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6-30 19:4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津书店2009年古籍目录
《清末兵阵衣制图录》
ISBN7-80060-414-4 2005年10月出版
经折装:一函二册 定 价:1800元
清末军事体制的演进,是清末中日甲午战争 ( 一八九四--一八九五 ) 后才加快其近代化发展的步伐。光绪二十一年 ( 一八九五 ) ,兵部尚书兼北洋大臣荣禄 ( 一八三六--一九○三 ) 保奏袁世凯接办天津小站练兵事务,在那里编练“新建陆军”,很快全国各地也相继开始编练新军。编练新式陆军,首先是军事体制的改革。清末新政实施后,地方军也聘用东西洋各国军事教官,采用西洋军事操训法练兵,并派遣大量年轻军事人员出国接受东西洋的军事教育。尤其是中日甲午战争后,更是制定了近代化的军事体制制度。
《清末兵阵衣制图录》收集了《北京南院武卫中军操演兵阵图》和《陆军衣制详细图说》。清末军制改革过程中借鉴西洋操演兵阵和衣制的统一标识,逐步实施军制改革规划。
《北京南院武卫中军操演兵阵图》中的“南院”应为“南苑”。南苑位于北京的南部,是当时武卫中军的营防位置。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八)“戊戌变法”后,慈禧太后为加强京畿防御,委派荣禄督办军务,设北洋军务公所,督练北洋新建军,改马玉琨、袁世凯、聂士成、董福祥为左、右、前、后四军,同时他又自募二十七个营直接统领,称中军,于是组成拱卫京师的五大军。武卫军名为一军,实际上各军自成势力,它们分别驻防在京城四周的芦台、蓟州、荆州、通州、山海关内外及天津小站等地。武卫中军驻防京南的南苑,担负京城的守卫任务,一九○○年武卫中军覆亡于八国联军。本册《兵阵图》为清末彩绘本,是武卫中军所操演各式队形的图录,共四十五组。
清光绪三十一年 ( 一九○五 ) ,奕劻 ( 一九三八--一九一七 ) 袁世凯等奏定《陆军衣制详细图说》,改旧有军衣衣制,以图文的形式说明新建陆军军衣采用的符号,分清军内等级。以后又相继制定军衔章制。《陆军衣制图说》前有奕劻、袁世凯等上奏慈禧太后、皇帝的奏折,陈明原委,称东西各国军衣制度大致相同,仅有衣饰、符号稍有区别。在清军与别国军事往来中,我派员出国阅操,或西洋军人来华观摩我军队列操演,对方官级高者,我方要施礼,以表敬意;而我方官级高者,对方由于不识我方服饰标记,不向行礼。因此修改陆军衣制,便于国际军事交往,推进军事体制近代化。
《清末兵阵衣制图录》将《北京南院武卫中军操演兵阵图》和《陆军衣制详细图说》制成彩色折装图录,真实反应原书面貌,使广大读者和专家更便于研究和收藏。
《稿本有泰文集》
国家图书馆藏 2005年2月出版
精 装:10册 定 价:4900元
有泰 (1844-1910) 字梦琴,卓特氏,蒙古正黄旗人。同治四年 ( 一八六五 ) 三月考取额外蒙古协修官。六年二月“实录馆”保举户部员外主事。光绪九年 ( 一八八三 ) 七月曾随武英殿大学士额勒和布赴陕西查办事件,充随员。光绪二十一年 ( 一八九五 ) 五月简放江苏常州知府。二十七年 ( 一九○一 ) 补鸿胪寺少卿。二十八年 ( 一九○二 ) 赏副都统派驻藏大臣三年多。期间不仅毫无业绩可言,反贪脏昏庸,因眛敌辱国被革职,甚至《清史稿》中竟无其传记。
有泰为官多年却无建树,但他能勤于每日记事。此编辑的《有泰日记》,起于同治四年 ( 一八六五 ) 三月二十五日,止于宣统元年 ( 一九○九 ) 二月十四日,长达四十四年之久。应该说《有泰日记》很有一些历史参考价值。现有的历史文献资料很难收集到有泰的传记及与其相关的历史背景,其《日记》完全可补其空白,尤其是他充江苏常州知府以来的日记内容,更是详尽可考。《日记》中对清末中英签订《中英藏印条约》过程有较为真实详细的记录,可为史学者提供深入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另有《川藏奏稿》和《有泰信稿》两种稿本,也是从未刊布的历史资料,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原抄本《朱批鄂太保奏折》
国家图书馆藏 2005年2月出版
精 装:5册 定 价:2480元
鄂尔泰 (1680-1745) 字毅庵,西林觉罗氏,满州镶兰旗人,宦官世家,官至军机处大臣兼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是清廷的心腹重臣。
清雍正初年,清廷再推“改土归流”政治措施,采取分化瓦解或武力威逼等手段,将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士司制度改“流官”制,经多年的改革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朱批鄂太保奏折》除有少量时任江南江苏布政使奏折外,主要内容是在云南、贵州、广西任总督时上奏的折稿,记有雍正三年 ( 一七二五 ) 至九年 ( 一七三一 ) 长达六年“改土归流”等详实公文。鄂尔泰初入云贵是以巡抚管总督事的衔到任,可见雍正皇帝对其的信任和重用。鄂尔泰也不负重望,恪守尽职,立下了显著功绩。鄂尔泰不仅推行“改土归流”政策还帮助当地少数民族兴建水利,以提高粮产,减少其依附性,得到了当地少数民族的认可。当然鄂尔泰在依清廷政治需要而推行的“改土归流”政策中,对当地少数民族实施的残酷的镇压,并激起了强烈反抗,使当地少数民族与清王朝造成了越来越复杂的民族和阶级矛盾。本书对以上史实均有记述。
