺术风格和收藏情况。

  《中国传世山水名画全集》是《中国传世名画全集》中的第一部,以后将陆续出版《中国传世花鸟名画全集》和《中国传世人物名画全集》,以飨读者。

  当然,本书得以发行面世,离不开国际文化出版公司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此,本书编委会谨对为此书提供大量帮助的支持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纂《中国传世山水名画全集》是一项庞大艰巨的探索性工作,虽然经过艰苦努力,基本达到了编撰此书的预定目的,但由于工程过于庞大,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编委会

  主编

  刘人岛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观察》杂志社副社长,副研究员,中国文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物学会书画雕塑艺术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编委(以姓氏笔划为序)

  刘人岛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文物学会书画雕塑艺术委员会常务副会长

  刘兴珍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汉画学会副会长

  吕品田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

  李砚祖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晓凌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邹跃进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博士

  顾森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比较艺术中心主任

  黄远林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龚产兴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目录:


中国传世花鸟名画全集

中国传世人物名画全集

中国传世山水名画全集

电驴下载地址:http://www.verycd.com/topics/2754391/#commentFolde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9 04:26 , Processed in 0.22199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