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飘雪

[【盘丝洞】] 转帖——煮酒探西游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1 09: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8楼reader于2009-04-20 20:25发表的 :
红楼原来只是飘雪的旧梦 西游才是飘雪的梦想


佛爷原来是雪儿的知己啊~~~握手握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1 09: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5) 小姐为什么要弃婴江中

  上回推出的结论:刘洪与温娇才是真正的的原配夫妻,而唐僧则是刘洪与温娇所生。只有这样解释,逻辑上才是清晰、通顺的。
  但是,有的朋友可能会有疑问:既然唐僧是刘洪与温娇所生,那么, 刘洪又怎么会要杀掉自己的亲生儿子呢?
  今天就来解答这个问题。

  “忽然刘洪回来,一见此子,便要淹杀”。
  是不是真的如此呢?事实上,刘洪并没有杀这个孩子。
  刘洪打杀陈光蕊与家僮的时候,是何等的干净利索!那么,请问:刘洪如果要想杀掉一个婴儿,究竟简不简单? 究竟需要耗费多少必要时间?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只要刘洪愿意,可以在任意时间,采用任意手段,马上令这个婴儿当场毙命!可是他并没有这样做。
  刘洪如果要杀一个婴儿, 只要一秒钟, 怎么可能拖了一个月还不动手呢?
  婴儿的下落,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呢?原文中写道:

   幸喜次早刘洪忽有紧急公事远出。小姐暗思:此子若待贼人回来,性命休矣!不如及早抛弃江中,听其生死。

  由此可见:做出这个弃婴决定的人,并不是刘洪,而是小姐本人。小姐是在背着刘洪的情况下,一个人偷偷跑到江边去弃婴的。
  那么,小姐为什么要弃婴江中?
  一般的说法是:小姐担心刘洪害死儿子。这个说法根本就是说不通的!因为把婴儿抛弃到江中去,婴儿在江中只可能死亡的更快!
  这个行为所产生的后果,要比她所担心的可能发生的后果还大些,还快些。所以从逻辑上就是说不通的。
  各位女士先生们啊, 凭良心说, 把自己的孩子抛弃江中,听其生死, 还有没有这个婴儿活的命?! 这个婴儿能够被他人捡到的几率究竟有多少?
  如果她真的是希望这个婴儿活,那么,她至少有以下办法:
  1. 她可以向刘洪求情,她完全能够求得了这个情, 反正我已经顺了你, 你就饶了这孩子一命吧。总要比丢在江里好得多!
  怎样证明她能够求得了这个情呢?那就是:从孩子一出生就要杀掉,一直到满月了,还没有杀掉。这就说明小姐求情很有效, 刘洪已经饶了这孩子一命。
  2. 她可以把孩子放到街上人多的地方去,这样,孩子被别人捡到的概率只会更大。总要比丢在江里好得多!
  她是怎样做的呢?她是直接抱着孩子往江里丢。原文中写道:

  正欲抛弃,忽见江岸岸侧飘起一片木板,小姐即朝天拜祷,将此子安在板上,用带缚住,血书系在胸前,推放江中,听其所之。

  可以想象得到,要是没有那片木板忽然飘过来,孩子肯定就直接抛向了江中!
  就是有那片木板托着,孩子在江中飘荡,也不是很容易就能被人发现的!只要有两三天没被人发现,那么,这个婴儿就会必死无疑!!!

  既然她怕刘洪谋害此子, 性命休矣, 难道她丢弃江中, 听其生死, 不一样也是性命休矣?!甚至,死的还要更加快些!
  所以,把孩子丢往江里,就是很有问题的做法。
   
  那么, 温娇小姐究竟为什么要抛弃掉自己的孩子呢? 书中有很明确的答案。
  因为在唐僧出世的时候, 有一个叫南极星君的神仙跑来告诉温娇小姐说: “此子异日声名远大,非比等闲。”
  这就是告诉她, 你的儿子不会死的, 将来还很不一般。
  南极星君又交代她说“汝可用心保护。”可是,她并没有用心保护, 不但不用心保护,反而还往江里扔, 往江里扔,就是要他死!
  为什么要他死? 就是因为南极星君对温娇说: “汝夫已得龙王相救,日后夫妻相会,子母团圆,雪冤报仇有日也。”
  听到这番话, 小姐的反应很不正常, 居然是“无计可施。”
  此子留下是个祸根! 将来必然要来找她和刘洪报仇。这才是弃婴江中的真正原因!所以, 温娇小姐才做出了一个很艰难的抉择: 背着刘洪, 弃婴江中!
  因为这个孩子是个灾星, 他们走到今天这一步, 完全是由这个孩子所赐, 这个孩子从怀上起, 他们就厄运不断! 可以说他们对这个孩子是恶恨之极!
  而且, 神仙明确的告诉了: 这个孩子将来还要再次危害他们!
  所以这个孩子从一生下来, 他们就不想要了!留下来必是个祸根!
  
  因此,为什么要抛弃婴儿的过程,非常清楚:
  1. 不是刘洪要抛弃婴儿。
  2. 是温娇小姐背着刘洪去抛弃的婴儿。
  3. 抛弃婴儿的目的,是怕这个婴儿长大了再次危害他们。因为这是神仙说的,小姐听了,“句句记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1 09: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谁说女人是祸水呢?

看看看看,最大的祸水原来是唐GG哦~~

就是这个祸根,害得爹娘早死,还连累了一个帅哥,所以,他不去取经谁去?

他不去祸害一路上的妖精,谁去?

真是,舍他其谁啊啊啊啊啊!!!


还是电视剧里演的比较仗义,好歹给唐GG准备了一个木盆,要不然,一出生唐GG就要改名叫“沉到底”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1 09: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世界上真的有这么狠心的娘吗?真的有吗?没有吗?有吗?

