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180|回复: 8

[【问道台】] 教师对待“问题生”的常见错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23 19:3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位一线教师都会遇到“问题生”,在对待“问题生”时,有些教师常会出现以下“病症”,如果不及时“治疗”,不但不利于“问题生”问题的解决,而且还会加重教师的“病情”。

  用“屡教不改”评判学生
  教师给学生贴上“屡教不改”的标签。不知这些教师是否想过,假如自己“屡教”了,可学生依然“不改”,那自己对待学生的观念对了吗?自己“教”的方式正确了吗?有些教师可谓天天在“教育”学生,苦口婆心,软硬兼施,弄得身心疲惫,但细细分析,每一次都是换汤不换药的老调子。这样的老调子,三次四次和一百次有何差别呢,无非是让学生越来越嫌你的啰嗦,教师的“恨铁不成钢”只会成为学生的“耳边风”了。
  一旦教师用“屡教不改”来评判学生,更是给“问题生”的“问题”雪上加霜,因为学生永远不会因为教师如此的评判而有所改变,反而是更加疏远和对抗教师了。

  处理“问题”时,容易情绪化
  教师处理学生“问题”的情绪化,一方面表明了教师对教育学生缺乏应有的责任心,由于纯粹凭自己喜好和厌恶的性情与感受去对待学生,往往造成教育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另一方面也显示了教师个性心理的不成熟与不稳定,在某种程度上还可能是教师自身压抑、焦虑、苦闷的反应。这些反应既来源于“问题生”制造的“问题”,更是来源于教师对待他们的上述不正确方式的本身,而这两者又可能“相辅相成”,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教师越处理不好学生“问题”,学生“问题”就越大,教师就更加情绪化。情绪化的教师很容易“制造”出情绪化的学生。

  总是一味地讲道理
  有些“问题生”也并不是不懂教师所讲的道理,只是在成长过程中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心理的不成熟,性情的不稳定,自控力差,他们真正需要的是教师给予他们可操作性的行为(行动)上恰如其分的限制与引导,为他们设置实实在在的马上就能行动的“方向”和“道路”。教师应该让“问题生”融入生活,在学习中去体验和感悟自己的对错,而不是用“讲道理”的方式说服学生,如果生活是生活,道理是道理,即使这样的道理条条是真理,对孩子而言也是苍白无力。何况,一些“问题生”也不一定能听得懂教师的这些“道理”,教师一而再,再而三地讲,岂不是纸上谈兵?这不只是教师枉费了心思,更是消磨了师生间的融洽关系,而这又是转化“问题生”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教育,终究是一句空话。

  习惯于时时盯着学生的“短处”
  有些教师一说起“问题生”,闯入脑海的就是他们的种种“短处”,并且习惯于时时盯着这些短处不放,除了批评还是批评,好像唯有如此,才能控制住“问题生”,才能无时无刻地敲响他们的警钟,引起他们的重视,促进他们的改变。实际上,这样的观念和做法所得到的结果总是事与愿违的:由于教师对学生“短处”反复地关注,就等于强化了“问题生”对自己消极的认识和自我贬低,觉得老师和同学也是这么看待自己,自己就是一无是处的,要是学生一直处在这样的氛围中,就很容易陷入焦虑、烦躁、自卑、悲观的境地,或是自怜自艾,或是破罐破摔,或是愤世嫉俗,或是玩世不恭……
  无论怎么样,转化“问题生”的前提是,教师首先要悦纳学生的“短处”,这虽然是老生常谈,但能否真心真意坚持不懈地去做却是最关键的。“问题生”何尝不是为欣赏自己的老师而努力改变呢?

