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人为本: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内在动力
【内容摘要】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新时期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是中国共产党获得人民支持和认同的根本保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显示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深刻把握,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力量源泉,从而使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真正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本质。
【关 键 词】 以人为本 民主政治 人民民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始终把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价值追求,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道路上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新世纪新阶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党中央鲜明地提出“以人为本”的口号,并以此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彰显了共产党人崇高的价值理想,标志着党的执政理念的新飞跃。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新时期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坚持以人为本,必将成为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力量源泉。
一、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石
坚持以人为本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追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理念,“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本质和发展方向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真正落实到了“以人为本”、“以民为本”这一实质性的问题上,为中国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奠定了基础。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内涵。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述无产阶级解放运动时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我们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最终目标就是要建设一种世界上最好的社会制度,而在现阶段,这种社会制度的一个基本标志就是要真正体现和代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我们的党和人民浴血奋斗多年,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尽管这个制度还不完善,又遭受了破坏。但是无论如何,社会主义制度总比弱肉强食、损人利己的资本主义制度好得多,我们的制度将一天天完善起来,它将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2]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强调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亦即坚持以实现中国最大多数人民的现实利益和根本利益作为现阶段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和内涵,从根本上规定了我们当前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性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性质,是保持我们思想上的坚定性和理论上自觉性的必要条件,因而也是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顺利地向前推进的必要条件。
其次,坚持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行动指南。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重点解决了“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要求执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纲领及活动都要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3]以人为本突出强调了“最广大人民群众”作为民主政治主体的地位,全国各族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保证。以人民为价值主体,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坚持以人为本,对于执掌政权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牢固确立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念。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不仅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目标的根本途径。可见,以人为本强调的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性。也就是说,以人为本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政治和社会实践,我们党只有将这一思想真正落实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衣食住行的工作中去,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为民主政治建设确立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和科学的价值判断标准。我们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建立在对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基本矛盾和现实需要进行科学分析基础之上的,因而有着十分具体的思想内涵。它既包括从现实的角度,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同时又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致力于维护和发展中华民族和全体中国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以来制定的一系列稳定社会、促进发展的新举措,都十分具体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今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中,我们必须始终自觉地以维护和发展全体中国人民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为目标和原则,来指导、规划我们的行动;以是否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障和实现全体中国人民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作为价值标准,来衡量和判断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事业及其成果。
二、以人为本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动力源泉
人民当家作主,意味着人民是国家的最高权力主体,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一切具体化的国家权力,都是由这一最高权力主体派生的,这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最本质的要求、反映和体现。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从本质上说就是要坚持以实现中国大多数人民的现实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胡锦涛同志曾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4]以人为本是我们党在新世纪确立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指导思想,也是现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所必须坚持和遵循的基本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中国共产党获得人民支持和认同的根本保证。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既是这一实践活动的领导者,又是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主体力量。中国共产党人能否坚持以一种科学、正确的政治理念和思想方法,指导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践活动,事关这一伟大事业的兴衰成败。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这样一个用以指导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活动的科学原则和思想方法。以人为本强调人是社会的根本,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离开了人就无所谓社会,更谈不上执政。落实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关键是要尊重人、关爱人、依靠人。所谓尊重人,就是尊重人的人格、个性和尊严,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创造精神、劳动成果以及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坚持人民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法律地位以及发展机会一律平等。所谓关爱人,就是要关心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需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力,关心人民群众政治上的成长和进步,及时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所谓依靠人,就是要把人民群众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经建设的基本力量,善于集中民智,善于凝聚民力,要突出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主义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我们所从事的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活动,才会从根本上符合共产党人的宗旨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目标;才会在现实中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并逐步地使我们的事业向前推进,进而最终实现我们的伟大目标。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一切依靠人民,保障人民广泛的政治参与权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保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没有公民的参与,没有广泛调动公民的政治参与积极性,社会主义民主不可能向前推进。“人民有无参与的通道程序是检验一个国家是民主与否的硬指标。同理,法律是否经由民主程序制定,则是检验一个国家是否实行法治的硬指标”。[5]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渠道试图影响政治过程的行为。它使公民有机会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力,实现自己的政治愿望,从而推进政治活动的民主化进程,政治参与程度越高,越能体现民主政治的本色。而且,政治参与本身就是民主制度发展的产物,是民主政治的一种实现方式,民主政治的正常运转和继续进步都要依赖于公民的政治参与,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各项事业成功的保证。坚持以人为本,扩大人民民主,保障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使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促进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和谐,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保障。
