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4847|回复: 27

[【文史类原创】] 觚不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4 20: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觚不觚?觚哉!觚哉!

看到这句话,我脑海里常常出现这样的场景,上课的孔子。

孔子在台上讲解“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孔子说文化是由简到繁,不断变迁,不断发展的。
在齐国起萌,在鲁国成熟的文化,虽然表面上变化了很多,但本质上是没变的。
什么是文化的本质,什么是道的本质。

台下愕然。

这时,孔子拿出一极其精美的觚,往讲台上一放,极具气势地问道“觚不觚?”
孔子见众人不答,又问一遍“这是不是一个觚?”
这个觚已经不象一个觚了,因为它极其精美。
很难说这还算不算一个觚,因为它极其精美。

良久,有个声音说“觚哉,觚哉”。
是的,它还是觚,只要它还是用来装酒的。

这时,孔子笑了,台下笑了。

于是,这个经典的一课,永远留在孔子学生的心里,只要谈到“道”,学生们就会想起“觚不觚觚哉觚哉”,想起老师,想起那美好的时光。

自古以来,读书学问有一致命的陷阱。
是文化、学问太过精美,读书人容易迷失其中,却忘记了读书学问的本来目的。

王守仁有一学生叫冀元亨,他老婆说:“吾夫之学,不出闺门衽席间。”
学问在冀元亨那里,学问是真正为实践服务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4 20:3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威望兄的新解是远超诸解的。我套用李零的回复实在是班门弄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4 20:34: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从古到今,就找不到象我这样理解的?

老是围绕着“酒杯不象酒杯,酒杯啊,酒杯啊”这样的意思整来整去。

你说孔子会那么庸俗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4 21: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文基础不是太好,如果老师能将其中的句子括弧给解释一下甚好。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4 21:5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真妙!
另外是不是还可以整个第三者进来?底下一个小同学,就是类似皇帝的新装里说实话小孩的那种,小声问了一句:”觚哉?“才有众人的附和,说:”觚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4 21:5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parivraj于2009-05-04 21:53发表的 :
哈哈,真妙!
另外是不是还可以整个第三者进来?底下一个小同学,就是类似皇帝的新装里说实话小孩的那种,小声问了一句:”觚哉?“才有众人的附和,说:”觚哉!“

弗如众人皆思而不语,忽有一池中青蛙叫道:“觚。。。觚。。。”,众人咸悟其妙,始曰觚哉觚哉。
于是乎,众乐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4 22:04:32 | 显示全部楼层
話說俺小時候見了這句話,先是讀成了呱不呱,呱哉,呱哉——眼前出現的不是那酒器,而是一隻活蹦亂跳的大青蛙。然後又望字生義唸成瓤不瓤瓤哉瓤哉——把自己饞得口水直咽。至今這種印象還會干扰閱讀,孔子會忽爾變成一隻吃西瓜的大青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4 22:2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楼八阿哥于2009-05-04 22:04发表的 :
話說俺小時候見了這句話,先是讀成了呱不呱,呱哉,呱哉——眼前出現的不是那酒器,而是一隻活蹦亂跳的大青蛙。然後又望字生義唸成瓤不瓤瓤哉瓤哉——把自己饞得口水直咽。至今這種印象還會干扰閱讀,孔子會忽爾變成一隻吃西瓜的大青蛙……

此解比“酒杯不象酒杯,酒杯啊酒杯”更有血有肉,近乎人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4 22: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楼威望于2009-05-04 22:27发表的 :
此解比“酒杯不象酒杯,酒杯啊酒杯”更有血有肉,近乎人情。

