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7372|回复: 149

[历史文化♡] 金豆  留住记忆“02月13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13 00: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55年2月13日 浙江沿海岛屿全部解放

  1955年2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军协同作战,继解放一江山岛之后,又解放大陈岛、渔山列岛、披山岛等岛屿。至此,浙江沿海岛屿全部解放。这是人民解放军攻占大陈岛后,把红旗插在岛上的无名高地上。 (新华社发 )

海战一直是解放军的弱项,后面的解放台湾的战斗要是能如此就好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3 00: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1928年2月13日,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为此, 他和英国病理学家弗洛里以及生物化学家钱恩共同获得194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1881年,亚历山大-弗莱明生于苏格兰。 16岁去伦敦 ,曾在轮船运输事务所工作。后通过特别考试进入伦敦大学学习医学,1906年获得医学学士学位,1908年获得金质奖章。1928年任伦敦大学细菌学教授。

  弗莱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作为随军医生到法国服役。他通过实验发现当时为伤员使用的防腐剂创伤毫无效果甚至有害,由此设想发现一种对细菌有致命作用而对人体有利的“魔弹”。1922年,他发现一种存在于人体唾液和人体内其它分泌物的抗菌物质--溶菌霉。

  1942年他被选为伦敦皇家学会会员,1944年获爵士称号。此外,弗莱明写过许多有关细菌学、免疫学和化学疗法的论文。
评论:青霉素的发现是医学史上的一大进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3 00: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王选病逝 享年70岁




2006年2月13日,中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王选在北京病逝,享年70岁。王选是江苏无锡人,是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的创始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1992年,王选又研制成功世界首套中文彩色照排系统。他先后获得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金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何梁何利基金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众多奖项,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

评论:他引发了中国印刷业的改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3 00: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宋希濂逝世



宋希濂,字荫国。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出生于双峰杏子一个富裕农民家庭。幼读私塾一年、小学五年,常由父教习古文。民国10年(1921)考入省城长郡中学读书。是时,他受革命思潮影响,多次参加爱国活动,并与曾三创办《雷声》墙报,针砭时弊,宣传救国。
  民国13年4月,宋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6月,加入中国国民党。毕业后参加过两次东征,每战均奋勇争先。民国15年参加北伐,任第二十一师营长,转战浙赣,于铜庐战役中负伤。翌年冬伤愈。奉派赴日本留学千叶陆军步兵学校。为响应国内反日运动,屡屡被捕。民国19年5月归国,任教导第一师中校参谋,参加中原会战。嗣调任副团长,以功升国民政府警卫军第一师第二团团长,旋调第二师第六团团长,翌年冬又调升第一师第二旅旅长。
  民国21年(1932),警卫军第一师改编为第八十七师,宋任第一六一旅旅长,拱卫京畿,“一.二八”事变,宋誓师小营,坚请赴援,2月初,奉命增援淞沪。当日军全力进攻庙行时,他亲率四个营,强渡蕴藻浜,攻敌侧背,予敌重创,粉碎了日军中央突破的计划,使战局转危为安。宋回师都门,升第八十七师副师长仍兼旅长。民国22年8月,调升第三十六师师长,驻防江西抚州,并兼抚州警备司令。11月20日"闽变",宋率部由赣东间道入闽;翌年初,一举攻下强固的九峰山,受到通令嘉奖。
  民国23年(1934)5月,宋率师参加第五次围攻中国工农红军,同年9月27日在朋口白衣洋岭被红军枪伤。翌年5月伤愈回长汀任原职。6月18日,奉命在中山公园枪杀无产阶级革命家瞿秋白。
  民国24年春,宋调戍京沪一带,构筑国防工事;翌年冬“西安事变”,率师入陕,兼任西安警备司令。民国26年“八一三”淞沪抗日战争打响,宋以"誓死保卫祖国"的壮志,率部日夜兼程,从西安开赴上海。17日,猛攻天宝路一带。20日子夜,一举攻入汇山码头,迫敌败退回舰,战威轰动全国。9月,升任第七十八军军长,仍指挥第三十六师.在虹口、杨树浦一带与敌短兵相接,后移师江湾一带作战。11月,随唐生智守卫南京。12月13日城破,被免职回籍。翌年初,起用为荣誉师师长。5月,在战场接任第七十一军军长,率军激战兰封,围攻土肥原第十四师团。8月,与日军对抗于大别山脉。富金山,沙窝雨战役,宋率三个师重创日军,毙敌4506人,伤敌17380人,国民革命军最高统帅部通电全军赞扬,并获华胄荣誉奖章和奖状。民国28年冬,调兼第三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因病辞去第七十一军军长职。9月,调兼中央训练团副教育长。民国30年11月升任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兼昆明防守司令。翌年4月,日军由缅甸入滇西,宋率第三十六师日夜兼程,迎击日军于怒江惠通桥畔,尽歼渡江之敌。民国33年5月,为策应远征军与驻印军反攻,率部冒蛮烟瘴雨进围龙陵,先后攻下滇缅边境被日军盘踞经营已久的平戛、龙陵、芒市各强固据点。歼敌逾万,俘获尤多。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以其历年抗战有功,授予青天白日勋章。
  民国33年11月,宋奉调新疆迪化任中央军校第九分校主任。民国35年3月,西北行辕成立,调兼参谋长。10月,任新疆省警备司令,仍兼第九分校主任。11月至兰州,代理西北行辕主任。
  民国37年8月,宋被调任华中“剿共”副总司令,兼第十四兵团司令官,驻湖北沙市。10月,调任徐州“剿共”副总司令,辞不就。民国38年(1949)3月,任湖鄂边区绥靖司令官。8月,改任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中将主任。9月,成立川湘鄂黔边区“最高决策委员会”,宋兼任主任委员。是年3~11月初,宋部陷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包围之中,先失荆门,继而惨败川东,率残部向西昌方向逃奔,又被人民解放军尾迫截击,于12月19日在大渡河沙坪被围。宋抽出手枪试图自杀,被其警卫排长一把抓住,随即被俘。自北伐战争到解放战争被俘,宋历经重要战役数十次,曾获青天白日勋章,有“鹰犬将军”之称。
  1959年12月4日,他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赦后,后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1964年起,先后担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1980年赴美探亲,后定居美国。1982年8月29日在纽约创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并任总顾问。1984年2月28日又在华盛顿发起建立“黄埔同学会”,任副会长。垂暮之年,宋希濂广交朋友,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宋希濂生前曾撰生平自述,集成《鹰犬将军》一书。因患严重肾衰竭,于1993年2月13日在纽约逝世,享年86岁。其骨灰安葬在长沙唐人永久墓地的"名人区",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熊清泉为其墓碑题写了“抗日名将宋希濂之墓”。

评论:绰号鹰犬将军的国民党抗日名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3 00: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1930年2月13日
中国自由大同盟成立

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宣言
  1930年2月12日, 鲁迅、柔石、郁达夫、田汉、夏衍、冯雪峰等人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简称自由大同盟。
  中国自由大同盟成立宣言号召要争取言论、出版、结社、集会等自由,反对国民政府统治,指出“不自由毋宁死”。并出版机关刊物《自由运动》。南京、汉口、天津等地相继设立分会50多个,吸收了
许多学校、文艺团体和工人组织参加。6月,在上海召开会议, 决定建立全国总同盟。该组织是中共领导的外围革命群众团体,自成立之日起,就遭国民政府压制。1931年2月, 大同盟主席龙大道在上海龙华牺牲后,遂自行解散。
评论:那时候的文人为东方这个睡狮的惊醒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3 00: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1769年2月13日,俄国著名作家伊万·克雷洛夫出生。



  伊万·安德烈耶维奇·克雷洛夫 (俄语:Ива́н Андре́евич Крыло́в)(1769年2月13日-1844年11月21日) 俄国著名的寓言作家,诗人,与伊索和拉·封丹齐名。他通过将寓言内容与现实紧密联系和自己幽默而朴实的语言风格使寓言突破了道德训诫的界限,成为了讽刺的利器。他通过寓言这一体裁将俄罗斯民间的生动朴实的语言引入俄罗斯文学,为俄罗斯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生平与创作

