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040|回复: 7

[【活动】] 饺子、我和民俗(征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4 23: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饺子、我和民俗

    说起饺子,时常会回忆起这样的情景:某个冬天的早晨,在奶奶的轻轻哼唱和拍抚中我迷迷糊糊睁开眼睛。“小小子儿,快快起,起来吃饺子。”饺子?!我顿时清醒,麻利的穿好了衣服。昏暗的灯光下,妈妈和姐姐依然忙碌着;棉门帘掀起,爸爸端着煮好的饺子走了进来……

  这一天就是冬至。吃了冬至的饺子,虽然耳朵依然又红又痒但是自己毕竟放心了不少,耳朵不会被冻掉了!

    (如今,每到冬至这一天大家还会吃上一顿饺子。可是很少有人会起大早包饺子。现在的天气更不会担心冻掉耳朵。即使哪位高兴冬至晚上才吃上饺子也成了很平常的事情。)

    小时候的我不大分得清阴历和阳历,老是觉得冬至已经到了,春节还会远吗?盼望着,盼望着……期末考试了,放寒假了,春节的脚步也一天天近了,随着春节一次次的到来我也在盼望中逐渐长大了。

  不会忘记那几年的春节:我们姐弟三人已经长大成人。年三十的下午,一切收拾停妥,我们一家人就会围坐在一边包饺子一边唠着家常。奶奶喜欢讲过去的事情;妈妈爱讲她老家过年的风俗(印象最深的是妈妈说在她的故乡,年三十要包很多很多饺子然后冻起来放在屋外的大缸里,从初一一直吃到初五……让我很是想往);我们姐弟仨则故意跟奶奶捣乱,奶奶讲着讲着就把好多事儿讲串了,大家就一起大笑……笑声似乎驱走了严寒带来了暖暖的春意。而父亲却总是沉默着,等饺子包好了,他就会主动去下饺子。在我的印象里,年三十和初一的饺子总是由平常很少干家务的父亲来下。一直到现在还是如此。

    (如今,奶奶已经不在;姐姐一家去了南方。家里过年似乎少了些什么。春节期间,父母是不让姐姐回来的。路途太远,交通不方便,花费又太大……所以每年姐姐回来总是避开出行的高峰期。相见总要分离,每次在姐姐要返回南方以前,妈妈就会给姐姐包顿饺子。“出门饺子,迎客面。”妈妈说,临出门吃顿饺子是“发脚”的意思。母亲把对姐姐的爱和不舍全包在这顿饺子里,饺子不仅蕴含着包容里面更有浓浓的亲情……)

     结婚后,不想妻子竟然也有浓厚的饺子情结。春节期间“破五”饺子是必吃的,正月十五的饺子(我们这儿有“十五扁,十六圆”的说法。“扁”指的就是十五吃饺子,“圆”是指十六吃元宵)更是不在话下。老婆说了,饺子不单是食物,更是文化;通过吃饺子可以培养儿子的爱国情怀。结果把儿子培养的非常爱……饺子。

    根据以往的经验,我觉得与饺子有关的传统节日也就到正月十五为止了。不想上个月和一位朋友无意间聊起饺子和民俗,他告诉我其实端午节我们这里也是要吃饺子的。他的家乡在农村,每年从农历四月二十八(据说这一天是黄帝的生日)到五月端午他们那里都有为期十五天左右的庙会,在庙会期间家家户户总要吃上一顿饺子的。也许是“十里不同天,百里不同俗”吧,或许是许多民俗已被繁忙的都市遗忘。我曾听姐姐讲过她小姑子(姐夫的家乡在农村)结婚时她们妯娌几个给新姑爷包“回门饺子”时的恶作剧,也曾吃过“认干亲”时干娘给她的干儿子包的“百岁饺子”,但是这些民俗会在都市的生活中永久的存在?还是在不经意间从都市中消失?我实在说不清楚……

    去年的八月十五,妻子宣布八月十五吃饺子!儿子当然举双手赞成。我觉得有些诧异……不是八月十五吃月饼吗?妻子笑我愚,民俗民俗就是约定成俗!她听她学校的同事讲,“十五扁十六圆”同样适用于八月十五!好吗,逢节必吃饺子,和和满满一年又一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4 23:3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主题有点凌乱,也没紧扣民俗这个主题,

