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55|回复: 0

[【教育时事】] 解决学生的出路问题是教育的关键所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3 11:2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learning.sohu.com/20090116/n261794737.shtml

有学历就有用吗?解决就业是强国之本

新东方创始人,新东方前董事,著名人生留学咨询专家徐小平
  大家早上好,非常高兴见到大家。危机当前,靠什么赢。对新东方来说是靠俞敏洪赢,我是徐小平,因为我的名字,大家喊我小平名字。我在新东方负责公关、宣传,经常上电视,经常宣传新东方,所以大家也喊我芙蓉叔叔,谢谢大家。
  我们有很多人没睡醒,和我一样,后来《功夫熊猫》一放以后,我发表了《我和熊猫有一个共同的梦想》,我在新东方做宣传工作,学生的出国留学、移民、读专升本,学生回来以后工工作,找不到工作再找我,然后再出国。 ]学生拿到学位,找到工作挣很多钱,找对象也找我,找完对象又离婚,离完婚又来找我。人生的问题生生不息。我是学生问题的解决者,认识就是一个主题,关于教育和职业的规划,新东方都是内部危机,都是小环境的危机。新东方还没有遇到大环境的危机,就是国际经济,华尔街引发的新东方的危机。谈到危机,我接到这个任务,觉得有一点点的为赋新词强说愁。至少我没感觉到危机,因为教育问题,在穷的时候,富的时候,在经济高涨的时候和经济衰退的时候,教育永远是一路高歌,永远是市场需求。
  1991年的时候,当在座的有些朋友没有出生的时候,我在加拿大读研究生,遇到了最严重的经济危机,90、91年,但是我发现一个问题,各个学校,各个招生机构也在大量的招生,百老汇也在夜夜生歌。因为危机了,大家更需要娱乐,或者麻醉。当然很多人,确实见到很多人被财了以后,立刻就去读MBA,EMBA,所以教育,我倒觉得,在座的各位教育同行们,应该说要有信心。可能大家也感觉到,我个人认为在这个时候,实际上这个需求是一如既往的旺盛,当然有些领域,EMBA40万,我就不读了。但是加强一些营销,销售,因特尔的广告、品牌,等等这个东西,反而有了一个新的需求。
  我讲我跟新东西的工作,我们这十几年来,一直在重重发展的危机当中,我们怎么走过来,也许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些故事,可能有交流和沟通的作用。
  我是1996年来到新东方的,因为那个时候是历史转折点,留学运动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这个危机从来没有发生过,但是暴风雨就要来了,新东方已经成为了一个传奇的品牌,学生上北大华],上新东方也是一个必然的选择,而且上新东方的全走了,都去美国留学了。但是另外一个问题出现了,好多学生考了高分,中国学生考高分的大学生的水平已经超过了美国大学的分数,单相思没有用的。第二,中国要出国的大学生的人数已经超过了美国准备好的签证的数目,很多人已经准备好了到美国留学,而美国签证还没有足够的准备,这样必然出现一个问题,这就是我们为什么鼓励学生读这个。学生交钱给我们了,那个时候只有几百块钱,但是对他的出路有好处吗,如果没有的话,我们怎么向孩子的父母交代,我们怎么面对学生,学生找不到希望,迅速陷入绝望。
   所以在这个时候,我和老俞发现了一个问题,学生有一个出路的问题。并购或者上市,学生靠托福,在这里面我们发现了许多的问题,固然也有很多学生素质的问题,也有美国签证官对中国学生的素质问题,还有一个问题,中国学生不会申请,而这个申请不是新东方的责任,老俞我们做的是托福的培训班,我们是学生人生中转,精神充电的地方。所以新东方形成一个品牌,但是我们没有留学的辅导,没有签证的辅导,没有对学生人生前途发展,更不要说成功幸福的这么一种指导。所以在06年,我在老俞的受命下,我们搞了一个新东方出国咨询处,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我告诉中国学生,美国的大学只要你中国的学生本科毕业,托福有一个分数,450分、460分,就能够拿到美国的研究生录取,美国没有考研,美国只有报研。国内的学生都认为,国外的研究生要比国内的研究生门槛要高。一个女生在新东方读了两三年的时间,把钱都花光了,是传统的考试的学生,但是她不会跟美国申请,我们找了好多人,最后的结论是,其实她只要把托福考试答的好一点,美国的大学的教授就会坐着飞的来接你的。之后这个女生就来感谢我们,这个意义是什么呢,我们的传统业务,我们挣钱的商业模式,基于学生的命运,我们迎来了第一个突破,帮学生申请美国留学。但是紧跟着,问题更多。每一个学生都面临着签证的鬼门关,你要出国留学,没有签证是不可能的。签证跟我们的业务是毫无关系的,我本人做签证的成千上万,还写了签证哲学的一本书,还成为新东方所谓重大的业务亮点,但是我们没有收一分钱,当然也做的很心力交瘁。
  后来我们在签证上付出了巨大的心血,这块就诞生了我们留学咨询业务,现在成为新东方增长热点吧,这就是在这个危机,我们面临的发展危机,瓶颈之中,出于对学生的热爱,对学生的关怀,我们做的工作。