  克雷洛夫生在莫斯科,六岁时随退役的父亲回到伏尔加河畔的特维尔,没有上过正式的学校,只是自己在家读书,并在集市向各种卖艺者学习绘画,小提琴等。1779年克雷洛夫的父亲去世了,母亲想方设法把他抚养大。1783年全家迁到圣彼得堡居住,他也在税务局谋到了一个小职员的位置。当时恰逢冯维辛的喜剧《纨绔子弟》演出,克雷洛夫看过后下决心要当一个剧作家。并写出了剧本《用咖啡渣占卜的女人》。一个出版商买了剧本,克雷洛夫则借机向出版商要了莫里哀、拉辛、布瓦洛等人的作品。1788年克雷洛夫母亲去世,他辞去了公务员的工作,专心戏剧创作道路,先后写了多个剧本,以讽刺贵族的《摩登小店》和号召人民团结的《勇士伊利亚》最为成功,他还试图办过讽刺杂志,但所办刊物均在叶卡捷琳娜二世的高压下被迫停刊。

  1804年克雷洛夫见到了俄国寓言作家德米特里耶夫,德米特里耶夫曾翻译过法国著名寓言作家拉·封丹的寓言。克雷洛夫也曾翻译过,就把自己译稿给德米特里耶夫看。德米特里耶夫非常赞赏克雷洛夫的译笔,并建议他可以写写寓言。不料这一写就一发不可收拾,克雷洛夫凭借寓言这一言简意赅的体裁奠定了自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1809年克雷洛夫出版了他第一本寓言集,收录寓言23则,包括他改写的伊索和拉封丹的作品和他自己的创作,均用诗体写成,克雷洛夫本人希望通过寓言达到文学和文化启蒙的作用,正如他在《狼和狐狸》中说的“我想把它写在一则寓言里,因为转弯抹角说出来的真理,别人就容易接受得多。”他的睿智、幽默而又通俗的语言,配上精彩的故事情节和带韵的诗体,使得他的寓言突破了道德训诫的界限,成为讽刺文学的精品,从而受到文学界和公众热烈的欢迎,广为流传。他的某些警句,如《鹰与鸡》一篇中的“鹰有时飞得比鸡还低,可是鸡却永远不能飞得像鹰这样高”至今仍脍炙人口。当时甚至发生过克雷洛夫改写的拉封丹的寓言又被译回法语,并比原作还受欢迎的事情。

  1811年克雷洛夫被选为俄国科学院院士,继续撰写寓言讽刺上层甚至沙皇本人。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克雷洛夫密切关注战争局势写了一系列寓言。在库图佐夫决定放弃莫斯科,遭到上层不满和很多人责难时,克雷洛夫写了《大车队》、《乌鸦和母鸡》为库图佐夫辩护,指出此时最需要团结一致,不能各自为政。当拿破仑因遭到惨败而求和时,克雷洛夫写了《狼落狗舍》这一名篇。提醒人们认清拿破仑求和的本质。而当亚历山大一世以胜利者的姿态返回莫斯科时,杰尔查文、茹科夫斯基等克雷洛夫的老友都写了歌颂他的诗文,惟独克雷洛夫保持沉默,并为此而写了寓言《黄雀与刺猬》,自称“自知只能呼唤黎明,不是迎接太阳的歌手”。一八二五年末,克雷洛夫参加了支持十二月党人的杂志《北极星》的工作。十二月党人被镇压后,尼古拉一世想缓和和知名作家的关系,采取例如赦免流放的普希金等措施,所以克雷洛夫未受到牵连。他沉默了两年,随后又写了多篇作品,如《大炮和风帆》《剃刀》等。

  克雷洛夫这一类寓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具有双重意义的。一方面是批判揭露统治者或表达对人民的爱,另一方面这些寓言已超越了当时的历史时代而具有普遍的意义,如《四重奏》是针对当年政府改组而写的,但是其要注重事物的本质而不是形式的思想却有普遍意义。《大车队》本来也是批判当年对库图佐夫指挥卫国战争不满的统治者上层,但是今天用来劝戒不要瞎指挥,不要看人挑担不吃力,也是很适用的。

  另一种是纯粹进行道德训诫的。克雷洛夫运用幽默讽刺,批判嘲笑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缺陷,总结人生经验,进而告诫人们应该如何完善自己。作者涉及的生活现象是很广泛的,诸如告诫人们不要听信别人谄媚吹捧(《狐狸和葡萄》),不要过于挑剔而丧失时机(《挑剔的待嫁姑娘》),不要不分青红皂白怪罪别人(《主人和老鼠》),要谨慎对待友谊(《小树林与火》、《狗的友谊》),要谦虚好学(《狗鱼和猫》),要善于看到别人优点(《鹰和鸡》),要适可而止(《杰米扬的鱼汤》),要协作一致才能办好事(《天鹅、狗鱼和大虾》),要有柔韧不屈的品格(《橡树和芦苇》)等等。总之,克雷洛夫用寓言这种短小的形式表达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和深刻的现实性。请简述克雷洛夫寓言的艺术特色。克雷洛夫在写作上非常认真,在发表之前先朗诵给朋友们听,然后听取他们的意见,经常不止一次地修改,重写五到七次之多。

  克雷洛夫在专门创作寓言之前曾经是个剧作家,戏剧创作的一些特点在寓言中表现得也很明显,如结构紧凑,情节进展迅速。他的寓言篇幅不长,有的只几行就成篇,有的几行就刻画了形象的性格特征。对白是戏剧的基本要素,在寓言中也得到充分运用,有的寓言几乎通篇都是对话,而且对话又都符合形象的个性,如《橡树下的猪》、《猴子和眼镜》等。对比也是戏剧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克雷洛夫寓言中常常可以见到这种形象的对照,如自由与不自由(《风筝》),贫与富(《承包商和鞋匠》),有权和无权(《狼和小羊》),劳动与游手好闲(《蜻蜓和蚂蚁》)等等。

  克雷洛夫办讽刺杂志时,许多讽刺文章、小品都是他写的,幽默讽刺也就成为他寓言的另一特色,这种幽默讽刺常常表现在对性格的刻画,情境的设置,事件的结果等方面,如《狗的友谊》采取先扬后抑的手法达到强烈的讽刺,《狐狸和旱獭》用了一句“我只看到你嘴上常粘着鸡毛”,幽默地点明了狐狸的本质,《撒谎者》则采用以牙还牙、以撒谎对付撒谎来揭穿撒谎者。

  晚年的克雷洛夫仍然思维敏捷,有人称赞他作品出的版数最多,他笑称我的作品是给孩子看得,孩子容易弄坏书,版次就多了。有一次一位作家一个劲儿的大谈特谈他自己的作品,占用了很多时间,然后问克雷洛夫有什么新作品,克雷洛夫随即写出了著名寓言《杰米扬的鱼汤》,讽刺虽然不错但多次重复而没有新义的事情。晚年的克雷洛夫很看重普希金,常和他散步并畅谈文学,普希金也推崇克雷洛夫为最有人民性的诗人。因此普希金的死给了克雷洛夫很大的震动与刺激,从此再也没有写一篇寓言。1838年“庆祝克雷洛夫文学活动五十周年”举办。1854年在圣彼得堡的夏园的中心地带,树立了克雷洛夫的坐像,使得他成为第一位被树立塑像的俄国作家。像为克雷洛夫捧书而坐,周围是他寓言中塑造的众多形象。

  评论:俄罗斯伟大作家,其寓言集具有现实意义,至今仍深受广大少儿喜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3 00:25:36 | 显示全部楼层
1883年2月13日,德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理查德·瓦格纳逝世,享年70岁。
  
  瓦格纳是大型管弦乐的创始者,对歌剧艺术有重大改革。代表作品有《尼伯龙根的指环》《莱茵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里德》《诸神的黄昏》等11部歌剧,9首序曲,1部交响乐,4部钢琴奏鸣曲及大量合唱曲、艺术歌曲,撰写了《艺术与革命》《歌剧与戏剧》等著作。这是2004年7月18日,演员们在德国城市拜罗伊特排演瓦格纳创作的歌剧《帕斯法尔》。
  推荐理由:历史上伟大的音乐家,他的作品感染了无数的听众,值得记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3 00:27:43 | 显示全部楼层
1912年,孙中山请辞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原名孙文(1866-1925)。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革命的旗帜,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被尊称为国父。夫人宋庆龄女士,被尊称为国母。
  
