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026|回复: 0

[【随笔】] [原创首发]<那人那山那狗>影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21 22: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直不太爱写影评,可能是觉得网上有那么多字字珠玑之作,我再写,也断然翻不出什么新意了。但这几天连续看的几部电影,委实有些话要说,就零零碎碎记几点感想。

《那人那山那狗》,在我心里,配那首《篱笆墙的影子》正好。因着霍建起的大山情结,影片拍的很美。不语的山、曾经伟岸如山的父亲、树上的邮筒、通灵性的狗、庄稼近收割时苍茫的黄……那感觉,仿佛儿时对煤油灯的记忆。煤油灯已用了很多年了,漆黑而又油腻。灶台上的灯龛都被熏黑了,外婆在如豆的灯光下把烤熟了的锅巴拿出来,偶尔给我这只小馋猫几片,等我牙齿咬得绷吱绷吱的响的时候,外婆已在往外倒涮锅水了……

儿子接了父亲的班,父亲在难缠的邮路上送儿第一程。父亲老了,唠唠叨叨的叮嘱里包含的是对乡亲们的爱;对与世无争的生活的乐观。儿子正年青气盛,会听收音机,会想一点“投机取巧”的事。但是当儿子在寒塘里背起父亲,从此儿子也成了父亲的一座山……

很少有让我这么动心的影片。有点气愤的是在国外(特别是日本)颇受观众青睐的影片在国内却无人问津。中国的文化里厚重的东西难道连自己的国民都不屑于欣赏?非得等到别人叫好惊叹时再来重新审视?这真的是一种悲哀。

影片里也不是没有败笔。比如主人公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让我有些抵触。大山里的人们肯定有他们原汁原味的语言,为何不去采采风呢?陈好表演的傣族女子过于开放了些,大山里的女子是开朗的,但不等于放肆。还有一白璧微瑕(或者也叫穿帮)之处:80年代的人们在我的记忆中用的是8分的邮票,人们断不至于随信附上5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3 13:27 , Processed in 0.179111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