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7216|回复: 45

[【政法哲学类原创】] 中国没有悲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28 08:2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没有悲剧


  西方文化中有很多甘愿承受苦难,困己度人的无私奉献者。或许他们对现实的悲剧了然于胸,愿意亲近悲剧,走进悲剧,以完成人生路途上的一种坦荡歌舞。而中国却缺少真正的悲剧精神。
即使有悲剧的故事,我们也非得画蛇添足地给它增加一个“大团圆”的结局。明知狗尾续貂,也要自欺欺人。君不见《孔雀东南飞》结尾的“合葬化鸳鸯”,君不见《梁山伯与祝英台》结局的“化蝶”。于是乎我们便阿Q起来了:阳世遭罪,阴间享福,也不错。于是乎悲剧便不再可悲了,我们破涕为笑了:哈!这世界依旧艳阳高照!
  比如农村,某人家遭遇横祸。大概起初人们探头探脑多方“求证”,欲知其详。好使一时饥饿的“偷窥欲”“猎奇欲”饱餐一顿;尔后似乎也同情起来,聚在一起哀叹灾主的厄运,甚至掉两滴眼泪,以示悲痛与同情;再后来终于有了灾主“冤有头”的秘闻——他家的灾祸源自过年时煮烂了一锅饺子。于是乎大家便释然了,那仅有的一丝同情与悲悯顷刻间化为乌有,心底或许咒骂:活该!谁让你家煮烂了过年的饺子?
  我们就是这样设计消弭悲剧,远离悲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8 08:33:41 | 显示全部楼层
传说中的盘古、女娲、夸父、精卫算不算悲剧人物?

《红楼梦》算不算悲剧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8 08:4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浒也是场悲剧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8 08:5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hpudqx于2009-04-28 08:33发表的 :
传说中的盘古、女娲、夸父、精卫算不算悲剧人物?

《红楼梦》算不算悲剧作品?
汶川地震,四川人死了,我们胜利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8 08:5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醉乡常客于2009-04-28 08:46发表的 :
水浒也是场悲剧吧。
我们更愿意逃离,而不是正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8 17:3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脆弱到无法面对,所以逃避,甚至忘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8 20: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楼go2peking于2009-04-28 17:35发表的 :
因为脆弱到无法面对,所以逃避,甚至忘却?


自大的外表下的自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8 21:36:22 | 显示全部楼层
《窦娥冤》是出悲剧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8 22: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些文本里的东西没在现实土壤里生根呀。
生了根的倒是些自欺欺人的活命哲学般的欢乐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8 22: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悲剧?黑格尔说,合理与合理的冲突才是悲剧。西方文化历史上的悲剧,比如苏格拉底之死、耶稣之死等,体现人类追求真理和正义的冲突。西方古希腊的悲剧文化体现人类追求规律、命运和抵御规律、反抗宿命的抗争意志和追求自由生命意识和精神。这是一种悲剧意识,一种生生创造精神。因此,这种文化将肉体感官苦难视为一种拯救灵魂、纯化心灵的财富。新基督教也将身外财富看作是展示自我创造能力、获得灵魂救赎的一种手段。这种文化能够正视人性中丑陋、堕落动物性一面的真相。理性、自由之间的冲突,时刻告示人,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冲突、自我矛盾、自我异化的一种存在。康德在他的著作中,将人称为“有限理性存在”,本质上就认识到人的存在就是一种矛盾、一种冲突性的、悲剧性的存在。因此,可以说,人存在的真相就是不完美、就是残缺、就是不完美、残缺的冲突的悲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8 22:27:47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悲剧?目前好像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苏格拉底之死是悲剧,而屈原之死、岳飞之死难道就不是悲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8 22:3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8楼lsg003于2009-04-28 22:06发表的 :
那些文本里的东西没在现实土壤里生根呀。
生了根的倒是些自欺欺人的活命哲学般的欢乐颂。

何以见得,再说主贴是“中国没有悲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8 22:3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1楼lwzlyyy于2009-04-28 22:30发表的 :


何以见得,再说主贴是“中国没有悲剧”.............