  曾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中国国民党总理、广州革命政府大元帅。他是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孙中山先生对中国共产党采取支持政策,其遗孀宋庆龄女士更是透过实际行动表达对共产党的支持立场,一起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努力!在中国的主流舆论中是享有崇高名望的中国国民党革命人士之一。
  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广东香山(中山)翠亨村人,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赴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誓推翻清朝。1905年在日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赞扬孙氏“倡导国民革命,手创中华民国,更新政体,永奠邦基,谋世界之大同,求国际之平等”,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孙文被中国国民党尊为“永远的总理”;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都称他为“革命先行者”。在中国大陆也有人称他为“现代中国之父”,而台湾和大陆民间普遍称他为“国父”,他是中华民族的伟大领袖,台湾地区的民主象征。
  1 、家系
  孙中山家族的祖居地有“紫金说”和“东莞说”两种说法。“紫金说”由广东学者罗香林在1920年代提出,他认为孙中山的祖居地为广东省东江流域的紫金县公馆地区,与翠亨的孙氏不同宗。“东莞说”为孙中山故乡的翠亨孙氏所提出,此说认为孙氏为汉族,祖居地为广东省东江流域的东莞市长安镇上沙村,主要依据为孙中山家族的族谱。罗香林的“紫金说”提出之后,一直与“东莞说”针锋相对,故而产生了关于孙中山祖居地的争论。“东莞说”一直是被社会主要接受的说法,现在孙氏家族的长子嫡孙孙满等亲属后代均亦认同。虽有“紫金说”与“东莞说”两种学说的争议,但孙中山的祖先从东莞迁居到珠江口西岸的香山翠亨村的情况,则是被公认的。
  3 家族 祖父孙敬贤(1789年~1850年), 祖母黄氏(1792年~1869年), 父亲孙达成(1812年~1888年), 母亲杨氏(?年~1910年)。
  3 兄弟姊妹 长兄孙眉, 姊孙妙茜, 妹孙秋绮, 另有一兄一姐早殇。
  3 妻妾 首任妻子卢慕贞(1867年~1952年),(1884年与孙中山结婚、1915年离婚。) 妾陈粹芬。 妻宋庆龄 (被尊称为国母)(1893年~1981年),(1915年与孙中山结婚,)
  3子女 子孙科(1891年~1973年) ,长女孙娫 ,次女孙婉(又作孙琬) 。三人都是卢慕贞所生。
[编辑本段]名字由来
   孙文使用过不少名字,多数是为了宣扬革命或摆脱通缉而取的,部分则在于表达人生期望。除了下列实际使用的名字外,孙文还用过陈文、山月、杜嘉偌、公武、帝朱、高达生、吴仲等化名,以及杞忧公子、中原逐鹿士、南洋小学生、南洋一学生等笔名。1912年民国成立之后,孙氏本人于所有公私档案均以“孙文”署名。在西方,孙氏以“Sun Yat-Sen”(即孙逸仙的粤语的英文音译)之名闻于世。
[编辑本段]早年生涯
  孙中山在清同治五年十月初六日寅时(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中国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农民之家,为家中季子。七岁时入私塾接受传统教育。1879年,十四岁的孙中山受长兄孙眉接济,随母乘轮船赴夏威夷,始见“沧海之阔,轮舟之奇”。孙在当地英国国教会开办的用英语授课的小学“意奥兰尼书院”(Iolani School)修读英语、英国历史、数学、化学、物理、圣经等科目。1881年毕业,获夏威夷王亲颁英文文法优胜奖。之后进入当地最高学府、美国教会学校“奥阿胡学院”(Oahu College)(相当于中学程度)继续学业。1883年由于孙中山有信奉基督教的意向,被兄长送回家乡。同年冬天到香港,与陆皓东一同于公理会受洗入基督教,并就读于拔萃书屋(今日之拔萃男书院)。次年进入中央书院(今日之皇仁书院)。1887年进入香港西医书院(香港大学的前身),1892年7月以首届毕业生中第二的成绩毕业,并获当时之香港总督威廉·罗便臣亲自颁奖。之后他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
  孙中山 孙中山最初未言革命,尝于1894年《上李鸿章万言书》中,提出多项改革建议,惟李鸿章断拒。失望之余,孙中山11月24日赴檀香山茂宜岛募款组织兴中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口号,企图以排满思想为其革命事业铺路。1895年孙中山到香港,会见旧友陆皓东、郑士良、陈少白、杨鹤龄等人,准备筹划生平第一个革命组织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目标。同年2月12日,孙中山在中环士丹顿街13号正式成立了“香港兴中会总会”。其时,杨衢云、谢缵泰等人已先以“开通民智、改造中国”为宗旨创立“辅仁文社”。孙中山以志业相近,遂与辅仁会社接洽,衢云等欣然同意举全社并入兴中会;于是租赁总会所一处,托名“干亨行”。2月20日,孙中山在香港大学作公开演讲,并提到他的革命思想源于香港。
[编辑本段]革命生涯
  1895年2月21日(正月二十七日),兴中会总会在香港成立,与会者皆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兴中会选出杨衢云为会办(当时称为伯理玺德天,即 President),孙为秘书。3月16日(二月二十日)首次干部会议决定先攻取广州为根据地,并采用陆皓东所设计之青天白日旗为起义军旗,即分工展开各种活动,孙中山主持前方发难任务,衢云主持后方支援工作。
  孙中山进入广州,创农学会为机关,并广征同志,定重阳节(10月26日)为起义之日。可是因为事先泄密,这次起义失败作收,以陆皓东为首的多数成员被捕处刑,孙中山则被清廷通缉,遭香港当局驱逐出境,流亡海外。孙于11月避往日本,并于此时起剪掉辫子,改穿西服。1896年初与其妻儿抵达夏威夷,再转往美国,希望在旅美华侨中发展兴中会及筹款。
  同年秋天,孙中山转往英国伦敦,在当地被清廷特务缉捕入中国使馆,成为国际事件。事件后来被称为“伦敦蒙难记”(Kidnapped in London),孙并被邀出书描述其遭遇,亦因此事而名声大噪。1897年,孙经加拿大,转往日本。先结识宫崎寅藏、平山周,二人后来成为孙中山的长期支持者;透过宫崎及平山,孙再结识日本军政、帮会中人,包括犬养毅、大隈重信、山田良政等人;并一度接触梁启超等保皇派。1900年庚子国变引来八国联军,孙中山借机联系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希望能筹划南方诸省独立,成立类似美国的合众国政府,李也答应与其会见。但在日本友人协助下却发觉不过是个清廷陷阱。而后李赴北京协调条约之事,此会面也无疾而终。同年9月,孙中山与日本友人及原兴中会骨干人物先赴香港,被禁入境后转往台湾,得当地日本官员答允支持在广东发动起义(称惠州三洲田起义)。后因日本官员临时改变态度而失败,孙亦返回日本。
  1903年夏在日本青山开办革命军事学校起,改革命誓词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同年9月,孙中山离日再赴檀香山,希望再次在华侨中发展革命。1904年初,孙中山在檀香山加入洪门,成为致公堂洪棍。同年赴美国,一度被美国移民局扣留在旧金山。后得旧金山致公堂保释及代聘律师方才免被遣送回中国。孙中山之后到东岸寻求华侨支持革命,并于纽约首度发表对外宣言,希望博得外国人士对革命的支持与好感,但并未取得甚大成果。年底收到中国旅欧学生资助,转往欧洲活动,在伦敦、巴黎、布鲁塞尔等地中国留学生中活动宣传革命,并从留学生中筹得款项,于1905年中再赴远东,7月抵达日本横滨。在宫崎寅藏介绍下与黄兴见面,并开始筹划联合各革命组织。
  1905年8月,在日本人内田良平的牵线下,结合孙中山的兴中会、黄兴与宋教仁等人的华兴会、蔡元培与吴敬恒等人的爱国学社、张继的青年会等组织,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为同盟会总理,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政纲,并以华兴会机关刊物《二十世纪之支那》改组成为《民报》,在发刊词首次提出“三民主义”学说,与梁启超、康有为等改良派激烈论战。继编定“同盟会革命方略”,正式宣示所进行者为国民革命,将创立者为中华民国;并举所誓之四纲,定“军法之治,约法之治、宪法之治”三程序以达成之。
  1907年,日本政府受清廷压力,以一万五千元请孙中山离开日本。孙中山收款后于3月离开日本。由于此事未经同盟会内部商议,于是引起会内分裂。孙中山赴南洋后,在胡汉民、汪精卫等支持下,在南洋另成立同盟会总部。1907年5月命余丑起义于潮州黄冈,历六日而败,是第三次起义。1907年6月孙中山命邓子瑜起义于惠州七女湖(再今惠州市汝湖镇),历十余日而败,是第四次起义。7月6日徐锡麟起义于安庆,失败殉难。同年7月,孙经越南赴广西主持镇南关起义,再告失败。孙中山被法国当局拒绝入境,一直至辛亥革命成功以后才再踏足中国国土。1908年3月27日黄兴由安南率革命军进攻钦州,是第七次起义。4月,黄明堂起义于云南河口,是第八次起义。1910年2月倪映典发动新军起义于广州,是第九次起义。1909年至1911年期间,孙中山大部份时间在旅途之上,曾环绕地球多次,在各国华侨、留学生中筹划革命经费及外国政府支持,然而所得极为有限。
  另一方面,同盟会及其周边组织快速扩张规模,并于1910年一月成立同盟会美洲地区总会,期望能吸收更多海外华侨参与革命。此外又先后发动包括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黄兴领导的黄花岗起义在内的多次起义,直至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日)的武昌起义在危难中奋击成功,武汉当日光复,各省同志,咸起响应。据统计,自1894年到1911年之间发动的革命起义事件计有29次之多。至于1911年的武昌起义是共进会与湖北新军革命团体文学社共同策划的,甚至只是一次偶然的擦枪走火事件。当时孙中山人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典华城(今译丹佛),据《凤凰周刊》说当时的孙中山还在那里打工,因此并不知情,所以孙中山说:“武昌之功,乃成于意外”。
[编辑本段]出任临时大总统