偶经常对着偶家小崽子恶狠狠滴说:“你这么白白胖胖嫩嫩的,偶要把你切成一片一片的,用香油煎着吃!!”
偶家小崽子于是就瞧着我傻笑,貌似在说,“吃的时候分我一半!”

嘿嘿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1 09:28:19 | 显示全部楼层
(6) 唐僧复仇
   原文:
  小姐到了江边,大哭一场。正欲抛弃,忽见江岸岸侧飘起一片木板,小姐即朝天拜祷,将此子安在板上,用带缚住,血书系在胸前,推放江中,听其所之。


  把孩子放在一块木板上,推放江中,听其所之。这就是说,无论这个孩子究竟是会死掉,还是有机会存活,小姐都是可以接受的。听天由命。当然, 出于母性的本能, 小姐还是希望他有活命的一丝希望。

  小唐僧被丢到江里, 也算是命大, “顺水流去,一直流到金山寺脚下停住。”被金山寺一个叫做法明的和尚拣到了。书中写道:
  
  长老慌忙救起。见了怀中血书,方知来历。取个乳名,叫做江流,托人抚养。血书紧紧收藏。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觉江流年长一十八岁。长老就叫他削发修行,取法名为玄奘,摩顶受戒,坚心修道。
  这个老和尚的行为实在是叫人费解。有什么问题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既然见了血书,方知来历。他就应该拿血书去京城告状, 或是去找丞相报信, 这样,只需要几天时间,马上就可以将刘洪绳之于法!根本就用不着空等漫长的一十八年!对吧。
  可是, 这个和尚什么也没有做, 他并没有去声张正义, 竟然私自将血书紧紧收藏。这个问题就太大了。他为什么不去报案?这只有以下两种解释:
  1.说明这个和尚胆小怕事,他知道了真相,也不敢去报案。
  2.说明那个血书上根本就没有写“父被贼杀,母被贼占,报仇雪恨”这些情况!老和尚不知道真相,所以才没有去报案。
  只有这两种解释。要么是“不知道真相”,要么是知道真相而“不敢”。
  这个老和尚是不是胆小怕事呢?如果说他是因为怕惹事, 怕惹麻烦,才不敢去报案, 不敢去声张正义的话, 这个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后来怎么又拿出血书唆使、怂恿玄奘去复仇呢?
  很显然, 这个和尚根本就不怕惹事!而是很喜欢惹事!
  既然可以排除第一种情况,那就是第二种了。可第二种也说不通。如果老和尚不知道真相,又怎么可能在十八年后唆使、怂恿玄奘去复仇呢?
  所以,很难推知究竟是哪一种情况导致了他没有去报案。但是,老和尚前后的矛盾行为, 却充分暴露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即: 他之所以这样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老和尚的目的,是整个事件中唯一清晰、明确的线索!这是一个非常肯定的确定因素,即:就是为了得到一个像唐僧这样经历曲折的小和尚!
  他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达到这样一个目的,所以他才没有去报案。否则,一报案,他就得不到这个小和尚了!只有这样解释,逻辑上才是清晰、通顺的!
  那么,他有没有达到这个目的呢?达到了。你看: 当江流一十八岁的时候, 这个老和尚竟然自作主张的给他削发为僧, 并取法名为玄奘!
  江流长大成人之后,究竟该做什么,其实是有N种选择的,不一定要当和尚,(也不是电视上放的那样,从小就当的和尚)。是十八岁时,师傅叫他当的和尚。
  而玄奘自己也很感动地说:“此身若非师父捞救抚养,安有今日?容弟子去寻见母亲,然后头顶香盆,重建殿宇,报答师父之深恩也!”
  老和尚再乘机进一步教他如何见母, 如何复仇, 他在见到母亲后的第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我也不是自幼出家,我也不是中年出家,我说起来,冤有天来大,仇有海样深!我父被人谋死,我母亲被贼人占了。我师父法明长老教我在江州衙内寻取母亲。”
  一口气说出来的啊! 不需要试探, 不需要考证, 说的清清楚楚。

  这个时候,温娇小姐倒吸一口凉气, 这复仇的终还是来了。
  小姐自见儿子之后的表现是: 心内一忧一喜, 喜, 当然是儿子还活着, 忧呢? 当然是她和刘洪的缘分就要走到尽头了。
  小姐问:“有何凭据?”玄奘道:“血书为证!”
  小姐在看了这个血书之后, 转变是非常大的, 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 叫玄奘去京城外公家报信来捉拿贼人。因为她知道末日已经来临。瞒不住了。
  小姐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转变? 这个契机究竟是在什么地方?是在小姐看到玄奘拿出的血书之后!因为小姐当年写的血书,和玄奘现在拿出的血书应该不是一样的。
  这一点,对于幕后的操纵者来说,简直太容易做到了!
  凡弃婴, 留下的信件,多半不会是真,抛弃的原因, 五花八门, 最多只有弃婴出生的时间是真的。原先的血书并没有“报仇”内容,而现在的却有,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小姐才会有如此大的转变!
  否则, 就无法解释:小姐有18年的时间,完全可以写信回去,为什么一直都不写呢?!
  现在,无论小姐是什么态度,那个老和尚都可以继续指导玄奘去报仇!根本就无法逆转!
  在整个过程中,那个老和尚最为关键!因为他也可以去告状, 但是他没有!他却一直在导演这个弃婴长大了当和尚, 寻亲报仇这一幕!
  因此,可以肯定地说,要是没有这个导演, 唐僧根本就报不了仇! 并且丝毫不存在半点报仇的可能性!所以说,这个老和尚才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
  这个老和尚,应该是这一事件的总策划者——观音菩萨安排来的一个人。

  最后的结果是: 玄奘去京城外公家报信, 捉了刘洪, 拿到江边, 活生生的剜取了刘洪的心肝!
  这个故事究竟说的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故事真正想要说的是: 唐僧亲手杀掉了自己的亲身父亲, 逼死了自己的亲身母亲!

