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033|回复: 14

[【随笔】] 忆儿时过年[非首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30 12:0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艳艳说:“现在过年都找不到感觉了,小孩子们也这样,好像没我们那个时候开心了。不知是人麻木了还是人理性了,搞不懂啊。”
  艳艳说的是实情,不过没什么可搞不懂的。而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平时与过年相比,日子也差不到哪里去,无非是多几天休闲的日子,当然没什么可特别开心的了。
  儿时常听大人说:“三十年夜吃一顿,正月初一穿一身。”一年到头的指望,全在过年的这两天里,哪能不“望断秋水”?
  男孩子向来对穿着比较随便,正月初一的那一身,却是个例外。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我和弟弟统一着装,穿着海蓝色的学生服,手拉手去三思桥头挤看“西洋镜”。虽然那新衣的布料是本白土布染色的,虽然那衣服母亲自己缝的,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神气与美气。
  无论怎么说,吃是第一位的。偏偏当时家里连像样的锅碗瓢盆都没有,一年到头,吃的都是单位食堂。过年了,父亲单位会分一点东西,但也实在有限。比方肉,大人每位4两(16两制),小孩减半。我家只有父亲与我两个人户口,也就是说,过年的肉仅为6两,换成如今的算法,187.5克。分岁饭倒是自己做的,家里有一个缸灶,一个小炭炉子,加上一只扁扁的钢精锅,分岁吃什么菜早已忘光,也许那187.5克的印象太深刻了。
  辍学回家后,家里开始自己开伙。那时住在一个小台门里,四邻都很把过年当一回事。每年秋天,新鲜花生一上市,家家户户都买来当菜,并将其中的“老”花生拣出来,收藏着过年炒着吃。一般到了初冬,大家都开始准备买猪头猪爪猪尾巴,还有鸡呀鸭呀什么的,腌的腌、酱的酱。天气好的时候,争着把这些年货晾出来。这些东西平时是坚决不动用的。即使是过年,也没人会一下子吃光,一般慢条斯理地吃到初夏,甚至接着下一轮年货。
  父亲也曾为邻居们的年货准备作过贡献,那是绍兴人的活计,即所谓的风鸡风鱼。制作好了,挂在屋檐下,微风中摇啊摇的,感觉日子特别美好。
  舂年糕是农村的风俗,文革之前,大多是有经验的村民用石臼舂。后来有人发明了年糕机,这便让城里人也热衷了起来。我们这样的小户人家,一般只舂30斤,因够不上“起步量”,只好与别人合伙。还有一件与舂年糕相似的大事,裹粽子。这活儿也是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台门里有个不成文的优良传统,谁家舂了年糕裹了粽子,都不忘让左邻右舍分享。一般是年糕10锭,粽子2只。这常常让我想到小学语文课文《萝卜回来了》。
  分岁饭当然不能与现在相比,吃起来却特有味道,毕竟,这一餐是其他364天任何一餐都不可比拟的。
  那时没有电视没有春晚,甚至不会有人放没完没了放鞭炮。吃过分岁饭之后的节目是炒花生瓜子,花生比较丰富,瓜子则不是家家都有的。家家都有的还有一样,那便是“芽罗汉豆”。这也是早早准备好了的,把罗汉豆放在淘萝里,上面盖上适量的稻草,天天往上面浇点水,不几天工夫,发芽了。等豆芽长出半公分左右,摊到晒箕,晒干收藏。还有一种也是罗汉豆。把豆浸上几天,炒制前,漉干水,然后放进炒热了的盐里一起炒,一边炒,豆儿一边爆,是为“爆开豆”。特点:芽豆甜丝丝的,干硬;爆开豆咸滋滋的,松脆。
  这么一说,还真有点怀念爆开豆了。
  人,是不是很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 21:5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0楼梅芷于2009-01-30 12:05发表的 忆儿时过年[非首发] :
  
过年的肉仅为6两,换成如今的算法,187.5克。.......
呵呵,为什么我算是6两是300克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 22: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在文中已经说明了是16两制。
1斤=16两=500克那么1两=31.25克,6两=187.5克。所以楼主的说法没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 09: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余自己即你于2009-02-01 22:21发表的 :
楼主在文中已经说明了是16两制。
1斤=16两=500克那么1两=31.25克,6两=187.5克。所以楼主的说法没错。
汗~~~谢谢提醒~~~
什么时代啊?我怎么不知道什么时候用过16两制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 09:5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雪融鸿飞于2009-02-02 09:09发表的 :
什么时代啊?我怎么不知道什么时候用过16两制呢
据说:从秦始皇统一六国一直到1959年改为十两制以前一直都在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 2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余自己即你于2009-02-02 09:55发表的 :

据说:从秦始皇统一六国一直到1959年改为十两制以前一直都在用。
谢谢楼上解惑~~~
汗~~~原来中国古代就用这么繁琐的十六进制了~~~~反而我觉得天经地义的十进制是个新生事物了~~~暴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 20:33: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有辉煌的过去,以前我们自己的“科学”自成体系,直到近代,才开始全面学习西方的科学体系,其间几乎完全摒弃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 20:5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楼云之惑于2009-02-02 20:33发表的 :
中国有辉煌的过去,以前我们自己的“科学”自成体系,直到近代,才开始全面学习西方的科学体系,其间几乎完全摒弃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十六进制,用在电脑上无所谓,可是用在生活中~~~汗~~~那个那个也太太太不方便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 21:0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还是我们用惯了十进制,度量衡这个东西,关键在于匹配,就像加仑,英尺,别人用的还是很顺!统一为的是更方便的交流而已,重点在于谁取代谁,换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标准之争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 21: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是民国过来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5 11:4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雪融有点健忘,你肯定用过16两制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5 11:4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9楼peer于2009-02-02 21:22发表的 :
楼主是民国过来的人?
好像不是。
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5 21:4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0楼梅芷于2009-02-05 11:47发表的 :
雪融有点健忘,你肯定用过16两制的。
嘿嘿,几乎,你是第一个说我健忘的人了,通常大家都批评我说我记性太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5 23: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过年写得还是很久以前的事吧!还是配给制!遥远的往事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6 12: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晕啊,禁止我编辑N小时,只能发回复。
此文首发于“人生如歌论坛”:http://www.zj108.com/virtual/rsr ... ID=25511&page=1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 20:33 , Processed in 0.247299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