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279|回复: 14

[【其他】] 文学版内发表的文章有没有必要写写“写作背景”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22 18: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篇文章,不同生活背景和教育背景的人,读来有不同的感受,为了能让读者和作者之间产生更多的共鸣,作者有必要交代些可以增进读者和作者了解的内容。比如写作时的心态,写作背景,时间,地点等。

这样读者在读作者作品的时候,能更多的从作者的角度考虑和思考,从而减少误解、曲解作者的情况的出现,也深化了交流。

比如诗歌,来园地的人,层次不一,想要每个人都读懂不太容易,作者可否将自己的创作过程也和大家一起分享下呢?这样有心想学习诗歌的朋友,也可一起交流探讨下。

发表随笔的朋友,也希望能多和积极回帖的朋友交流,你写贴不容易,其实人家看帖并回帖更是难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2 18: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风云说得有道理,过去提过这事,说明一下帖子的初衷也好,便于大家理解,并可以多个交谈角度,同时看看人家帖子的“生产过程”,还可能从中得点什么启发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2 18:29: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好像说得不是一个“生产”过程吧?可能说的是一个“孕育”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2 20:32: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对,全过程更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2 20:35:21 | 显示全部楼层
赞成。

首先,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自己的作品,让他们在读作品的时候更好的体会作品的内涵。

其次,对自己来说也可以提供一个平台,展示在作品自身无法明说的一些细节和内容。

第三,对别人对自己,都可以更好地重新审视作品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时候,当自己的作品产生之后,自己都会有一种满足感和陶醉心理。经过一番解剖,可以把精美之处展示出来,也可以发现原来创作时未发现的问题。

其实,每个作品一旦产生,不仅仅是属于作者个人的,也同时属于广大读者。作者提供写作背景方面的知识,应该是广义的“背景”,包括自己对作品的分析认识。(哈哈,有点儿自我表扬之意味。因为我就曾跟回帖的朋友分析过我自己的作品。)当然,也包括其他更为宽泛的信息。相信,只要是对理解作品有帮助的信息,都会受到欢迎。(与作品理解无关的其他问题尽量不说为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2 22: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就是想关注下过程,比如这诗歌,高手也是从菜鸟学起的,能对自己的诗歌做自我剖析的,应该说他对自己有自知之明,这样高手也能对他进行交流和一定程度上的帮助。

该走了,不能再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2 22:42: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可以提倡,但不必成为规定。任何文字的形成都是某种心境的表现。而阅读的过程一样也是。
有时候,交代太清楚了,反而成为一种阅读的限制。当某种朦胧的心境,被一个知心人慧眼洞穿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心有灵犀的感动。有时候,难免会发生误读。可是即使是误解,也有误解的别致之处,有时也是好的。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3 00: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认同江南版的意见。一千个观众的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对于文本的解读本来就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不必过于强求。同时本人认为对文章加上注解是有必要的。如果作者在文章中使用了典故,最好加上注解。这一点刘小文兄做得非常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3 05:5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浣溪纱

   诗之有韵,如山四面。随人而观,各得其妙。何必强求与作者共鸣?作《浣溪纱》,答风云兄。

美酒葡萄杯夜光,
千般滋味千般尝。
醉人何必问杜康?

词赋雕虫轻可取,
江山秉笔重难扛。
梅花腊月沁谁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12:4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8楼刘小文于2009-03-23 05:58发表的 :
诗之有韵,如山四面。随人而观,各得其妙。何必强求与作者共鸣?作《浣溪纱》,答风云兄。

美酒葡萄杯夜光,
千般滋味千般尝。
醉人何必问杜康?

词赋雕虫轻可取,
江山秉笔重难扛。
梅花腊月沁谁香?


不强求,不硬规定;
文学,艺术,本需要追求自由,创新。
能理会的,自然能领会;再浅显的,说的再明白,不懂的还是不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3 16:2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9楼风云007于2009-03-23 12:41发表的 :


不强求,不硬规定;
文学,艺术,本需要追求自由,创新。
能理会的,自然能领会;再浅显的,说的再明白,不懂的还是不懂。
.......