为使广大读者对鄂尔泰这一历史人物有更多的了解,该书同时收录国图馆藏《襄勤伯鄂文瑞公年谱》和《西林鄂文瑞出身》两抄本以飨读者。
《故宫物品点查报告》
ISBN7-80106-238-8 2004年11出版
精 装:10册 定 价:5800元
辛亥革命成功后,清帝退位,故宫及故宫所藏宝物理应归还人民,但当时并未做到。直到一九二四年冯玉祥将军发动“北京政变”,溥仪被逐出宫,政府接管故宫后,这一愿望才得以实现。当时民国执政府成立了“清室善后委员会”,着手对故宫各殿所存留物品进行清点,每隔一个时期就在内部发表一册点查报告,直到全部工作完成为止。所发表的报告一共有二十八册,合起来就是当时故宫财产的全部记录。由于当时这份报告是内部使用的,故而相当稀少,于今难觅。今汇集影印,以饗有关读者。另一九三三年国民政府行政院、内政部会同故宫博物院对颐和园所存物品清点的清册与本报告属于同一性质,故也一并附入。
《中国古籍善本总目》
ISBN7-80106-425-9 2005年5月
精 装:7册 定价:2100元
中国古籍浩如烟海,但堪称善本的有多少?都收藏在什么单位?所谓善本是指精如校勘、误字少的版本或稀见旧刻,名家抄校及前贤手稿之类。涵盖了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而又流传较少的古籍国宝。根据周恩来总理关于“尽快地把全国善本总目编出来”的指示,经过我国几代学者及编目工作者的努力, 1983年10上海古籍出版了《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以下简称《书目》),32开本,9本,至今已经20年了。这20年来,我国古籍编目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这就为出版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创造了条件。线装书局新推出的《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具有以下几个新特点:
一、善本书目增加了约15%。据不完全统计,《总目》所收古籍书目比《书目》多15%左右。例如经部,《书目》仅收录了5239种,《总目》收录了6024种,增加了785种,也就是说,《总目》收集古籍善本更全了。
二、增加了版本信息。《书目》仅有书名、作者,《总目》增加了行款,对所选书目的著者、版本、刻书年代、行款及刻书者,均依据相关馆藏资料,做了详细的介绍。也就是说,《总目》更具有权威性。
三、编制了索引。《书目》没有索引始终是缺憾。总目编制了书名四角号索引。同时,考虑到多途径检索方便,还编制了书名四角号码的笔画字头检索和汉语拼音字头检索。也就是说,《总目》更具有实用性。
四、注明了藏书单位。《总目》收录的书目,均标明了藏书单位,这些古籍善本书,分藏于全国省、市、自治区图书馆、博物馆、文物保护委员会、高等院校、科学院系统图书馆;中等学校、文化馆、寺庙等800余家。也就是说,《总目》一书在手,中国古籍善本分布情况尽收眼底。
另外,根据工具书的特点,《总目》设计为大16开本,双栏,字迹疏郎清晰;内文80克轻型纸;封皮选用3mm进口荷兰板,环衬200克特种纸,即耐用,重量又轻。
《孤本旧方志选编》
ISBN7-80106-239-6 2004年11月出版
精 装:26册 定 价:12800元
旧方志历来为学者们所青睐,为出版界所重视。旧方志的整理影印是近几十年来古籍再版的热点。台湾成文书局在七十年代以来出版了《中国方志丛刊》,上海书店等三家于九十年代初陆续出版《中国地方志集成》。这是两部规模和影响较大的方志丛书。其他多种小部头方志丛书,从宋元迄明清,从孤本到稀见,已是屡出不鲜。可见,旧志在历史文献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它类所无法代替的。我馆珍藏旧方志六千多种,约占现存志书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近年来进行几次明清旧志的开发,为学界的研究工作,做些拾遗补缺的实事,尤其是清代康乾朝志书的影印出版,弥补了两大方志丛书的不足。《孤本方旧志精选》三十七种,经我们反复核对筛选,确为从未面世的稀有资料,它们的独特价值是勿庸置疑的。其一,年代跨度大,从明万历到民国;其二,志书类型杂,有府志、县志也有志稿、志料;其三,该书仍以清乾隆以前的志书为主,占全书三分之二。
这是一批极为珍贵的地方历史文献,文津书店将投入巨大的精力和物力,来对待这次编辑出版工作。
现所报为粗选书目,我们要根据书的客观情况确定取舍和加工办法:
1.版面漫漶不清,文字缺属或断版严重的不取。
2.把古籍保护放在第一位,对于某些残破、脆裂较严重的书,在未修复前只能割舍。
3.对于缺卷或缺叶的书,要利用各种途径补充,如确无计可施,对所缺的部分留下文字说明。
4.每一种书要做题解,为专业人员抛砖。题解重点放在该志的作者简介,该地的建置沿革及现在的行政隶属,该书的目录结构和内容偏重,所记资料的下限时间。
