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5-15 23: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悍卫西南不惧洋夷,收复西藏的英雄赵尔丰
??19世纪末,英国势力到达印度北部,威胁中国西南,自此西南边疆多事。
1902年英国要求中英西藏三方谈判所谓“主权”之争,1904-1905年,英人借通商要挟,自哲孟雄(今锡金)进兵,在江孜击溃藏军,进入拉萨,签订“中英新定藏印条约”。清廷中央和封疆大臣对英国的侵略野心产生警觉,采取了积极整治西藏的政策。无奈晚清朝政腐败,或愚昧搪塞,或妄自尊大,因循久且,举措失当。英国之窥视西藏已久,正如赵尔丰言:“阴谋百出,居心叵测,西藏情势岌岌可危”。由于英人挑拨离间,加入清朝廷及一些驻藏大臣举措失当,致使达赖喇嘛政教集团,转而成为亲英势力,令藏政更形险恶。
赵尔丰在川招募兵勇,训练了一支装备精良作战悍勇军队。
1905,赵尔丰率川军平定西康叛乱有功,他在当地实施“改革”,赢得了清中央的赏识。
1908年二月,力图全面整顿藏政的清中央很自然地想到主政川边的赵尔丰为派往西藏的人选。赵尔丰被任命为驻藏大臣兼川滇边务大臣。
1909赵尔丰率川兵入藏,屡败英国组织操纵的西藏叛军(英印当局在上呈女王政府的文报里多次要求英政府通过外交努力制止赵军西进)。
1910年,赵尔丰率川军进入拉萨,宣布剥夺十三世达赖的名号。十三世达赖逃往印度。赵尔丰改土归流 “所收边地(指改土归流),东西三千余里,南北四千余里,设治者三十余区,而西康建省之规模粗具。”赵尔丰在川滇边实行改土归流,移民内地民众实边推动垦务,废除土司制度和寺庙特权,对发展藏区农牧业、手工业、交通邮电业和文化教育事业颇有建树。
《赵尔丰经历情况及其永世》注中也说:“尔丰之治边也,先与兵威,……边地既定,即从事各种建设。……但奠定西康政治之始基,宜为赵氏。……赵本人亦明敏廉洁,办事公正。犯法者虽近亲不稍恕,康人多信服之”。近代著名学者李思纯也说:“金沙江以东十九县,尚能归附,皆因清季赵尔丰之余威,于民国以来诸边将无预也。”近年出版的有关川藏边事历史的著作对[清末]赵尔丰的事迹研究颇详,过程清楚。可见赵尔丰对捍卫边缰领土作出突出贡献。
1909年(光绪三十四),驻藏大臣联豫也鉴于达赖有附英异动,奏请朝廷调川军入藏,联豫的目的也是打算把西藏完全改土归流。赵尔丰训练有素的巡防军开始越过金沙江向查木多(今昌都)和类乌齐进攻。朝廷命钟颖—一个年方22岁的帝戚—率四川新军两个标(旅)进藏,
1910年(宣统元年)初,钟颖军与赵尔丰军会师于查木多(钟颖军自北线即今四川甘孜州德格进兵;赵尔丰军自南线即今四川甘孜州巴塘赵行辕驻地进兵),然后两军迅速推进到工部(今林芝专区首府八一镇附近)一线。对整个工部和波密地区(昌都、林芝地区)进行改土。消灭了这一地区长期威胁丹达岭以西的后藏安全的波密王白马青翁独立政权。消灭白马青翁军,并将白马青翁擒拿处死。这一地区(今西藏东部)先后建立起了查木多、江达(工部)、等十多个县,赵同时向南派兵,进入查隅地区,建立了查隅县(查隅在今西藏自治区最东南,临中印边境东段之东,与印占瓦弄相邻)。
当时很多西藏的边远地区,如白马岗地区(即今墨脱县)和门隅--洛隅--下查隅地区(即今印占中印东段边境以南的约十万平方公里地区)的头人都派人来要建郡县。(事见民国任乃强《西康图经》所引赵派往查隅的管带程凤翔向赵尔丰上呈的“呈报杂隅形势文”档案,以及钟军管带陈渠珍写的艽野尘梦》里第七章“进军鲁郎”)。赵本积极组军备战,随时抗击英国的武装入侵(亦见《西康图经》)。后因辛亥革命爆发,赵尔丰率军回成都“平乱”被杀,清廷被推翻,各土司纷纷自行恢复。此后变乱迭起,动荡不宁。直至民国政府在以赵尔丰在该地设县的基础,与英国斡旋,力争国土,挫败了英国分裂西藏的企图。1928年民国政府能在“东起打箭炉,西至拉萨以东不远,南抵云南维西、中甸,北至青海玉树”建西康省,赵尔丰功不可没。
