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464|回复: 9

[【散文】] 卢梭忏而不悔——读《忏悔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9 19: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着《忏悔录》,我心中一个疑问越来越强烈,\"卢梭到底有没有忏悔?\"
虽然他的《忏悔录》写得那么厚,但是从这厚厚的一本书中,
哪个地方可以证明他确实是在\"忏悔\"呢?等到看完这本书,
我觉得自己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卢梭根本就没有忏悔,就是在他赤裸裸
地写他自己承认的那些错误时,他也只是\"只忏不悔\"。我敢说,
如果卢梭能够再在尘世过一次的话,恐怕他和原来不会有什么两样。

卢梭没忏悔,在《忏悔录》的第一部分是十分明显的。他列举了自己
种种劣迹之后,总不忘找一些客观理由,至于自己主观方面的原因,
他是没有怎么想过的。或者说,他不觉得那些错误是如此之严重以
至于需要他忏悔。对于因为自己的错误而给别人带来的伤害,他
甚至能够很清醒地看到那又多么严重,可是在他找到种种借口之后,
他马上推得干干净净。

在第一部分中,一开始他就承认自己很小时就\"嘴馋,有时还撒谎\"、
\"偷吃过水果,偷吃过糖果或其他一些吃食\",
还在邻居的锅里撒了一泡尿。这些实际上不能算什么错误,
只是年幼时的一些调皮捣蛋行为而已,不忏悔倒也情有可原。
后来写的其他错误以及自己的一写辩护,却让人感到不是滋味了。

在他跟着师傅学钟表手艺时,他自己承认由于自己很嘴馋养成了
偷窃的坏习惯。对于此事,他竟然心安理得。在忏悔录中,
他这样写到:\"我发现,偷东西与挨揍是相辅而行的事情,
因而构成了一种交易,作为交易的一方,我只要履行我所承担
的义务就行了,至于对方的义务,那就让我师傅费心去履行吧。\"
从这可以看出,一方面卢梭的偷窃癖到了什么
样的地步了,另一方面卢梭说到这些行为的时候,
虽然最开始说自己厌恶偷窃行为,但是
到后来因为感到\"偷不是那么可怕的\"就不自觉地深陷其中。
他还津津乐道自己为了偷储藏室的苹果,不得不用一把小叉子扎苹果。
还不容易扎到了一个却因为苹果太大,只好用一把长刀将苹果切开,
结果刚切开却掉到储藏地下室去了。写到这,他竟然说,\"富有同情
心的读者哟,请分担我的烦恼吧!\"一点都不以为意,
还想要读者认同他这种行为。在他叙述完这些之后,
他没有给出一丝半语的忏悔。仔细看文章可以发现他的偷窃行为主要是
受嘴馋的驱使的,然而就连嘴馋也是有理由的,
\"我所以难以克制自己的食欲,是由于看到我师傅吃东西太没节制。
\"这就可以看出他其实并没有真正地将这些行为当作一种罪行,
也就不用提忏悔了。

另外一件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是卢梭自己偷东西却诬陷了纯洁、善良、
漂亮的玛丽。事情是这样的:他在维尔赛里斯夫人家做下人的时候,
他偷了一根银色和玫瑰色相间的丝带却没有隐藏好,被发现了。
他结结巴巴不知怎么办才好却诬蔑玛丽,说是玛丽偷了丝带给他的。
纯洁的玛丽一再要求他扪心自问一下,\"不要诬赖一个从来没有坑害过
我的纯洁的姑娘\"。他确厚颜无耻地一口咬定就是玛丽偷的。最后,
他俩都被辞退了,玛丽因此名誉受到了很大的损害要在找一份事做
是不容易的了。末了,他却说,他之所以诬陷玛丽却是因为
他对玛丽\"心怀友情\";他诬陷玛丽偷了丝带是因为想把它送给玛丽!
这是事实还是借口只有他自己知道!此外,更令人气愤的是,
接着他发表了长长的议论。一方面解释自己是因为心里的羞耻造成了
行为上的无耻。而这也不彻底,他总不忘补一句\"如果容我冷静一下,
我一定会毫不隐瞒地和盘托出\",解释自己想坦白,\"但是,正当
我需要鼓励的时候,人们却一味地恫吓我。\"
另外,他又写道\"年龄问题也是应该注意的,我的童年刚刚结束,
甚至可以说我还是个孩子。真正的卑劣行为,
年轻时所犯的要比成年所犯的更可恶;但是仅仅由于软弱而做出的坏事,
倒是更应该得到宽恕,而我所犯的错误,究其实也不过如此而已。\"
马上就把这件事抛在一边,发表其他感慨去了。这是在忏悔吗?决不是。
我相信,要是玛丽真正看到了这片《忏悔录》,她是不会原谅卢梭的,
只会更加恨他。