《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藏书印选编》
ISBN7-80106-269-8 2004年6月影印出版
精装大16开:10册(彩印)定 价:6600元
印章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周时即已出现。而在收藏的书画上钤盖印章的现象则在东晋时已经出现;现存的藏书印实物最早是南朝萧齐时期。唐宋以后,藏书印的发展非常快,至今蔚为大观。藏书印具有重要的价值:在艺术欣赏方面,一方镌刻精致的藏书印可以将汉字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可以称得上是一件艺术品;在版本学方面,藏书印是鉴定版本的重要依据之一;在藏书史方面,借助藏书印,我们可以了解一部书的收藏流传过程。通过《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藏书印选编》一书的编纂,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揭示藏书印在上述三方面的价值。
国家图书馆分馆收藏有一百六十多万册线装书。在这些线装书上,钤盖着丰富的藏书印。如果按藏书印的归属来划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机构藏书印,如国子监、学部等等。一类是私人藏书印。它基本上涵盖了从清以来我国著名藏书家的私人藏书印,如钱曾、朱彝尊、孙星衍、莫友芝、方功惠、杨守敬、缪荃孙、叶德辉、刘承干等等,此外还有许多未知名的私人藏书印。《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藏书印选编》一书就是从国家图书馆分馆所藏一百六十多万册线装书上大量的私人藏书印中、通过精心挑选编辑而成的。该书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是书影与藏书印完美结合。《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藏书印选编》选择钤有印章的书页影印选编,既保留了印章的原貌,又记録了古籍的版式、著者等重要信息,使读者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貌,在版本、目録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从杨守敬以影刻的方式刊刻《留真谱》一书以后,书影的出版不断涌现,举其大者有《寒云书影》、《铁琴铜剑楼宋金元本书影》、《故宫善本书影初编》、《盋山书影》、《嘉业堂善本书影》、《涉园所见宋版书影》、《明代版本图録初编》、《中国版刻图録》、《清代版本图録》等。这些书影或以版刻类型为主题,或以版刻年代为主题,以藏书印为主题的绝无仅有。而在专门收藏印章的书籍中,印章往往是从书画上影印下来之后、经过修补加工而成的,难免有形存神失之弊。《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藏书印选编》在书品较好的古籍中,挑选印章比较清楚且镌刻比较精致的书页,采用彩印的方法制作成书影。这样,古籍原貌、印章形神均得以保存。印章与书影相得益彰,价值得到最大的展现
二是书影内容丰富。《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藏书印选编》所收书影有3000多幅。而此前出版的诸多书影中,几乎没有一部能够达到这样大的数量。同时,我们试图从多个角度来揭示我国古籍的概况。书影的版本类型包括刻本、抄本、稿本等,以刻本为主;书影的版本年代上至明,下迄民国,以清为主。在选书的时候,我们不局限在一、二个部类的书中,经史子集丛各部类的书都有。
三是印章数量多、质量高。《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藏书印选编》所选的印章有近万方之多。这个数量是非常可观的。其中多数是清以来藏书家的藏书印。特别是清末民国时期的藏书家的藏书印,它们多不见于各种藏书印鉴书中,如:管庭芬、咏春、盛昱、周作人、朱启钤、徐祖正、吴梅、周越然、张寿镛、朱希祖等人。他们中的许多藏书印都是首次揭示。
总之,《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藏书印选编》一书,无论是对于从事印章鉴赏与研究工作的人,还是从事版本鉴定与研究工作的人,抑或是从事藏书史研究的人,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参考书、工具书。相信读者能够从中受益颇丰。
《中华山水志丛刊》
ISBN7-80106-229-9 2004年6月出版
精装双栏:75册 定 价:35000元
山水志者,专记山岳、河川湖泽之书也。其源头,可上溯至先秦时期的《尚书•禹贡》与《山海经》。