那時候識字不過,眼力卻已經近視,據說是偷看武俠小說看的。
青蛙的聯想看來並非我一人獨有呵,威望兄早于我的那個回帖已經有了蹦跳着的畫面感。
pa兄的那個劇本甚妙,更貼近皇帝新裝的原型的中國故事也許是那個趙高的馬。馬哉?馬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5 07: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点小意见。
蔡尚思打散《论语》,把《雍也》6.25列入“阙疑”目,有道理。楼主解此章,还是犯了“六经注我”的毛病。想象力,是好东西,看怎么用。李零说,读《论语》,就怕活学活用。很对。“活用”出来的《论语》,很难说是不是孔子的本意。就此章来说,充分发挥想象力,解法何止千种?解《论语》需要想象力,但比得可不是想象力。比如说,不管怎么解,孔子绝不可能是主张男女平等,言论自由的人。前阵子有个人,写了一本读《论语》的书,声称打破两千多年《论语》的旧解,创世所不能创。比如他把“绘事后素”,解释成孔子在谈男女性爱,这样的解释,为创新而创新,完全偏离《论语》的轨道,没价值。因为我们研究孔子,目的是知道孔子怎么想。
解论语,关锋说,杨伯峻《论语译注》,有问题的条目有317条之多,我看了,没那么夸张,关锋这是抬杠。但读2500年前的书,谁都会犯错,李零《丧家狗》,路子正,错误少,但也有错。比如他解《先进》11.20,“不践迹,亦不入于室”从《集解》孔注,就不对。我怎么认为他错了?因为孔子从来不强调发挥创新力。孔子自谓“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孔子说,“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孔子说,“毋意,毋我”;孔子说,“克己复礼”等等,可见,孔子强调“学”,从不强调“作”,甚至反对“作”。或曰,孔子也说“权”,“权”,是圆通,变通,同“作”是两回事。或曰,孔子强调“举一反三”,那是教学方法,“反”,是联想,不是创造,联想,也是在合理的范围内联想,你若联想出民主政治,孔子一定要生气。
孔子,在我们心里,早就是一种心理暗示。汉代之前,孔子就是个普通学者。拿颜回的大起大落,最能看清楚这事。孔子在世,颜回被孔子捧上了天,“四科十哲”,颜回是老大。到战国时,《孟子》颜回、冉耕、闵损一起出现,闵损排第一,颜回只排第三(《公孙丑上》)。到汉代,孔子起来了,颜回也成了圣,好像是“宗圣”(懒得查书,隐约如此),后成“复圣”等等,何以前抑而后扬?颜回既没“光荣事迹”,又没书,出名,还不是沾孔子的光。如此,我们知道,孔子从汉起,到“五四”,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被捧了两千多年(捧孔子的原因,不必我说,大家都清楚。孔子是工具,是“抢”,谁都知道)。一双破布鞋垫,背官方、民间协力推崇两千多年,也成金的了,何况是孔丘?孔子没那么肤浅吗?其实,孔子这个人,基本上是比较肤浅的。他没有成体系的哲学(没有本体论,没有认识论),没有成体系的思想(一个仁,是什么,孔子自己也说不清),牛泽群甚至说,孔子连自己的学说都没有。牛说甚是!孔子有的,只是残缺不全的周礼,同倒行逆施的政治主张而已。
宰予问孔子,说“三年之丧”,一年就够了。三年不为礼,三年不为乐,必定“礼崩乐坏”。又举例,如“旧谷新谷”(17.19),十分贴切合理。孔子理屈词穷,只好用“安”来说事。冯友兰说,孔子这是给“三年之丧”以理论基础,这种错误,就是尊孔的心理暗示在作怪。扪心自问,宰予反对“三年之丧”,提出事实观点,实际问题,孔子呢?只说不服丧三年,于心不安,这算什么理论基础?世上有哪种科学理论是用“心安”来做立论基础?
抽早饭前的十几分钟,仓促写了这几句话,没有仔细查书,有疏漏、错字,海涵;就事论事,得罪之处,海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hilw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9-5-5 07: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果然如此。觚不觚?觚哉!觚哉!
威望兄于无声处听惊雷!