  受到清朝政府全力追缉的影响,自1907年起孙中山便长期居留欧美各国。武昌起义时,孙中山人在美国丹佛而不在中国。初闻革命成功时,孙中山还有些讶异,但随即在海外华人与美国的同情者间筹集资金。12月20日孙中山赶赴上海,并于28日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于1912年1月1日(辛亥十一月十三日)在南京宣誓就任,并循革命军与袁世凯的秘密协议,特申“颠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至专制政府既倒,民国卓立于世界,即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月底组成临时参议院。民国元年2月12日,清帝溥仪发布《退位诏书》,孙中山即于13日向参议院请辞并举荐袁世凯以自代。兹后苦心孤诣协助袁氏依民主程序选任、就职、组职内阁,尤特重其向国民宣誓一事,引导袁氏步入民主程阶。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当时孙中山领导的临时政府实力有限;虽然大部分的省份已脱离清政府的控制,可主要的军事凭借却是各地的团练与新军,或是混入部分华侨以及洪门与旗下哥老会的成员,无论在装备与士兵素质上,皆无法与清朝主力北洋军抗衡。此外由于孙并未实际投入革命战事,故各省的革命势力纷纷推出自己的领导,使革命势力呈现多头马车的情形。革命军被北洋军接连击败后,孙中山决定与北洋军的统帅袁世凯和谈,希望通过给予袁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让袁成为清朝垮台的最后关键。最后孙与袁达成协议: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由袁接任,袁则以实际行动迫使清朝皇帝退位。同年2月12日,清朝皇帝接受袁的条件,下旨逊位,中华民国终完全取代过去的帝国体制。隔日2月13日孙辞去临时大总统,向临时参议院推荐袁世凯接任。
[编辑本段]二次、三次革命
  1912年8月,经宋教仁从中斡旋,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国民公党合并,改组为国民党。25日,孙中山在北京举行的国民党成立大会中被选为理事长,但孙中山以“决不愿居政界,惟愿作自由国民。”,即委宋教仁为代理理事长。1913年3月,宋教仁被暗杀,袁世凯嫌疑为原凶。孙中山力主南方各省起兵反袁,称为二次革命。由于实力不足,二次革命旋即失败。孙中山被通缉,不得不再次赴日本寻求援助。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建立中华革命党,并两次发表讨袁宣言。中华革命党要求党员向孙中山个人绝对效忠,要按手模宣誓;并且将国民按入党时间分成等级,享有不同待遇。部份同时流亡日本的国民党员对此反对,原同盟会中重要人物如黄兴、李烈钧、柏文蔚、谭人凤等俱未有加入。1915年10月25日孙中山与宋庆龄在日本结婚。1912年,任临时大总统时的孙中山
  袁世凯称帝失败后,孙中山重回中国。1917年,段祺瑞在张勋复辟后“再造共和”,废止了1913年选出的国会。身在上海的孙中山展开护法运动(亦称三次革命),号召国会议员一起到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组织护法政府并就职为大元帅,誓师北伐。但广州护法政府逐渐由桂、滇系军人控制,孙中山实力有限,甚至出现“政令不出士敏土厂(大元帅府)”的情况。孙中山曾尝试发动兵变而未果。1918年桂、滇各系控制国会改组护法政府,以七总裁取代大元帅,孙中山被架空,被迫去职。1919年10月,改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1920年,陈炯明成功击退盘踞广州一带的桂、滇系,请孙中山重回广州。次年,广州非常国会取消军政府,选孙中山为大总统(习惯上称为非常大总统),开始第二次护法运动。孙中山就职后力主军事北伐,最终与主张暂缓军事,联省自治的陈炯明产生激烈冲突,于1922年6月爆发炮击总统府事件,孙中山离粤退居上海。
  1921年后,孙中山在宣讲解释三民主义时,几度提及有人用世界主义反对其提倡民族主义。关于此事,后来的研究者从反对帝国主义的角度解释演讲的内容,指出反对世界主义是孙中山在他后期活动中为了宣传民族主义而进行的思想批判之一。(注:张磊:《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孙中山:愈挫愈奋的伟大先行者》,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02页。原载《北京大学学报》1957年第4期。)不过,孙中山当时回应的直接对象,并不是帝国主义,也不是泛指一般的世界主义。近年王尔敏先生的《中山先生民族主义正解》,照孙中山的演讲指其说是警戒国人不可醉心于新文化运动(注:王尔敏:《中山先生民族主义正解》,台北,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1999年版,第186页。关于孙中山回应世界主义的所指,海内外学人较少直接论及。2000年11月在中山翠亨的“孙中山与20世纪的中国社会变革”学术讨论会上,有学者就此提问,无人能够具体回答。一般相关著述主要是正面阐述民族主义。),亦未明确其对内对外的具体所指。追究孙中山的回应对象,可以了解世界主义在近代中国发生发展的渊源脉络,尤其是对于五四新文化时期中国思想界各派受此影响的实际状况,有所把握。这不仅有助于理解近代中国知识人在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的缠绕之间所做的两难选择,更对今日平衡民族主义与全球一体化的矛盾有所借鉴。
[编辑本段]联俄容共
  第二次护法后,孙中山开始考虑与共产党合作的可能。1923年1月,孙中山与苏联政府全权代表越飞在上海会面,正式讨论与共产党合作。孙、越会面曾后发表《孙文·越飞联合宣言》。
  1923年年初,陈炯明部被逐出广州,孙中山得以在3月回粤。12月29日,孙中山落实接受列宁和共产国际的协助重建大元帅府,共产国际派出鲍罗廷到广州为孙中山顾问,以苏共为模式重组中国国民党。1924年1月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布实行联俄联共政策。在苏联援助下,于3月组建黄埔军校,并以蒋介石为校长。11月,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推倒曹锟,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惟健康已急转直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时,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和苏俄共产党帮助,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国民党“一大”的成功,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这次合作实现后,以广州为中心,汇集全国的革命力量,很快开创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新局面。同年10月,具有进步思想的将领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吴佩孚控制的北京政府,联合奉系军阀张作霖,推段祺瑞为临时执政,同时电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此时的孙中山已是重病缠身,为了国家的前途他毅然北上,并提出“召开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两大号召,同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作斗争。孙中山先生1924年11月离开广州,绕道日本,开始北上之行。12月4日到达天津,受到两万群众欢迎。由于一路颠簸和北地严寒,先生旧病复发,边接受治疗,边接见京津要人,准备22日入京。18日,先生得悉“临时执政府行文各国使署,有尊重历来条约之意”,大失所望,遂病情加剧。段祺瑞又来电相催,说:“时局未定,庶政待商,务祈速驾,以慰众望”;先生复电:“准于十二月三十一日入京。”孙中山先生12月31日抵京,受到两万多群众欢迎,随后入住北京饭店。
[编辑本段]革命尚未成功
  孙中山1925年1月抵京后即开始病发,1925年1月26日,先生被确诊为肝癌,在协和医院接受手术。2月18日,先生移至行馆接受中医治疗;3月11日,先生自知不起,由夫人扶腕,在《孙中山国事遗嘱》、《孙中山致苏联遗书》上签字。最终于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享年58岁,孙中山临终时同意汪兆铭所代笔的《总理遗训》及《致苏联政府书》。香港《华字日报》翌日报道了 孙中山的死讯:“孙文吐呕大作。不能进食。脉搏骤增至一百六十度。呼吸十八次。极危险。克礼医生在左右看护。终夜不离。戴天仇为孙草遗嘱。唯孙尚未签字……孙文病至十日晚大变。腹胀加增。克礼为之打针放水。今日上午九点三十五分钟逝世。当弥留时。戴天仇代草遗嘱。孙科急电粤民党要人来京。”1920年孙中山在上海
  同日,胡汉民饬令各地停止宴会:“十二日午一时胡汉民接汪精卫来电、谓孙中山于十二日上午九时四十分病终京寓,胡汉民即分饬各大小机关、由十二日起、下半旗七天、并令公安局分饬市内酒楼、即日起停止宴会、市民停止七天、在职人员则停止一个月、各机关用蓝印一月、兵士及各机关职停员缠黑纱一月。”1925年4月2日,孙中山安厝于北京西山碧云寺内石塔中。北伐成功后,于1929年6月1日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弥留之际,孙中山提到国事的遗言是:“和平……奋斗……救中国!”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在北京签名吊唁者74万多人,参加送殡者30余万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是治丧处成员并敬献长挽联:
  “广东是现代思潮汇注之区,自明季迄于今兹,汉种孑遗、外邦通市、乃至太平崛起,类皆孕育萌兴于斯乡,先生挺生其间,砥柱于革命中流,启后承先、涤新淘旧,扬民族大义,决将再造乾坤,四十余年,殚心瘁力,誓以唤起自由独立之精神,要为人间留正气;
  “中华为世界列强竞争所在,由泰西以至日本,政治掠取、经济侵凌、甚至共管阴谋,争思奴隶牛马尔家国,吾党适丁此会,丧失我建国山斗,云凄海咽、地暗天愁,问继起何人,毅然重整旗鼓,亿兆有众,惟工与农,须本三民五权、群策群力,遵依牺牲奋斗诸遗训,成厥大业慰英灵。”
  1925年3月11日,孙中山弥留之际,他在三份遗嘱上签署。今日中国人常提到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出自孙中山留给国人的政治遗嘱。他当日托咐何香凝要“善视孙夫人(宋庆龄)”,“弗以其夫人无产而轻视”,何香凝回答:“先生,我亲近先生二十多年,同受甘苦,万一先生不测,我们当尽力保护夫人及先生遗族。我虽然知识能力都很薄弱,但是总算能够亲受总理三民主义的教诲,我有一分力量,必定尽力宣传。”孙中山过去一再推迟为遗嘱签字,此时在宋庆龄附助下,在三个遗嘱文件上签名。
[编辑本段]遗书
  1 家事遗书 “余国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
  2 政治遗书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3 致苏联遗书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大联合中央执行委员会亲爱的同志:
  我在此身患不治之症。我的心念,此时转向于你们,转向于我党及我国的将来。你们是自由的共和国大联合之首领,此自由的共和国大联合,是不朽的列宁遗产与被压迫民族的世界之真遗产。帝国主义下的难民,将藉此以保卫其自由,从以古代奴役战争偏私为基础之国际制度中谋解放。我遗下的是国民党,我希望国民党在完成其由帝国主义制度解放中国及其他被侵略国之历史的工作中,与你们合力共作。命运使我必须放下我未竟之业,移交于彼谨守国民党主义与教训而组织我真正同志之人。故我已嘱咐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项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我深信你们政府亦必继续前此予我国之援助。亲爱的同志!当此与你们诀别之际,我愿表示我热烈的希望,希望不久即将破晓,斯时苏联以良友及盟国而欢迎强盛独立之中国,两国在争为世界被压迫民族自由之大战中,携手并进以取得胜利。谨以兄弟之谊祝你们平安!”
[编辑本段]思想精神
  孙文的思想大部分是他将西洋欧美各家学说综合整理而来,但是也有少部分见解是“兄弟(我)所独创”(孙文语)。
  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
  “人民有权,政府有能”的“权能区分”;广兴福利,大有为式的“万能政府”。
  人民之权又称为政权,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
  政府之能又称为治权,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是为“五权宪法”。
  人民行使政权的基本训练与条件:民权初步,即议事规则。
  中央与地方的“均权制度”,以县为单位的“地方自治”。
  在经济思想方面,提倡社会互助理论,曾说“人类进化之原则与物种进化之原则不同,物种以竞争为原则,人类则以互助为原则。”似是受到达尔文进化论与俄国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
  政治现代化建设方面,主张渐进主义的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说。军政时期优先消灭军阀土匪,应实行军管。训政时期优先基础建设与民权初步训练,应实行一党执政。宪政实行之条件是全国半数以上县市具有选举罢免地方首长之条件,公民具有发动创制复决之条件,则选举召开国民大会制订宪法,还政于民,实行多党竞争的现代政治制度。
  以王道为基础的区域合作和政治架构:大亚洲主义,以及向国际投资开放的实业计划。
  人生哲学:“不做大官,要做大事。”
  哲学主张:“知难行易”。
  税收思想
  平均地权是孙中山提出的经济纲领之一。他提出的具体措施是在革命政权建立后,令地主自报地价,国家向其抽1%的地价税,“并于必要时报价收买之”,以后土地增值部分则全部收归国有。他认为,征收地价税还可减轻人民的赋税负担,“私人永远不纳税,但收租一项,已成为地球最富之国”,“把几千年捐输的弊政永远断绝”。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他对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有了新的认识,于晚年提出了“耕者有其四”的口号。孙中山主张通过征收直接税节制私人资本,同时大力发展国家资本,建立一种“国家社会主义”。征收直接税,就是采用累进税率,多征资本家的所得税和遗产税,改变国家财源主要取之于农民和商人的旧税法。孙中山还主张轻税促商,促进货畅其流。他对清末厘金税的弊政深恶痛绝从为厘金“处处敛征,节节阻滞,商贾为之裹足,负贩从而怨嗟。如此而欲百货畅其流,岂不难乎?”他指出“只有轻税保商,财源自足”。
  天下为公
  孙中山先生赞扬霍元甲“欲使国强,非人人习武不可”之信念和将霍家拳公诸于世的高风亮节,亲笔写下了“尚武精神”四个大字,惠赠精武体育会。
  先生名言
  君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凡百事业,收效愈速,利益愈小;收效愈迟,利益愈大。
  疾风然后知劲草,盘根错节然后辨利器。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当大官
  人类要在竞争中生存,便要奋斗。
  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
  事功者一时之荣,志节者万世之业。
  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
  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学者贵知其当然与所以然,若偶能然,不得谓为学。
  自己应为之事,勿求他人;今日应为之事,勿待明日。
  古人进步最大的理由,是在能实行。能实行便能知,到了能知,便能进步。
  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
[编辑本段]功过评价
  历史人物的出现使我们能从中学到经验,知识,小之而言,可为我们分辨是非,大之而言,可为国家的发展指明出路,所以对历史人物我们不能用片面的方法去分辨,不能用简单的对或错,就直接肯定或否定,而是要全面的,如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评价。
  孙中山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组织革命政党,发动武装起义,领导了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历史上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皇朝专制统治,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风起云涌的历史新篇章,功载千秋,万古流芳。
  在涉及整个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的具体史实时,由于人们所持的视角和论旨的不尽相同,却出现了种种歧义。例如,小而化之,有人将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说成是导致革命失败的重大失误和主要原因;大而化之,有人将孙中山缺乏依靠工农大众作为革命主力军的指导思想、缺乏先进的建党理论、缺乏正确的建军路线认作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等等。但我们应该认识到:由于客观上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强大压力与革命党本身的涣散无力,孙中山经过斗争后被迫接受与袁世凯妥协的条件,在清帝退位后,于1912年2月13日向临时参议院辞去临时大总统职,让位于袁世凯。这是中国当时的阶级力量对比和外国干涉的结果(这是由于中国若实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将严重损害列强在中国的侵略权益,从这个角度看,孙中山所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具有反对封建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这两大重要意义和贡献。)
  如若从孤立的视角单纯地看待这一史实事件,确实,孙中山之让位于袁世凯,是导致袁世凯窃国、革命政权旁落、共和制度倒退的起始成因,有些史论、史说由此引申出“孙中山一大失误”的评价,似乎顺理成章。然而,从客观现实来看,把此事件放在当时清末民初的历史大范围和社会大环境中考察,却自然而然地得出截然相反的评价——孙中山之让位于袁,不仅不是失误或局限性,相反,是促成清帝退位和推翻封建专制制度,促使民主共和旗帜飘扬和革命思潮深入民心的一大历史功绩。
  1905年8月,孙中山与黄兴、刘觉民等人,以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为基础,在日本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党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他所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宗旨被采纳为同盟会纲领。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同盟会的成立,有力地促进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孙中山与历代反抗封建皇朝的农民起义英雄和同代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之显著不同之处在于:一是通过他方式独到的认真学习和深入思考,将欧美资本主义制度之精华与中国落后封建专制制度之国情相结合,从“以民为本” 的宗旨出发,不仅提出了“三民主义”基础学说,同时还就改造落后旧中国的伟大目标,从国体、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诸方面作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设想和规划,形成了系统化的革命理论;二是他自发动和组织革命伊始,终其一生,在领导整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程中,始终不渝地坚持彻底的反封建立场和坚定的革命方向,面对满清朝庭的通揖、反动军阀的围攻、帝国列强的威逼、维新保皇派的论战、阵营内部的叛乱、同党战友的分歧,在极其艰难充满风险的环境中,几番组织和改造革命政党,多次发动武装起义,“愈挫愈奋,再接再厉”,不屈不挠,战斗不息;三是他始终坚守“一心为公” 的崇高精神境界,从建立兴中会、同盟会,发动广州、惠州、黄花岗等十次武装起义,到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临时政府、举行二次革命,到组织和改造国民党、组建黄埔军校、实施国共合作,直至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抛却个人名利,彰显博大胸怀,大公无私,一生操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孙中山的理论学说、立场信念和品德情操,可说是独秀一枝前无古人 ,也正是由于孙中山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与革命理论的宣扬,才使得广大中国民众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走出对民主共和的“反动”政治思想认识误区,有力的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扩大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影响,使得民主共和深入人心。即便是后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也是在孙中山工作的基础上才得以发展。
