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157|回复: 2

[【问道台】] 聊聊:挡不住的“高三空巢”潮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28 07: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刚刚看到了童大焕的这篇高三空巢文章,很尖锐的指出了北京上海最近出现的高三学生不再学校的问题,跟风的记者马上按照童大焕的文章找的原因挨个探访三个典型,于是乎一个舆论热点诞生了

这是谁也挡不住的潮流,记得n年前自己在外地旅游大巴上面遇到过一个中石油的干部,他是外派到非洲的,他就感叹现在孩子择校费太贵,他觉得与其这么贵在国内只能上一个普通的二本(他孩子成绩不是很突出),倒不如咬咬牙全家攒钱送孩子到英国读书,他说非洲虽然风险大,但是为了孩子的前途豁出去了,他说自己是上学时候没有太想过选择,所以把自己都奉献给祖国的石油事业了,但是自己漂泊在外孩子始终是自己的痛,所以好好攒钱补偿一下孩子!

北京上海高消费的地方目前很多家庭对于国际学费的敏感度不是很大,这样的费用很多家庭都是靠着祖上房屋出租,或者自己利用点本地人关系做点生意完全能负担头一年的费用,孩子适应了自己再慢慢找事情打零工了,不似温州那些地方出现的父母有钱结果孩子成为留学垃圾的怪象了!

所以我是支持这种现象的,既然这么高的高等教育费用已经和国际接轨了,就允许大家多个选择,选择海外的学校,至少加点竞争,免得国内这些高校变成井底之蛙光收钱没长本事,这是好事!

不过对北京上海本地的普教行业来说就是灾难了,生源少了,收入就少,政府补贴是按照本地生人头来补助的,教师收入少了就不好了,起码普教教师素质很大程度上承担着我们民族的基本素质!


欢迎大家聊聊高三空巢!!!





挡不住的“高三空巢”潮流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9-5-27 2:46:52 · 来源: 新京报  
  ■ 北京论坛

  应对的方案只有一个:以开放的心胸,适当让非京籍学生上学。同时,大学也应抛弃“户籍成见”不论户籍而只按考生比例招生,还应该欢迎国外大学直接和国内大学联合在内地办学、招生,以使更多的学生在国内就能享受到良好的国际水准的教育。

  高考即将来临,北京许多高三年级却出现了“空巢”班级,有的班级因为流失学生多而无法正常开课。到名校借读、上复读校插班、参加“美国高考”成为近几年北京应届高考生“外流”的三大去向。对此,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今年将严肃查处公办校接受无本校学籍学生的乱收费行为。(据5月26日新华社报道)

  以“乱收费”处理高三借读是否合理、是否有效,恐怕要打一个问号。而且,这种“高三空巢”现象不仅出现在普通学校,也出现在名校。在北京四中和北师大实验中学这两所重点高中,每年都有二三十位优秀高考生在高考前几个月离开原来的班级,加入赴国外上大学的行列。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北京每年参加“美国高考”的高中生超过3000人,不少人高考前便顺利获得美国高校的录取通知书。这样,名校空缺出来的教育资源,如果不能允许补充新的生源,其实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浪费。

  再者,教育部门可以给公办学校下禁令,却不宜禁民办校或专门的复读学校,因此,禁令并不能保证“高三空巢”的学校留住生源,而会使这些生源流向民办校或复读学校,客观上将导致包括公办名校在内的更多公立学校出现“高三空巢”班级。

  学生在高考冲刺的最后阶段到名校、复读学校等借读,或者脱离国内教育体系、直接参加美国高考,实际上是一种自发自愿的行为。随着美国高考考点在中国内地越来越多,考试越来越方便,费用越来越便宜,今后类似的情形还会越来越多。人才一个梯度一个梯度地向上攀登,也符合人才发展自身的需要和规律,靠堵、靠禁是无法奏效的。

  而另一方面,随着独生子女时代的全面到来,随着城市化背景下人们生育意愿的日益降低,小学、中学、大学的入学适龄儿童将迅速减少,研究表明,到2013年后,中国的大学适龄青年将只到2008年的一半。往前推,小学、中学的入学适龄儿童情况也大同小异。