山水志书,向来是传统與地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保存有丰富的环境变迁(特别是河湖变迁)、水利兴废、区域经济开发、民间信仰乃至社会经济形态诸多方面的重要资料,历来为文人学者所重视。如:乾隆九年(1744)刊王概撰《太岳太和山纪略》一书,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一部武当山道教史专著,特别是其卷五、六所录历代碑记,对其研究武当山道教圣地的起源与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价值。又如成书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的《木兰陂集》,专记福建莆田木兰陂的兴修与管理,特别是其卷四:“累朝规制”下录有历代管理规章,如宣和陂司定例、绍兴革蔽定例、庆元陂规、大德年例、成化禁约等,于陂塘管理制度记述尤详,是农业水利史研究难得的珍贵资料;成书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汤谐纂修的《练湖歌叙录》则是江苏丹阳县练湖水利的资料汇编,引言称练湖在顺康间已三废三复,下录诸次废复争执之文,对于考察地方官府、士绅与水利事业兴废之关系颇有用处,后来又相继有《续编》、《三续》、《四续》之纂,分记雍乾嘉、道咸、同光间练湖水利事,此四编联成一体,就成为一部清代练湖水利史。
总之,山水志的记载,涉及范围广泛,资料丰富详实,在诸多方面可弥补一般地方史志及其它著述不足。对环境变迁、历史地理、水利史、文化史、区域社会经济史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对当今各级政府重视的名山与湖泊风景区的开发规划与利用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和借鉴意义。
本丛刊是我们从国家图书馆所藏山水志中,精选而成,共计319种古籍,拟分为上卷:山岳志;下卷:河川湖泽志两卷。
《醉竹轩丛稿》(清)林起峰撰辑
ISBN7-80106-233-7 2004年6月影印出版
精 装:36册 定 价:16200元
林起峰(1853-1924)原名林恒,字少远,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光绪十一年(1885)福建乡试举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晋京会试得“大挑一等,以知县用”。光绪末年任保定知县。
林起峰出身闽中林氏旺族。“自永嘉入闽始”,唐宋至清均有族人入朝封官晋爵不断。其本人虽未入仕,但他一生往返京闽两地,并耕耘不倦,撰著大量遗稿留世,毛装成册名曰《醉竹轩丛稿》。民国间被今国家图书馆收藏。
《醉竹轩丛稿》全书219册,是国家图书馆现存最大一部稿本丛书。主要内容有:林氏家谱类、家族撰文、诗赋、文集杂稿、书画试帖、阴阳五形类、乡会试题、游记、纪年考等。以反映福建、北京、历史文化为重点,间有历史文学、史料。以林氏家谱为例,该书收录了林氏自唐宋至清以来的人物包括林则徐在内千余人的记录,对林氏的族源的记述及考证,也较为详尽完备,且尚未刊布、流通。是难得的闽中林氏宗谱的珍贵资料。该《丛稿》虽很少记有大事件,但记录京闽城镇乡村民间习俗颇为详尽,是研究地方历史极有史料价值的参考书。该书对清乾隆后“大挑” 恩科制也有较为详细的记述。
《醒目清心录》(清)张德彝纂辑
国家图书馆分馆编 2004年6月出版
精 装:13册 定 价:6300元
张德彝(1847-1918)原名张德明,后改本名,字在初,一字峻峰,辽宁铁岭人。十六岁入“同文馆”(亦称“京师同文馆”。清末培养译员的学校。同治元年(1862年)成立于北京,附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学习,十九岁起在欧洲各国“游历”,进入外交界,至五十五岁任驻英大使四年,五十九岁不再出外。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被任命镶兰旗蒙古都统。民国七年十二月七日病逝于北京。享年七十二岁。
张德彝在外交生涯近四十年中耕耘不倦,著《述奇》(八个《述奇》)达七十八卷一百五十余万言。记事广泛且详实,为后人研究清末外交史留下了可贵的史料。近年来有关张德彝著述,再版者惟北京图书馆出版社《稿本航海述奇汇编》之最有价值。然仅为其从事外交活动之著述而不见其它。恰逢国家图书馆藏有张德彝《醒目清心录》稿本一部。此书为张氏稿本转抄成本待付梓刊行,但不知何原因,未能实现。
《醒目清心录》为张氏退出外交生涯后之所述,“辛亥革命”变革之前后。纵观其所著,既有悲观又似乎有些希望之矛盾心理所表现。正中现今人要研究这些历史之“遗老”者笔下“变革”过程中真实而具体的历史史料。原书六十册,每册一卷,每卷有细目,内容具体而完整。就其个人专职外交官经历记载“辛亥”变革前后之客观而言,其所著《醒目清心录》其史料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本次由国家图书馆古籍部门专业人员编整《醒目清心录》影印出版的同时将张德彝另外《光禄大夫建威将军张公集》、《英文话规》、《中外百年历》附在其后。
《明清史探索》
ISBN7-80669-902-3 2004年6月出版
精装:1册 定价:120元