如果说《忏悔录》的第一部分是他对自己青少年时期的谬误和过错的话,
《忏悔录》中第二部分则是对他的\"敌人\"的揭露,
在这部分中他不知觉地替自己辩护。在他的笔下,成年后的自己不仅
学识渊博而且心地正直、高雅脱俗有名士风范,从来就没有错误;而周围那
些朋友们却都或早或晚地背叛了他,成了他的敌人。我们看上半部的时候,
所有感触几乎就是对于他的种种过错的批评;而读后半部的时候,
我们不知不觉地要替他担心了。在整个后半部中,
卢梭给我的感觉是他一直都处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从《忏悔录》看,
那些曾经对他很友好,帮助过他的大部分朋友都对他施之以阴谋诡计,
想离间他的家庭、毁坏他的名声。那些和他又不同意见或者批评过他
某些言不符实的人,不论亲疏一概被当作想置他于死地的敌人!

他的歌剧《乡村卜师》获得成功后,他受到了霍尔巴赫男爵等人的嫉妒,
可是他却把忌妒他的人扩大到他所有的朋友连狄德罗也算在里面。
他甚至还写道,\"他们不能原谅我写出了一出歌剧,
更不能原谅我这出歌剧获得了辉煌的成功,因为他们中间没有一个人能走上
这样的道路,更不能指望这样的光荣。
\"这种自命不凡的心态足以让他失去所有的朋友!
卢梭结婚以来总是和妻子戴莱丝以及岳母住在一起,
然而他对于岳母的憎恨和偏见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以致在这方面不同意他的观点的人都被他看成是一个联合起来对付自己的
同盟。他一直都怀疑岳母在挑拨自己与妻子的感情,
想把妻子也拉进那个同盟;他还把怀疑扩大到狄德罗、格里姆等关系他
家庭的朋友们,怀疑他们许了岳母很多好处,并给了一些东西,
以此来促进岳母反对他。后来他终于宣布从此和岳母分开居住,
但是给她供给房租。岳母被格里姆收留,本是对出于对朋友的关心。
可是卢梭确认为这是故意和他作对,此后格里姆一直都被描述成一个
傲慢看不起人、到处宣扬他对卢梭的虚假感情、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他处处为难卢梭达十几年之久。由此可见,卢梭的疑心这是不知重到什
么地步了。

在第二部分中还有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描写他对于乌德托夫人的\"爱情\",
这本只是他对于乌德托夫人的一时的感情冲动,是对妻子的背叛。
然而他却把这部分描写得非常美好而合理,没有指摘之处。
就文章本身来说,这部分确实感情细腻、真挚,他一直都视为记忆中的
珍宝,写得很美;然而正因为如此,他对于朋友们的偏见和疑虑就更重了。
当埃皮内夫人(给他购置退隐庐的女性朋友)、圣朗贝尔(乌德托后来的丈夫)
和狄德罗等人觉得他的行为已经影响了乌德托夫人的名誉时,
他们使得乌德托夫人对他渐渐冷淡了。这时他对这些朋友们就是几近完全的
不信任了。他为了狄德罗一句含义不确定的\"恶人总是处在孤寂中\"
就怒火中烧,写了一封言辞激烈的绝交信;而对于狄德罗种种亲切、
示好的话视而不见,尽管狄德罗曾经努力想消解误会但深陷孤寂之中的卢梭
始终不肯回头。对于埃皮内夫人,他一听说她在打听自己与乌德托夫人的情事
就马上对她恶语相加,埃皮内夫人虽然一再试图解除误会维持友谊但
最终还是由于卢梭的多疑而失败了。特别是格里姆,在卢梭感
到众叛亲离的时候,他居然把一切归罪于格里姆。

他写道,\"以上是说明这个人怎样在把我欺骗了那么久之后,
终于对我剥下了他的假面具,因为他深信,他把事情已经处理到这种地步,
就没有再戴假面具的必要了。我原来还生
怕对这个坏蛋有失公允,现在没有这种顾虑,心上感到轻松,
让他去扪心自问,从此也就不再想到他了。\"
\"他在地道中行走,要想脚步稳,就必须走得慢。他依计行事已经十二
年了,而最困难的部分现在还有待完成,那就是欺骗整个社会。\"
看到这我不禁哑然失笑了,格里姆难道就和你卢梭有深仇大恨一定
要还你的12年之久么,有这个必要么?这可能么?   

