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196|回复: 2

[【辩证轩】] 入藏支教之随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29 23: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是名士能真风流

  如果说美妙的风光给我们灵魂的震撼和洗涤,学生给我们的就是心灵的温暖和宽慰。

顽皮却不失真诚,桀骜中带着豪爽,不折不扣是一种可爱的人。刚到西藏,高原反应还未

消除,一周带十一节课,不可谓不是一种考验。当你看到学生们带着毕恭毕敬的眼神注视

你的时候,上课已经不是一种负担而是责任。一月过后,高原雄鹰们的本色暴露无疑,每

节课的开头常请老师唱歌,或者集体申请在操场上边晒太阳边上课,这被当地老师戏称为

“放羊放牛”。恪守严厉教学的我是万万不容如此的。于是他们建议我领他们在操场上背

诵《离骚》和《洛神赋》,说古人曲水流觞的风格不过如此。我开始看透他们的狡猾,不

过是因为我曾说了“风流一种我最爱,魏晋人物晚唐诗”和“痛饮酒,熟读《离骚》,方

可为名士”这样的话,使得他们的懒惰也变成了貌似谦恭的投其所好。学生们没有深思钻

研的兴趣,雪域高原赋予他们以宽广和自在,与其局促斗室听老师催眠,不如洒洒脱脱地

躺在操场享受阳光赐予的慵懒。这到底是野性难驯,还是自然对文明的抗拒?答案似乎并

不简单。宗教气息充满他们的家族,甚至渗透入他们的姓名,心灵世界永恒不变的是对神

灵和宗教的敬畏。文明的碎片飘入雪域高原的上空,而要升华为一种心理追求则绝非一朝

之力。对西藏的援助是否一厢情愿,对宗教的剥离是心灵的干涸还是鬼魅的驱除?历史复

杂到形而上层面时,难得糊涂或者按下不表才是明智的诠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9 23:4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学校上次也有一个支教西藏的名额,结果大家推来推去,没人敢去,一来高原,二来排汉。当然,我也推掉了,主要是考虑到安全问题,不知道当地是否真的排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30 08:36:4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几篇援藏的文章

说了很多这些朋友的经历

那些文章一般都归纳总结了那边朋友的喜好,一般都厌恶理工科,喜好历史文学,研究问题时候以情感和激情的居多,能理性客观的逻辑的思考的不多,还有就是宗教贯穿整个民族,对大家影响极大,可以说是控制了大家的思维

我感觉这些总结都是很真实的,西藏的历史上都是和外界交流沟通就是几个口岸,多数人对外界没有那么多接触,而且也没有兴趣了解,还有就是古话说过:近山者仁,就是说居住在山上的人一般比较仁爱吧,因为人少见到了人都会感觉比较亲切

大家对待新事物的抵拒心理和我们一样啊,还是大家没有熟悉吧,熟悉了他们也是很好的朋友吧

教授知识对这些朋友来说,其实不像我们这边这么迫切,他们的生存压力没有我们这边这样大,也没有我们那么急迫的要在人中拔尖,换句话说就是他们环境比我们好太多了,没有我们那么多压力和竞争吧,慢慢来会习惯的

对西藏的援助也是我们同胞之间加强沟通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吧

看过一点解放前西藏的资料,元朝那时候大概就已经有很多交流了,近代很多是清朝派员到西藏地方去协助,也有文化技术的交流和支援,西藏在历史上和青海和内蒙的交流也是极其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2 05:34 , Processed in 0.11478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