  刘洪被捉的时候, 丞相请小姐出来相见。小姐羞见父亲,就要自缢。玄奘急急将母解救道:“儿与外公,统兵至此,与父报仇。今日贼已擒捉,母亲何故反要寻死?”
  玄奘啊, 他当然不能理解。
  后来, 龙王送陈光蕊还魂复活,一家人应该算是团圆了, 可温娇小姐还是自尽了!
  为什么会是这种结局?
  因为温娇小姐对父亲说过这样一句话:“吾闻妇人从一而终。”
  人之将死, 其言也善, 我相信温娇小姐说的是真的。
  何况光蕊还魂复活后也说:“更不想你生下这儿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1 09:29:2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和尚也是菩萨安排下的~~~

太阴险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1 09:30:44 | 显示全部楼层
(7) 观音菩萨的黑帐

   关于唐僧的身世之谜,前面已经推出了以下3个结论:
  1. 唐僧不是陈光蕊的儿子。
  2. 唐僧是那个水贼刘洪的儿子。
  3. 唐僧报仇,是由这一事件的总策划者观音菩萨安排的。
  只有这样理解,逻辑上才是清晰完整的。否则,若只按表面文字,就必然漏洞百出,完全说不通。
  以上的结论,虽然在逻辑推理上是通顺的,但有的朋友可能会问:你有没有什么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呢?当然是有证据的。
  要证明唐僧不是陈光蕊的儿子,证据有3:
  1. 陈光蕊结婚仅8——18天就死了。而温娇小姐居然已经确认怀了孕。
  2. 第37回说,唐僧是在陈光蕊死后仅3个月出生的。(这就足以证明了。)
  3. 但有的朋友可能会怀疑,这个时间上是不是作者有笔误?我可以肯定地说,这个时间上没有任何笔误!
  陈光蕊结婚的次日,就赴任去了。这有明确的时间记录:“离了长安登途,正是暮春天气。”正月、二月、三月绝对是春天,“暮春”,最迟不会迟过三月。
  而温娇小姐弃婴江中的时候,是几月?原文:“取贴身汗衫一件,包裹此子”。贴身汗衫,肯定不是什么厚衣服,并且只是一件,所以可以确认是在热天,最迟也是初秋,总之不会太冷。
  按三月结婚就怀孕算,怎么也得到寒冷的冬天才能出生。不会在热天出生,而在热天出生,就恰恰证明了只是3个月就出生了!
  所以,我说唐僧不是陈光蕊的儿子,你驳不翻。

  那么,又有的朋友可能会问,你怎么证明唐僧就是刘洪的儿子呢?你又怎么证明这一切都是观音菩萨暗中策划操纵的呢?
  其实这个很好证明,这一切的一切, 都是观音菩萨策划操纵的, 因为她需要一个像唐僧这样的取经人! 你若不信, 我们来看人证、物证, 铁证如山:

  (一) 人证: 南极星君
  南极星君对温娇嘱曰:“满堂娇,听吾叮嘱。吾乃南极星君,奉观音菩萨法旨,特送此子与你。异日声名远大,非比等闲。”
  “奉观音菩萨法旨,特送此子与你。”也就是说, 温娇小姐要生的这个孩子, 是观音菩萨安排来的, 那么, 这就说明观音菩萨对这一切早就是知道的!
  不仅仅是知道,而纯粹是由观音菩萨策划安排的整个事件。
  刘洪在打死陈光蕊的时候, 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音在哪儿?! 为什么不发发善心加以制止呢?! 不但不发慈悲救他一命, 反而看着刘洪活活打死陈光蕊, 好让唐僧寻仇, 再来杀掉自己的亲生父亲刘洪, 杀了生父刘洪, 就能逼死自己的母亲温娇!
  这样, 才能够得到一个他们所需要的“恶人”唐僧。这样, 唐僧才会万念俱恢, 看破红尘, 终身忏悔, 一心向佛。这样, 观音菩萨才可以最终完成他们的整个计划。
  也就是说,先让刘洪在船上行凶打死陈光蕊,是观音菩萨整个计划中的一个环节,一个非常重要,不可缺少的环节!

   (二) 物证: 菩萨的黑帐
  查任何人, 只要查到她的黑帐, 就一目了然! 菩萨记的黑帐, 就是那一本所谓的唐僧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簿子, 在《西游记》第九十九回, 记的清清楚楚:

金蝉遭贬第一难,
  出胎几杀第二难,
  满月抛江第三难,
  寻亲报冤第四难,......