  有意无意间就会把学生进行比较
  这些教师以为,把“问题生”同“优秀生”进行比较,就能为他们树立学习的榜样,增加积极向上的动力。其实不然,凡是有过这样比较的教师都可能发现,“问题生”不但依然是老样子,而且有些还出现新的“问题”:敌视教师。原因就在于教师的“横向比较”,这是把“问题生”难做到的或做不到的同优秀生的“长处”相比较。假设“问题生”真的有些进步,如此比较,“问题生”还是处于下风处于劣势。因此越比越伤“问题生”的自信和自尊,即便教师是出于好心、苦心,哪怕是无意的,可是从站在“问题生”的角度去看,也难免成了变相的“批评”和隐性的“贬低”了。何况有些“问题生”原本就比较敏感脆弱,更是觉得教师这是在“嘲讽”和“打击”他了。
  教师要比较也只能进行“纵向比较”,就是把学生的过去、现在,以及设想中的将来进行比较,参照物是他自己,相对来讲,“问题生”是比较容易接纳自己的。只要有一点点的变化与进步,教师都要善于发觉,乐于肯定,这样学生才能发现自己也是可以变化的,才能有愉悦的体验,才能感受到教师是真正为自己好。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总是苛求性地“关注”学生
  有些教师出于狭隘的“爱”和责任感,以及自身性格上的完美主义,总期望着学生经自己的“教育”,能在短期内把所有的“问题”都消除干净,不再出现。比如成绩差的能快速地大幅度地提高;作业丢三落四的都能按时完成;上课做小动作的能转变为每节课自觉遵守纪律,上课投入认真;骂人打架调皮捣蛋的能改变成次次礼貌待人,言行有理有度等等。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教师不厌其烦不辞辛劳地“关注”学生,在上述方面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地屡屡“帮助”学生,看似“帮助”,实为强人所难,而对“问题生”出现的点滴变化和进步却又忽略不计、视而不见。不用说,教师如此的要求和做法是难以如愿的,因为少年儿童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犯错不断改错的过程,大错小错,或多或少,不是教师人为所能立刻杜绝的,而且他们总是在“进步”的台阶上一级级地前进又后退,后退又前进地反复,教师盼着他们一次性立马就能上好几个台阶甚至到达顶层不后退,这既是违背小孩子的年龄特征,也是不符合客观现实的空想。这样想,实质是教师缺乏教育耐性和心理浮躁的表现,它是“问题生”改变的一大障碍。
  “关注”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关键是教师要考虑它的技巧和方式,能让学生喜欢的“关注”,才是成功的“关注”。

  忽视学生所关注和喜欢的东西
  有些教师一直就特别看重“问题生”常出“问题”的学习、品行那些方面,而唯独对他们所关注和喜欢的无动于衷、漠然视之,甚至还会进行限制和排斥,认为“问题生”学习和品行都成问题了,其他的兴趣和爱好也就没必要去发展了。
  假如“问题生”连自己正当的兴趣和爱好都没得去做,而在“短处”上又时常受打击,那他们除了去出“问题”来发泄自己的精力和压抑的情绪之外,还能做什么呢?
  教师关注学生所关注的,喜欢学生所喜欢的,尤其是参与和投入到“问题生”的兴趣和爱好中去,体验他们的酸甜苦辣,这是进入“问题生”心灵世界的捷径!教师要做到这点,至少摒弃应试教育的观点,凭借多元智能的理论来解读和对待学生,如此,“问题生”才更有可能告别“问题”。

  没把“问题”彻底解决就是不尊重老师
  “问题生”经过教育,没有把“问题”彻底解决,老毛病犯了又犯也是很正常的。如果教师认为他们如此反复是挑衅的行为,是不尊重自己,那自然就会觉得尊严受到挑战,自尊受到伤害,出于寻求心理上的“自卫”与平衡,必然采用打击报复的方式惩戒学生,严重的就陷入了“体罚”的沼泽难以自拔。
  看看现实,我们不难发现,很少出现“问题生”反复攻击心胸宽广、有仁爱宽容之心的教师,反倒是那些立场坚定地提倡“只有学生先尊重老师,做老师的才能尊重学生”的教师时常被“问题生”攻击和报复。原因在于这类教师自尊心过强,心胸过窄,过于敏感脆弱、死板被动,把主动权交到了“问题生”的手里,很容易就被他们过激的情绪和言行所控制。这样的教师常常说自己被“问题生”气死了。
  实际上“问题生”教育成功的基础,首先是教师的观念问题。教师要真正理解为人师表者就是先知先觉先行者,以德报怨是教师教育的最高技巧和境界。唯有做到这点,才是真正的“以尊重引导尊重”!——教育的水平,最终也是教师为人修养的水平。