是就当今生存状况而言。
汶川地震不悲惨吗?可是我们爱说“取得了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好像倒该庆祝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8 22:4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2楼lsg003于2009-04-28 22:35发表的 :


是就当今生存状况而言。
汶川地震不悲惨吗?可是我们爱说“取得了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好像倒该庆祝了。

以偏概全了,试问持这种思想的老百姓有多少?当年某主持人的一句“灾民象过年”被众人声讨,至少说明她的话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8 23:0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一向喜欢“共”,而不喜欢“个”。“个”中有悲剧精神在,但太“个”了很难存活。
前几年重庆发生了一对情侣为爱双双跳江殉情的事件,认为不值得的大有人在。

我很敬佩为爱而不惜生命的赴死勇气,为自己崇尚的高贵精神甘愿结束生命,大有““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悲剧精神气质。

懦弱的人(我也是)是不会这样选择的。只有“赖活着”。

伊拉克人愿意以“人体炸弹”方式换取民族的自由意志,(姑且不论美伊谁是谁非)如果换了我们,会怎样呢?

又有多少人愿意牺牲“个”,而为“众”去换来点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8 23: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不同的观点是正常的..................“英雄”不是“个”吗?济公不也很有个性吗?不也同样被众人喜欢和接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8 23:29: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同观点固然正常,如果一个族群,大部分持一种“现实功利主义”的观点,就有问题了。其实,“中国没有悲剧”的前语境就是与西方对比而言的。
谁还愿意做英雄?相对于庞大的人口基数,是不是太少了?英雄流血又流泪的事少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8 23:3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4楼lsg003于2009-04-28 23:05发表的 :
我们一向喜欢“共”,而不喜欢“个”。“个”中有悲剧精神在,但太“个”了很难存活。
前几年重庆发生了一对情侣为爱双双跳江殉情的事件,认为不值得的大有人在。

我很敬佩为爱而不惜生命的赴死勇气,为自己崇尚的高贵精神甘愿结束生命,大有““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悲剧精神气质。

懦弱的人(我也是)是不会这样选择的。只有“赖活着”。

伊拉克人愿意以“人体炸弹”方式换取民族的自由意志,(姑且不论美伊谁是谁非)如果换了我们,会怎样呢?

又有多少人愿意牺牲“个”,而为“众”去换来点什么?
.......

中国古代有“士为知己者死”;“愿意牺牲“个”,而为“众”去换来点什么”的人中国未必比西方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8 23:3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6楼lsg003于2009-04-28 23:29发表的 :
不同观点固然正常,如果一个族群,大部分持一种“现实功利主义”的观点,就有问题了。其实,“中国没有悲剧”的前语境就是与西方对比而言的。
谁还愿意做英雄?相对于庞大的人口基数,是不是太少了?英雄流血又流泪的事少吗?

中国目前的教育确实存在不少问题,楼主的“中国没有悲剧”只是在说现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00: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看过一篇文章,是《天涯杂志》主编李少君写的:

由印度知识分子想到的
李 少 君

  最近流行一本名为《桃李》的长篇小说,详尽描绘了一幅中国当代部分大学教授、知识分子形象图:出则豪华轿车相迎,入则妙龄美女相伴,住则星级宾馆海景房,玩则高尔夫球夜总会……这并非虚构,书中所写某京城名校博导被小蜜在海口所杀,是人人皆知的风流韵事。这使我想起在印度接触过的一些知识分子。
  N是当地的名律师,政府高官、商贾大亨都认识他。有一位漂亮且活泼的妻子,相敬如宾,日子可以说过得很滋润,但他很苦闷,最大的苦闷倒不是象《桃李》中那位博导兼律师一心想着如何打官司赚钱,而是如何为在全球化冲击下日益贫苦的下层民众多做点事,使他们的日子稍稍好过一些。他组织一些生活相对优裕的城市中产阶级利用周末去乡下,为农民提供技术辅导、教育培训、法律咨询、医疗服务等等,一切都是免费的,还得自己带干粮,长期乐此不疲。
  和N相处的几天里,他每天带我们坐一部印度产的摇摇晃晃的小轿车(印度基本上没有外国车),在乡间小路转来转去,冒着炎热去看他们组织的妇女自助小组、妇女培训班,看他们提供资金的幼儿园与小学校。N忙前忙后,我想这肯定会影响打官司赚钱,但他不在乎。他在乎的是乡下的工作又有了什么进展,虽然是他业余的志愿工作。
  我还想起N热情的妻子和我们唯一的一次翻脸。在一条小街上,我们中有人看到一种衣服很有印度特色,就想买。她马上阻止我们,带我们去隔壁看一种比较简陋的农民自制的民族服装,极力动员我们买,说价钱便宜,又经久耐用。我们买了一些。但那位同行还是回去买了他最初看好的衣服。此后,N的妻子就一直嘀嘀咕咕:那衣服是外资企业生产的,又贵又不好,毫不掩饰她的不满,对那位同行从此敬而远之。这却让我们对她更加敬佩。
  还有一位名牌大学的退休教授,早年的美国博士,Z先生。退休后没有在大城市里安度晚年,而是跑到偏远的穷乡僻壤,在荒山野岭建了一个农村综合研究院。一是研究对农民有用的实用技术,二是把技术传授给周边乡镇的农民们,定期举办青年农民培训班,提供教室宿舍。我们去时,正有一群青年男女农民在学习建合理利用沼气的厕所、厨房,安静地听课,眸子里闪烁着明亮的光。
  与研究院的老师们座谈,发现他们竟然全都来自城市,是自愿的。一些是退休的教授、专家,一些是年轻的学者、博士,其中有大学校长、系主任。他们放弃优厚的待遇来到偏僻的荒山,几乎是免费上课,只有少得可怜的一些生活费。但很多人在这里一呆就是好几年。他们自己动手盖房子、种蔬菜、养鱼和养鸡,与现代生活完全隔绝,却很认真地手把手地教参加培训的农民。
我暗地里思索:他们的动力是什么?N和Z这样的人他们出于什么样的动力,这样忘我地工作和奉献?我们这儿,几乎所有的偶像都被有意无意请下了“神坛”,打倒在地,还要踏上一千只脚。人们再无仰望的对象、学习的楷模,无所谓神圣,无所谓信仰。但是,在印度,人人说起甘地肃然起敬,他的事迹连小孩都耳熟能详。甘地的自我节制,甘地的艰苦朴素,甘地的自力更生,甘地的奉献精神,甘地的民族主义,是所有印度知识分子奉为真理的准则。尤其甘地倡导的义务奉献精神、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指引了一代又一代印度知识分子。
  这样的传统与标准,自然塑造了印度知识分子独特的精神面貌。N和Z这样的人,在印度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有一大片,一大群。N和Z都属于一个叫KSSP(喀拉拉民众科学运动)的组织。20世纪50年代,一些科普作家想在民众中普及科学知识,并以此来破除印度民间普遍的迷信风气与等级制度。他们先是用本地语言(印度方言繁多)在各地报刊上写科普文章,后又自办科普杂志,出版科普著作。最后干脆成立一个科普作家论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包括一些著名的科学家、社会学家,很快成为全国性的运动。他们把出版发行书籍赚来的钱用于扫盲、科技辅导、农民培训等。他们生产简单易用的适合家庭生活的科技专利产品,以成本价卖给学习者。随着民众科学运动声势越来越浩大,他们积极地介入诸如乡村改革、妇女解放、环境保护、反全球化及政府选举。这又吸引了全国范围内有革新意识的知识分子,数以十万计的热血青年、社会志愿者奔赴乡村、田野、深山和学校,为底层百姓义务服务,无私奉献,呈现出印度知识分子最光彩照人的一面。