  
  这个簿子里面记的都是大难,从金蝉遭贬开始记录的。
  一出世, 唐僧就几乎被父母做掉了, 这肯定算是一难。
  和父母仅仅只生活了一个月, 到了满月的时候, 被母亲抛入江中等死, 这也绝对算得上是一难。
  可是, 当他见到了母亲, 又“替父报仇”了, 应该是大快人心啊, 怎么菩萨也还给他记着一难呢?!这就完全说不通了。
  我们再细看这一段的原文, 唐僧除了走了几步路, 向外公报了个信之外, 从头到尾, 自始至终没有发现他遇到过任何难!
  这黑帐里面记的可都是大难啊! 请问: 他的难在哪儿呢?!
  这一难的名称, 就叫作: 寻亲报冤! 寻到亲人之后而以冤相报! 杀死亲爹, 逼死亲妈, 这才叫真正的难啊! 否则, 你怎么解释这一难?!你解释不了,只能认为这没有难,是菩萨们记错了。
  错不了的。菩萨及其下属,是这一事件最知情的人,也只有他们才知道唯一的真相,他们记的是“寻亲报冤第四难”。
  这个寻亲报冤的“亲”,一定是指:温娇是他的亲妈,刘洪是他的亲爹。否则,“寻亲报冤”就不能成立。为什么这样说呢?
  1. 已经证明:陈光蕊不是唐僧的亲爹,两个人不存在任何血缘关系。
  2. 那么,刘洪打死了陈光蕊,又关唐僧什么鸟屁事呢?和唐僧没关系的。
  3. 唐僧无论怎样杀死刘洪,都不能叫为父报仇。因为陈光蕊根本就不是他爹!
  所以,唐僧和刘洪之间,根本就不存在杀父之仇。那么,究竟有什么“冤”要报呢,只有一点,那就是:要报出生后的“淹杀”之冤!
  唐僧和刘洪只存在这唯一的“冤”。菩萨们记的非常清楚:唐僧报这个“冤”的时候,寻到的是“亲”!是寻到“亲”后,报的“冤”,从而刚好构成了一“难”。否则,无论怎样报仇,“难”又从何来呢?
  所以,如果你只看表面现象,则既不存在“报冤”,也不存在“难”,完全说不通。而只有当他的亲爹是刘洪的时候,就全部清晰通顺了。既存在“报冤”,也存在“大难”。
  只有这样解释,所有的环节,才能够顺理成章,清清楚楚。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因为这一切,都是在观音菩萨的暗中策划、操纵下完成的。这是对唐僧同志的一种考验!
  我们的唐僧同志, 在观音菩萨的安排下, 被他们刻意制造成了一个“恶”人, 稀里糊涂的杀掉了亲爹, 逼死了亲妈, 满分通过了组织上的考验, 终于与有罪的家属彻底地划清了界限, 坚定不移地站在了佛组织这一边, 继续接受后面的考验。

  那么,在幕后掌控操纵这一事件的观音,究竟是想要达到何种目的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1 09:35: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达到推广大乘教法的目的,佛爷如此居心叵测的把自己的第二个徒弟给献了出去~~~
不就是上课没认真听讲打了个瞌睡么?

至于的么?
让人在500年间转世了10次,最后一次好不容易没早死,还又克父又克母,还白搭进去一个帅哥~~~~唉!!
这也太恐怖了~~

我决定,以后一定要认真给我家小崽子讲讲唐GG的故事,让他知道,上课不认真听讲的代价有多大!!!
对了,还有粒粒皆辛苦,唐GG吃饭掉了三粒米,不是也还有牢狱之灾么?
看他以后还敢淘气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1 09:4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7楼飘雪于2009-04-21 09:35发表的 :
佛爷如此居心叵测.......


呃,我真是没说这个佛爷是那个佛爷~~~

那个道貌岸然的佛爷,可千万别多心哈,我当时写这句话的时候真的真的不是照着您写的~~~

虽然,虽然~~~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1 12: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8)唐僧的相貌之谜
   对唐僧的身世之谜进行了一番推理之后,有充分的理由可以确认唐僧并非状元陈光蕊之子。上回已经说明。
  但是,有的朋友可能又会问:既然唐僧并非陈光蕊之子,那么,为什么他长得很像陈光蕊呢?
  今天就来分析这个问题。

  (一)温娇
  温娇最初见到唐僧时:

   叫进衙来,将斋饭与玄奘吃。仔细看他举止言谈,好似与丈夫一般。小姐将从婢打发开去,问道:“你这小师父,还是自幼出家的?还是中年出家的?姓甚名谁?可有父母否?”
  温娇见到唐僧后,认为和陈光蕊长得很像。“好似与丈夫一般”。那么,温娇的心里肯定会有巨大恐惧。因为她无法解释唐僧不是陈光蕊的儿子,却为什么会长得很像陈光蕊。

  (二)婆婆
  唐僧来寻找婆婆时:

   寻着婆婆。婆婆道:“你声音好似我儿陈光蕊。”......玄奘问:“婆婆的眼,如何都昏了?”婆婆道:“我因思量你父亲,终日悬望,不见他来,因此上哭得两眼都昏了。”玄奘便跪倒向天祷告道:“念玄奘一十八岁,父母之仇不能报复。今日领母命来寻婆婆,天若怜鉴弟子诚意,保我婆婆双眼复明!”祝罢,就将舌尖与婆婆舔眼。须臾之间,双眼舔开,仍复如初。婆婆觑了小和尚道:“你果是我的孙子!恰和我儿子光蕊形容无二!”

  婆婆说得更为详细:
  1. 声音:好似我儿陈光蕊。
  2. 长相:恰和我儿子光蕊形容无二。

  为什么婆婆说得比温娇要具体肯定?因为温娇和陈光蕊相处的时间短,而婆婆和陈光蕊相处的时间要长。所以婆婆会更加肯定些。
  总之,温娇和婆婆都认为唐僧和陈光蕊长得很像,这一点是一致的。

  但是,儿子是不是一定要长得像父亲?这个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没有任何理论支持儿子一定要长得和父亲一模一样。另外,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长得很像,也是常有的事。
  唐僧长得不像别人,偏偏就像那个陈光蕊,你说这怪不怪?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只要联系上下文看,答案就很清楚了。
  唐僧之所以长得像陈光蕊,完全是观音菩萨在幕后操纵的结果。
  在观音菩萨她们这个组织内部,掌控着一套“投胎转世”的设备,(后面自然会论述到)。观音菩萨要唐僧长得像陈光蕊,并且一模一样,完全具备这个条件。
  因为做假做的太逼真了,反而露出了破绽。破绽在哪儿呢?破绽就出在声音上。婆婆道:“你声音好似我儿陈光蕊。”陈光蕊是海州人,而唐僧是江州人。口音是不会一样的。不要说隔州,就是隔县(甚至隔乡),口音也是有差别的。
  不同州的人说话,应该是存在一定的语音障碍的,所以这就是个破绽。