还有:\" ……他所特别需要的就是把我蒙在浓密的黑影之中,
让他的阴谋永远不跟我打照面,他很知道,不论他的机关设置得多么巧妙,
我也能一眼看穿。他最大的诡巧就是一面毁坏我的名声,
一面又显得要顾全我,给他背信弃义的行为披上一件慷慨好义的外衣。\"
他简直把格里姆看成一个十恶不赦的人了!卢梭如此之多疑,
几乎怀疑所有关心他的人,在他的眼里那些好友们一个个都想陷害他这
最终导致他几乎和所有的亲朋好友断绝干系。在这半部分中,
他是一直自以为掌握了真理的,因而更加地毫无忏悔之意;
这部分毋宁说是忏悔录不如说是对公众眼中的自我的辩护
书。

总之,我觉得尽管卢梭一再强调自己只是把事实摆出来让大家去评判,
但是这在第一部分就成了他没有悔改之辞的借口;在第二部分就成了他用
自认为是事实的事件来为自己辩护的基础。这就可以得出结论了,
卢梭写了这么长的忏悔录,但是他实实在在地丝毫没有
真正地忏悔。一言以蔽之,卢梭不忏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9 22:36:0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未忏悔--也读《忏悔录》

这就是卢梭开篇时所写有一段话。当末日的号角吹响时,我愿意拿着这本书和任何人一起站在至高无上的上帝面前接受审判。这就是我曾做过的,我曾想过的,这就是真实的我。

  我看来他是个可爱的小老头儿,敢于把自己摆在所有人面前给人评判,这需要的勇气是相当巨大的。法国某次政治会议上,某知名人士说了一句:“在座的各位有谁敢像卢梭一样把所有的事都摆出来。”

  从你的文章也发现了,他在辩护自己。辩护的方式很简单,逻辑推理,这个东西在我们这个年代看来是很正常的事儿,那个年代却还有笛卡尔的“天赋观念”的理性主义,不得不说,这个东西虽然不是他的发现,但科学也为他所推动。整本《忏悔录》中推理的源泉就是经验以及逻辑。这也就是说卢梭是一个经验主义者,他受孔狄亚克认知论影响,认为感觉是唯一的知识源,概念的诞生是由于感官的刺激而形成的,概念分为简单概念和复合概念。比如一头马可以看做简单概念,一只长了翅膀的马就是一个马的概念和一个翅膀的概念的复合。而对马和翅膀概念的获得是通过视觉获得的。

  孔狄亚克是一个自然神论者,卢梭也免不了受影响。他有自己的见解。他的《爱弥儿》一书中这样写到:“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则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他不愿意事物天然的那个样子,甚至对人也是如此,必须把人象练马场的马那样加以训练;必须把人象花园中的树木那样,照他喜爱的样子弄得歪歪扭扭。”在此之前,心理学上对儿童心理的关注是很少的,儿童被当作与成人相同的心理来对待。也就是说教育是以成人的能力和需求为标准,这样无疑很大程度上扼杀了人的天性。自然神论在他那里,自然与文明极端对立。他强调的和龚自珍写过一篇《病梅馆记》所说相似,该文章中说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也正是对社会与人性冲突的反射。他还强调“性善论”,与《三字经》中的那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不谋而合。要不怎说,历史具有惊人的相似性。

  接下来,因为他的《爱弥儿》出版,对教育界的冲击就如同哥白尼发现日心说。因为封建需要的是权威的统治,而他却颂扬人权,这一举动对封建统治的思想控制基础冲击很巨大,所以他遭到封建社会迫害是理所当然。官方下令烧毁《爱弥儿》,教会宣布他是上帝的敌人,并发表东西攻击他的人品、私生活。他如果不辩护的话,很可能背千古骂名。并且不断地逃亡,在颠沛流离的过程中,他悲愤地写下了这一部《忏悔录》。*(还可以补充的一点是,他和启蒙运动的几个重要人物都是认识的,但几乎都是敌对关系。比如:伏尔泰、休谟。这和他个人的心理有关,到晚年甚至猜忌自己儿子是不是亲生的。可以说,忏悔录也是一个很悲惨的记叙。至于他所说的那些高兴事儿,却只是聊以自慰。)