  所以,不仅仅是“高三空巢”班级将越来越多地出现,甚至很多大学和中小学招不满、招不到学生的情形也将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应对的方案只有一个:以开放的心胸,适当让非京籍学生上学。同时,大学也应抛弃“户籍成见”不论户籍而只按考生比例招生,还应该欢迎国外大学直接和国内大学联合在内地办学、招生,以使更多的学生在国内就能享受到良好的国际水准的教育,既节约了考生的教育成本,也使教育消费更多地留在国内,并使国内大学教育水平得以较快提高。

  可惜,这两方面的步子都没有迈开,在北京,已经有近三分之一的儿童是外来人口,在北京读高中更是困难。大学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则对国外大学到内地合办大学并不热心支持。笔者迫切希望有关部门开放心胸、开放政策,让教育政策真正促进而不是妨碍教育进步和人才发展。

  □童大焕(媒体人)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co ... 5-27/008@024652.htm


记者近日在北京新航道学校的培训班上见到了30多位来自海淀区顶尖高中的应届高考生。经了解,他们中的部分人仍然将走进6月7日、8日的高考考场,不过他们参加这次考试仅仅是让自己的人生多一次高考经历,不会参加录取;而另一部分考生则干脆放弃国内高考,只参加被称为“美国高考”的美国大学标准入学考试。

  据了解,在北京四中和北师大实验中学这两所重点高中,每年都有二三十位优秀高考生在高考前几个月离开原来的班级,加入赴国外上大学的行列。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北京每年参加“美国高考”的高中生超过3000人,不少人高考前便顺利获得美国高校的录取通知书。
记者还了解到,在北京的许多普通中学,近几年的高考前几个月,就有为数不少的学生转出就读外校。一些学生在学籍不动的前提下,更愿意上条件更好的高中校借读。还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则转向办学质量不错的民办校或复读学校就读。有的高中校文科班规模本来就不大,考生流失后学校难以组织分层教学,部分优秀学生不得不自寻门路,期待在备考条件良好的公立校或复读校冲刺。

  前不久,北京最大的高考复读基地精华学校迎来了30多张新面孔,这些学生全是来自海淀区公立高中的应届生,有的是多人同时离开原来的班级,使多所公立校高三班级出现了“空巢”现象。据精华学校负责人介绍,学校近几年每年都会接纳几十位借读生,他们大都来自公立学校。

  另据了解,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今年将严肃查处公办校接受无本校学籍学生的乱收费行为。业内人士分析,教育行政部门的这一禁令,客观上将导致更多的公办校高三学生前往民办校或复读学校借读,今后将可能出现更多的高三“空巢”班级。(记者 李江涛)
http://unn.people.com.cn/GB/106982/9365772.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3 18: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earch.zhnews.net/tqb/text.php?ud_key=21840&ud_date=

***********************************************************

论坛 洋大学动了高考的奶酪?


   事件:高三空巢

   6月2日《重庆晨报》报道,高考前一些重点学校出现“空巢现象”。巴蜀中学高三班共有29个学生,全部取得美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正忙着办赴美签证。媒体了解到,重庆今年应届高三学生出国留学比往年大大增加,光市教委直属学校就约有300人。

   6月2日《新京报》也报道,北京西城区统计的实际参加高考人数比此前报名人数少100多人。统计显示,一些高考生正在放弃国内高考,而转读“洋”大学。

  

  洋大学有什么吸引力?