  那么,观音菩萨为什么要让唐僧长得和陈光蕊“形容无二”呢?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1. 借婆婆之口,给天下舆论一个明确的交代,让大家都知道唐僧是状元陈光蕊的儿子。你看,唐僧向天祷告之后,“将舌尖与婆婆舔眼。须臾之间,双眼舔开,仍复如初。”请问:如果没有观音,唐僧他有这个本事吗?
  2. 唐僧是观音选定的一个取经人,观音菩萨让唐僧长得和陈光蕊“形容无二”,这是她做下的一个独特的“标记”。以防止将来认错了。
  《西游记》第12回,唐太宗请天下高僧做法事,热闹非凡,观音菩萨和木叉杂在众人丛中,也去观看:

   这菩萨直至多宝台边,果然是明智金蝉之相。
  观音见到唐僧的长相是“明智金蝉”之相。一眼就认出来了。
  唐僧是金蝉长老转世,金蝉长老长的什么样子,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唐僧就是陈光蕊的长相!因为唐僧和陈光蕊长的“形容无二”,所以才不会认错。
  因此,我认为唐僧长得和陈光蕊“形容无二”,主要是以上这两个方面的原因。
  (又:“光蕊”与“明智”相对应。取“光明睿智”之意。)

  在整个事件中,我反反复复地强调:唐僧的出生以及曲折的命运,都是观音菩萨在幕后一手操纵的结果。但是有的朋友说我胡说八道,一派胡言,其实,这个根本不需要争辩。
  因为《西游记》是小说,是一部揭露黑暗现实的小说,并不是什么宗教经典。你拿宗教里的人物来评论小说艺术,那才真的叫扯淡!
  在小说的第12回中,写的只有那么清楚明白不过了:
  “却说南海普陀山观世音菩萨,自领了如来佛旨,在长安城访察取经的善人,日久未逢真实有德行者。忽闻得太宗宣扬善果,选举高僧,开建大会,又见得法师坛主,乃是江流儿和尚,正是极乐中降来的佛子,又是她原引送投胎的长老,菩萨十分欢喜。”
  1. “江流儿和尚”,就是唐僧。唐僧的乳名,叫做江流。
  2. “正是极乐中降来的佛子”。说明唐僧的前世,正是他们这个组织里的人。
  3. “又是她原引送投胎的长老”。这一句话,就说明唐僧投胎、出生,都是观音菩萨一手经办的。菩萨十分欢喜。
  既然书中已经说明了,唐僧出世是由观音菩萨“引送投胎”的,那么,这一点就不应该产生歧义。唐僧的经历,观音菩萨不可能不知道,不仅知道,而且还记了帐的。

  唐僧这个和尚,你能说不是观音菩萨刻意制造出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1 12: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僧的身世,基本上告一段落了。
下面再来就是与取经有关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1 12: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克隆是英文"clone"或"cloning"的音译,而英文"clone"则起源于希腊文"Klone",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通常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之后代的过程。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其本身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
采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设想,最初由汉斯·施佩曼在1938年提出,他称之为“奇异的实验”,即从发育到后期的胚胎(成熟或未成熟的胚胎均可)中取出细胞核,将其移植到一个卵子中。这一设想是现在克隆动物的基本途径。
[编辑本段]我国克隆技术发展简史
  1965年生物学家童第周对金鱼、鲫鱼进行细胞核移植。
  1990年西北农业大学畜牧所克隆一只山羊。
  1992年江苏农科院克隆一只兔子。
  1993年中科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与扬州大学农学院携手合作,克隆一只山羊。
  1995年1.华南师范大学与广西农业大学合作,克隆一头奶牛和黄牛的杂种牛。2.西北农业大学畜牧所克隆六头猪。
  1996年1.湖南医科大学人类生殖工程研究所克隆六只老鼠。2.中国农科院畜牧所克隆一头公牛。

[s[color=#0000FF]ize=4]…… ……克隆的分割线

其实,克隆这个事情,在我国是最先发明的,其根源可以远溯到大唐年间~~~~
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是第一个成功运用这一高科技手段的(悟空的不能算,只是变了一会,还会再变回来的,不象唐GG,要变就变个长远~~~~)
所以,谁说中国的科技发展落后于西方国家的?
找菩萨跟你急呢?
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1 18:3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晕掉鸟~~~原来唐僧是克隆的陈光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3 19:5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没下文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10:25: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继续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10:29:19 | 显示全部楼层
(9) 唐僧为什么要取经

  唐僧取经,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但是,若要问一句:“唐僧为什么要去取经呢?”恐怕有多数人回答不上来。
  大家一般主观臆想的答案是:“为了宏扬佛法。”也有的朋友会说,唐僧是为了学习更高深的佛法,才去西天拜佛取经的。等等。
  但是,这些都不是的。究竟是什么呢?《西游记》第12回有十分明确的标准答案:

  (太宗)问:“谁肯领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
  (唐僧)道:“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可见,并不是唐僧要取这个经,而是他帮唐太宗去取这个经。
  也就是说,对这个“经”产生需求关系的,是唐太宗!而不是唐僧!唐僧在取经的过程中,仅仅只相当于一个差人、邮递员的身份,他的工作任务只是负责帮唐太宗送一趟货而已。