  在丰富多彩的孙中山历史研究的文章作品中间,有一种史说或史论,在评说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命题时,将主要原因归结为孙中山及革命党领导人物“缺乏阶级分析的理论基础,没有依靠工农大众作为革命主力军;缺乏先进的建党路线,没有用远大理想武装革命党人的头脑;缺乏正确的建军路线,没有建立起一支统一指挥的革命军队”之历史局限性。是的,如若撇开孙中山所处时代的历史大范围和社会大环境,用后代人的视角去俯视前代人的史实,此类评说似乎理正言顺无可挑剔;然而,须知,时处清末民初,马列主义未入国门,孙中山远渡重洋游历英、美、日本诸国,接受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思想的教化,他所从事和领导的革命事业只能归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后人所持有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与孙中山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学说自然会有不同之处,孙中山领导的“起共和而终帝制”与共产党领导的“推翻三座大山”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经验的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的结果也存在差距。于是乎,这种以后人的成功去衡量前人的失败、以今人的觉悟去审视古人的意识所得出的所谓“孙中山的历史局限性”,成了空中楼阁式的高谈阔论,失去了历史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何况,伟哉孙中山,到了晚年,从军阀割据残民误国、帝国主义侵略有进无退、武装起义屡遭失利、共和大业日暮途穷的逆境中反思自省脱身而出,慷慨接受马列主义与无产阶级运动新潮思想的洗涤,重新解释旧三民主义,改组国民党,主张国共合作,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建立黄埔军校,重新培育革命队伍,在思想上完成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者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者的转变,如果不是英年早逝,他未必不能成为毛泽东式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这便是“历史局限性”一说并不恰当的历史明证。
  诚然,实事求是地分析,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孙中山是人不是神,他的理论学说并非十全十美,他的行为实践也非完美无缺。譬如,他对当时旧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状态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特点尚缺乏深入的研究,他对袁世凯、段琪瑞、陈炯明、一类新旧军阀的两面派面目有失洞察,他对革命党内部严重的矛盾分歧团结乏力,他对建立革命军事力量的认识姗姗来迟等等,都是他个人思想行为的局限性。但是,与当时旧中国的历史大范围和社会大环境的客观现实相比照,他个人的这些局限性皆属局部性的和微不足道的失误,无碍于整个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方向大局和历史轨迹,更无损于他创立革命学说、领导革命运动和开创历史新篇的光辉形象。
  所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未能彻底实现革命目标,是时代的局限和国情的制约,决非孙中山个人的思想行动所能左右;同理,中国近代史上这场旧民主主义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正是这场轰轰烈烈和正义悲壮的革命,为其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作出了演示、提供了经验、准备了条件。故而,中国之所以能够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孙中山不仅是革命的先行者,而且是创造历史的第一功臣,这也是历史的不争事实。
  孙文被中国国民党尊为“永远的总理”;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大陆历史课本则称他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对中国共产党采取支持政策,其遗孀宋庆龄女士更是透过实际行动表达对共产党的支持立场,一起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努力!在中国的主流舆论中是享有崇高名望的中国国民党革命人士之一。在中国大陆也有人称他为“现代中国之父”。
  值得一提的是,每逢重大节日(如国庆节)天安门广场上都会悬挂一幅巨大的孙中山先生画像,可见中山先生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
[编辑本段]趣闻轶事
  据唐德刚表示:武昌起义成功后,当时接到电报的孙中山正在科罗拉多州典华城(今译丹佛)友人卢瑞连开的餐馆中当“企台”,端盘子。(《晚清七十年(5)袁世凯、孙文与辛亥革命》)
  冯自由《革命逸史》记载孙文喜欢下象棋,但棋艺不精:“中山毕生不嗜烟酒,读书之余,间与人下象棋,然习之不精,好取攻势而懈于防守,故易为敌所乘,余与胡汉民何香凝等皆尝胜之。外国纸牌尤非其所好,然颇精于三十年前盛行之广东天九牌,乙巳以前居横滨时,每与陈四姑(名香菱)、张能之夫妇玩之。”
  过去国民党宣传孙中山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College of Medicine for Chinese),并且在学成绩满分,第一名毕业,由教务长康德黎博士(Dr. James Cantlie)颁发毕业证书。但事实上当年的毕业生只有二位,孙氏及江英华。香港西医书院在当时是一个未获立案的学校,未能获得香港当局的承认,必然无法取得香港的行医执照。
[编辑本段]先生年表
  革命
  1883年 与陆皓东捣毁神像
  1884年 “始有志于革命”
  鼓动“勿敬朝廷”,被视为“大逆不道”,与陈少白、尢列、杨鹤龄为“四大寇”
  《致郑藻如书》
  1894年 《上李鸿章书》
  兴中会成立
  1895年 香港密谋起义失败,陆皓东等就义
  1896年 伦敦蒙难
  1898年 拜会康、梁
  1899年 两党合作失败
  1900年 惠州起义失败
  1904年 加入致公会
  1905年 同盟会成立
  《民报》创刊,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
  1906年 提出“五权宪法”
  1907年 潮州黄冈起义
  惠州七女湖起义
  钦州、廉州、防城起义
  镇南关起义
  1908年 钦州、廉州起义
  云南河口起义
  1910年 广州新军起义
  1911年 武昌首义
  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 宣誓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发表《孙大总统对外宣言》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辞临时大总统职
  受任全国铁路督办
  1913年 宋教仁被刺
  发动二次革命
  1914年 成立中华革命党,任总理
  1915年 发表《讨袁声明》,发动“护国运动” 
  1916年 发动护法运动
  非常会议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
  1917年 被迫辞去大元帅职,
  致电列宁和苏维埃政府
  列宁复函孙中山,向“中国革命的领袖”致敬,“共同进行斗争”
  1918年 《建国方略 心理建设》付梓
  发表《护法宣言》
  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
  1921年 就任非常大总统,再次在广州建立政权
  《建国方略 物质建设》付梓
  会见李大钊
  1922年 以大元帅名义发动员令,命令各军分路出师北伐
  与陈炯明失和,北伐失败
  李大钊由京到沪会见交谈,并介绍李大钊加入国民党
  1923年 发表《中国国民党宣言》,公布《中国国民党党纲》,《中国国民党总章》
  发表《孙文—越飞宣言》,复命廖仲恺与越飞商谈中苏联合细节
  再建大元帅府,就任陆海军大元帅
  发表《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中国国民党党纲草案》
  发表《关于粤海关关余问题宣言》,抗议美、英干涉中国内政
  李大钊抵广州,协助完成国民党改组和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准备工作
  1924年 中国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筹办黄埔军校
  发布《国民政府建国大纲》
  通过《国共合作草案》、《国民党与世界革命运动草案》
  发布《北伐宣言》,举行北伐誓师典礼
  应冯玉祥之邀,同意北上
  发表《北上宣言》,重申反帝和反对军阀,废除不平等条约,召开国民会议
  发表《入京宣言》
  1925年 病危,口授遗嘱、《致苏联遗书》
  在《遗嘱》及《遗书》上签字
  病逝,遗言“和平、奋斗、救中国”
  家
  1866年 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
  幼名帝象。取名文,号日新,字德明
  父孙达成,母杨氏,兄孙眉
  1877年 兄孙眉回乡完婚,9月,再返夏威夷创业
  1884年 与卢慕贞夫人结婚
  1888年 父孙达成逝世
  1891年 初识陈粹芬夫人
  子孙科生于翠亨村
  1894年 长女孙娫(瑗)出生
  1896年 次女孙婉(琬)出生
  1902年 与大月薰结婚(存疑)
  1906年 宫川富美子出生(存疑)
  1910年 母亲杨氏逝世
  1912年 陈粹芬夫人离开
  1913年 长女孙娫(瑗)病逝于澳门
  1914年 陈粹芬收养孙容
  1915年 兄孙眉逝世
  与卢慕贞夫人协议离婚
  与宋庆龄夫人结婚
  1925年 中山先生逝世
  1952年 卢慕贞夫人逝世
  1958年 孙容病逝
  1960年 陈粹芬夫人逝世
  1973年 子孙科逝世
  1979年 次女孙婉逝世
  1981年 宋庆龄夫人逝世

