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刚的看完颜昌海 老师的这篇博文,感觉说得很痛快,这是大实话!
北大同学的所谓热情,从最早质问克林顿的那个女生(最后为了拯救水深火热美国劳苦大众,嫁给一个美国人,拿了美国身份证,在美国定居了),到今天这种表现毫不奇怪,一切都是为了做戏给上面看!从北大报考托业的热情,到出国定居的衮衮北大诸公,从来都是说一套做得是对自己有利的另外一套!
我喜欢北京大学的书店自己办了个贵宾卡,也非常喜欢北大老师的著作,比如李零的孙子兵法系列,但是我挺不喜欢北大某些学生的那种狂傲低下掩盖的虚弱的内心,曾经和一个同事聊聊北大的学生,他说北大的小孩(毕业生)不好带,自己本事没有多少(他曾经的下属,到处宣传自己是北大毕业的,但我估计是北大高自考那种吧,我觉得不会是统招生),还不虚心学习,事事还抬杠,公司里面有名的换位王,一个岗位待不到三月必定换位,最后跟公司说去考公务员离开了!
这个帖子说明了点事情,我觉得是这么回事,希望我们大学生不要学习某些北大学生这套极端虚伪的做戏的态度,虚心求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从北大学生嘲笑盖特纳,看当代学子的浮躁发表于 2009-06-05 12:38:55
《朝鲜日报》报道,美国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作为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特使访问中国,但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的过程中,出尽了洋相。
盖特纳6月1日上午10时来到“母校”北京大学。他在就读于达特茅斯大学时的1981年暑假期间,曾通过美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到北京大学学习了八周的汉语。这是因为他父亲提出的建议,他的父亲彼得-盖特纳是非盈利性组织福特汽车基金会的亚洲负责人,还在中国设立了福特汽车基金会支部。当时教盖特纳汉语的傅民和郜文元两位教授迎接了他。他和白发苍苍的老教授们一起在校园内著名的未名湖边散步,沉浸在回忆中。
盖特纳用英语说:“已经28年没有学习汉语。”然后又说:“未名湖畔和以前一样。再次来到这里非常高兴。”他还用汉语对老师说了“谢谢”,发音非常标准。10时55分走进演讲场的盖特纳系了一条中国人喜欢的红色领带。他偶尔面带微笑地看一下长达3500字的原稿,演讲时间达20多分钟。内容包括为克服世界经济危机而加强两国间的合作。他最后用汉语高呼“同心协力”。
盖特纳在北京大学演讲中表示,一旦摆脱衰退经济开始复苏,美政府将削减中期财政赤字。他强调中美双方要以相互尊重各自价值的方式开展合作,促进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增长。“一旦经济复苏牢固确立,从中期看,我们将把财政赤字的水平降低到可持续的程度,也就是说,将使美国财赤下降到GDP3%的水平。复苏法案中的临时性投资和减税措施届时也会终止,一些应急性的开支也将回落到相对GDP适度的水平。”盖特纳认为,当前经济形势开始出现一些改善的初步迹象,“全球经济衰退似乎失去力量”,这些稳定迹象是成功避免金融崩溃和全球性通缩的保证,但修复和调整的过程尚需时日。而成功过渡到一个更平衡和稳定的全球经济,需要各国对经济政策和金融监管进行非常重大的变革。盖特纳指出,“这些变革中的一些最重要的部分,将不得不在美国和中国进行。我们在华盛顿和北京的成功程度,将对世界其他地区至关重要。美国政策的成效将部分取决于中国,反之亦然”。他还表明美国将全面支持中国在旨在帮助塑造国际体系的主要合作协议中发挥作用,“中国的作用应与其在全球经济中重要性相称”。盖特纳演讲的重要看点在于,一是提出中美双方要以尊重各自传统、价值和利益的方式开展合作,这是奥巴马上台后美国对华政策务实基调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二是从美国角度表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期待,期望中国由出口导向转为以国内消费为导向的经济结构转型,中国只有去克服对国际市场巨大的出口依赖,提高国民消费,才能真正符合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也符合美国眼中中国经济强大的标志。
盖特纳还透露,第一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将于7月在华盛顿举行,他和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期待着届时与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和国务委员戴秉国会面。
盖特纳启程访华前,曾向中国媒体介绍说,他此行一是向中方通报美国应对危机的措施、了解中国相关措施的实施情况,二是就定于今夏举行的首轮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准备工作与中方进行沟通。盖特纳特别强调,他不会继续外界形容的对华“抱怨式外交”策略。过去,美国一些官员在与中国打交道时,习惯于在人民币汇率、贸易赤字等问题上做文章,采用“抱怨式外交”策略,非但难见成效,反而常遭诟病。此次访华,盖特纳则着重指出,美国和中国作为世界两大重要经济体,加强合作不仅对彼此都有利,也对世界经济全面持久的复苏至关重要。他重申,奥巴马政府致力于推进积极合作全面的美中关系。盖特纳对记者说:“我们希望与中国建立像过去几十年来跟七国集团建立的那种关系。”他说:“我们见到经济有比较持久的稳定性,金融系统的情况大有改善。”