本书是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玉兴先生自选论文集,是作者 20 余年来明清史研究的结晶。由 58 篇文章组成,按内容编排共包括 10 个部分。其内容丰富,论述深刻,考辨精审,见解新颖。对清入关前史之研究最具功力,其考证诸文,多发前人所未发,扫除翳障,冲决迷阵,解决了许多历史上的疑案、谜案,最有特色。而其视野广阔,说理透辟,议论劲健。该书许多论文,特别是有关明清鼎革之际的长篇论战文章,都写得淋漓酣畅,情理昭然。尤为突出的是对时下曲解历史,混淆是非,肯定投降,回护变节的错误思潮,旗帜鲜明地展开论战,展示了昂扬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本书颇有借鉴意义,是明清史研究中比较深入的一部学术专著。
《清光绪兵部奏稿》
国家图书馆分馆编 2004年5月出版
精 装:16开(全13册)定 价:5800元
《清光绪兵部奏稿》是国家图书馆藏的《兵部奏稿》和《兵部奏折底》两部分组成,均为清兵部抄编原本。分别为光绪十一年至十五年(1885-1889)和光绪二十八年(1902)奏稿,至今尚不见刊行。
众所周知,清光绪帝登极年仅四周岁,皇帝年幼,由两宫太后“垂帘听政”,代行皇权。慈安太后于光绪八年(1882)死去,慈禧太后大权独揽。光绪皇帝实际亲政是在十九岁,即光绪十五年(1889)以后。所以光绪十一年至十五年,正是慈禧太后“名正言顺”地大权独揽时期。故使该《奏稿》具有其更特殊的历史意义。
《兵部奏稿》以年分按月、日奏报编,内容丰富,记事准确,便于研究者参考利用。光绪二十八年《奏折底》奏有满蒙八旗“都统事实履历清单”、“统领事实履历清单”、“左右翼总兵事实履历清单”、“内务府三旗护军统领事实履历清单”等,对清军政将领有较详细的档案资料。本《奏稿》主要是清兵部将全国内地边疆、国外有关各种军政事件奏报朝庭。是较为真实的历史史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清末历史事件和军政档案的研究有补阙的作用。
《中华历史人物别传集》
ISBN7-80106-276-0 2003年10月出版
精装双栏:90册 定 价:48000元
唐朝刘知几在《史通杂述》中最早以别传设类,将其归入杂史,这是对此前南朝梁阮孝绪《七录》及之后的《隋书•经籍志》的规范,自此之后以别传分类就被沿袭下来。别传所收集的内容,可以补充正史的不足,它多记录历史人物的遗闻逸事,为正史所不载的人物立传,或于正史外另为做传。它同正史一样崇尚严谨、征信的态度,是了解、认识历史人物不可或缺的资料来源。
国家图书馆汇集的别传类古籍,涵盖范围广泛,小到一则讣告,大到一人多传,上起千年古人,下迄清朝光绪末年生人。之中有达官也有平民,有老叟老妇的寿言,也有对英年早逝者的哀辞。足可见古今人事的沧桑变化和人世间悲喜多采的故事,以及奋进、勤劳、精忠、贤良、飘逸、散淡、贪婪、奸诈的人生百态。
这套《中华历史人物别传集》影印的底本,来自国家图书馆馆藏别传类古籍。虽名别传,其中包含的内容已不只是其本身的单纯意义所能表达,除帝王、释家人物外,本传中的家传、史传也有收入。可以说它包含了个人传记资料的多种形式,只是以别传统其名而已。从时间上看,由于古籍流通过程中的种种原因,尤以清人撰著居多。
汉语具有丰富的语言表达功能,这一点在传记文献中也是有突出的表现,不同的文字往往表现出些微的差别,这些区别,看上去好象是文字表达上的不同,而实际上确是它所要表述内容的重要之点。其中大体上看有这样几种主要记录形式:志、状、记、述、传、略、事、图、赞、言、告、录等。就拿“录”来说,它着重于人物具有代表性事迹的记录,一般以固定的或是需要特别强调的方法,界定所记载人物事迹的一个方面。比如《文文山传信录》、《崇祀名宦录》、《崇祀乡贤录》、《扬芬录》、《贤母录》、《哀思录》、《希忠录》、《忠孝录》、《孝行录》、《显忠录》、《遗念录》、《流芳录》、《邓忠武公荣哀录》、《李惺园先生哀挽录》、《方贞惠公潜德录》、《李刚烈公碧血录》、等等,这种直白的表达方式使人一目了然,可以一下就把握到文献本身侧重的主要内容。《中华历史人物别传集》的价值不仅在于对历史人物的仪型透视及做人龟鉴的两个方面,它的史料价值、版本价值也十分突出,除抄稿本外,一些其它版本传世的也很少。故此书不仅有工具书之效,也有极高的收藏价值。统而观之,诚如《大戴礼记.保簿》中所说:“往古者,所以知今”。
《稀见明史史籍辑存》
ISBN7-80106-304-X 2003年10月出版
精 装:30册 定 价:16000元
《稀见明史史籍辑存》共收辑抄稿本及明刻本四十八种,其中多是初次面世,史料价值极高。这次将相关原书汇集、整理、编排,影印出版,使这批国之瑰宝,孤本不孤,秘本不秘,不再被庋之高阁。本丛书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何龄修先生精心指导,几经筛选始得成书,足供史学者考证研究。
《孤本明代人物小传》
国家图书馆分馆编 2003年10月出版
精 装:10册 定 价:5300元
本书系国家图书馆藏资料,是以[明]曹溶撰《明人小传》和[清]佚名传《明季烈臣传》二种均为抄本合成一书,该书从未刊刻流布、均为孤本,弥足珍贵。
曹溶:字秋岳,浙江秀水人。撰有《崇祯五十宰相传》、《刘豫事迹》、《金石表》等书。《明人小传》收[明]洪武(1368)至崇祯(1644)年间,入传三千余人的汇传集。