  但是,知识分子的热情与努力并不能抵抗跨国资本无情的侵袭与掠夺。印度知识分子敏税地感觉到了第三世界国家包括印度日趋边缘化的窘迫,也眼睁睁地看着绝大部分普通民众的生活日趋贫困化,陷入被剥夺被压迫的困境苦苦挣扎。在印度,最打动我的就是这些热情而充满良知、正义感的知识分子表现出来的内心焦虑、痛苦与困惑,他们脸上那种义无反顾的彻底决绝的表情,以及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努力。他们不甘不战而降,仍然倾注所有的热情与心血投入其中,希望以一己的奋斗减轻底层百姓的贫困与苦难。
  因此,他们常会有中国知识分子眼里的激进之举。
  有一位S教授,他从业只用国产货。陪我们逛街,累了渴了,我们要可口可乐或矿泉水,S教授委婉地建议我们喝椰子水。饿了他只吃印度人自己做的薄饼。S教授说他从来不喝可口可乐,并正和学生们发起一个“不喝可口可乐”运动,口号是:“不喝可口可乐,喝椰子水;不吃和乐雪,吃井水;如果买车,只买国产车。”他说要警惕新的殖民化,“不喝可口可乐”运动正在成为一个全国性的运动,而且颇有成效。他坚信最终能打败可口可乐。
  我想到一个关于印度的资料。麦当劳与肯德基进入印度多年,绞尽脑汁,却毫无进展。肯德基甚至被迫于去年彻底退出印度市场,麦当劳到目前为止也才开了20多家分店。而在中国,麦当劳与肯德基长驱直入,毫无阻挡,短短几年就席卷了中国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同行的王绍光教授感叹说:“与S教授比起来,中国可以说没有一个真正的民族主义者。”确实,在中国,民族主义还一度成为某些整天关在书斋高谈所谓自由的高级知识分子们的围攻对象。
  我们还拜访了在印度知识分子中声名卓著的M.P.先生和V.R.先生,他们无论社会地位还是学术成就,都要比《桃李》中的那位博导高很多,在国际上也享有盛名。但就是这么两个人,也经常去乡下为农民义务工作、劳动,甚至长年住在农村。
  M.P.先生早年留学苏联,是原子能专家。他住在一大排豪华别墅的后面,简单朴实的两层楼,屋前屋后绿荫掩映。房里布置非常简陋,只有简单粗糙的几件家具,甚至比不上当今中国农村稍好的家庭。而实际上,在印度象M.P.先生这样的大学者都是绝对的高工资,本可以享受极端奢侈的生活。
V.R.先生是物理学家,早年德里大学的博士,著名的尼赫鲁学院院士,曾任多届印度政府教育委员会委员。他有17年的时间一直在一个名叫高山加拔的农村做调查研究,搞实验。1990年以后,投入全国扫盲运动,到过300多个乡村,接触过无数的农民,毫无所谓大学者的架子。如果不是事先听说,我们无法相信他是一位声名赫赫的学者。见到他时,他正毫不顾忌地坐在地上,和身边的几位农民交谈,看上去毫无区别。只是将目光投向我们时,他的眼神执着坚定,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
  V.R.先生说起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在德里大学读书时,印度社会思潮喷涌、风云激荡,他就是在那个时候迷上了马克思、毛泽东等的著作。那个时代,一大批出身中上层社会家庭的年轻人也热血沸腾,抛弃优越舒适的城市生活,奔赴农村,寻求社会改革之路。因为不满不平等不公正的旧有社会体制,V.R.先生还上深山打过游击,当队伍只剩下五个人时,他们坐在丛林里苦苦思索,不理解事情为何会变得如此糟糕。几十年来,V.R.先生从不放弃当年的理想,始终抱着为底层民众服务、为底层民众争取平等与权利的信心,活跃在社会改革与改造的前沿。
  V.R.先生的苦苦思索使我联想起一些难忘的情景。