6月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盖特纳表示,希望双方密切配合,精心准备,确保7月在华盛顿举行的中美首轮战略与经济对话取得成功。胡锦涛说,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无论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推动世界经济复苏方面,还是在处理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双方都有着广泛共同利益,肩负着重要责任。中方愿与美方一道,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把握大局,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强两国各级别对话与磋商,扩大双方各领域交流与合作,推动新时期中美关系。胡锦涛表示,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是两国加深了解、互信与合作的重要平台。目前,双方已就今年七月下旬在美国举行首轮对话达成共识。希望双方密切配合,加紧工作,精心准备,确保这次对话取得成功,并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健全和完善这一机制。
因此,舆论认为,盖特纳此行最重要的成果就是:中美双方就首轮战略与经济对话达成重要共识。对话的重点将是涉及双方近期和长期战略利益的双边、地区和全球议题。
不过,盖特纳在北京大学的演讲,却多次尴尬。《朝鲜日报》报道,问答过程中一名提问的学生问道:“嘴上说两国是重要伙伴,但美国为何向台湾出售武器?”盖特纳回避说:“这不是我的专业领域。回国后会向有关部门转达各位的意见。”接着又有人问道:“您认为美国国债安全吗?”盖特纳坚决地回答说:“非常安全。”但就在这一瞬间,演讲场内爆发出一片笑声。他的表情也变得很尴尬。虽然是时隔28年首次回到母校,但北大学生们似乎还是没有忘记盖特纳1月份在美国参议院针对其任财政部长举行的提名审议听证会上所说的话,他当时表示:“我相信中国政府在操纵汇率。”一名学生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表示:“他说‘美国国债非常安全。希望继续信任’的时候,我真想问他‘如果您是中国政府的财政部长,会购买美国国债吗?’。”
《朝鲜日报》报道说,盖特纳虽然对中国最高领导人保证会全力合作,但要想俘获中国人的心,还需要一些时间。中国已不再是20年前的中国。《环球时报》当天在社论中也表示:“30年过去的今天,中国不再是美国高官可以俯视的那种国家。美国政府不要再愚蠢地忽视中国人的民意。”
看到这里,笔者就很不理解了。其实,30年前,中国也不是美国高官可以俯视的国家;相反,美国急于和中国正式建交。美国,本来就是一个尊重民意的国家,其总统就是民意选举的产物。在这一点上,中国就是落后,美国就是站在了制高点上,难道不能俯视吗?人们,所有什么理由对一些落后的、不文明的东西进行仰望?!中国,在尊重民意上,是有进步,而且进步还很大,但和美国比起来,差距还远得很。试问,在中国,民意到底决定过了什么?就是几个小案件,民意“也是个屁”。比如目前的邓玉骄案,民意一边倒,但官方仍认为她有罪;体现民意的地方,就是在民意的压力下进步了,将故意杀人变更为自卫杀人。自己的国家将自己的民意一再“愚蠢地忽视”,然后指责别人忽视,岂不荒谬?!自己不忽视,那么才有指责别人的基础。
再说说美国国债问题。据财经网报道,美国外交关系协会金融问题专家塞特瑟和潘德近日发表最新一份分析报告,他们按照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估计,到今年3月底,中国实际拥有2.3万亿美元的外汇,其中包括国家外汇管理局经营的1.9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和1,840亿美元的其他外汇资产,加上国有银行和中国投资公司经营的2,000亿美元。他们估计,到今年3月底,中国持有1.5万亿美元资产中,美国国债7,600亿美元,机构债券4,890亿美元,还有1,210亿美元的美国公司债券,1,040亿美元的股票和410亿美元存款。
中国政府是美国迄今最大的债主,仅2008年就借给美国大约4,000亿美元。以前从来没有一个相对的穷国借这么多钱给相对的富国。笔者曾经解释过中国为什么要持有美国国债,因为官方的经济学家们认为这是最增值、最保险的投资。相反,将这些钱投资到国民的医疗保险和福利上,就不增值和保险了。当然这里面有各种因素和原因,有些有道理,有些纯粹胡说;但无论如何,购买美国国债,是中国政府自觉自愿的行为,没有人逼着,更没有人强行将钱抢去或偷走。这是买卖,不是打劫。你可以要求它“非常安全”,但任何买卖,都存在“非常不安全”的一面。安全不安全,在乎自己的判断,没有人能为你做主。
这么浅显的道理,在北大的学子心里,居然成了问题,让盖特纳成为被嘲笑的小丑。难道这就体现了北大学子的爱国“大国民风范”?笔者只能说,体现了肤浅和虚狂。嘲笑别人不算本事,只有自己的国家各方面过得硬,才算本事。但笔者在这种嘲笑声中,只听到对当权者的献媚,听不到对国家民族的责任与道义。
北大学子有嘲笑的自由。作为年长者,笔者只是觉得,这太虚伪和矫情。笔者并不认为北大学子连非常浅显的道理都不懂。有专家认为,中国不能保证一直都以当前这种慷慨宽松的条件借钱给美国,也不会保证不对美国政策施加影响。因此,中国借钱给美国,并不仅仅有经济目的,还有更大的政治企图。这样的话,如到时候,美国因为自己的“民意”而不能保证中国的钱“非常安全”,中国还有什么辙?扔原子弹吗?!中国学子的责任和道义,是思考这些问题并尽可能化解矛盾和危机,而不是随权力起舞,做嘲笑的媚态。
日前,《新德意志报》文章说,20年后,中国今天发展成了一个公认的世界经济和政治大国,与20年前相比,今天的中国社会在思维和行为方面无可比拟地更为开放、更为自觉、也更为多样化。但上世纪70年代文化大革命留下的精神真空,从来就没有得到正确的填充。中国好几代人幻想破灭,几乎难以接受社会价值观和理想,这为实用主义的大国观和过头的爱国主义提供了危险的土壤。过去几年,这样的思潮却恰恰在经济界和科学界的年轻精英中得到很大的赞同。《柏林日报》记者在北京采访了中国新一代大学生后发现,今天的年轻人更看重玩乐和功名。他认为,“当今的时代精神完全有利于小资”,指的是那些只看重个人幸福、富足、升迁、也许还看重爱情的小市民。如此看来,在外人的眼里,北大学子,又何尝不也是被嘲笑的对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