《明季烈臣传》是一部清抄本[佚名]撰的明人传记集。入传者为[明]天顺年(1475)至南明永历年(1661)近二百年间,正、附传达八百余人。
两书收录人物众多,包含了帝王、忠臣、名士等各阶层人物小传,总计有四千人之多,与常见传记相比较,该书虽与其它人物传记有同一人,但往往文名不同,情节各异,是学者专家了解明代人物重要的参考工具书。
《清代边疆史料抄稿本汇编》
ISBN7-80106-247-7 2003年4月出版
精 装:50册 定 价:26000元
清代做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广袤面积,边疆众多民族的熔融和丰富的边疆史料,历来为中外学者所珍视。
这部“汇编”是国家图书馆从事古籍研究的专业人员经多年搜集整理,选出的清代边疆史料的抄稿本著作,多达160余种。如抄本《东三省地理图说》、抄本《调查松花江上流森林报告》、稿本《丹噶尔分府禀稿簿》、抄本《陕西一提五镇官兵马匹程途里数册》、稿本《西北三宗藩地通译》、稿本《考察哈密水利报告》等等。其中不乏首次披露历史史料,对研究清代边疆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民族风俗、大事记等,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古籍珍本游记丛刊》
ISBN7-80106-178-0 2003年4月出版
精 装:16册 定 价:7800元
国家图书馆现藏有各个时期的游记达千种之多,其中不乏稀见抄本及稿本,经过国家图书馆古籍专家的精心核对,共选编出稀见抄本游记174种,内容涉及全国各地以及少量的外国名胜古迹。如本书所收邓隆的《再游西夏日记》、《阅藏随笔》,以其优美地笔调,描绘出西北高原的奇异风光。(清)宜珍所着《额鲁特行程日记》、(清)沙克都林扎布的《南疆勘界日记图说》,不仅详细记述了新疆的风土人情和山川景色,也对其经过的关卡、城镇作了详细记录,这对研究西北边疆历史地理以及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早期边贸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为保持原书原貌,采用影印的方法,精装16册,16开出版。这套丛刊的出版,是国内外各图书馆及各省市地方志研究单位,以及爱好者不可多得的极具文学欣赏及文献史料价值的历史资料。
《乡土志抄稿本选编》
ISBN7-80106-195-0 2002年8月出版
精 装:16册 定 价:7800元
乡土志又称风土志,是反映某一地方自然地理人文物产等概况的一种志书。各级行政区划,大至省,小至乡,都是乡土志记录的对象。乡土志与地方志相比,体例简单,内容仅涉及历史、地理、格致三大部分。现存乡土志大部其中一为各地修志筹集资料,以乡土志之名备裁采;其二作为蒙学教材,教育儿童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是一种普及性的教材书。当然也有一部分乡土志由于时间关系,仓促呈报,简陋成书,了了数叶类似账簿,此为乡土志中之下品。国家图标馆现藏各地乡土志(风土志)二百五十余种,以抄本及稿本居多,兼有石印及铅印等各种版本。此次影印出版是首次对乡土志较大规模的整理与发掘。内容涉及北京、河北等省共计九十种,其中不乏《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未着录的乡土志。该书采用原版影印,操持原貌十六开精装出版。是全国各图书馆及各省市地方志研究单位不可多得的入藏资料。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早期稀见家谱丛刊》
ISBN7-80106-196-9 2002年8月出版
线 装:365册 定 价:98500元
家谱,又称宗谱、谱牒、家乘等。它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先秦时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门阀政治的出现,世家大族掌握了政权。他们需要选拔本阶层人士担任机关要职、择取门当户对的婚姻等。家谱成为他们达到目的的重要途径。因此,当时谱牒大量涌现,甚至出现了专门的谱牒学。两宋是家谱发展的又一个转折时期。欧阳修与苏洵两人确定的修谱体例(“欧体”与“苏体” )在事后的数百年中一直为修谱者所沿用。由于家谱自身管理的封闭性,它的价值直到民国时期才真正为人所识,并成为研究资料的主要来源之一。随着上海图书馆、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家谱资料研究中心等主要家谱收藏机构家谱总目、提要的编辑、出版,《中国家谱总目》编纂工作的展开,家谱研究进一步深化,其影响也必将进一步扩大。因家谱修好后,其数量是非常有限的,往往仅有10几部或数10部,极少有上百部的。而且家谱也不对外流布,收藏者往往密不示人。一旦遭遇什么变故或战乱,家谱便极有可能毁损。故家谱,特别是光绪以前的家谱,流传至今的,其复本极少,绝少重复,弥足珍贵。顾廷龙先生曾就古籍的刊布阐述了自己的精辟见解:“窃谓今日之管理善本,重在重印,使其化身千百,代代相传,不至湮没。”诚哉斯言!《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早期稀见家谱丛刊》一书就是本着保护古籍文献、广布珍贵藏品的原则而编辑出版的。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早期稀见家谱丛刊》所收的65种家谱,以木活字本、刻本为主,同时也不乏抄本和稿本;其版本年代都是清乾隆时期以前(含乾隆时期)的,甚至还有明朝的本子;涉及46个姓氏;家谱的编修地分布在十个省、市,以安徽、浙江、江苏、江西等省为主;同时,每一种家谱除国家图书馆收藏外,至多另有一家藏书机构收藏,因而可以称得上是稀见了。具有极高的资料价值与版本价值。