请考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5 01:38:45 | 显示全部楼层
读来很温馨。如果从“饺子 = 中华民俗”这个角度看,扣题应该不是问题,限制得太死也不好。文中两次提到“冻掉耳朵”,不如多解释一点,省却广大读者的举手之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5 12: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在家里,平时都很少吃饺子,吃一次,我和姐姐就欢欣鼓舞的,为妈妈忙前忙后的包饺子而打下手。饺子包得很大,妈妈说太小了吃的麻烦。于是我们都大口大口的吃,一直到吃撑肚皮,然后趴在沙发上看电视。。。。怀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5 14:0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hufucopy于2009-01-14 23:37发表的 :
感觉主题有点凌乱,也没紧扣民俗这个主题,

请考虑
如果将题目改为《饺子与民俗》然后分别介绍冬至饺子、除夕饺子、正月初一饺子、初五饺子、元宵节的饺子、端午的饺子和中秋节的饺子以及送客饺子、回门饺子和“认干亲”的饺子。这是比较正宗的写法也比较切题。并且这种写法从材料到组织更加容易一些。我以为这种写法一是没有什么新意,材料从网上都可以找到,说白了其实就是转抄;二是这种写法也比较枯燥,毕竟民俗学平时接触较少,我觉得自己没有从更深层次探讨《饺子与民俗》这个话题的能力。所以我想能不能换个角度来写这篇文章呢?从我自身的经历和感受来写是比较容易的,同时也省去了考证的麻烦。这只是一种尝试,因为我觉得单纯的介绍没有什么新意,故换了一种叙述的方式。希望上述文字能够解答hufucopy兄的质疑。
引用第2楼wdscxsj于2009-01-15 01:38发表的 :
读来很温馨。如果从“饺子 = 中华民俗”这个角度看,扣题应该不是问题,限制得太死也不好。文中两次提到“冻掉耳朵”,不如多解释一点,省却广大读者的举手之劳?

上述问题是因为文中第一次提到“冻掉耳朵”,“破五”和为什么春节的饺子为什么要由男主人下等诸多问题都没有解释,因为有些问题的来历我也搞不清楚并且对这些问题也有诸多解释,如何取舍是个问题,不小心又会写成论文了。所以干脆都不解释,保持行文的一贯性吧。至于第二次提到“冻掉耳朵”纯粹是发发牢骚。现在的天气的确比过去暖和太多了,福耶?祸耶?
引用第3楼上弦月于2009-01-15 12:15发表的 :
以前在家里,平时都很少吃饺子,吃一次,我和姐姐就欢欣鼓舞的,为妈妈忙前忙后的包饺子而打下手。饺子包得很大,妈妈说太小了吃的麻烦。于是我们都大口大口的吃,一直到吃撑肚皮,然后趴在沙发上看电视。。。。怀念。。。

同样怀念……握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6 09: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这里有句老话说:好吃不如饺子。
其实小的时候家里包的饺子,现在看来真的算不上好吃,可是当时却觉得真是人间最美味的食物~~那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好的白面,因此饺子经常容易煮破~~~那时候也没有现在这些美味的东西做馅,只是一大盆白菜剁碎,因为没有鲜肉,只放一个红烧肉罐头,可是被妈妈的巧手拌成馅后,那味道依然非常美~~~
最主要的是:一大家子人齐心合力,喜气洋洋、忙忙碌碌地包饺子、煮饺子、吃饺子的情景,深深地刻印在脑海里,那种温馨就是家的感觉~~~
因此说饺子好吃,不只是指食物的味道,更包含了家的味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15: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对故乡的眷恋大部分来源于
我们的味蕾
而这味蕾的本身正是缘于
母亲饭菜的滋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9 09: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在河南农村,这里管饺子也叫“扁食”,不晓得是不是这个“扁”,楼主文章里说15扁、16圆,难道“扁食”这个词的来历跟这有关,还是因为饺子是扁的,所以叫“扁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5-1-9 13:09 , Processed in 0.257614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