  在书里还写到:“请你把那无数的众生叫到我跟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然后,让他们每一个人在您的宝座前面,同样真诚地披露自己的心灵,看有谁敢于对您说:我比这个人好。”这样的话语不止是对自己进行辩护,更是对那一个黑暗的社会的抨击。他对社会的影响是很大的。

  卢梭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对资本主义的革命产生影响。他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阐述了他的政治思想,把政府的出现解释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一种契约。人们愿意放弃个人自由并被他人所统治的唯一原因,是他们看到个人的权利、快乐和财产在一个有正规政府的社会比在一个无政府的、人人只顾自己的社会中生活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不过,卢梭又指出原始的契约有着明显的缺陷。社会中最富有和最有权力的人“欺骗”了大众,使不平等成为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特点。

  又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到,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契约应该被重新思考。政府不应该是保护少数人的财富和权利,而是应该着眼于每一个人的权利和平等。不管任何形式的政府,如果它没有对每一个人的权利、自由和平等负责,那它就破坏了作为政治职权根本的社会契约。法国和美国革命基本可以说是这种思想的直接结果。往后看对欧洲、亚洲都有很大影响,当然我国也受到了一些影响。

  他这个人在《忏悔录》中的直接暴露,事实上是对黑暗的封建的控诉。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可以代表当时社会的中等阶层,从这部作品中可以直接读到当时的社会与人,可以了解法国当时的社会。在心理学上,他的xxx倾向亦成为性研究的对象。而且自我暴露作品中,他是最早比较有影响的人,郁达夫在文学上就受到他不小的影响。

  在上帝点的一星烛光里,谁更该虔诚忏悔,是卢梭的悲哀,还是扭曲的时代?(这一星烛光,现今又明亮了多少呢。夜漫漫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9 22:4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漏了一些东西,也就不补充了,哪位知道的补充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 08:5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忏悔一词可能东西方的理解稍有误差~~~
东方式的忏悔是:谓悔谢罪过以请求谅解。忏悔的同时往往伴着很严厉的自虐。将忏悔之相分为三品:(一)从身体之毛孔与眼出血者,称为上品忏悔。(二)从毛孔出热汁,从眼出血者,称为中品忏悔。(三)全身微热而眼出泪者,称为下品忏悔。复次,若忏悔之心一起,立即不取造罪之念者是为上品,隔时不取念者为中品,而隔日不取念者则为下品。以上称为念时日三忏悔。

西方人却认为:只要在隐秘的忏悔室里把自己的罪恶或者过错坦白出来,自己就得到解脱。
卢梭的忏悔在于:披露真实的自己。他是把大众当作神父,向天下人袒露真实的自己。辩解也好,什么也好,他只承认自己做过,这就是忏悔了~~~

一己之见,恐难免贻笑于方家,所以不揣冒昧在此披露,无非期望抛砖引玉,以期有教于我者~~~
谢谢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 10:3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雪融鸿飞于2009-01-21 08:51发表的 :
忏悔一词可能东西方的理解稍有误差~~~
东方式的忏悔是:谓悔谢罪过以请求谅解。忏悔的同时往往伴着很严厉的自虐。将忏悔之相分为三品:(一)从身体之毛孔与眼出血者,称为上品忏悔。(二)从毛孔出热汁,从眼出血者,称为中品忏悔。(三)全身微热而眼出泪者,称为下品忏悔。复次,若忏悔之心一起,立即不取造罪之念者是为上品,隔时不取念者为中品,而隔日不取念者则为下品。以上称为念时日三忏悔。

西方人却认为:只要在隐秘的忏悔室里把自己的罪恶或者过错坦白出来,自己就得到解脱。
卢梭的忏悔在于:披露真实的自己。他是把大众当作神父,向天下人袒露真实的自己。辩解也好,什么也好,他只承认自己做过,这就是忏悔了~~~
.......

