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66|回复: 0

[【社会视角】] 忠王李秀成是否忠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2 17:4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京保卫战历时3年,调动使用兵力数十万而终于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战略上说,天京失陷是太平天国领导人奉行消极防御战略思想的必然结果。天京被围时,洪秀全虽然提出过西袭湖北计划,但李秀成执行不力,没能达到预期目的,最后还是困守孤城。等到湘军完成合围时,洪秀全仍然拒绝让城别走的建议,致使错过了撤出天京以图再举的最后机会。从作战指挥上看,前敌诸将协同不够,没有形成集中统一的领导,仍然是各行其事。所有这些,都和太平天国后期政治日趋保守和腐败息息相关,最后的失败是难以避免的。

1864年7月19日,曾国荃督湘军从太平门攻入南京。李秀成于19日晨自太平门败退后,回到天王府,独自带着幼天王,由数千文武护送,奔向旱西门,企图由此突围出城。结果被湘军陈湜部所阻,只得转上清凉山。第二天清晨,忠王李秀成带一千多人,护着幼天王从太平门冲出,向孝陵卫方向突围。一百年后,毛泽东登上太平门,盛赞李秀成的胆识和智慧。

出城后,李秀成让幼天王等先走,自己断后。由于李秀成出城时把自己惯骑的战马让给了幼天王,现找的马很不得力,渐渐地跟不上队伍,后面敌兵紧追,不得已,只好藏在南京郊外方山的农民家。不料被两个农民认出,并向清军报告。7月22日,李秀成不幸被俘。

7月23日,李秀成被押送曾国荃部肖孚泅营。据曾国藩幕僚赵烈文日记记载:曾国荃听说生擒忠王李秀成,亲自讯审。他摆放了一些刀锥,打算慢慢割李秀成的身体。有人告诉了赵烈文,赵认为李秀成是朝廷的要犯,急忙赶去曾国荃处,对他耳语了几句。曾国荃盛怒,从座上跃起,厉声说:“此土贼耳,安足留,岂欲献俘耶?”他喝叱兵勇用刀割李秀成的臂膀与大腿,鲜血直流,而忠王却巍然不动。曾国荃因久攻南京不下,对李秀成恼怒之极,暴跳如雷。而李秀成则表现得大义凛然。

当晚,赵烈文前来探访,李秀成与之作了长谈。最后,赵烈文问李秀成对生死作何考虑。李秀成答道:“惟死而已”。但也留了一句话:“顾至江右者皆旧部,得以尺书散遗之,免戕害彼此之命,则瞑目无憾!” 他至此还关心着太平军旧部的命运。

此时在安庆的曾国藩听说抓获了李秀成,一面上奏朝廷:对李秀成是“槛送京师,抑或即在金陵正法,咨请定夺。”一面赶往南京。

7月28日,曾国藩赶到南京,当晚即提审李秀成。审后,曾国藩下决心在南京杀害李秀成。第二天,曾国藩给在安庆的儿子曾纪泽写信说:“伪忠王曾亲讯一次,拟即在此正法。”曾国藩之所以决定在南京杀害李秀成,主要是怕清廷从李秀成嘴里得到对他不利的东西。

俘获李秀成,轰动朝野。为对天下有个交待,曾国藩让李秀成写一份“供词”。于是,李秀成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天中,不顾伤痛和酷暑,留下了一部数万字的“自述”。自述原稿卷末第74页以后的内容部份被撕去,有传言说他在被囚期间,曾经游說曾国藩反清自立,但不成功。

1864年8月7日,李秀成被曾国藩杀害于南京,时年42岁。在临刑前,李秀成毫无戚容,谈笑自若,并写有十句绝命诗,述其尽忠之意。

李秀成被害后,曾国藩把李秀成自述作了删改,抄一份送交清廷。为掩天下人耳目,十几天后,就在安庆刊出了经曾国藩删改的刻本,取名《李秀成供》。以后坊间流传的五花八门的刻本都是根据这个安庆本演化而来的。这份自述的真迹,一直秘藏于曾氏家中。直到1962年,在台湾的曾国藩后人才将这部秘藏了98年的原稿影印刊行,书名《李秀成亲笔手迹》。第二年,中华书局根据这个影印本,题书名为《忠王李秀成自述》,以线装影印发行。这份自述不仅叙述了李秀成的一生经历,而且涉及到几乎太平天国的全部历史。一百多年来,史学界(其实不光是史学界)围绕这部文献争论不休,其论述之多,有人统计,几乎占到整个太平天国史研究论文的十分之一。

