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60|回复: 1

[【社会视角】] 我的大学学费就是母亲摆摊挣来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23 21: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报纸上又在关注小商小贩了。每次看到这样的关注,心里总有别样的感觉。
    《中国青年报》3月19日又对“小摊经济”进行了关注。上周,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通过搜狐网,对1899名网友进行的调查显示,44.2%的人经常从小摊上买东西,53.0%的人偶尔从小摊上买东西,仅2.8%的人没买过。调查中81.0%的人认为小摊贩靠勤劳吃饭,值得尊敬。82.9%的人认为政府应该对小摊集中管理,规划其发展,仅有1.4%的人认为应该取缔小摊。
    说实话,我对有关“小商小贩”的新闻还是有着深厚感情的,因为我和弟弟上大学时的学费,全是母亲摆摊卖菜挣来的。
    1996年我上大学的时候,父母都已经下岗了。县城里的工厂并不正规,所谓“下岗”就是不用上班,最低生活保障都是没有的。我上大学,弟弟上高中,家里开销很大。我家楼下有一个自发形成的小市场,一些人常常在那菜卖水果,因为周围都是居民区,据说生意都还可以。
    后来母亲也加入了“小商贩”的队伍。一开始是推着板车卖菜,推板车比较方便。一旦城管来了,推着板车躲进胡同里,等城管走了再出来继续卖。后来生意慢慢变好了,一车菜都不够卖,这个“流动的市场”也逐渐被城管默认,工商所的人也开始来收取管理费了。母亲便架起几块木板作为固定摊位。
    那几年母亲卖菜的生意还是可以的,收入比她上班时的工资强多了。母亲上了一辈子班,工资从来没有超过700元,但那时候卖菜一个月可以挣到1000元左右。在96年的时候,这1000元的收入还是很可观的。
    但我知道,和母亲一样的这些小商贩们都是很辛苦的,他们早晨四五点就要起来去批发市场批发菜,晚上收拾完菜摊到家里一般都10点左右了。我们的县城是山区,去批发菜的时候空车一路下坡。等批发完菜,回来的时候却一路上坡,一车菜得有四五百斤。母亲就和她的商贩伙伴们都是硬生生地一路推上来。她们都是四十好几的人了,也有体力不支的时候,实在累得撑不住了,只好在车轮底下垫块砖松手休息一下。这些商贩们一年365天除了过年初一到初五休息几天外,无论刮风下雨他们都风雨无阻。和母亲在一起卖菜的这些卖菜的都是生活所迫。如果稍微有一些退路,谁会去受这个罪呢?
    毫不夸张地说,我和弟弟上大学时的学费就是靠母亲卖菜挣来的。从我上大学开始到弟弟大学毕业,前后8年时间,母亲就是这么辛苦过来的。直到我参加工作一年后,她才结束“小贩生涯”。和母亲在一起卖菜的她的那些伙伴们,有些还没有“脱离苦海”继续着这种艰辛的日子。有时回老家在这个市场上碰见他们,总是心怀敬仰地感动。
    前两天看到何兵教授在博客里说,“摆摊是穷人的最后一条出路。”我深有感触,当年父母下岗没有任何收入,如果不去摆摊卖菜,那我的学费从哪里来呢?那些城市管理者衣食无忧,自然不可能体验小摊贩们的生活艰辛。在他们眼里,小摊贩就是城市污点,是给城市形象添堵的标志。他们喜欢高楼,喜欢所谓的整洁和气派。
    上大学的时候读过一本美国学者加尔布雷思的书,他提供了一个“好社会”的标准:这个社会应当是“人人有工作并有改善自己生活的机会……人人都有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抱负取得成功的机会。”那些小商小贩们不算成功人士,但至少他们寻找到了改善自己生活的机会。可是他们常常被城管追得东躲西藏的情景让人看来实在悲凉。2月25日《中国青年报》日还刊登文章《谁的城市?》指出,“真正的城市书写,不是历史,不是理论,不是规划,而是每个人真实的城市体验与生活。”我希望人们在属于自己的城市里,每个人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谋生方式,安然度日。
转帖地址:http://blog.qq.com/qzone/622006444/1237474156.htm
点评:感触颇深,生活中见过很多摆摊的,都是穷人~~~~~我也是穷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3 21:35:07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城市书写,不是历史,不是理论,不是规划,而是每个人真实的城市体验与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6 01:57 , Processed in 0.16356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