一代伟人,当之无愧的国父。如果他没那么早离开,中国革命也许会是另一番景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3 00:33:52 | 显示全部楼层
1939年2月13日,印度援华医疗队经长途跋涉,到达延安,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






毛泽东亲自接见了他们。印度援华医疗队为了表明他们支援中国人民民族解放事业的决心,全体成员都在自己姓氏后面加上一个“华”字—爱德华、柯棣华、卓克华、木克华和巴苏华。柯棣华原名德瓦卡纳思·桑塔拉姆·柯棣尼斯,1910年出生于印度孟买省的一个小镇。1942年12月9日,他由于过度疲劳,病痛发作,不幸去世,年仅32岁。他的陵墓塑像同白求恩陵墓塑像一同并立在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人们长久地缅怀这位献身于中国革命的印度人民的优秀儿子。毛泽东主席为他亲笔题写挽词:“全军失一臂膀,民族失一友人。柯棣华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是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的。”


评价:中印友好的历史见证,牢记历史,展望未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3 00:45:11 | 显示全部楼层
1974年2月13日苏联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被苏联政府驱逐到联邦德国

  

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台湾译作索忍尼辛,港澳译作索赞尼辛(俄语:Александр Исаевич Солженицын,拉丁化:Aleksandr Isayevich Solzhenitsyn;1918年12月11日-2008年8月3日),苏联—俄罗斯的杰出作家,苏联时期著名的持不同政见者。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他在文学、语言学等许多领域有较大成就。

1962年发表描写苏联集中营生活的中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作品受到赫鲁晓夫的推崇,他从此出名。翌年接连发表《玛特辽娜的家》等3个暴露社会阴暗面的短篇小说。

在1967年给苏联第四次作家代表大会的代表们散发对本国书刊检查制度的“公开信”,抗议苏联的报刊检查制度,要求“取消对文艺创作的一切公开的和秘密的检查制度”,而大会通过了谴责他是苏联作家的叛徒的决议。

1968年写成暴露莫斯科附近一个政治犯特别收容所的中篇小说《第一圈》及叙述苏联集中营历史和现状的长篇小说《癌症病房》,均未获准出版。1968年《癌症病房》和《第一圈》在西欧发表。1969年他被开除出苏联作家协会。此时引起了国际上一些著名作家如萨特的抗议。

70年代后,他实际上已成为与物理学家萨哈罗夫齐名的苏联持不同政见者。1970年10月“因他在追求俄罗斯文学不可缺少的传统时所具有的道德力量”获诺贝尔文学奖(索尔仁尼琴没有前去领奖),同时他原在国内未获出版的作品及新作长篇小说《1914年8月》在西方国家先后问世。


评论:一个敢于和社会抗争的大作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3 00: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金豆  留住记忆“02月13日”

1945年2月13日
盟军飞机开始轰炸德累斯顿


盟军占领后的德累斯顿

  1945年2月13日,盟军飞机开始轰炸德国的德累斯顿。

  第一次空袭有400多架飞机参加。 在以后的四个星期里,有4000

架次飞机参加了轰炸活动。经过这几次轰炸,德累斯顿这座欧洲最美

丽的城市之一被毁坏,许多人在轰炸中死亡。


轰炸后的德累斯顿

评论:打击敌方的军事工业基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3 00:57:28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年2月13日——美国哈佛大学天文学家发现位于半人马座的白矮星BPM 37093,其核心是一颗直径达4,000公里的钻石。
这颗星星是现今所知宇宙中最大的一颗钻石:直径4000公里,重量相当于10的34次方克拉。

这颗白矮星的核心就是颗“宇宙大钻石”。

2月14日的情人节又快到了,女士们为礼物许愿时,不妨指名银河中一颗星星“BPM 37093”,因为这颗星星可是现今所知宇宙中最大的一颗钻石:直径4000公里,重量相当于10的34次方克拉。

“BPM 37093”位于半人马座,距离地球约50光年,它是一颗白矮星,小型恒星走到演化末期的产物,其核心是密度极高的结晶碳(即钻石),外部覆盖一层氢气与氦气。2004年的情人节前夕,美国科学家麦特考夫、英国剑桥大学的蒙哥马利、巴西科学家卡南宣布发现“BPM 37093”,当时麦特考夫开玩笑说:“就算是盖茨加上特朗普的财力也买不起。”

40年来,天文学家一直认为白矮星随着温度降低,其核心会结晶化,但确实证据始终难以观测。麦特考夫则是从白矮星的“BPM 37093”脉动振荡着手,推算出它的核心确已结晶。50亿年之后,我们的太阳也会蜕变成一颗白矮星,再假以一段时日,今日的太阳系中心将只见一颗超级大钻石。

点评:世界上最大的钻石迎接情人节的到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3 01:25:59 | 显示全部楼层
1907年2月13日 康有为将保皇会改称“国民宪政会”
    保皇会是1899年7月康有为在加拿大千岛地方组织的政治团体。以后他又在美洲、南洋、日本、港澳等地相继建立起同样的组织。保皇会与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敌,坚持君主立宪制,反对革命。其主要成员梁启超以“名为保皇,实则革命”为词,诱骗檀香山等地的一批兴中会会员加入保皇会,使兴中会革命组织遭受很大损失,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后,远在海外的康有为于1907年2月13日改保皇会为“国民宪政会”。
  当年7、8月间,梁启超、蒋智由、陈景仁等纠集一部分保皇党人在日本东京组织政闻社,创办《政论》,发布宣言,列举四大纲领:(1)实行国会制度,建立责任政府;(2)制定法律,巩固司法权之独立;(3)确立地方自治,正中央地方之权限;(4)慎重外交,保持对等权力。在宣言中还极力表白:他们的主张“为君主计,实有百利而无一害”,他们“对于皇室绝无干犯尊严之心”,“对于国家绝无扰乱治安之举”,企图以此换取清政府的信任。政闻社于11月在东京新田锦辉馆举行成立大会,同盟会会员和留学生对大会进行冲击,以示反对和抵制。政闻社成立后,除梁启超等数人外,大部分回国发展组织。1908年2月,政闻社本部由东京迁到上海,由总长马良主持社务。他创立法政学堂,派人联络立宪团体,交结王公大臣,并逐渐在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此外,该社同江苏的预备立宪公会的关系极为密切。1908年7月,政闻社以全体社员名义致电宪政编查馆,请定三年内召开国会。这一举动对全国立宪活动颇有煽动作用。慈禧太后对政闻社的活动早已不满,加之对康、梁旧怨未释,决定对这一举动予以禁止,适逢参加政闻社的法部主事陈景仁上书弹劾主张缓行立宪的宪政考查大臣于式枚,清政府乘机将陈景仁革职,并于8月13日以政闻社“多悖逆要犯”、“纠结党羽……阴谋煽乱”为由,下令予以查禁。至于国民宪政会,仅在国外活动,辛亥革命后瓦解。