《清代孤本方志选》
ISBN7-80106-004-0 2001年10月出版
精 装:60册 定 价:32000元
地方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现象。方志的编纂源远流长,代有新撰。明清两代是地方志发展的鼎盛时期,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努力下,生产出了许多优秀志书。国家图书馆地方志和家谱文献中心所收藏的六千余种方志中,清志占绝大多数。此次影印出版的《清代孤本方志选》即是该中心独家收藏的精品志书。本书以《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所公布之馆藏分布为依据,又以台湾成文书局版《中国方志丛书》、中国书店等三家出版社所出《中国地方志集成》、中科院所编《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做参照,核实认定为孤本方志。本书所选方志为清前期(顺治、康熙、雍正)的府、州、县志中的佳作,内含河北8种、山东11种、河南5种、山西6种、陕西6种、安徽6种、江西15种、湖北5种、湖南1种、福建13种,共计76种,22000余叶。
本书由国家图书馆地方志专业人员精心核实并编辑整理。并于每种志书前附一简明提要,介绍该书的版本、成书年代、纂修者及卷目概况,以启示读者,达到提纲携领之作用。
此次《清代孤本方志选》的面世,是国图文津书店继《明代孤本方志选》之后的又一次大手笔制作,为地方志和方志学专家、各地新志编纂单位及其它学科的专业人员提供了一批难得一见的原始资料,其史料和学术价值是难以估量的。同时,本书也为普通百姓探寻故乡、遨游故里、发思古思乡之幽情,开辟了一条最佳途径。
本书装帧考究,原版影印,保持了原书的版刻和文字风格,极具收藏价值,是国内外各大图书馆、高等院校,人文科学研究单位不可或缺的资料宝库。
本书之后,文津书店还要继续组织人力,陆续制作《明代孤本方志选续编》、《清代孤本方志选续编》、《乡土志稿本汇编》等大部头珍品影印本,以满足各界专家学者和全社会之需求。
《明抄本万历起居注》
精装:16册 定价:8000元
起居注是中国古代帝王的言行录。明以前起居注至今大都佚之不传。至明万历三年大学士张居正据翰林院编修张位奏请,令日讲官日轮一员记注当朝皇上起居,其前二十年起居事迹仍悉追录。原稿今不明下落,天津图书馆现藏明抄本,为大陆硕果仅存之善本。今据原版影印,前冠明史专家南炳文教授长篇序文。万历起居注是明实录底本,较实录为详,谢国桢认为此书是“研究万历时事最真实之资料”。
《明代孤本方志选》
国家图书馆分馆编 2000年9月出版
精 装:12册 定 价:6800元
我国现存有8000多种古籍地方志,国家图书馆馆藏有其中6200百余种,占76%以上,这些珍贵的地方文献是我们中华文化宝贵财富。我们编辑的此部《明代孤本方志选》,是从全部馆藏文献中仔细查阅、核对,精心筛选出来的,所选志书符合如下两个条件:1.《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注明仅限“北图”独家收藏;2.现流传于世的多种影印古旧方志的汇编本均不曾收入。所选志书涉及河北12种,山东4种,山西3种,河南、陕西、安徽、浙江各一种,全书共收录古籍方志23种,59册。
本书由国家图书馆地方志和家谱文献中心精心考证、仔细核实;进行编辑整理,并与每种志书前撰写提要,对每种志书的版本、成书年代、纂修者及书中内容进行详细介绍,以便了解全书概貌。本书的出版是为了把这部分世间罕见的志书公布于众,为地方志和方志研究者,新方志编纂者以及有关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提供原始资料,本书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本书装帧精细,原版原大,保持原书原貌极具收藏价值。是国内外各大图书馆、高等院校、社会科学研究单位、以及海内外藏书家收藏的珍品。
《族 姓 史 料 丛 编》
国家图书馆分馆编 2000年9月出版
精 装:5册 定 价:1600元
《族姓史料丛编》是我国第一部按姓氏分册编辑出版、从国家图书馆典藏的家谱、传记和姓氏书等3600多种古籍文献中精选各姓氏稀见的家族文献及人物像赞传、具有族姓史料汇编和家谱、人物工具书性质的大型丛书。