  觉得学生不可救药,最终决定放弃他
  有些教师对“问题生”无能为力,深恶痛绝时,就会放弃他们。这让“问题生”很明显地感受出教师对他的极度讨厌,师生关系必然紧张恶化,更加陷入敌对的状态,再加上此时的“问题生”大都处于被“孤立”的境地,本能的反应就是制造更多更大的问题和麻烦以引起师生的关注,哪怕这样的关注是贬低的打击的处罚性的。  
  要是教师对此忍无可忍,又回头来处理“问题生”的这些不良行为,“问题生”也就达到了被“关注”的目的了,而且还能从中体验到被“重视”的成就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想方设法地寻求被“批评”和“处罚”,有时成了被教师放弃的“问题生”的一种心理需求。因此,教师放弃“问题生”,就等于教师教育的彻底失败。当然,肯定有教师会说,我不放弃他,他也没什么改变,还是毛病多多,我又能怎么办呢?对此,我只能这样说:不放弃,你总有希望在,即便在你和学生相处的这段时间里,学生就是没改变,但你的努力和情绪是积极的,这就使得师生关系也是朝积极方向发展的;一旦放弃,你就永远没有希望,而且师生关系可能还越来越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3 20:4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待问题生的方法,个人认为应该依“问题”的轻重缓急而定。但怎样的学生就算是问题生呢?有的学生光从外表、言谈举止就能看出是问题生,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看上去老实巴交,实际上老师一转身他就在后面搞小动作扰乱其他人的学习,那么这样的学生也应该纳入问题生之列。因此划定问题生的时候,老师应该以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进行衡量。这样首先将问题生的问题进行归类,以区别对待。对于顽劣成性的学生,多说无益,要做到恩威并举,家长、学校等多管齐下,力求将其恶劣影响降到最低。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这需要艺术性的处理手段和相当的阅历。而对于顽劣的附庸,则需要劝说、鼓励为主,震摄为辅,尽量将其隔离,学习上连拉带拽,力争突出家长作用。而对于蔫坏的那种,则不用客气,态度严厉,辅以必要的惩罚手段,这是你立威的好时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3 20:5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结得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3 21:2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有这样的学生,他也不捣乱,只是不学习,上课在那边画画或者做其他什么的(只是纯粹的打发时间),应该怎样教育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3 21:3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家长不重视,不关心自己的孩子
不配合学校,不配合老师的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3 21:3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绝版孙悟空于2009-06-23 21:24发表的 :
如果有这样的学生,他也不捣乱,只是不学习,上课在那边画画或者做其他什么的(只是纯粹的打发时间),应该怎样教育呢

呵呵,偶不会认为他是问题生,那需要和他聊一聊,看看是不是思想超前的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4 22:5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这样看问题生的

第一他们是被遗忘的资产
第二他们很多时候的与老师相处的原则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第三他们是对家长和教育制度不服从的一群阶层

所以我赞同楼上网友的分轻重缓急处理问题的次序

我建议:

第一不要轻易激化矛盾,威力是在悬着的时候显示,如果落下来惩罚了那就不是威力了

第二蔫坏的学生我不太赞成严惩,这些孩子基本是服从老师但是心理有反抗意识,这些孩子往往脑子动的快,但是不敢动弹!

第三问题学生有没有利用价值?我觉得要多角度看,学校最大的用处其实是调动每一个孩子的积极性,但是因为学校资源问题,处理问题时候往往整齐划一,有时候会忽略了问题生的价值,我还是建议多发现问题学生有没有更多的外在价值!

欢迎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9 22: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一名英语老师.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个问题学生, 英语成绩非常差, 无心向学. 对老师态度非常之差, 似乎没有一点的尊重. 对于他在课堂上讲话的行为, 我一般是点名制止就算了. 直到上学期期末, 最后一堂课的最后他还在闹. 于是我生气地讲了一句,你退学算了. 他很生气地走了出去, 把书扔在了垃圾桶. 我追出去再问他一句, 你自己说说自己有没有做错吧. 很奇怪地, 他回头又把书捡了起来, 走掉了. 后来我托同学跟他道歉, 说是自己一时冲动,不应该说这样的话. 同学说他没事,好得很.

到了下学期回来, 我试探地和这位学生聊天, 他也像没事一样,还主动跟我握了手言和. 之后的这个学期, 他闹的次数就少了很多. 上课也很准时. 有一次答问课,大家都没来, 他和宿舍的同学第一个先到的. 说是支持我.

想想之前这个学生也把我气得够呛, 什么完全不尊重老师等等的态度. 不过我在准备生气之前先继续讲课. 等自己心情平静下来了, 想好要说什么, 找住一个好的时机再来说. 不然的话说一些气话是于事无补的. 还有就是,如果真的忍不住说了气话也要用积极的态度去处理, 这样的话你的课才上得下去. 不然有几个捣蛋的在那里不断地说话, 上课的气氛就完全没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9 22:3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待问题生有两方面. 一个是理解,一个是了解.

这一学年教的艺术类学生很多都不爱学英语. 我也很理解他们的难处, 一方面努力上好自己的课. 另一方面也没有逼迫他们去学. 上课可以允许做其他的事情, 只是不要影响到其他同学听课就可以了. 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了解他们. 了解学生, 一个基本的方面就是要知道他们的名字, 兴趣, 爱好,特长等等. 这些都有利于师生之间感情的建立, 有利于师生站在同一个立场而不是相对的立场. 课程结束的那一天, 有个学生对我说, "老师,读了十几年的书, 你是我见过最称得上老师的一位. " 其实我也没有很特别地对待他. 他们还说,我是他们见过上课时最开心的一位老师,所以他们见到我也很开心.

看看<爱的教育>这本书吧. 我觉得我们离那些慈爱的先生们的形象差得太远了. 想想天底下调皮的孩子都是相似的吧. 如果怀着爱去教育的话, 我想我们教育中的很多问题都能够解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4 19:37 , Processed in 0.20297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