  有一次,在一个乡村,漆黑的夜晚,已十点多钟,因为要选举KSSP地方负责人,几百位农民代表在已经连续开了两天会、每天早起晚归的情况下,仍然情绪饱满,坐在简陋的小学教室里。候选人轮流上台演讲,代表们认真聆听。连孩子们都动员起来了,为大人们送水,整理选票。这是KSSP发起的“人民计划运动”的一个场面,与1940、1950年代中国的土改运动何其相似啊——这一运动被国际社会盛赞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重要最伟大的事件,并因此奠定了后来改革开放的基础。谁说底层民众素质低,不懂民主?只要真正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他们比谁都更积极、更主动、更自觉。听KSSP的人介绍,这些代表没有任何补贴,全是自愿,而且还必须经过激烈的竞争才能当选,有些代表因为住得远,晚上只能在教室里睡书桌。已经连续两天了,人们还是如此情绪高涨,踊跃参加,根本不用动员。在昏暗的灯光下,我看到一张张朴实、热情和激动的面孔,还有一双双明亮、充满渴望的眼睛。
  还有一次,是和KSSP的成员去一个高山热带雨林保护区。出发时,因为在前两天的讨论中,大家都为全球化剧烈冲击导致当地农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而一筹莫展,情绪低落。随着汽车爬得越来越高,大家的情绪反而好起来,比赛着唱歌,印度的,中国的,夹杂在一起。歌声冲破了重重黑暗,回荡在大山深处、丛林上空。我沉浸在一种深深的感动中,流下了眼泪。
纯净的泪水洗刷着我的脸庞。
  从印度回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不能忘记那些为底层民众而奔波的印度知识分子的形象。比如到机杨接我们的KK,是坐了10多个小时的火车来的,一副苦力的模样。他每天坐着拥挤的驰骋在乡村城市的火车到处奔走,在接近赤道的炎热天气,拎着简单的行李,随时在一个偏僻的小站下车,去某个乡村工作。开始还以为KK只是民众科学运动的一个普通工作人员,后来才知道,KK是首都新德里著名大学的教授。但就是这样一副苦力的模样,长年奔走于田间山野,为着一个自己心中的目标。
  当今中国有多少知识分子能够如此呢?
  鲁迅先生曾有过关于“香汗与臭汗”的精辟论述,现在看来,这真是区别知识分子的一块试金石。有些人整天出入沙龙、会议室和宾馆酒店,热衷于一个一个的研讨会和国际交流,热衷于围绕着权贵低头哈腰屈膝媚骨以博得一点小利益,每天享受着空调冷气,当然不用流臭汗,他们也早已不知同情心、良心为何物,甚至鼓吹穷人是活该,贫富悬殊乃天经地义的事。
  我纳闷:这些曾被誉为人类良知的代表、人类反抗与怀疑精神的象征的知识分子为何会变得如此鲜廉寡耻,欺软怕硬,没有一点骨气,没有一点良心,甚至为虎作伥?或许,一种新的关于等级、关于秩序的意识形态不知不觉地已改变了我们,而我们自己还没有察觉,还被蒙在鼓里。一点也没有觉得现代世界体系哪里出了问题,还认为从来如此,理所当然,连一点质问与怀疑都没有。似乎只要不动刀动枪,用毒药慢性杀人就可以允许。
  我曾读到过一个上海白领的心里话,他说直到20多岁,还以为全中国都跟上海差不多,所有的人都衣食无忧,到处都是鲜花绿地、高楼大厦呢。直到他去西部出了一次差,才深为震撼。我相信,这是所有现在出身于大中城市、中上层人家的孩子普遍的真实写照。他们的教育词典里,他们的生活圈子里,甚至他们的目光所及,真实的世界被虚假地美化了,即使电视中、报刊的角落里偶尔出现,那也只是带头表演性质的一闪而过。良知尚存的孩子当然不可能清楚,中国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是农民,中国广大的中西部大部分还是落后地区,他们还以为世界就是纽约、巴黎、香港和上海。
  我接触过不少早已跻身于富人行列的知识分子,他们的话题中很少谈到穷人,即使有,也是以嫌恶的口气。不是嫌过马路的民工们慌张迟疑的萎琐,就是指责扫马路的环卫工人妨碍他们不能从容幸福地一路顺畅毫无阻碍。这样的知识分子,你怎么能指望他们会去乡下流臭汗呢。在他们的意识深处,顾自己还顾不过来呢,赚的钱还不够多,开的车还不够高级,住的房子还不够大,找的情人还不够漂亮。但这样的知识分子还算是知识分子吗?如果他们是作家艺术家,创作的东西又怎会有自然、朴素与美?如果他们是学者,又怎能获取第一手的真实的资料?如果他们是政策研究制定者,又如何了解底层的困境、现实的问题,如何反映百姓疾苦、缓解社会危机?