李秀成死后,人们对他王爵封号的“忠”字有颇多争议。有人说他有晚节不保、投降曾国藩之举,并且还秘密建议曾国藩拥兵自立,以图天下。争议的最大之处就在于,这一举动究竟是贪生怕死,还是忍辱负重。有人认为,天王已死,天京已破,大事已不可为,何不慷慨赴死,从容就义?所谓“士可杀,不可辱”是也。而有人却说,当时天王虽死,幼主尚在;天京虽破,长江两岸犹有太平军数十万雄兵。如果能说服曾国藩拥兵自立,然后仔细筹划,谋求清廷、湘军、天国三足鼎立的局势并非绝无可能。天下如棋,后人坐而论道,犹自纷扰。当局之人,又怎能不愁?

李秀成的性格,人称“外柔内刚”。这样的人最是心机深沉,也最能忍辱负重。从他临死前所写的自述来看,痛陈天朝十误,字字血泪之言,怎能看出半点贪生怕死,对天国不负责任的意思?他之所以劝曾国藩自立,势必是从勾践赴吴,姜维伪降之故事中得到启发而要效仿。李秀成的一生,始终难以逃出“忠而见疑”的命运。他对天国赤胆忠心,但是不仅在世时被洪秀全怀疑,到了死后仍然被后人怀疑。这个“忠”字封号,对他来说,不知道是一种安慰,还是一种悲哀?

还有几位太平天国重要人物的结局也在此交待一下。天京陷落时,洪仁玕\正在湖州。1864年8月27日,洪仁玕\在江西被俘,10月11日在南昌被杀害。幼天王洪天贵福逃出天京后,到达浙江湖州。8月末,洪天贵福与当地太平军从湖州出走,打算会合江西的太平军后北上中原。部队沿途被清軍紧追,10月9日部队在江西被击溃,洪天贵福在附近地区流浪多日,10月25日在江西石城荒山之中被清军俘获。1864年11月18日在南昌被沈葆祯下令凌迟处死,年仅十五岁。

1864年天京陷落后,太平天国余部仍然继续战斗。1864年初,侍王李世贤因天京一帶缺乏粮食而率军转战江西。同年天京陷落后,幼天王企图与李世贤軍会合另谋发展,但李世贤军当时在广东,未及会合,幼天王便被清军俘获。李世贤转战福建,10月占领漳州,打算以当地作为根据地。清廷以左宗棠统筹福建军事,加紧进攻,李世贤军终于在1865年5月被击溃。李世贤削发匿藏,8月19日到达镇平(今广东蕉岭县),会合由康王汪海洋率領的太平军。汪海洋当时名义上是李世贤下属,他害怕被李世贤治罪,在8月23日殺害李世贤。

1864年7月天京失陷后,扶王陈得才在11月于安徽霍山兵敗自杀,大軍瓦解,只有遵王賴文光部大致完整。賴文光与捻军领袖、梁王张宗禹合作,把太平军和捻军合编,並被推为捻军新首领,与张宗禹、任化邦、牛宏升、范汝增等坚持对清斗争。

1865年5月,捻军在山东高楼寨之战歼灭了清军精锐的科尔沁王僧格林沁部。1866年10月,賴文光在河南与张宗禹分领东、西捻军作战。1867年1月,賴文光的东捻军在湖北击败湘军郭松林部,隨后破淮軍张树珊部。2月在尹隆河战役先胜后败,3月歼灭湘军彭毓橘部。同年经河南入山东,陷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清軍包围圈,被围于运河、黄河、六塘河之间。12月东捻军全军覆沒,赖文光率残部千余人向南突围。1868年1月,賴文光在扬州瓦窑铺被吳毓蘭俘获,不久在扬州被处决。至此,太平天国起义全部结束。


出处:http://blog.ifeng.com/article/2629643.html
推荐理由:了解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 18:28 , Processed in 0.151656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