三、以人为本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方向
以人为本作为党的一种执政理念,是我们党洞悉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社会建设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以及反思总结党的执政经验而得出的重要结论,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充分显示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深刻把握,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从而使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真正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本质。而落实以人为本,就要求我们党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把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放在第一位,把以人为本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实践各项工作的基本准则,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作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致力于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加强政治民主和落实“以人为本”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稳妥的措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民主形式更加丰富,民主渠道不断拓宽,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了切实的保障,人民代表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加强,人民依法拥有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手段和形式日益完善;党内民主建设取得新进展,推行了以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核心、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地方各级全委会、常委会工作机制为重点的改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环境,积极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党代表常任制度已经开始试点,党内监督条例已经出台;政治体制改革继续深化,政府职责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体制和机构改革稳妥推进,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正在形成;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逐步健全,基层群众自治范围不断扩大,各项民主管理制度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国方略进一步落实,立法速度和质量不断提高,司法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司法公正得到更加有效的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益完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积极推进,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不断增强,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初步建立,重大决策的专家咨询制、论证制和责任制正在实行或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这一切,都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围绕“以人为本”核心和宗旨取得的巨大成就。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了以人为本作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理念及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人民民主的许多具体内容与措施,对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着深远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操作意义。
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切实保障人民的各项民主权利。坚持以人为本,深化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是发展中国民主政治的首要前提。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推进国家政治制度、行政法规和各方面的建设,通过制度建设及其成果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和发展我国人民的现实利益和根本利益,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要健全民主集中制,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证基层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要不断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基层政权、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基层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坚持政务公开,建立和完善政府发言人制度,保证政府信息来源畅通,加快电子政务建设,设立政府公告栏,借助大众传媒,把政府的计划政策告诉公众,取得公众信任。要改革与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事项,同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亲的重大事项,要进行公正、听证、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等,确保人民的利益不因决策失误受损。
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任何一个政党,只有代表人民,才能巩固政权,赢得未来;离开了人民,政党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是大大小小执政规律中最根本的规律,也是方方面面执政要求中最本质的要求。实践证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党是领导也是关键。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领导核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另一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党既要充分发挥其坚强的领导核心作用,同时也要努力发挥先进示范作用,既要坚持党的领导,又要坚持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方法。从根本上说,就是处处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正确的群众观,包括在认识上相信群众、尊重群众、理解群众、关心群众;在工作中联系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依靠群众,真正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代表群众利益,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群众的力量与才能,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准则。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行为准则,是我们党永葆无产阶级先进性和执政地位的现实需要。从党的历史经验和现实状况看,处于执政地位的政党,由于大权在握,极容易脱离人民群众,产生骄傲和腐败。为此,中国共产党一再强调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从强化根本宗旨和强化机制两个方面入手,自觉地把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置身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防止党内腐败的滋生,保障党的根本宗旨得以贯彻实施。
3.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目的。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与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制定和实施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各项方针政策,都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依据,都要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能停留在口号和一般要求上,必须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衡量执政能力水平的最高标准,通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让人民群众不仅成为改革发展的推动者、承担者,更要成为改革发展成果的拥有者、享有者,充分拥有和享有他们应该得到的和可以得到的利益。
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对于中国这样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来说,发展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党是否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重要标志,也是新世纪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我们党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进程中强调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和优越性,也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自己选择的政治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和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我们就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3.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7.
[3]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3-7-2.
[4]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3-4-4.
[5]张文显.马克思主义法理学[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5:39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