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城文化与周公南征 (原创非首发)
吴城文化是商代长江以南已知唯一文明中心,遗址众多,其中有规模宏大的吴城古城。对其多年的研究显示,赣鄱地区此时有地方政权存在,更因大洋洲遗址出土的青铜器群丰富壮观,而被称为商代南方青铜王国。但这个有着高度文明的古文化进入周代后却没能继续发展下去,当赣鄱地区东面和西面的楚、吴兴起后,这里变成了吴、楚文化的交汇处。为何曾经的商代文明中心变成了春秋的吴头楚尾?
一、江西商周遗存的变化
江西发现了很多商代遗存。其中代表有吴城遗址[ ];新干大洋洲商墓[ ];牛城遗址[ ];瑞昌铜岭古矿遗址[ ];九江神墩遗址[ ];德安石灰山遗址[ ];瑞昌市檀树嘴遗址[ ];九江县龙王岭遗址[ ];德安县陈家墩遗址[ ];德安县米粮铺遗址[ ];德安县蚌壳山遗址[ ];新余陈家遗址[ ];鹰潭角山窑址[ ];乐平高岸岭遗址遗址[ ];都昌小张家遗址[ ]等。
上述遗址中很多没有西周文化堆积,目前发现的西周时期的堆积多数是直接堆积在新石器时期底层之上。从器形上看,吴城文化的主要陶器和西周时期考古遗址中的同类器物间存在明显缺环。江西全省范围内出土几何形印纹陶特征的典型西周遗址并不很多[ ]。当前已知的赣鄱地区西周时聚落遗址少于商代。而且两周时期,江西历史文化进入低谷,这一时期的考古遗址,多为中小类型,没有像商时期吴城、牛头城那样的高等级遗址。[ ]
二、西周时期赣鄱地区政治形态发生的转变
1958年江西余干出土西周初期的“应监甗”,郭沫若先生以为此甗在别处早年出土,曾被家藏,后又被埋于地下,作器者可能是中央派往应国的监国者。[ ] 1987李学勤先生研究此甗后释解应国就在江西。[ ] 彭适凡先生认可李学勤先生意见,推论西周时赣鄱地区有受命于中央王朝的地方政权“应”。[ ] 任伟先生对“应监”诸器进行了研究,结论为周初采取“以国监国”的政策,应国监视的是南土原商属旧邦。[ ] 刘正先生2006年的文章中指出“应监”之外,还有“句监”(见《句监鼎》)、“荣监”(见《荣监爯》)等称,也有一概而论的“诸监”(见《仲几父簋》),江西出土的应监甗是应氏嫡系子孙由西周王朝派出,出任江西余干地区监国时的自作器。[ ] 吴城发掘报告认为以吴城城址为代表的吴城文化应是殷商时期赣江中下游流域的方国文明。[ ] 笔者以为应监甗或有其它含义[ ],但已能说明西周时期赣鄱地区的政治结构发生了变化。
三、吴城的结局
吴城被认为是本地区的政治、礼仪中心,吴城城址可称为都邑遗址,但显然没有延续到西周。[ ] 吴城发掘报告推测吴城的毁灭与牛城的兴起有一定关系,认为至吴城三期早段,随着牛城的兴起,及对吴城的征服,吴城逐渐衰落,牛城成为晚商末期至西周时期这一地区的政治、礼仪中心。同时也不排除殷墟后期,吴城受到北来或西来的某一族群的侵犯,而被迫渡江动迁,与牛城合二为一。[ ] 牛城延续到西周是考古发现的客观事实,但它能否成为新的地区中心,尚待牛城的进一步发掘。然而从应监甗的存在,可以看到周王朝势力已经伸入赣鄱地区,牛城在西周时的势力显然不及商代的吴城。
牛城和吴城相距很近,存在时间也有共存期,从考古遗存上来看,两者文化存在相同性。如是牛城征服吴城,系一个地区的内部战争,不会造成本地区文化的中断。然而进入西周以后吴城文化却消亡了,这种文化替代的背后,是本地族群的消失和外来族群的入侵。从这点上看,是外部力量毁灭了吴城,并给赣鄱地区的吴城文化造成了沉重打击。吴城同历史上众多被战争摧毁的古国一样,其文化也变成了失落的文明。
四、周公南征
吴城文化拥有江西丰富的资源,从大洋洲商墓里出土的青铜武器可见其有相当军事力量,文明程度也明显高于四周的土著,但还是灭亡了,而且灭亡它的外来力量是如此强大,以至于带有吴城文化色彩的牛城虽然存续到西周时期,但显然没有能传承吴城文化的辉煌。吴城发掘报告分析吴城是在三期早段与晚段之后受到一场大规模战争的毁灭[ ]。吴城三期晚段年代相当于殷墟文化四期早段,其年代属帝乙、帝辛时代。[ ] 从年代上推论,毁灭吴城的战争发生在商末周初。这个时期最强大的力量在北方,新兴的西周政权正在蒸蒸日上。
《逸周书•作雒解》载:周公立,相天子,三叔及殷东徐奄及熊盈以略。周公、召公作师旅,降辟三叔,王子禄父北奔,凡所征熊盈族十有七国,俘维九邑,俘殷献民,迁于九里,作大邑成周于土中。[ ]新出西周“柞伯鼎”上有铭文言“周公广伐南国”,朱凤瀚先生认为可和周代文献记载的征熊盈族相印证,确实存在周公南征。[ ]
李学勤先生据此鼎铭文结合其它文献提出“武王命人征伐的方国可能很远,如蜀即在今四川的蜀国”。[ ] 武王时能到蜀地,成王时周人来到赣鄱地区亦非不可能。《诗经•小雅•四月》曰:“滔滔江汉,南国之纪。”[ ] 《诗经》成书于周代,可见长江在周人意识内属南国范围。《吕氏春秋•古乐》载:“成王立,殷民反,王命周公践伐之;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周公遂以师逐之,至于江南。”[ ] 明确记载了周公对商人的征伐跨过了长江。
城邑是一个文化的中心,上古时代方国绝大部分人口居住于城邑中。彭明翰先生曾估算过吴城王国的人口,大概在3万以上,其中吴城就占了2万。[ ] 周公南征的目的是平叛,其在江南的战争是残酷的。《逸周书》曾载周公“俘维九邑”,即把九座城邑的居民全都掳掠到周。[ ] 或许其中就有吴城。历史曾明确记载许多殷遗贵族在周灭商后,被迁居到成周和其它封国。杨宽先生在分析殷遗民时指出“当时迁移到洛邑的殷贵族中包括许多“外服”的贵族,就是分封在外的诸侯及其所属的贵族。[ ] 后世汉武帝也采用过类似的迁民政策,被迁移的闽越国如无历史的记载,也会如吴城文化一样也消失在历史中。周公南征摧毁吴城时,造成了吴城文化人口的巨大流失,当人口下降到无法承载文化的传承时,吴城文化的消逝也就不可避免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