全书所采录的资料均注明经编者认真考订的原书书名、卷数、纂修者和版本等书目资料。每个姓氏收录有关各地家族的族史资料,如:得姓源流、迁徙沿革、世系图、村居图、墓葬图、编谱记录及相关的序、跋、记、题辞等。本姓氏人物按人收录图像、赞语、别传、行状、墓志铭及有关文献记载。从上古三代到民国年间,历朝历代的著名历史人物及正史阙略的各族姓先贤祖辈,本书几已囊括殆尽。人们可以从中了解本姓各地家族的历史演变、迁徙流居、人丁兴衰和修谱概况,掌握本家前辈的真实面貌、衣冠服饰及其传记资料,具有其他人物和姓氏工具书不可替代的第一手史料价值。
每姓分册编排合理,内容紧凑,收藏、阅读皆宜。各姓氏分册前冠各地家族目次,后附汉语拼音该册传主索引。全书资料宏富,原貌影印,人物众多,查检方便,印装精致,价格适中,既能满足整套收藏的文献单位需要,又可适合广大读者分姓阅览研究及其馈赠亲朋好友的分册购买要求。
分册目录:
1.《王氏族姓史料类编》2.《陈氏族姓史料类编》3.《张氏族姓史料类编》 4.《李氏族姓史料类编》 5.《刘氏族姓史料类编》。
《中华各姓祖先像传集》
ISBN7-105-03293-6 2000年9月出版
精装大16开:10册 定 价:8800元
《中华各姓祖先像传集》一书,是北京图书馆同仁经数年认真整理发掘,从卷帙浩瀚的家谱藏品中精选各姓族史文献、祖先画像及其传记资料编纂而成的大型像传专辑,是我国第一部涵盖历史时期最长、包含姓氏最全、收入各族姓祖先图像和传记最多的原始资料汇编。
家谱是以父系同姓血缘亲族为单位,记载其族源和世系的家乘典籍。它以特殊形式记载家庭、姓氏世代创业的历程和业绩,是我国家族文化的载体,也是当时社会生活的折射与反映,又对当时社会活动产生影响。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门阀制度的形成,“官为簿状,家有谱系”,选举婚姻,必借谱牒,家谱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唐宋以降,随着“欧苏体”的创立,变例古谱,使得明清以来修谱有章可循,体例格式更趋完备。据不完全统计,现存家谱三万余种,是我国文献宝库中的珍贵财富,折射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之光。由于家谱直接利用了宗祠契据和各户提供的资料,在阐明姓氏来源、人丁发展、家族迁徙、民风民俗,保存先人传记、著述,记录政治、历史事件等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史料价值,是研究历史学、经济学、民族学、人口学、民俗学、方志学等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更是千百万华夏后裔寻根问祖、追念先人的津梁。
《中华各姓祖先像传集》正是在这一富有特色的资料中发掘出来的一套珍品。这套书共收入一百六十多个姓氏七百二十多种家谱的七千五百多人的画像及其赞语、传记。它以画像为主线,采用独特的组织形式和统一的版面格式,去芜存菁,浓缩精华,在有限的篇幅里负载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打破了影印古籍原版复制、照旧成册的传统格局,开创了古籍整理出版的新形式。它在忠实原书的基础上体现了家族在聚迁区域和姓氏分布等方面的一般特性,同时又具有孤本资料多、版本价值高、家族史料系统等特色。可以说,这套书的出版,为我国对家谱专题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开辟了新的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繁荣昌盛、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不仅进一步加强了群众对祖国对未来的信心,还极大地提高了祖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威望。遍布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无不为祖国的进步发展而高兴,对自己身为华夏裔民而自豪。近年来,海内外掀起了寻根热,各族姓纷纷连宗续谱,这套书的编辑出版,将会满足海外赤子的这种热恋。
《大 唐 开 元 礼》
ISBN7-105-03881-0 2000年5月出版
精 装:1册 定 价:238元
礼学是儒学的核心内容之一,礼治社会是历代圣贤所希冀、追求的社会形态。礼的特点,正如邹昌林先生所云:“礼在中国,乃是一个独特的概念,为其他任何民族所无。其他民族之礼一般不出礼俗、礼仪、礼貌的范围。而中国之礼,这与政治、法律、宗教、思想、哲学、习俗、文学、艺术,乃至于经济、军事,无不结为一个整体,为中国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总名。”而在中国古代理学史上,《大唐开元礼》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典籍之一。
《大唐开元礼》修成与唐代开元盛世,涉及唐代社会的各各方面,蕴含着丰富的学术信息。保存了大量的唐令等,是唐代法制史不可多得的宝贵史料,《大唐开元礼》一向流传不广,学者罕有其书,今据洪氏公善堂刊本影印,并媵以王泾《大唐郊祀录》(《适园丛书》本),以飨读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