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458|回复: 0

[【经管类原创】] 【原创首发】试论滨水旅游区的环境卫生问题管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7 23:5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创首发】最近完成了一篇课程论文,正在投稿中,先到书园来发下,写得不好,献丑了。

试论滨水旅游区的环境卫生问题管理

摘要:我国拥有的丰富水资源成为旅游开发的重要载体,满足了国民日益增长的游憩需求,但在开发管理过程中对环境卫生问题的漠视往往会带来惨痛的教训。本文首先讨论了滨水旅游区环境卫生问题的特点,分析了环境卫生问题造成的潜在威胁,最后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
关键词:滨水旅游区;环境卫生问题;水体污染;管理对策

An Exploration into the Sanitation Management in Water-based Tourist Areas

Abstract: The rich water resources in China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basis on which tourism develops, while having met the increasing recreational needs of average citizens as well. However, the ignorance of sanitation issue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usually brings about a painful lesson. After discuss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anitation problems occurred in water-based tourist areas,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ensuing potential threats, and finally presents th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in management.
Key words: Water-based Tourist Areas; Sanitation Issues; Water Pollution;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1.引言
  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拥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而且水域面积辽阔,其中内陆水域总面积达17.471万平方公里,海域(黄海、渤海、东海和南海)总面积更是高达472.7平方公里[1]。湖泊星罗棋布,据统计,我国现有湖泊24880个,其中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2848个,50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型湖泊28个,湖泊总面积达到了75610平方公里[2]。丰富的水资源也为旅游开发提供了契机,满足了游客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成为旅游景区的重要构景要素或区域旅游资源体系中的重要看点。在我国现有的187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水体景观作为优势构景要素的就有秦皇岛北戴河、五大连池等33处,约占总数的18% 。此外,水利部也于2001年开始推出国家水利风景区,截至2007年底,该体系已建设7个批次272处[3]。
  随着国内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游客数量不断增加,2007年的国内旅游更是达到了16.09亿人次,旅游区的超负荷接待加上对环境卫生管理的疏忽,特别是在滨水旅游区,如滇池、太湖和巢湖等,导致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出现,这也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2.滨水旅游区环境卫生问题的主要特点
  滨水旅游区一般没有巍峨耸峙的群山,也没有莽莽无际的林海,它有着不同于其他类型旅游区的特点,这些特点也直接影响到了环境卫生问题的管理。
2.1区域性特点
  国内著名的滨水旅游区,大多位于大川名湖之间,往往有着浩瀚的水面,如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太湖的湖面面积达到529平方公里,而千岛湖则更是高达573平方公里。对游客而言,这开展游憩活动的完美场所,进行旅游体验的最佳目的地;对旅游区而言,它却意味着管理上的困难与挑战,特别是在环境卫生问题方面的管理,人员缺乏和资金不足常常让管理机构捉襟见肘,无可奈何。
2.2流动性特点
  滨水旅游区的优势构景要素是水体,具有典型的流动性特征,这为某些水上游憩项目的开展创造了条件,如漂流、溪降等,但也给环境卫生管理带来了挑战。因为根据大思维理论[4],环境的所有组成部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不是相互孤立的,任何一个部分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整体的质量与健康。如果轻视水体局部的环境卫生问题,势必导致景区在整体上发生灾难性后果。
2.3显现性和隐蔽性
  这里的显现性主要是指滨水旅游区较其它类型的旅游区更具视觉上的敏感性,即对细微变化在景观视觉上更易显现和察觉,所以环境卫生问题在滨水旅游区就容易通过景观破坏的形式反映出来。隐蔽性则是指环境卫生问题对水体景观造成的潜在的生态性损害,这种损害是潜移默化的,具有累积效应,一旦爆发,灾难局面极难挽回。在国外有典型的例子,上世纪60年代,当多伦多大学哈维博士研究安大略省基拉尼省立公园中鱼的种群时才发现鱼变得稀少,原因是湖水PH值下降,是附近炼油厂的化学尘埃引起[5]。