点评:康有为等有识之士在近代中国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虽然失败,精神可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3 07:41:44 | 显示全部楼层
1980年2月13日中国首次派团参加冬季奥运会

1980年2月13日至24日, 第十三届冬季奥运会在美国普莱西德湖举行,中国首次派队参加,男女共28名运动员,参加5个项目的比赛。
  此次冬奥会有37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400名男女运动员参加38个项目的比赛。 计有63人、108次破奥运会纪录。 美国速滑运动员埃里克-海登囊括男子速滑全部5个项目的冠军,被授予本届冬运会最佳运动员称号。苏联队列金牌总数第一;东德第二。
  中国选手无一进入前10名行列,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
评论: 迈出了中国冬奥会历史性的一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3 08: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1895年 2月13日清政府派李鸿章赴日议和

  
  1895年 2月13日,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赴日议和。
  中日甲午战争在经历平壤、黄海、旅顺、东北等战役,清军连连溃败以后,清政府求和心切,答应日方要求,派“一意主和”的李鸿章前往议和。 3月14日,李鸿章及其子李经方,美国顾问科士达,离天津去日本,20日在日本马关春帆楼与日首相伊藤博文、外相陆奥宗光开始谈判。30日,双方订立停战协定。
  4月17日,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评论  甲午战争的失败,清政府加紧了乞降,帝国主义让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3 08:42:36 | 显示全部楼层
1990年2月13日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每年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

  
  在华盛顿纪念广场举行爱滋病防治活动,来自50个州和12个国家的8288名爱滋病人的被单陈列在一起



  
  爱滋病患者米克斯眼中充满了绝望和恐惧。几天以后他死了,这幅照片引起了人们对爱滋病的关注。




美国的爱滋病患者

点评:健康生活,预防艾滋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3 08:46:58 | 显示全部楼层
误发,请版主删除本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3 08:47:23 | 显示全部楼层
1910年2月13日——晶体管的发明者威廉·肖克利出生。
  

姓名(英文)
  WilliamShockley
  机构与职务
  1955年在硅谷创办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担任主任
  出生年月
  1910年2月13日出生,1989年去世
  出生国家、地点
  英国伦敦
  教育背景1
  936年,麻省理工(MIT)获固体物理学博士学位1932年,在加州理工学院获学士学位
  职业背景
  1963年开始,担任斯坦福大学教授1955-1963年,在硅谷创办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1936-1955年,贝尔实验室晶体管物理部主任
  30年代的HP是硅谷的源头。但真正使这块土地燃起电子之火,还要等另一位大人物驾到,这就是物理学家威廉·肖克利博士。是博士非凡的商业眼光,创造了硅谷;也是博士拙劣的企业才能,成就了硅谷。他是硅谷的第一公民,也是硅谷的第一弃儿。
  肖克利,1910年生于伦敦。3岁随父母举家迁往加州。从事矿业的双亲从小灌输科学,加上中学教师斯拉特的熏陶,他考入了加州理工学院,后进入麻省理工(MIT),修成博士后留校任教。不久,贝尔实验室来"挖角",其中就有他。1947年,肖克利与另两位物理学家共同发明了晶体管。这个用来代替真空管的电子信号放大元件,成为电子工业的强大引擎,被媒体和科学界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发明"。
  肖克利很想成为百万富翁。1955年,他回到老家圣克拉拉谷。这里,无论是气候还是环境,看上去都是开办晶体管工厂的风水宝地。肖克利在硅谷瞭望山安营扎寨,建立了肖克利实验室股份有限公司。他杀回人气旺盛的美国东岸,发布招聘信息。美国电子研究领域精英们的应聘信纷纷涌来。他聘用了八位优秀人才。这是从未有过的伟大天才的集合,所有的人都在30岁以下,正处于才能喷涌的顶峰。大伙都是慕大名而来,摩拳擦掌要干一番大事业。但他们初到实验室,都大吃一惊:所谓的实验室是光秃秃的白墙、水泥地和裸露在外的屋橼。
  1956年1月,肖克利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奖。那天早晨7点钟,他接到了电话,将手下的年轻科学家带到该市豪华的"黛娜木屋"餐馆,举行香槟早餐会。大伙异常兴奋,觉得自己多么不同凡响。因为有哪家公司是由诺贝尔奖得主领导的呢?他们觉得自己已到了改变整个世界的边缘。可惜欢乐是如此短促。肖克利,这位20世纪最具才华的人物,也是最让人难以捉摸的人物。对管理技巧一窍不通,甚至跟人打交道的能力都没有,却偏偏十分自以为是。一位硅谷经理人员说他是"一位天才,又是一位十足的废物"。
  肖克利曾说,在10个人中就有一个是精神病人。所以,现在有两个精神病患者在为他工作。为这个原因,他要求所有雇员去接受心理测验。他不相信任何人。"如果我们在实验室搞出什么名堂,他需要打电话给贝尔实验室的老朋友,问这是不是真的,这对提高士气没有任何积极影响"。肖克利跟人说话,总象对待小孩子一样,态度日趋傲慢。他的门徒们提议研究集成电路,但肖克利拒绝了他们的建议。到1957年,8人中有7人产生跳槽的想法。
  肖克利立志超过象HP的休利特和帕卡德这样的企业贵族。但他的千里马们很快密谋策反。肖克利大发雷霆,把他们称作叛徒,时称"叛逆八人帮",成了硅谷最著名的典故之一。他们创办了具有传奇色彩的仙童公司。
  肖克利的梦想破灭了。1960年,肖克利实验室卖给了克莱维特实验室,1965年又转卖给了AT&T。1968年,它永远地关闭了。但他的"叛逆八人帮"成了硅谷最重要的火种。几年后,他们发明了集成电路,改变了整个世界。
  肖克利以自己惨痛的失败成全了硅谷的繁荣。但也有人说,肖克利对硅谷来说是一种报应。因为在肖克利之后,原先由HP创立的标准从此走向消亡,肖克利留下的东西弥漫在硅谷上空:贪婪、天才、忠诚瓦解、野心、悲剧和突然的毁灭,正是这些构成了未来硅谷周期性的特征。
  8个人如此决断地离去,是肖克利一生中最大的打击,他永远不会原谅他们。但是三年后,在一次商业宴会上,他偶遇诺宜斯,肖克利还是率先打招呼:"你好,罗伯特",然后便走开了。从那以后,他们有近20年时间没再说过话。
  这位老科学家发财梦彻底破灭,被迫弃商就教,于1963年到斯坦福大学做教授。70年代,肖克利公开宣称:并不是所有的人在遗传上都是在同等水平的,也不是在同等的基础上进化的。他承认自己为"诺贝尔精液库"作了贡献。这些极具争议的活动,经过宣传媒体的广泛报道,不幸地掩去了肖克利的科学成就和他对硅谷所做的贡献。

评论:他发明的晶体管给电子技术带来了一场大的革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3 08:50:36 | 显示全部楼层
1945年2月13日
苏军占领布达佩斯


苏军到达布达佩斯


  
苏军占领布达佩斯

评论:二次大战改变了东西方格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njzcrp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9-2-13 08:58:53 | 显示全部楼层
1998年2月13日
美国宇航员成功改造“哈勃”太空望远镜

  
美国宇航员马克·李(左)和斯帝文·史密斯在更换“哈勃”望远镜上的设备



1998年2月11日凌晨,美国7名宇航员搭乘“发现”号航天飞机升空,对在太空飞行了7年的“哈勃”太空望远镜进行改造。“哈勃”望远镜自1990年发射上天以来,已在太空飞行近16亿公里,为20多个国家的2000余名科学家进行了多达11万次的天文观测。“哈勃”功绩卓著,但却千疮百孔,需要检修。2月13日凌晨,美国宇航员从太空“摘”下“哈勃”望远镜,将其放置在航天飞机载货舱的平台上。13日深夜至18日凌晨,宇航员进行了5次太空行走,为“哈勃”望远镜更换了包括近红外照相机、多目标分光仪和太空望远镜图像摄谱仪在内的11种新设备,并修补了望远镜上部分剥落的绝缘层。2月19日凌晨,宇航员将改造一新的“哈勃”望远镜重新释放到太空,这只“视力”更佳的“太空眼”将帮助人类了解更多的宇宙奥秘。2月21日凌晨,圆满完成“哈勃”望远镜检修工作的美国宇航员顺利返回地面。

点评:科技改变人类的未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3 08:29 , Processed in 0.25116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