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697|回复: 1

[【时事表】] 转:现代教育的三大误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8 11: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代教育的三大误区

张 名先鉴 字 少雄

二○○七年七月,某报记者就高校学生投毒案采访鉴,问如下问题:

  一九九五年九月,清华才女朱令铊中毒,十二年前那个曾两次用铊来谋害朱令的凶手,至今仍逍遥法外。一九九七年五月,北大化学系九四级的一个男生向他的同学投下铊盐。理由是这个同学跟他关系好,现在那个男同学不理他了,所以就给同学下铊。二○○七年六月二十日,徐州中国矿业大学三名大学生铊中毒案告破,投毒者正是他们朝夕相处的同学,而其投毒动机仅仅是因为这3名同学平时不喜欢和他在一起玩,遭到三人的冷落。三起令人咂舌、舆论哗然的校园投毒事件的发生,使凶手一时之间成为了众矢之的,人们不禁要问:这些“天之骄子”们到底怎么了?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

鉴回答三点:一、原因,“‘制器’消解‘育心’”;二、对策,“培育包容性思维方式”;三、是对待“凶手”的态度,“社会抛弃‘凶手’,也是抛弃自身安全”。这三点,涉及现代教育三大误区。

第一是教育目标误区:指向才而不指向人,以致制器消解育心

归根究底,是我们的教育在起步之时便出现了错误,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在“育心”和“制器”的选择上出现偏差。简而言之,“育心”是育人,是培育有健全心力、健全人格的人,“制器”为育才,是培训有知识、有技能的才。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曾说过“君子不器”,意思是说君子不是知识与技能的器,而是身体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君子靠教育化成。然而,当下,应试教育与制器教育大行其道,令人痛心。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人格的培养和知识技能的传授本来应当并进,前者更应该放在首位,遗憾的是,家庭与学校关注的都是孩子如何成“才”:让孩子从小就参加各种学习班,想尽办法让孩子从“小才”变为“大才”,有意或无意地将育人和育才分离;上学后,不断加重学业负担,来加快孩子“成才”或“成器”速度;只要能考高分,只要能“成器”,孩子的人格缺陷与心力缺失都能忽略;教育的最基本功能“育”慢慢消解。

第二是教育方式误区:封闭学生于唯一而不是开启学生于多样,以致排他性思维扼杀包容性思维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我们几乎都在教孩子在做选择题,我们简单地告诉他们只能保留唯一答案,告诉他们必须要删除掉其它答案;我们不是鼓励与启发他们自己去追寻答案、选择与放弃答案,这种做法使孩子们渐渐形成一种删除式、排他式思维方式。

这种删除式、排他式思维方式一直伴随着孩子们,随他们的成长而变成思维定势,使他们习惯于求同与乐同,而不习惯于存异甚至乐异;一旦他们面对同和异的决择,他们必然会选取同,而排斥、甚至删除异。删除式、排他式思维,不仅使孩子们无法感受与体会世界与人生的多样性,而且使他们的包容力越来越小,使他们的自我中心意识越来越重。

要将知识传授和人格教育整合起来,以包容性思维方式贯穿整合教育;知识教育与知识学习的思维方式,会影响到对世界、对事物、对人生的认识及处理方式,会影响处事、做事与为人的思维方式。有包容性思维方式,孩子看到不同的东西与异己的东西,会愉悦而接纳,不会产生憎恨而粗暴地“删除”。

第三是教育态度误区:轻视或放弃慢进者,重视与哄抬快进者,以致部分慢进者沉沦为社会安全危害者
任何一个层次的受教育者群体中,都有慢进者与快进者,于业如此,于德更是如此。

如果能够关注慢进者,能够及时发现他们的问题,尽早引导他们修业进德,促成或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也许悲剧便不会接二连三地发生。教育界与整个社会都应该意识到,抛弃慢进者,也是抛弃自身安全。

前不久,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一起一名凶手枪杀三十二人的恶性事件。凶手本人,在作案后自尽身亡。在悼念活动中,多数美国人悼念的不是三十二个人,而是三十三个人。他们连“凶手”也一起在悼念,因为,“凶手”是最初的受害者,是最初的死者。

教育要做的,是不让任何人成这样的最初的受害者与最初的死者,然后作为恶魔来伤害他人。教育要做的,是让一切人成为真正的人,是让一切人有人的灵魂。
http://blog.china.com.cn/art/sho ... CFC7E4455BB5386378A
推荐理由:看了很受启发,转帖供大家探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8 11: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正是我想说的,就是比我文笔好多了啊。我心里的悲观因素多啊,真得努力学习了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4 02:15 , Processed in 0.215902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