回风云兄:
   小文以为,诗词曲赋最重情韵。当然,并非说写得晦涩了就是具有了情、具有了韵。文艺作品写出来总是要让人懂得,除非是作者孤芳自赏的东西。不过,真要这样,也就没有贴出来的必要了。一个作品,如果是在作者没有交待写作心理、写作背景的情况下,被人读懂了,被人理解了。那么,这又是多惬意的事情啊!因为,此刻,这个作品,或者说这位作者,找到了理解他的知音。
   我们可以想像,俞伯牙弹琴后,锺子期砍柴不顾。俞伯牙道:“呜呼,巍巍乎高山!”锺子期道:“对,我说嘛,你弹得好像是那么回事。”大家说,他们还可能叫做知音么?
   窃以为,原创版最高的文学交流就是《相见恨晚》(作者:愚夫先生,点评:石之轩先生)。
   如果,作者没有透漏更多信息,仅仅在字里行间,你读懂了作品,理解了作者当时的感受,那么,你们是知己。如果,作者作了交待,你读懂了作品,理解了作者的意图,那么,你们是朋友。如果,作者交待得很清楚了,你看了以后,无所动容,那么,你们是路人。
   所以,至于写不写背景,说不说感受,那是作者的自由取向。而读者通过一个作品,想不想去看,愿不愿看懂,则是读者的自由取向。
   或许,这就是“缘”。
   缘是不能强求的。


   支持您“不强求,不硬规定”的决定。

                                                   小文 拜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16:5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0楼刘小文于2009-03-23 16:26发表的 :


回风云兄:
   小文以为,诗词曲赋最重情韵。当然,并非说写得晦涩了就是具有了情、具有了韵。文艺作品写出来总是要让人懂得,除非是作者孤芳自赏的东西。不过,真要这样,也就没有贴出来的必要了。一个作品,如果是在作者没有交待写作心理、写作背景的情况下,被人读懂了,被人理解了。那么,这又是多惬意的事情啊!因为,此刻,这个作品,或者说这位作者,找到了理解他的知音。
   我们可以想像,俞伯牙弹琴后,锺子期砍柴不顾。俞伯牙道:“呜呼,巍巍乎高山!”锺子期道:“对,我说嘛,你弹得好像是那么回事。”大家说,他们还可能叫做知音么?
.......


"如果,作者没有透漏更多信息,仅仅在字里行间,你读懂了作品,理解了作者当时的感受,那么,你们是知己。如果,作者作了交待,你读懂了作品,理解了作者的意图,那么,你们是朋友。如果,作者交待得很清楚了,你看了以后,无所动容,那么,你们是路人。"

O(∩_∩)O哈哈~说的很在理。仿佛这和艺术很是相关的啊。
最近看有关美术欣赏方面的入门书,说的就是这艺术鉴赏,先有“鉴”,然后才能“赏”。艺术家通过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识。而文学作品其实也是如此,用文字付诸笔端,告诉读者些什么,告诉读者心里所想所思。这其实是相通的。只是一个画,一个写,都在传递作者的思想。

而强求艺术家分享自己的所思所得,肯定不妥。但要是高手能分享他创作时的感受、体会和心得,那这个对新手和后来者来说,岂不是很大的财富?

当然能领会的还是能领会,一切还得靠“缘”,当然也需要点高手的“点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3 17: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提到那篇第一才子贴,到现在老愚和大批铁杆鱼粉都坚决反对石头对《相见恨晚》点评捏~~~懒得文债满江湖,却又债多不愁老愚甚至要动笔自己点评下《相见恨晚》,以证明石头理解有误~~~大批鱼粉,包括雪融,闻此佳讯~~~真如喜从天降~~~可惜石头又坚决反对了~~~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4 07: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学作品有自己的内在涵义,一篇好的作品沉浸着作者的万千思绪。而对于读者,生活背景不同,经历千差万别,阅读的着重点不一样,心理感受自然不同,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窃以为,对于诗词类的作品,交代一下写作背景未尝不可。其余的,还是少写为妙。否则画蛇添足,适得其反。
  当然,就我这样的二半吊子,堆砌起来拼凑而成的豆腐块,交代不交代写作背景也无所谓,无病呻吟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4 10:5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写了文学背景,总感觉会将人的思维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3 22:55 , Processed in 0.345028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