  前面已经探讨了唐僧同志的身世之谜。现在,我们再来探讨唐僧为什么要到西天去取经。凡事总有个原因,唐僧总不会无缘无故的要去取经吧。
  话说唐朝开国不久,皇帝唐太宗举办了一次旷世规模的宗教活动,叫作“水陆法会”。举办这场“水陆法会”,需要选举一名有大德行的高僧来作坛主主持人。榜行天下不到一月,各路高僧云集京师,众人从中选举出了陈玄奘法师。
  注意:陈玄奘法师之所以能够成为水陆法会的坛主主持人,是从所有的和尚之中“海选”出来的。海选主持人的条件标准是:“根源”与“德行”。
  小说中的玄奘,这个法名是金山寺的老和尚为他取的,他俗姓陈,乳名江流。因为他是唐朝的和尚,所以简称唐僧。从广义上讲,所有的唐朝和尚都可以称作是唐僧,但在小说《西游记》中,“唐僧”是专指陈玄奘的。
  太宗皇帝查得他“根源又好,德行又高”。于是太宗大喜道:“果然举之不错,诚为有德行, 有禅心的和尚。朕赐你左僧纲、右僧纲、天下大阐都僧纲之职。”玄奘顿首谢恩,受了大阐官爵。
  唐僧之所以能够得到皇帝的封赏,是因为根源好、德行高这两个条件。
  “根源又好”, 这是真的。因为唐僧的父亲陈光蕊中状元,官拜文渊殿大学士,母亲则是开国元勋殷开山丞相的女儿, 所以他是标准的高干子弟。
  “德行又高”, 从哪儿说起呢? 书中说他“千经万典,无所不通;佛号仙音,无般不会”。

  菩萨送来两件宝物“锦阑袈裟,九环锡杖”,袈裟卖五千两, 锡杖卖二千两, 合人民币约700000元了。就连皇帝唐太宗也问:“有何好处,就值许多?”可见挺贵的。尽管贵, 唐太宗还是说“朕买你这两件宝物,赐他(唐僧)受用。”
  太宗宣唐僧入朝:“求证善事,有劳法师,无物酬谢。愿送锦阑异宝袈裟一件,九环锡杖一条。今特召法师领去受用。”玄奘叩头谢恩。
  太宗道:“法师如不弃,可穿上与朕看看。”
  唐僧就抖开袈裟,披在身上。君臣文武,个个喝采。
  待唐僧穿了袈裟,持了宝杖,太宗又赐他两队仪从,叫他上大街去威风一把,就如中状元夸官一般。感动的唐僧再拜谢恩,在那大街上,烈烈轰轰,摇摇摆摆。长安城里,大男小女,无不争看夸奖。
  唐僧直至寺里,僧人们下榻来迎。唐僧便对众僧人感述“圣恩”不已。
  太宗皇帝对唐僧如此礼遇,给足了面子,以至唐僧的感激之情,难于言表。

  最后, 菩萨对太宗皇帝说, 你办的这个水陆法会跟本就不行! 你请的法师只会讲小乘教法,不起作用的。我有大乘佛法三藏才是真经,可以度亡脱苦,寿身无坏。
  太宗正色喜问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处?”
  菩萨道:“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
  太宗一听,马上就叫法会暂停。水陆法会原本计划是做49天的,现在是第7天。
  即命众僧:“且收胜会,待我差人取得大乘经来,再秉丹诚,重修善果。”
  这句话有3重意思:
  1. 水陆法会暂且停止。不做了。
  2. 等我派人去西天把如来佛的“大乘经”取回来。
  3. 取来大乘经后,再重新做这场水陆法会。
  当时在寺中问曰:“谁肯领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
  这下好了!
  唐僧吃了人家的嘴软, 拿了人家的手软, 推也推不掉, 躲也躲不脱, 只好上前施礼道:“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注意,他说的是 “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说明他自己并不对这个“经”产生需求。是帮唐太宗去取经。
  唐太宗多少还有点担心他一去不复返。于是说:“法师果能尽此忠贤,不怕程途遥远,跋涉山川,朕情愿与你拜为兄弟。”就去那寺里佛前,与唐僧拜了四拜,口称 “御弟圣僧”。
  唐僧感谢不尽道:“陛下,贫僧有何德何能,敢蒙天恩眷顾如此?我这一去,定要捐躯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永堕沉沦地狱。”
  那唐王果真十分“贤德”, 把个玄奘师傅感动的连毒誓都发了。

  唐僧回到寺里。几个徒弟都来相见:“师父呵,尝闻人言,西天路远,更多虎豹妖魔。只怕有去无回,难保身命。”
  唐僧道:“我已发了弘誓大愿,不取真经,永堕沉沦地狱。大抵是受王恩宠,不得不尽忠以报国耳。我此去真是渺渺茫茫,吉凶难定。”
  这句话有两个关键语:
  1. 大抵是受王恩宠。
  2. 不得不尽忠以报国耳。
  不得不啊!我已经受了他的恩宠,所以不得不尽忠报国。我现在已经没有选择了。拿了人家的手软, 不得已要还他一个人情,那就只有替他卖一回命了。

  结论:不是唐僧要取这个经,而是唐太宗派遣唐僧去帮他取回这个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10: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哎,当皇帝就是好啊,有特权啊~~
不管想到什么,只要动动嘴就好了,自然有人替他跑断腿~~~~

按说,用悟空这个快递,不比唐GG这个平邮快多了?
貌似这个平邮还粉贵的说~
还没出门呢,7000两银子就搭进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10:38:37 | 显示全部楼层
(10) 唐太宗地府还魂


  上回说了, 不是唐僧要取这个经, 而是皇帝唐太宗要取这个经。
  那么,唐太宗要这个“经”究竟想干什么用? 还得从“唐太宗地府还魂”说起。

  《西游记》第10、第11回,讲了一个关于唐太宗死而复生的故事。
  故事的起因是一条龙和一个算命先生打赌时,触犯了天条而当斩,天庭行刑的刽子手叫魏征,魏征在人间的职务是太宗皇帝手下的一名大臣。于是,这条龙便向唐太宗求情,叫他阻止魏征行刑。
  唐太宗答应救龙一命,但是,这条龙还是被魏征给斩了。于是,龙的冤魂便天天缠住太宗皇帝索命,最终导致唐太宗一命呜呼,到阎罗殿报到去了。