赵尔丰虽然亲自或派兵镇压过西南藏、夷、姜及永宁苗族等民族起义,镇压了川南会党和四川保路运动,但他率川军亲征西藏,数败英国组织操纵的西藏叛军,维护了祖国的领土完整,赵尔丰在川西康地和西藏实行改土归流,和“移民实边”政策(因为幸亥革命而停止了移民计划,否则察隅等藏南地区将迁移大量内地实边汉人,“号称西藏的江南”的藏南国土也不会落入印度手中,印度于六七十年代,先后向当地移民一千多万。赵尔丰在“改土归流”过程中,将一些环境好的山谷地区,交与迁居过来的川民,由于幸亥革命爆发,使对四川西部的移民计划中止,所以移民量不是很大),及各项措施,促进了藏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了西南国防,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特别是他怀有强烈的反帝爱国思想,与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进行不屈的斗争,这些都是应予肯定的。此外,赵尔丰也并非嗜杀之徒。权衡赵尔丰的历史功过,应该说他是功大于过的。
赵尔丰在清末的政绩,得到了不少学者对赵氏高度评价。尚秉和在其《辛王春秋》一书中说:“自清以来,治边者无有著功若此者”。
锡良对赵尔丰极尽推重之词:“忠勤纯悫,果毅廉明,公尔忘私,血诚任事。”
1927年,章氏创作诗卷《将军叹》中:“晚清知兵帅,岑袁最有名;岂如赵将军,川边扬英声。”
http://tieba.baidu.com/f?kz=11108720
赵尔豊的功绩-
瓦弄勒卡玛坝子西南角峰顶积雪的大山之下,在那峭崖上勒石镌刻着每个有八仙桌面大小的十个汉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巨大的刻石下方留款:“大清国一品顶戴、双眼花翎、钦差大臣赵尔丰,亲临勘界、刻石、……”
赵尔丰对推动川边社会生产力发展所作的贡献,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所作的贡献,特别是对国家统一的贡献是永垂青史的.
在政治上,赵尔丰废除土司制度,改设流官管理;
在宗教方面,抑制寺庙势力的恶性膨胀;
在经济上,禁止土司、头人、寺庙放高利贷,严禁买卖土地,废除土司、头人、寺庙的经济特权,废除无偿劳役和各种杂派,鼓励垦荒,兴厂开矿,改善交通,发展邮政,统一度量衡;
在教育方面,发展官学,打破了寺庙对于文化教育的垄断。
1927年,章士钊创作诗卷《将军叹》中,对赵尔丰的军事才能及整治川边的功绩给予了肯定。“晚清知兵帅,岑袁最有名;岂如赵将军,川边扬英声。”,“政变始辛亥,全川如沸羹;纵贼舞刀来,丧此天下英。”
尚秉和在其《辛王春秋》一书中说:“尔丰自光绪三十一年以次,勘定康地,驰驱劳瘁,至是凡七年,共用款六十余万,部拨经费尚余三分之一,而西康全域皆定。尔丰之治康,以傅嵩谋。狎其人,并知其山川扼要形胜”。断言:“自清以来,治边者无有着功若此者”。
贺觉非在《西康纪事诗本事注》中的《赵尔丰经历情况及其永世》注中也说:“尔丰之治边也,先与兵威,……边地既定,即从事各种建设。……但奠定西康政治之始基,宜为赵氏。……赵本人亦明敏廉洁,办事公正。犯法者虽近亲不稍恕,康人多信服之”。
近代著名学者李思纯也说:“金沙江以东十九县,尚能归附 (归附:指顺应改土归流),皆清季赵尔丰之余威,于民国以来诸边将无预也。”
锡良对赵尔丰极尽推重之词:“忠勤纯悫,果毅廉明,公尔忘私,血诚任事。”
赵尔丰曾在路途发现一家百姓无隔夜之粮,而地方官不知,即以严惩。“知县是知一县之事,即知人民事也。故勤政爱民者,因爱民而勤政。非勤政为一事也,爱民又为一事也。凡民有疾苦,而官不能知之,不能救之,是贼民者也"
赵尔丰在历任地方长官过程中对地方的治安稳定和民生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在对川边的事务处理方面有不可以磨灭的贡献,据统计赵氏所收复的川边土地东西约三千余里,南北约四千余里,赵氏在其中设立行政单位有三十余个,这也成为后来民国西康省设治的基础。这也使得清末的西藏局势没有向更坏的方向发展,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总之,在晚清时局岌岌可危,朝纲紊乱,社会人心疲怠,大臣互相倾轧,任事者动轧得咎的情况下,尚有如赵尔丰等一些勇于任事,悉心边事,维护统一的贤士,其巩固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历史功绩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永志不忘。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6%99%E7%88%BE%E8%B1%9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