  当时那个女生不会申请,我说中国学生什么都会,我们有知识,我们有考试,我们有学历,但是我们不会出卖自己,把自己卖出去。她说老师我不喜欢这句话,五年前我在加拿大找不到工作,我们的导师说,找工作就是把自己卖出去的过程,我说我也不喜欢这句话,我们卖艺不卖身。像今天我们卖的就是我们的影响力,卖我们的思想。所以中国学生在这方面,本着留学狂潮,到了01年、02年的时候,与此同时出现了海归归来,大学生就业[难,但是留学的就业难在02年底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作为一个帮助中国学生考试,申请奖学金办签证的权威机构新东方,面临着新一轮的危机。因为到02年年底的时候,海归归来成为特别严重的问题。谁是中国留学生的始作俑者,除了徐小平就是新东方。我们有没有必要对新东方出现的出国留学的浪潮做一个指导,但是这个引导叫做业务跟进,倡导留学而起家的,我们新东方有自己大无畏的精神,以对学生的负责,也没有什么大道理,总觉得学都学完了,留学耗干了心血,自己没有前途,这个事儿伤心了,一定有问题。所以在01、02年的时候,我们就劝阻学生理性留学,不要盲目留学。02年我跟老俞出了一本我的书,就是留学的意识,留学一定要有意识,基于回国发展的这么一种就业的目的,这是一个核心。当时这个书出版了以后,新东方内部大家一起学习,我们在全国进行演讲,就是反对盲目留学。如果不是新东方在这方面走出第一步的话,到真的危机出现的时候,我们将要承担社会责任。社会可能认为我们就要赚钱,把很多学生忽悠出国。实际上我们在95、96年,新东方就跟学生讲,留学也好,工作也好,是要你有生存的竞争力,它的终极目标在中国。95年底,96年出版,北京电视台有一个学生叫做人生热线,我一回国就开班了一个栏目叫做海外留学人。很多中国的留学生在海外找不到工作,怎么回事儿?就回国嘛。因为在美国博士过剩,博士过剩,中国博士生跟美国比起来有一个不同的优势,你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我们也提出来,中国留学生的前途在中国。现在500强跨国企业都在中国了,所以我们就开始鼓励人们回国。但是二十一世纪的前几年,我们跟人们说,留学要理性,留学要规划。所以在那个时候,我觉得这个不是我们有局限性,也不是我们有社会责任感,我觉得我们有人基本的良知,学生交了钱,这么相信你们,他觉得来了新东方就有了前途,而我们能做的是,一个好的企业,我给你产品,你给我钱就完了。新东方,我们如果做一个论坛,关注一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对新东方而言,我们要做企业公民,或者作为一个基本的企业人,社会人,一个基本的教育者,一个老师,你必须关注学生的命运。所以到二十一世纪转折的时候,我们看的是怎么能够确保你的出国奋斗有前途。
  到了03年左右,中国大学扩招迎来第一个高峰,02、03年出现就业难的问题,过去因为大学的精英,就业不困难,现在扩招了,就业出现了一个严重的不匹配。我们教育那么多人,有没有准备好走向社会,或者有没有准备好走进企业,或者有没有准备好跟社会无缝焊接,无缝过渡。所以大学生就业问题,在03年,这个跟新东方又没有直接关系,但是随着海归变海待,在中国读完硕士、博士,许多找不到工作的现象还是极其的多。而且那个时候留学生从怎么出国变成了怎么找工作。所以我们跟教育部合办了大学生就业成功的讲座,这个讲座不谈英语,不谈留学,不谈出国,只谈毕业以后怎么找工作。因为许多学生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我们的教育技能,我们叫做求学技能,职业意识、挣钱意识太早了,教育里面有很多的问题,我们作为一个小小的培训班是从来不说体制的问题、制度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还有很多勇敢的同行们在讲。我们主办培训班,我们怎么帮助大家找到工作,这个就是职业意识,以职业意识为核心的各种各样的求职技能、面试技能、写简历的技能等等,其实在03年的时候,新东方不知道做了多少,这个跟我们的业务无关,我们也没有直接的目的,也不是要做品牌。因为到02年的时候,新东方已经有40、50万学生了,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就业的问题。
  讲到最后,我也有点讲多了,这是重复,这是常识,但是现在这个问题依然存在,在金融危机的时候,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的重要问题,这个五年来一直很严重。而我们只关注一点,大学生你自己的就业技能,我们有一个观点,同等的就业背景下,同等的社会环境下,会找工作的人能找到好工作。我们不是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我们是会叫的鸟儿有虫吃。这个就涉及到大学生读书的问题,我到底为什么要上北大、清华,为什么要专升本、为什么要读博士。我跟朋友讲一个笑话,学生就是学士、硕士、博士、烈士。
  我以一个故事结束吧。我在年初的头脑风暴上遇到好几个学生,他们侃侃而谈,把责任推向社会,推向他们的学校。一个女生面试5次,没有找到工作。我问她,问你有没有工作经验的时候,她说没有。我们的建议是说,我们没有工作经验,但是如果你给我这个机会的话,我可以很好地工作。而且你可以说,我没有全职的工作经验,我有丰富的兼职工作的经验。还有的学生没有个性化的简历,个性化的简历就是1+1大于2了。他们找不到工作,感觉人生的苦闷,为什么自己找不到工作的问题。当然我觉得他没有上过新东方,我们在这方面忽略了很多很多,你要有求职的技能呀,当然也是学校的问题。但是在同样的环境里面,你买一本书,我有一个朋友写的一本书《无领到白领》,这个人生奋斗除了我们传统教育的那些东西以外,还有一些环境化的需求嘛。写好一个简历,做好一个面试,确立一个职业意识,然后到公司里面去实习,然后要有敬业精神,必须要有作牛做马的观念,俞敏洪有一句话,不要有做人的观念,这个就是人成功的核心。我还有一句话,除了做牛做马的观念,还要有做宠物的观念,让人开心呀。
  在危机面前,企业更加关注员工的命运,人的命运,只要有需求,我相信在座的教育专家,我相信都能走出目前的危机,谢谢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7 04:35 , Processed in 0.317323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