3.环境卫生问题对滨水旅游区的潜在威胁
3.1污染水体
  在滨水旅游区中,水景作为优势构景要素,可以说各种旅游活动的开展都与其密不可分,所以水体的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景区的环境卫生问题造成了日益严重的水污染,如滇池[6],这也逐渐吸引了社会大众的关注。仔细分析后不难发现,游客不恰当的旅游行为是最重要的人为因素。在国内,游客普遍缺乏积极的环境保护意识,在景区内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瓜皮纸屑等的行为屡见不鲜。而在滨水旅游区,这些废弃物往往容易被直接投入水体之中,其中有些是极难或根本无法降解的,日积月累之后易造成水体自净能力的降低,使得有的水体看上去清澈如镜,实际上大肠杆菌、有机污染严重[7]。
  有时工程建设同样会给滨水旅游区带来卫生问题,从而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在滨水旅游区中开发诸如接待设施或游憩项目,如果没有科学的规划先行,则无序的工程建设在所难免。而如果对建筑垃圾的处置管理不当,可能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甚至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如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重庆四面山,采石建设的废弃物和农家乐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至重要的核心景区洪海,导致了该湖泊的水体污染。
  除此之外,滨水旅游区的水体景观往往是旅游接待用水的重要来源,甚至还是周边城市居民的饮用水源,严重的环境卫生问题会引发交叉污染,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3.2影响景观质量
  水体景观相比其他类型的景观拥有更高的美感度[8],即具有景观的宜人性,在此主要是指景观美学质量,包括景观视域、视野穿透性、对景观的感知以及植被覆盖等[9]。但游客个人行为的不恰当或是超负荷的旅游接待带来的垃圾污水排放超标和管理上的某些“真空”,往往将影响水体景观的自然度,使景观的宜人性下降,而且这种下降还会随着滨水旅游区水体流动性的这一特点变得更为突出。不可否认,游客由于年龄、性别和学历等的不同,在对水体景观的审美上存在着不同的偏好和个体差异,但决不会有一个游客认为飘着白色塑料和饮料瓶的湖面具有相当的美感,当然也决不会有一个游客愿意在富氧化严重,蓝藻爆发,臭气熏天的湖面上神情自若地摇浆泛舟了。
3.3威胁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即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并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生态服务,成为生命的支持系统[10]。对环境卫生管理的不当,诸如景区的生活污水超量排入之类,可能超出滨水旅游区水体的环境自净能力,促进水体的富营养化,并使浮游生物种类单纯化,水草、底栖动物和鱼类激减,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并非一朝一夕的,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以武汉东湖为例,近20~30年,由于生活污水流入和发展养鱼业的影响,浮游动物从203种减到17种,底栖动物从113种减到26种,在渔获物中除放养鱼类外,原有60余种鱼已难见到[11]。
3.4损害景区形象
  旅游地形象是指公众对旅游地各个方面的感知、印象和评价的总合,是对旅游地的历史印象、现实感知和未来评价的一种理性综合[12]。这种旅游地形象对旅游者的决策具有一定的主导性,使得旅游行为的选择越来越依靠它。但如果景区忽视环境卫生管理,并致使环境卫生出现严重问题,那么遭受破坏或污染的水体就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游客的旅游体验,进而损害景区的形象,这样的景区往往就是自食恶果。
3.5误导游客
  实际上游客和旅游区环境卫生状况之间是一种相互辩证的关系。一方面,游客积极的环境保护意识有助于旅游区环境卫生的维护;另一方面,良好的环境卫生状况又有利于唤醒游客的自然生态理念,有利于提升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可以说环境卫生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旅游区的管理水平和可持续利用水平。优良的卫生环境不但能塑造和培养游客,还能形成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旅游风尚,反之则只会误导游客,进而产生消极的示范效应,使本已糟糕的环境卫生状况变得更糟。

