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579|回复: 9

[【原创】] 一代风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28 12: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有个很奇怪的现象,那便是在一般的场合你不可以“明目张胆”地说自己喜欢“革命传统”题材的书籍或文章,当然,你一定要说也没关系,如果你不怕人家嗤之以鼻,或者干脆骂你脑残。

  我就属于脑残型之流,这有点破罐破摔的味道。没关系,不是有这么几句曾经流行过的歌词吗:“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梦着你的梦,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对书的喜爱也一样。

  我喜欢的书很多,古典的、流行的也有,一般来说,最喜欢的还是当代文学,说得更明确一点,应该是建国初期到文革前那一段的作品。

  有一天浏览书城网页,看到一套《中国当代长篇小说藏本》,像是碰到了久违的老友,激动之情无以言表。

  藏本有四十多部,全是所谓的“十七年”的作品。她们都曾遭受过同样的命运——批判。本来有一部例外,浩然的《艳阳天》。文革期间极大部分小说全成了毒草,惟有《艳阳天》等少数几部除外。然而,等到别的小说“平反”了之后,《艳阳天》却成了批判对象。不过,我却非常喜欢这部小说,非常喜欢浩然及他的其他作品。我藏有浩然的十卷本作品集,其中包括颇具争议的《金光大道》。

  藏本中好些书我已经有了,像《红岩》、《红日》、《青春之歌》、《铁道游击队》等等,也有许多是我曾找过多年,以为这辈子再也见不到了的。

  小时候最早读的长篇小说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当时对钢铁的炼成没什么兴趣,着眼点在保尔与冬妮亚似是而非的爱情上。过后不久,《红岩》震憾了我,正是从那时候起,我才真正觉出了革命题材长篇小说的无穷魅力。当时我13岁。全校师生坐在阳光普照着的操场上,听郑宝康老师讲《红岩》。一个下午很快过去了,我却觉得郑老师一定偷工减料了,反正觉得很不过瘾。异常强烈地希望有一天能好好读读原著,不,买一本来,天天看。

  当时的书店里找不到《红岩》,据说想要的人太多。

  学校里有图书室,藏书有限,不向学生开放。升入初中后,图书馆书目中明明列有《红岩》,可僧多粥少,两年多下来,我终于没能轮上。真正读到《红岩》,也是在文革期间,当然,是借来的。

  文革十年,也是我病最重的十年,寂寞无助的时日,正是那些“毒草”滋养着我苍白的生命。那时,虽说毒草遍地,可事实上,读着并没有什么危险,当然文革初期除外。收在《中国当代长篇小说藏本》里的书,起码有一半以上,就是在那个时候读过头一遍的。

  看过电影《战火中的青春》后,主人公高山女扮男装的战斗经历,令我无比敬仰。后来知道这部电影取材于《踏平东海千顷浪》的小说,千方百计地寻找。结果,我如愿了!

  曾经是那么地向往西藏,原因不是才旦卓玛的歌声,也不是那部叫《农奴》的电影,只因读了徐怀中的《我们播种爱情》。那一年,我病得连手臂都无力抬起,却仍因了书中情节的牵动,做着去西藏的梦。我当然知道这是奢望,退而求其次吧,便向往有一本属于自己的《我们播种爱情》。结果,我如愿了!

  《军队的女儿》,一位新疆建设兵团女战士海英的故事,就因她也患了关节炎,惜惺惺,怜同命,让我产生过常人无法体味的共鸣。初读这书是文革初期,当天就归还给了书的主家。从此,少不得有了个心结,什么时候能与小海英再面对面地相遇?结果,我如愿了!

  文革初期没有烧掉《欧阳海之歌》,可没过多少日子打倒刘少奇了,这才发现,书中居然有欧阳海读“黑修养”的情节,这还了得?可我实在舍不得毁书,怎么办?重读了一遍,这才又让我发现了新大陆。欧阳海读了“修养”后对副指导员薛修文采取了息事宁人的方式,是读了毛主席的光辉著作后,才对薛的错误思想作了坚决斗争。我不能不佩服金敬迈的先见之明。然而,又过不了没多久,大规模的批判开始了,没奈何,我只好重新选择了毁书。心有不甘,自然盼着有一天能够再次拥有。结果,我如愿了!

  ……

  有些书越批越香,怪不得如今有人喜欢用招骂的方式展示自己。然而,也有几部小说至今都喜欢不起来,其中包括曾被无数人追捧的《上海的早晨》、《保卫延安》之类。

  对欧阳山的《三家巷》的感觉比较奇怪,谈不上喜欢,也不敢说讨厌。记得头一回读开头一句“公历一千八百九十年”,那副老气横秋的口气让我大倒胃口,读下去后,却觉得也还不错。

  《三家巷》还有个书名叫《一代风流》。我对这“一代风流”却是情有独钟。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无论哪个时代,都有他各具魅力的奇特性。我,没来得及脱掉稚气,就被抛出了时代青年的行列。然而,我毕竟还是目睹了我们的这一代的悲壮岁月。于是,我有理由相信,收入“中国当代长篇小说藏本”的作品虽然并不太多,她们却浓缩了一代人的精神风貌,借欧阳山的书名说,这叫一代风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8 13: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山下的花环》,也算是经典之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8 17: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打到四人帮后的作品,我觉得那时才称得起文学艺术的春天~~~
先是张抗抗的《北极光》,然后王塑《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小的时候一直向往长大了去插队,最好到西双版纳~~~可惜不等长大~~~那些下乡的人都返城了~~
于是改为读知青小说,特别是西双版纳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9 10:5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zhiyongtao于2009-03-28 13:10发表的 :
《高山下的花环》,也算是经典之作。
我也喜欢《高山下的花环》及与此同时期的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9 10:5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雪融鸿飞于2009-03-28 17:38发表的 :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打到四人帮后的作品,我觉得那时才称得起文学艺术的春天~~~
先是张抗抗的《北极光》,然后王塑《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小的时候一直向往长大了去插队,最好到西双版纳~~~可惜不等长大~~~那些下乡的人都返城了~~
于是改为读知青小说,特别是西双版纳的~~~
张抗抗那时也是我特喜欢的作家之一。

除了那部《北极光》,还有《淡淡的晨雾》,你一定也记得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9 16: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听妈妈讲从前的故事“的味道

但那份古旧的已经退色的意境,真的很美,把人带回到那个精神匮乏的时代。我没有经历过17年的丰富,但那些书就是在那个匮乏的年代里半懂不懂地吞过好些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30 10:3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楼bambouor于2009-03-29 16:00发表的 :
有点“听妈妈讲从前的故事“的味道

但那份古旧的已经退色的意境,真的很美,把人带回到那个精神匮乏的时代。我没有经历过17年的丰富,但那些书就是在那个匮乏的年代里半懂不懂地吞过好些的。
逝去的岁月,不会那么容易从记忆中抹去。

书,常常就是我们抹不去的记忆。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30 17: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想给你推荐一本新书,《七十年代》,听说过?如果没有,可以在《今天》网站上搜到七十年代专刊内容,香港牛津前几个月出版的合集,三联马上要出国内版。听说在香港热卖。这本书的作者数十位之多,各路人马,从不同角度写自己70年代的经历和往事,读来让同龄人怀旧感慨,让年轻一些的向往或迷惘,再往下的可能就没有什么感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30 19: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向后一点,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张洁\刘心武\舒婷\北岛.一个个闪光的名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31 11: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无论那个时代,都有其闪光点,也有值得珍藏的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9 06:40 , Processed in 0.13341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