我们早就忘记用学来的东西服务实践
好多花哨而不实用的东西充斥这个社会中
究竟是为学而学
还是为实践而学
很简单的道理
我们却往往迷惘其中

感谢威望兄提醒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5 12: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0楼威望于2009-05-04 20:22发表的 觚不觚 :
觚不觚?觚哉!觚哉!

看到这句话,我脑海里常常出现这样的场景,上课的孔子。

孔子在台上讲解“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



非马论呀,就是,学习更不能搞教条主义。
小时被逼着学了几天书法,没写多久,就开始随意涂鸦,家长问为何胡写,答曰,非也,现在我已知道其方法了,正在学着如何把自己的字体写好呢,怎么叫涂鸦?!
那时我一点基础没得,是在涂鸦,但思路正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5 13: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觚做得不象觚,难道是觚?难道是觚?

怎么楼主的帖子倒贴切这句话


读书读得不象读书,难道是读书?难道是读书?

其实孔子是有想法的,是对当时社会各种秩序的冲击想找一个自己信服的秩序,是否完全复古,这是各人各读法

孔子的弟子是什么都做,如果是完全恢复等级制度的孔子,肯定不会教出这样学生……

觚也许是感叹君不像君,感叹臣不像臣

本来是传播思想的语言,考证史学的本源则难,毕竟语境环境不那么足。也只能读了各有所得,至少是孔子的感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5 13: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觚不觚?觚哉!觚哉!

兄的新解让人耳目一新,从古至今,理解过这话的人不知凡几,均没见过有如兄的有血有肉的。

兄的新解也让我想到一点,

读书不能尽从书!

尽从书,意为完全按照书中的去办。

实则书中不少说法只能说,却做不得,或者做不好。

的确,学问“应是”真正为实践服务的。


近日心里烦琐,胡言乱语一番,见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5 13:25: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还补一解

觚是商至西周的酒类礼器,在孔子的春秋晚期就是文物了,自然不再承载等级制度了,同时在孔子看来:当时的等级制度不仅不如觚后的春秋早期,更不如觚时代的商和西周

觚不觚?觚哉!觚哉!

觚不再是等级的觚?难道还是觚!难道还是觚!

是感叹觚的命运的感叹句……

论语难读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5 15: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某才疏学浅,未能如上各位作精深理解。
但勉强读完之后,还是感触良久。
做学问,不能静心不要紧,一定要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5 18:34:31 | 显示全部楼层
觚啊觚


·妇好觚(商代) 通高25.6厘米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出戟觚
明宣德,御用监制造,高28.4cm,口径16.4cm,足径9.6cm。




·翠乾隆款仿古觚,清,高19.7厘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5 18:53:21 | 显示全部楼层
觚不觚,觚哉!觚哉!解不解,解哉!解哉!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5 20: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曾见郭象注庄子,识者云:却是庄子注郭象。”威望兄文章有趣的很~~这句话什么意思,我觉得杨伯峻先生解释的比较好~不过每个人读自然有每个人的看法,论语也好,老子也好,意多在不言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5 21: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问是真正为实践服务!
迷失对于当事人而言可能恰恰是幸福的沉迷,进入了忘我的境界,这是学术者追求的一种境界,不过对于知识本身的迷恋,可能会影响自己对于客观真理的判断,此种情况恰恰背离了自己的追求。此类情况似乎更易于出现在文人身上。
当然,作为一个现代的老师,应该杜绝此类情况的发生,知识的传授应该讲究客观,不带感情色彩,有时甚至应该带有批判的精神,这样才有怀疑一切的心态。

再加一句,学问本身应该来自真正的实践!
“这是不是一个觚?”
“为什么说它是觚,形态,外观?”
“为什么说它不是觚,用途,环境?”

什么是真理,符合或接近客观事实的理论,存在就是真理!
那么这句话本身能够成为“真理”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3 09:06 , Processed in 0.279687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