  我们知道, 普通人死了, 都是由钩魂使者, 黑白无常, 牛头马面之类的角色拿脚燎手铐把你强拉硬扯去的。
  而皇帝唐太宗死了则不同, 是阎罗殿的大管家崔判官亲自跑来接的! 只见他跪拜路旁,口称:“陛下,赦臣失误远迎之罪!”二人正说间,只见一对青衣童子,执幢幡宝盖,高叫道:“阎王有请,有请。”
  看样子, 是阎王有请在先, 崔判官是在得到消息后抢了先。总之,大家都对唐太宗很尊敬。
  到了阴曹地府,虽然阎王、判官对他很“尊敬”,但是阎罗殿的各种鬼都对他很不友好。太宗皇帝主要受到了三次惊心动魄的“恐吓”。
  首先遇到的是他的老头子李渊,哥李建成,弟李元吉, 叫道:“世民来了,世民来了!”那建成、元吉上来就揪打索命。太宗躲闪不及,被他扯住。幸有崔判官唤一青面獠牙鬼使,喝退了建成、元吉,太宗方得脱身而去。

  阎王, 共计有十殿阎王: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阎罗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转轮王。
  这十殿阎王全部都出了森罗宝殿,控背躬身迎迓太宗。十王道:“陛下是阳间人王,我等是阴间鬼王,分所当然,何须过让?”
  十殿阎王对杀人如麻的唐太宗, 真是客气啊!
  秦广王道:“急取簿子来,看陛下阳寿天禄该有几何?”崔判官急转司房,将天下万国国王天禄总簿,逐一检阅,只见大唐太宗皇帝注定贞观一十三年。崔判官急取浓墨大笔,将“一”字上添了两画,将簿子呈上。
  十王看时,见太宗名下注定三十三年, 阎王惊问:“陛下登基多少年了?”太宗道:“朕即位,今一十三年了。”阎王道:“陛下宽心勿虑,还有二十年阳寿。此一来已是对案明白,请返本还阳。”

  十阎王差崔判官、朱太尉二人,送太宗皇帝还魂。
  崔判官顺便做了一次导游, 带着唐太宗参观了一次地府。
  到了地府的十八层地狱, 处处俱是悲声振耳,恶怪惊心。一个个被紧绑牢栓,赤发鬼、黑脸鬼,长枪短剑;牛头鬼、马面鬼,铁简铜锤。只打得皱眉苦面血淋淋,叫地叫天无救应。
  太宗看得心中惊惨。这是第二次恐吓。
  过了奈河桥,又到枉死城,只听哄哄人嚷:“李世民来了,李世民来了!”太宗听叫,心惊胆战。见一伙拖腰折臂、有足无头的鬼魅,上前拦住,都叫道:“还我命来,还我命来!”
  这些人,不对,他们都不是人,而是鬼!他们都是来拦住太宗皇帝索命的。
  这是第三次恐吓。慌得那太宗藏藏躲躲,判官道:陛下,那些人都是那六十四处烟尘,七十二处草寇,众王子、众头目的鬼魂;尽是枉死的冤业,无收无管,不得超生,又无钱钞盘缠,都是孤寒饿鬼。陛下得些钱钞与他,才能救你。
  太宗空身到此,那里有钱?便立一约, 借得金银一库,叫太尉尽行给散。
  判官又吩咐众鬼道:“这些金银,汝等可均分用度,放你大唐爷爷过去,他的阳寿还早哩。我领了十王钧语,送他还魂, 教他到阳间做一个水陆大会,度汝等超生,再休生事。”
  众鬼闻言,得了金银,俱唯唯而退。

  判官送唐王直到超生贵道门, 判官道:

  “陛下到阳间,千万做个水陆大会,超度那无主的冤魂,切勿忘了。若是阴司里无报怨之声,阳世间方得享太平之庆。凡百不善之处,俱可一一改过,普谕世人为善,管教你后代绵长,江山永固。”

  唐王一一准奏,辞了判官,脱了阴司,回到阳间。开始出榜招僧,修建水陆大会,超度冥府孤魂。

  由此可见, 太宗皇帝为什么要招集全国高僧,举办一次旷世规模的“水陆法会”?原因就在这里,是阎罗殿的崔判官叫唐太宗复活后办的。
  崔判官叫唐太宗办这个水陆法会, 有两大好处,说得非常清楚明白:

  1. 凡以前的种种不善之处,俱可一一改过。
  不善, 就是恶, 以前所行的种种恶, 逼父, 杀兄, 害弟, 荡平六十四处烟尘,剿灭七十二处草寇,南征北伐,杀人无数,以至无数枉死冤魂叫冤报怨, 这些都是可以改的。只要办了这个水陆法会, 也就改了, 这些无数枉死的孤魂野鬼便可得到超度, 也就不再追究你的责任了。

  2. 普谕世人为善,管教你后代绵长,江山永固。
  办了这个水陆法会, 还可以以身作则, 带头行善, 劝化全天下的人都来行善, 不要作恶。这样, 管教你后代绵长,江山永固。

  既然能有这两大好处(最揪心的), 唐太宗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一回到阳间, 他就着手大办这个水陆法会。
  因为唐太宗大办水陆法会,所以才招来了全国的高僧。在众高僧里面,又“海选”出了唐僧陈玄奘法师做坛主主持人。
  顺序就是这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10:40: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件事很明显就是串通好的,给太宗GG摆了个局~
还是皇帝呢,连这都看不透~~~