   □雷泓霈

   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将选择目光转向了国外,其优势在于:第一,可以学精一门外语,达到口语化程度;第二,国外大学的教育理念更开放、开阔,文化多元,理念多元,能将自己培养成国际化人才;第三,国外大学特别是一些名校,其办学实力、办学水平、学术发展能力、学术氛围,高于国内大学。

   《清华人上哈佛的几个想不到》中曾有描述:“因为课程重、作业多,大家基本上都是学到凌晨三四点钟才回去休息,上午八点钟又要准时上课,一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在国内读书时学到夜里十二点钟就觉得自己够刻苦了,可在哈佛要这个钟点睡觉,绝对是懒学生,上了这么多年学,就数在哈佛读书最累”。“我在国内清华大学读书,对清华老师的敬业态度一直很认可,可是去哈佛后,我得说句老实话,要论敬业和认真,清华与哈佛相差得不是一两个等级”。(2007年9月18日《大河报》)

   最有吸引力的一点就是,国外大学可以为优秀者提供丰厚的奖学金,足够大学期间开支。如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确有一种类似“需求奖学金”的学校资助,只要学生家庭非常贫困,就可以得到学校的无偿经济援助。有人把这种奖学金叫作贫寒奖学金,“按需分配”,为家里节约一大笔钱。

  

  留学生的来源才是真问题

   □燕农

   “高三空巢”现象背后的教育消费和生源外流问题引起了关注。笔者认为,这是高等教育全球化所不可避免的现象。

   据教育部国际司有关人员介绍,2008年全年出国留学人数为17.89万人,在华学习的外国留学生为22.35万人,而且“几乎每四五年来华留学的总人数就翻一番”,相当于每年增加一个中等规模的高等学校的总人数。如此看来,全球化背景下越来越活跃的留学现象,不只没有缩减国内的高等教育生源,相反还略有扩张。所以,对待日渐突出的“高三空巢”现象,尚不必大惊小怪甚至惊慌失措。

   而真正应该关注的是,高等教育全球化背景下留学结构的问题。去年来华留学人数首次突破20万,居前三位的分别为韩国、美国、日本。而美国国际教育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按照国家和地区留美学生人数排序,到2008年印度连续7年居首位,其次分别是中国、韩国、日本和加拿大,中国学生占留美学生总数的13%。也就是说,来华留学者多集中在我们相邻的亚洲国家,而我们却成了赴美留学的主力军。

   由此不难看出,在日渐激烈的教育全球化竞争中,我们处于了相对劣势地位。留学现象不可避免,但是如果国内高校在参与国际层面的竞争中,所吸引的留学人员多来自于周边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而我们的出国留学则大批量流向了美国等教育发达国家,这才是国内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尴尬和困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3 19: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出现的“高三空巢”现象,引起了很多人的担心,教育消费和人才外流的可能颇受关注。其实,这是高等教育全球化所不可避免的现象。据教育部国际司介绍,去年来华的留学生人数比出国留学人数多4.46万人,而且“几乎每四五年来华留学的总人数就翻一番”。所以,对待日渐突出的“高三空巢”现象,尚不必大惊小怪。

    而真正应该关注的,是高等教育全球化背景下留学结构的问题。去年来华留学人数居前三位的分别为韩国、美国、日本。而赴美留学生人数排序,印度居首位,其次分别是中国、韩国、日本和加拿大。亦即,来华留学者多集中在相邻国家,而我们却成了赴美留学的主力军。

  由此不难看出,在日渐激烈的教育全球化竞争中,我们处于相对劣势地位。留学现象不可避免,但是如果国内高校在参与国际层面的竞争中,所吸引的留学人员多来自于周边国家,而我们的出国留学则大批量流向了教育发达国家,这才是国内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尴尬和困境。一方面,来华留学人员数量暂时超过了出国留学人员数量,掩盖了国内高校竞争乏力的真问题;另一方面,研究表明,到2013年后,我国的大学适龄青年将只有2008年的一半,国内生源在短时间内骤减,将使国内高校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

  无论从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方面看,还是着眼于国内生源开始下降的趋势,我们的大学都应该尽快走出“同质化”竞争的局面:以一个本科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来考量所有学校,让国内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同质化,既不利于各高校之间的竞争,也不利于考生的多元选择。一部分考生在报考“同质化” 教育顶端院校无望的情况下,转而留学海外。

  教育全球化竞争白热化程度乍现,国内生源数量下降,让教育体制改革变得愈加迫切。而要打破目前高校“同质化”发展局面,显然需要从赋予高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鼓励错位发展的竞争积极性开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04:16 , Processed in 0.29625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