4.滨水旅游区环境卫生管理对策
  管理手段的适当性和实施的有效性往往能将环境卫生对滨水旅游区的潜在威胁降到最低。以重庆黔江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为例。小南海是由于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阻塞河道形成的堰塞湖,是整个地质公园的主体。相关管理部门十分重视小南海湖水的环境卫生问题,在黔江区政府的统一协调下,环卫、行政执法等各个部门配合,严格控制并定期检查景区沿岸的污水排放和垃圾处理。同时为了保持水体的环境卫生质量,公园还禁止游客在湖内游泳,而且逐步取消了机动游船,避免了游船液体燃料对水质的潜在污染。另外,公园方面还设置了大量的警示牌和解说牌对景区经营人员和游客进行环境卫生的宣传教育。与此截然相反的是在云南著名的抚仙湖风景区,由于相关机构缺乏系统的管理规划,沿湖大量接待设施的无序兴建和对废弃物的管理失当等导致了抚仙湖受到严重污染,水质评价由I类下降到了Ⅱ类。由此可见,环境卫生管理对于滨水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总结以上案例经验,本文认为滨水旅游区的环境卫生管理应采取以下对策。
4.1改变传统工作模式,力争科学性和规范性
  首先是要改变滨水旅游区传统的垃圾回收或污水排放模式,如可对生活污水进行初步净化处理后再进行排放,或是对垃圾实施分类处理,应用压缩和密封技术运往区外的专业垃圾站,以避免回收过程中的二次污染等。其次是要提升技术含量,如引进生态厕所,生物垃圾回收桶等,再结合设置的水上垃圾桶以产生理想的效果。此外还要根据滨水旅游区的区域性和污物的流动性特点,加快清理作业的机械化,如在水面结合机动船清扫和人工捡拾的方式等,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4.2增加投入,改善环卫设施
  滨水旅游区要实现环境卫生管理的良性发展,也需要适当的资金支持。但一些旅游区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的建设中,花费在环境卫生治理的费用不足,远远跟不上旅游接待量的“几何”增长,也不能保持景观的生态平衡。这体现在:垃圾处理的容量较低,污水的净化和排放不畅,环境卫生监测体系缺失,作业原始机械以及科技含量不高等。所以应当通过增加资金投入,使垃圾和污水回收处理日趋合理化,使监督监测和清理工作日趋规范化,逐步改善滨水旅游区的环境卫生问题,还浩瀚的水面一片清白。
4.3加强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要强化区内相关环境卫生法规。因为一项好的管理方法要得以有效的贯彻和落实,必须辅以制度化支持。在这一点上,九华山在2003年5月实行了《九华山风景区环境卫生管理暂行规定》[13],这同样也为国内众多的滨水旅游区提供了经验借鉴。二是要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监查监控制度。滨水旅游区通过建立这一制度,实时监控获取区内环境卫生变化的动态数据,预防环境卫生问题的发生,在问题出现的时候也便于及时做出反应。三是建立环境卫生奖惩制度。对于蓄意破坏环境卫生,造成较大影响的行为,应加强惩处力度坚决予以打击;而对于爱护环境卫生,保护生态自然的积极行为,应予以提倡和奖励,如云南丽江的老君山风景区实行的垃圾换早餐活动[14]就值得推广。四是强化保洁管理的考核和责任体系,通过建立适当的考核机制和责任制度,确保旅游区的环境卫生质量。
4.4重视游客的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应该是一门属于教育范畴的跨学科课程,其目的直接指向问题的解决和当地的环境实现,它涉及普通的和专业的、校内的和校外的所有形式的教育过程[15]。而在旅游活动的过程中,以“教”促“游”,以“游”扶“教”,两者的有机结合,寓教于乐,可以说是实现环境教育的最佳途径。通过环境教育,一方面要让游客认识到景区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到景区环境的脆弱性,认识到他们不经意的行为所带来的环境卫生问题,以及造成负面影响的严重性。另一方面,让游客树立尊重自然和爱护自然的价值观,以及环境危机意识,并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自发的投入到维护景区环境卫生的过程中来。
在这一点上,可以说解说是一个很好的实现途径。通过设置醒目的标识牌,或是让导游员对被游客随手丢弃并飘浮在湖泊之上的饮料瓶的不可降解性进行解说,常常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必须强调的是,这里的解说应特别针对中小学生,通过教育,让他们从小养成社会公德和爱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除此之外,解说还应涉及环境伦理方面的内容。

5.结论
  孔子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论语•雍也》),可见名山大川自古便是文人墨客青睐之地,但人们在游憩观赏,乐此不彼之时,是否又能认识到维护环境的意义呢?滨水旅游区的环境卫生问题具有普遍性,但目前人们尚且停留在发现层面上,如要进一步得到解决方案,需加强全社会对这一问题的关注,让人们从根本上认识到环境卫生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利用的意识,自觉自己的行为,共同努力,让国内滨水旅游区真正成为绿色景区[16],让这些点缀在神州大地上的明珠更加闪亮。
参考文献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4-30 15:49 , Processed in 0.317347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