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117|回复: 1

[【辩证轩】] 读《给教师的建议》杂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3 02: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前苏联的教育
                 
                  1、教育的反作用

在《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总序中,顾明远提到这样一种人,他们认为“苏联的解体,说明苏联教育的失败”,顾先生显然不认同——中国教育界的绝大多数有识之士也不同意这一谬论,否则就不会诞生这一译丛。顾先生是这样辩解的:教育受制于政治、经济,虽然教育有反作用,但与后者的决定作用相比,教育常常力不从心。我认为顾先生低估了教育的作用,战后的日本能由一片狼籍迅速崛起为经济大国,教育居功至伟。陶行知正是因为“觉得没有真正的大众教育,就不能有真正的新共和”才改读教育专业。教育岂容小觑?从某种角度讲,苏联的解体恰恰是苏联教育成功的体现。众所周知,苏联解体后,原苏联境内的国家几乎都实施了民主政体,如果要把这笔帐记在教育的头上,我想苏联教育应该欣然接受才对,因为这是功不是过。
               
                  2、苏联教育的成功

虽然顾先生可能不接受“苏联解体是苏联教育的功劳”这一结论,但他认为“苏联的教育曾经是世界上最优越的教育之一”,这从70年里苏联涌现出的教育家人数之多可见一斑:加里宁、克鲁普斯卡娅、马卡连柯、赞可夫、维果茨基、巴班斯基、苏霍姆林斯基等。反观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快过去了,我们几乎找不到一位自己培养的驰名中外的教育家,这不仅是我国教育界的耻辱,更是中华民族的悲哀。以前有人说,俄罗斯之所以能实行西方式的民主原因在于该国国民受教育的程度高于我国,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苏联教育是成功的。是好东西我们就要“拿来”,所以教育科学出版社在我国建国50周年之际出版了这套苏联教育经典译丛。
           
                  二、其人其说

                   1、生平

顾明远说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所以学习前苏联教育的成功经验时我们应该把他排在第一位。如果你听从钱钟书的误导,只顾吃鸡蛋而不去了解那只下蛋的鸡,我想你终有一天会后悔的。因为一旦你了解了苏氏的为人,你就会发现他的人品同样是一笔让我们终生受益的宝贵财富。1918年苏氏生于乌克兰一个农民家庭,17岁时成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接着他用四年时间完成了波尔塔瓦师范学院语言文学系函授班的学业,获得了中学教师证书,1939年9月至1941年7月,他在一所完全中学(也包含小学)当语文教师兼教导主任,后来因为战争他的教育生涯曾中断过,但他始终心系教育。1947年他被任命为帕夫雷什中学校长,此后他就一直在这一岗位上勤奋耕耘,直至1970年9月去世为止。成名后,苏联各地的许多师范学院都邀请他去工作,但都被他婉言谢绝——在官本位的中国,有几个校长能不为所动而甘心留守农村中学?又有哪个中学校长能像他那样身为校长,还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工作,担任一门课程(语文、物理或历史等学科)的教学工作,“还兼了一个班的班主任,从一年级一直跟到该班学生毕业”?“他长时间直接观察的学生达三千七百多人,他还为每个学生写了观察记录”,在当今中国,不要说校长,就是普通教师也极少有人能这样做。除了对教育的痴迷、忠诚和对学生的热爱,我实在想不出他有什么别的理由那样做。其实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他的赤子情怀,比如为了学生的健康他跟学生家长保持经常的联系,跟家长约定:在比较暖和的季节里,要让孩子完全在室外睡觉,各种假期他都和孩子们一起在户外、在大自然里度过。当然,苏氏不是一个喜欢自卖自夸的人,所以我们如果不用心体会就很难发现这些鳞光片羽。十年磨一剑,正是由于他的长期辛勤耕耘,正是由于他不懈地进行教育改革和试验,原本是一所极普通的农村十年制学校的帕夫雷什中学一跃而为苏联的优秀学校,而且被看作当代世界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http://www.xxjxsj.cn/article/26148.html)。真可谓nothing is impossible 。

                  2、著述

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一边进行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一边钻研教育理论,一生共撰写了41篇专著、600多篇论文和1000多篇供儿童阅读的童话、小故事,他是何等的勤奋!不知他的英年早逝是不是现在所说的过劳死。

顾明远说,前苏联的教育思想“具有时代性、先进性”,集大成的苏氏教育思想自然也不另外。苏氏的教育思想一言以蔽之,倡导的是学生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用顾明远的话来讲,“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正是我们今天应该提倡的”。何谓时代性?就是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能借鉴,这其实就包含了先进性,他的教育思想不光在他那个时代有用,对将来也有指导意义,这就是先进性。相比其他苏联教育家,“集大成”并不是苏氏唯一的过人之处,他的书也可能与众不同,“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有点类似“教育叙事”,这大概是他的著作“受到我国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热烈欢迎”的另一个原因吧。修订后的《给教师的建议》较全面地反映了苏氏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所以读了它也就掌握了苏氏教育思想的精髓。下面以这本书的一个例子简单谈谈苏氏教育思想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任何时代的学生都有学习吃力的情况,苏氏认为要解决学生负担过重现象“就得使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下半天),说它像空气一样必不可少,虽然“减负”口号我们喊了多年,可有些老师变本加厉,繁重的课业负担压得学生几乎喘不过气来。这些自由支配的时间不是用来让学生任意挥霍的,而是要让它成为“一个人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那么在那个时间段里,学生该干些什么呢?当然可以“让他们各自干自己要干的事”,不过苏氏建议我们教会学生阅读,“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他是怎么做的呢?一至三年级,“一定要在每个班级里单独建立一个‘书籍之角’”,之后再去学校的总图书馆借书。而我们呢?学校虽然在普九达标时突击买过图书,但基本上摆在图书馆(室)里让灰尘光顾,现在几乎没有学校会为学生添购图书(顶多买些教辅),不过说实话,学生作业都做不完,哪有心思去借“闲书”?买了也是白买啊。这样的例子书中比比皆是,限于篇幅这里不一一列举。

总之,《给教师的建议》是我们了解和学习苏霍姆林斯基乃至前苏联教育思想的经典入门著作,是每一个有志于振兴中华民族的教育工作者案头必备书,“读此一书,等于读了一本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合编”。苏氏被誉为“教育思想的泰斗”,不是每个人都能取得他那样的成就,但“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只要我们“心向往之”,虽不能至,庶几不远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3 08:4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为大家提供这么好的文章

苏联的体系对苏联是很好的,可是真的对其他国家未必是良药,看看苏联东欧体系里面除了苏联外,多数国家因为整个经济体系给苏联配套和原材料基地,到今天都还是腻腻歪歪的,就是说骨子里苏联体系里面苏联不太会把真实的本领交给自己体系内其他国家,给的都是大面框架的东西,可是架起来的话,没有俄罗斯自己本民族文化支撑的话,那就是成语说得淮北淮南的结果了!

我们国家教育状况没有名家也是历史原因,战乱和运动,名家都成了老运动员了,所以没有成材但是有了骨架子,就看我们自己怎么写了,欢迎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08:39 , Processed in 0.17770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