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约是喜好乱翻书,于今更有电子书,无跑图书馆之劳,却有坐拥书城之感,东一榔头,西一板斧,先引原文,略加按语,以享同好。】
沙上的脚迹 施蛰存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5年3月第1版
序引p7
这是法国十九世纪文人古尔蒙的一组语录式随笔的标题,我觉的用来作为我这个集子的名目,倒也很有意思,因为它是“过去的生活”的形象化。读者不妨把这一事例比之为中国大陆制造的舶来品。货色是Made in China,商标是外国名牌,这是当今时行的工业新产品,商场抢手货。
【Sardar:在非西方国家出售的大多数西方产品只是类像而已:它们看上去货真价实,而且确实由真正的西方公司营销,但实际上却是伪劣的复制品。】
p12
最初,大家都感到无聊得很,没有事做。每天上午,大家都耽在屋里,聊天,看书,各人写文章,译书。午饭后,睡一觉。三点钟,到虹口游泳池去游泳。在四川路底一家日本人开的店里饮冰。回家晚餐。晚饭后,到北四川路一带看电影,或跳舞。一般总是先看七点钟一场的电影,看过电影,再进舞场,玩到半夜才回家。这就是当时一天的生活。
【这段倒可以与p109作者讲胡也频放在一起看:胡也频却十足是个小资产阶级文学青年,热心的是写诗,写小说,拿到稿费,就买一些好吃的,好玩的。一九三一年二月七日的噩耗传来,我们都有些意外,不相信他会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烈士。】
p49
《离沪之前》是散文,恰巧这一期的《现代》另有一篇周作人的散文,我就在目录上把郭沫若的名字排在周作人之后。大约是叶灵凤看见了,写信去报告郭沫若。文稿还在排字房,大约是十月中旬,郭沫若有信给灵凤,通知他把《离沪之前》马上就印单行本,不要在《现代》上继续发表。这封信来得非常突兀,使我们很窘。没有办法,只好在已排印的文末加一行小字,申明本文即将出单行本,下期不在续载。同时和灵凤商量,请他写信给郭先生解释。因为同是散文,故目录上排了先周后郭,但书内正文,郭文并未排在周文后面。十一月初,得到郭先生的谅解,《离沪之前》可以继续在《现代》发表。……我和杜衡给郭沫若去了一封信。这封信大概写的非常宛转、非常恭敬,使郭先生的不愉快涣然冰释。一月中,收到他的复信……我把它题为《郭沫若的<争座位帖>》。这封信的全文是:大札奉悉,前致灵凤函,所争非纸面上之地位,仆虽庸鲁,尚不致陋劣至此。我志在破坏偶像,无端得与偶像并列,亦非所安耳。大致如此,请笑笑可也。……
【请笑笑】
p68
徐调孚曾协助沈雁冰、郑振铎编辑《小说月报》。这个大型文艺月刊的编辑校对工作,几乎都是调孚做的。他进了开明书店以后,《中学生》月刊和许多书刊,也都是他做了从组稿、审稿、发稿付排,到校对、看清样这一系列工作。但是没有一本书上印着他的名字。
【在名人的光环下】
p68
由于朱自清的殷勤索稿,我写了一篇讲解鲁迅小说《药》的文章。我用心理分析方法,详细阐发了鲁迅这篇小说中所呈现的潜在意识描写。一九四○年,《国文月刊》在重庆出刊时发表了……我以为鲁迅在写《呐喊》、《彷徨》的时候,他的思想体系还只是一个人文主义者。他的文艺观点,还没有超越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他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是熟悉的,他自己也说受到过弗洛伊德的影响。根据这些了解,我在鲁迅的小说中不止一次发现有潜意识的描写。因而我写了这篇文章,试图作一次探索。却想不到我所阐释的,正是人家要竭力掩饰的。
【这确实是研究当代文学的难处】
p87
自从一九五○年以后,大陆不再有“新月派”的诗,也不再有“田间派”的诗。几乎所有的诗,都是戴望舒模式的自由诗。
【原先现代文学研究和当代文学研究分开讲,自然很少人注意这个传承,现在在二十世纪文学的名目下,……】
p92
望舒在香港时的译作,大多数是报刊上发表的杂文,其中多数是介绍外国文学动态的。这些译文,都署笔名,因而无法知道哪些是出于望舒之手。比较完整的译文,有下列几种:……(三)《春艳浮生记》(即《Fanny Hill》)……第三种是英国著名的**书,大约当时都是为稿费而译。
【查Wikipedia知Fanny Hill为Memoirs of a Woman of Pleasure, also known as Fanny Hill is a novel by John Cleland. Written in 1749 while Cleland was in debtor's prison in London, it is considered the first \"erotic\" novel, and has become a byword for the battle of censorship of erotica.】
p107
丁玲的“傲气”,大约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女大学生的傲气。……另一方面,丁玲还有意识形态上的“傲气”。她自负是一个彻底解放了的女青年,……
【这傲气说白了就是不大和男生说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