    窃以为:西方人在隐秘的忏悔室里把自己的罪恶或者过错坦白出来,并不是得到解脱。因为神父在听完讲述之后都会职业性地说一句:“上帝会原谅你的。”也就是他们的忏悔还是需要上帝的原谅,而并非是直接得到解脱。当然,神父的职业本身属性决定了无论是什么情况他们都会说这句话,那忏悔这个词的含义很可能也就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变化,不过最初的含义依旧和东方的相差不多。
  这也就是说 忏悔录 三个字的含义,我们依旧可以理解为是坦白罪恶请求原谅,也可以理解为是坦白罪恶,这其实意义对于卢梭的表达不大。因为我们都在东方的环境下,所以我们所知的忏悔难免偏向请求宽恕的意思。至于雪融所说,亦可理解。
  至于这个词的来源,或许雪融的解释也可以查一查,整个浑身流血的,我总觉慎得慌。我找到一个来源是这样的 忏悔 佛教语。梵文 ksama,音译为“忏摩”,省略为忏,意译为悔,合称为“忏悔”。佛教规定,出家人每半年集合举行诵戒,给犯戒者以说过悔改的机会。后遂成为自陈己过,悔罪祈福的一种宗教形式。引申为认识了错误或罪过而感到痛心,决心悔改。
  这个词本身也是个外来词,根据上面的解释, 忏 字似乎单独地作为一个语素并不太好,因为这个字本身的含义和忏悔这个词相差不大。所以这篇帖子的题目或许可以再斟酌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 11: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楼上指教
雪融所说忏悔三品出自: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卷四十。该算东方式忏悔,也就是佛教的忏悔。
基督教的忏悔比这个轻得多。

雪融以为:一部作品,自然该从作者的精神环境、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来看,不能以读者的环境来要求作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 11: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吧,还是读者在作者的文字中解释自己。解释自己,也就难免把主观的解释带进去,如果都能完全和作者一样解释了,那这个自我又和那个作者的自我有什么区别呢?这个问题争论的话要说很多话,顺口说说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 11:2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楼nonever于2009-01-21 11:21发表的 :
  我觉得吧,还是读者在作者的文字中解释自己。解释自己,也就难免把主观的解释带进去,如果都能完全和作者一样解释了,那这个自我又和那个作者的自我有什么区别呢?这个问题争论的话要说很多话,顺口说说而已。
呵呵,是啊,这就是所谓: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了~~
一部作品,一旦问世,也就不再属于作者一个人所有了。每个读者都有每个读者的观点和角度,而能够调动每一个观点和角度的读者的兴趣,进而引发读者去思考,这也就是作者的成功了~~~

这也是我们在此发帖子跟帖子的意义了,所以不同的意见虽然没有对错,却可以相互映照彼此的角度,雪融觉得这样的交流也是很有意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4 09:29: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我也想过,愿意与大家交流一下。
首先,“忏悔”这种文化传统来自基督教,本意可能是好的,但在实践中,往往是干了坏事,到教堂密室忏悔一番,自己心理上就解决了,然后就可以去干下一件坏事了。这其实是给干坏事的人解决了后顾之忧,让他们可以放心大胆地干坏事。
其次,这种忏悔是对”上帝“忏悔,那是比自己级别高的多的权威。向受害当事人的忏悔,事实上是少见的。这里面也隐含了对受害人的蔑视:你还不够资格接受我忏悔呢。
(从这两点看,基督教确实是一种虚伪的宗教。)
最后,从人情世故上看,卢梭的忏悔是在他成名之后,这时的忏悔不会给他带来实质性的害处。甚至还可以给他以后的职业生涯加分。如果是一个小毛贼、小流氓忏悔呢?人们可能表面上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什么的,但以后会不可避免的对着人有一些防备之心。
所以,我觉得卢梭的忏悔有一定意义,但我们大可不必把它捧上天去。
大家以为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4 11: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Re:从未忏悔--也读《忏悔录》

引用第1楼nonever于2009-01-19 22:36发表的 从未忏悔--也读《忏悔录》 :

接下来,因为他的《爱弥儿》出版,对教育界的冲击就如同哥白尼发现日心说。因为封建需要的是权威的统治,而他却颂扬人权,这一举动对封建统治的思想控制基础冲击很巨大,所以他遭到封建社会迫害是理所当然。官方下令烧毁《爱弥儿》,教会宣布他是上帝的敌人,并发表东西攻击他的人品、私生活。如果不辩护的话,很可能背千古骂名。并且不断地逃亡,在颠沛流离的过程中,他悲愤地写下了这一部《忏悔录》。
.......


不同意,难道是我找的背景资料和兄的相差很多?不会有两个卢梭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4 20:10 , Processed in 0.19668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