我本一介草民,没有出国的大见识,只是基于井底之见感慨。我们的精英们有多少勇于献身担当社会的良知的呢?
钱理群教授去南京教中学去了,还有那位教授大人去了?怕被说三道四,谁不识趣地去招惹是非?
谁愿意去趟或许费力不讨好的浑水去?

转一篇:
  从三鹿事件看知识分子的堕落(作者:老流)
  喝牛奶,居然喝出化工知识,这等奇闻大约只有在今日中国才有吧?
  无良业者在牛奶里面加化工原料三聚氰胺,事闹大了,领导很愤怒,后果很严重,
  该撤的撤,该抓的抓,至于以后会不会再出个四聚氰胺、五聚氰胺之类的东西,谁
  说的好呢。
  食品安全,生命所系,自然儿戏不得。中国向不缺能人,当前紧要的事后问责、事
  前预防机制,既已成为首要话题,自然不需我们小民操心。想罗嗦几句的是中国人
  危害食品安全的高科技基础:比如三聚氰胺牛奶的缺德配方来源、专利发明人等等。
  以媒体公开的信息可知,往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的目的是为提高牛奶的总氮数,以
  应付收购厂对牛奶浓度的检测。逻辑图该是这样的:
  奶商收购牛奶
  ↓
  望牛奶里兑水(虚涨数量,扩大利润,后果是牛奶浓度下降)
  ↓
  添加化工原料三聚氰胺(增加牛奶总氮数,达成提高牛奶浓度的假象)
  ↓
  三聚氰胺牛奶被加工成三聚氰胺奶粉流入市场
  先不说怎么知道往牛奶里加什么可以应付厂子的浓度检测,就是掺入三聚氰胺本身的
  科技含量也不低,因为三聚氰胺很难溶于水,因此还要添加油化剂等其他化工原料,
  由此可见,没有具备相当专业知识的专业团队主持,如此缺德配方还是很难发明的.
  早就听说过化工专业有造假专业顾问之说,只当风闻,现在看来却似乎隐隐若现.
  曾经说过知识分子堕落,只是还停留于社会责任感的退化与缺失。但就当前事件而言,
  已远非丧失责任感那么简单,简直就是对人性良知的背弃。以专业知识屠杀生命,这
  应该与当年希特勒集中营里专事研究快速杀人法的那些所谓科学家们没什么分别吧?

如果我们的悲剧精神足够强大的话,应该早有明白人出来说话啦。这可是事关全民的事。怎么都哑了呢?——咱跳出来当说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小孩,会……算了吧。这还是好的吧。毕竟良心发现了,想过“告密”的事。不想的又有多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3 03:35 , Processed in 0.241305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