不过呢,也难怪,他杀了那么多人,尤其还是自己的亲人,难免夜深人静的时候会感到那么一丁点愧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10:50:16 | 显示全部楼层
(11) 真经究竟有什么作用


  唐太宗办水陆法会, 从本意上讲, 并不是要宏扬佛法, 而是要达到他个人的两个目的:
  1. 超度以前枉死在他手上的无数孤魂野鬼, 通过办这个水陆法会, 以前所行的种种恶, 就改了, 就没有了。
  2. 以身作则, 带头行善, 劝化全天下的人都来行善, 不要作恶。办了这个水陆法会, 就能保后代绵长,江山永固。

  这场水陆法会, 从全国各地海选出一千二百名高僧, 聚集到长安化生寺, 打造禅榻,装修功德,整理音乐, 分派上中下三堂。诸所佛前,物件皆齐,头头有次。选定本年九月初三,黄道良辰,开启做七七四十九日水陆大会。
  由陈玄奘大阐法师,开演诸品妙经。太宗及文武皇亲国戚,俱至期赴会,拈香听讲。
  那么,这场水陆法会的场面有多大呢?数据如下:
  1. 级别之高:这是一场有全部国家领导人参与的佛事活动。
  2. 人员之多:聚集了有一千二百个和尚一起作法。
  3. 时间之长:计划作法的时间,为连续七七四十九天。
  相信各位都没有见到过如此大场面的佛事活动。
  那么,这么大的场面, 究竟能不能超度以前枉死的孤魂野鬼呢? 不好说, 但可以肯定的是: 以身作则, 带头行善, 劝化全天下的人都来信佛行善不作恶不危害大唐, 这个目的, 是百分之百的可以达到嘀!
  这一点, 唐太宗的心里是有数的, 因为他完全有能力支配这场水陆法会在民间的影响力!
  可第一点, 唐太宗的心里就没有数了,你们这些和尚到底有多少道行? 你们念的经究竟有多大的法力? 你们究竟能不能超度孤魂野鬼? 唐太宗绝对是半信半疑的。

  此时,他最关心的就是: 枉死的孤魂野鬼能不能被超度。
  超度, 指诵经等佛事活动使鬼魂脱离苦难, 重新超生, 投胎转世。
  那么, 什么样的人死后不能超生呢? 在我们这一群善良的人的印象中, 都是“坏事做绝”的人永世不得超生。
  但是,我们今天是在讲西游记, 所以应该尊重原作者的意思来讲解。原作者可没有说是坏事做绝的人不得超生。而是这样说的:

  又到枉死城,只听哄哄人嚷,分明说:“李世民来了,李世民来了!”......都叫道:“还我命来,还我命来!”......判官道:“陛下,那些人都是那六十四处烟尘,七十二处草寇,众王子、众头目的鬼魂;尽是枉死的冤业,无收无管,不得超生。......”

  注意: 是“枉死的”不得超生。
  这些人, 按生死簿, 死期到都没到, 就被唐太宗杀了, 所以是枉死的。
  这些枉死的孤魂野鬼, 无收无管,他不超生, 他就守这儿, 天天蹲点, 赖在这个鬼地方不走了专等你来, 嘿嘿, 总有一天, 你李世民是要从这走的, 叫你也莫想投胎享荣华。
  你说李世民他想了怕不怕?
  所以, 究竟能不能把这些枉死的孤魂野鬼都弄走, 就成了他内心深处最大的隐痛!
  你们这些和尚到底行不行啊?! 究竟能不能把这些孤魂野鬼都弄走啊?!
  就在唐太宗半信半疑的时候, 观音菩萨跳出来说:“你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浑俗和光而已。”
  你办这的个水陆法会, 根本就不能把这些枉死的孤魂野鬼都弄走! 仅仅只能做做样子, 给天下的老百姓看看而已。
  你说, 观音菩萨只这一句话,是不是说到唐太宗的心坎里去了?
  菩萨又说:“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脱苦。”
  此言一出, 唐太宗心里的疑虑尽释, 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 连忙问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处?”
  菩萨道:“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太宗大喜道:“教法师引去,请上台开讲。”
  观音菩萨可没有随随便便地就和他讲什么大乘真经,而是现出真身,让大家都知道她是真的观音菩萨。这是在进一步取信唐太宗。并留下一个帖子点化道:

  礼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万八千里,大乘进殷勤。
  此经回上国,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


  注意: 这个真经对于唐太宗来说,仅仅只有一个功能作用, 很简单, 就是“能超鬼出群”。
  这个“能超鬼出群”的真经,菩萨并没有上台开讲,而是:如果你想要,你就到西天如来佛那儿去取。太宗即命众僧:“且收胜会,待我差人取得大乘经来,再秉丹诚,重修善果。”
  好了! 水陆法会也不做了, 取真经要紧, 待取来真经, 再重做这场法会。为什么法会只做了七分之一,就中断停止了?因为菩萨说了,这个度不得亡者超升,做了也是白做,不起作用的。

  前面说过,唐太宗办这个水陆法会, 可能有两个目的。如果他仅仅只是为了做给天下人看的, 劝化全天下人都来行善这一个目的, 那么他的目的就已经圆满的达到了, 他也就不会稀罕什么西天的真经了, 对吧。
  可事实是他非常的、迫切的想要得到这个真经, 那么, 这就只有一种解释: 他要彻底地把这些枉死的孤魂野鬼都弄走! 这才是头等大事。至于摆摆场子、做做样子给老百姓看,倒是次要的了。
  至此,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唐太宗之所以要到西天求取大乘真经的真正目的:

  1. 不是为了宏扬佛法佛教。
  2. 不是为了普度天下众生。
  3. 是为了消除自己以前所行的恶, 做的孽, 犯的罪, 扫清心中的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2 15:09 , Processed in 0.234714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