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bulunuo

[【文史类原创】] 鲁迅有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5 18: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惭愧,随手写下的一些想法,竟然侥幸得到哲人王兄的嘉许和转载,太光荣了!

不过,如果说上述意见还有可取之处的话,也是因为平时从哲人王兄处受益良多,基本上我就起到了把您的意见收集跟整理的作用(怎么说来着?咳珠唾玉,随风抛掷,殊可惜也?)。
那么表扬拙贴"精彩",当然也就是哲人王兄表扬自己。这在我来说肯定是完全赞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5 19:0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汗,chaque兄这分明是姑苏慕容家的绝学“以彼之道,还施彼身”,V不管使出什么招式,到头来都被斗转星移伤了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5 19: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财富:+1(xianlongzaitian) 先生姓陆^_^

LUX的陆?不大对吧,不如说“先生姓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01: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位书园的学士都出动了,我这篇小文也算幸哉。当初写标题的时候,还是在一个叫西祠的地方,是讲究点标题党的意思,否则就没有人看。其实,只要加上鲁迅两字,就象在国学数典加上钱钟书三个字,或者象在小资论坛加上张爱玲三个字,或者在色情网站加上清纯两字一样,就会有大量的兴趣,呵呵,惭愧呀。
本来只想转贴寻点分数,没成想引来这多的争鸣,我也十分高兴呀,毕竟我也是非常喜爱鲁迅的作品的。我实际上读完某个作家全集的并不多,另一个便是王小波了。现在鲁迅不像20多年前那么红火,教育起了不小的作用。一是让大多数学生成功的厌倦和厌恶鲁迅,一是让学生对历史和文化一无所知,这两点都让人不能阅读鲁迅呀。
然而,如果有后一种的成功,我想也不但是鲁迅,很多优秀的现代作家和批评家都可以为同学们所热爱,鲁迅觉不会是首选,这一点鲁迅也许应该高兴,然而偏不这样。
每一个时代都会选择作家,但有时候可选的作家毕竟是有限的。就像现在读书人多热爱钱钟书一样,我想80年代上大学的人热爱鲁迅也很正常,毕竟他们经受过那么多的欺骗,而鲁迅让他们可以怀疑和思考,嘲笑或(反思?),最遗憾的是,这些陈果并没有进入教参,结果是大多数的语文老师都在面对鲁迅的时候,和学生一样困惑。我能感受到的是,借助鲁迅来进行愚弄依然在学校中进行,偏偏学生不再受愚弄(感谢这个时代风尚),于是厌恶便不可避免。鲁迅如果是和统一内容的教学联系在一起,便是比死掉的鲁迅还有害。任何选入教材的文章都是力量妥协的结果,如果要是承认现在我们理解鲁迅的能力有限(无论是所谓专家还是教师),鲁迅不妨先搁置一下。如果看重培养学生人格健全,胡适的作品要好的多;如果是想让学生对人文学术感兴趣,钱钟书或者冯友兰有很多好作品;如果是要学生对文化感兴趣,周作人要好得多,只要不因为他是汉奸而不是鲁迅的二弟。(可以选择的作品这么多,谁在限制他们呢?他们,这些被批判过的人,消毒过了么?)
现在大陆的中学语文教育,大约还不能称为完全的教育,仿佛不是为学生设计,而只是炫耀思想阵线胜利的领奖台。这种诟病已经说无可说了,反正说了也白说。我个人以为,将所谓的“最得力”的作品提供给尚没有辨别能力的小孩,只是一种一厢情愿。我常在戏曲比赛中看5岁小孩唱文韶关,然后大人们觉得中国京戏有救了,有后代了,然后就觉得反胃。让孩子学习点孩子们的东西不好么。鲁迅说中国没有儿童,只有未成年人,大人只将他们看作后备成年人。这种心态,呵呵。
民国的时候,多说某人作品过时了,因为那时候信奉进化论,讲究新的代替旧的。后来,就开始讨论作品有没有毒了,美其名曰大毒草,挥舞权力的宝剑砍杀大毒草的丰功伟绩,我只是听闻。据说,剩下的两座高峰,就只剩下鲁迅跟阿毛了。我又禁不住问,鲁迅的作品这么牛,怎么当时就没有唤醒那么多受欺骗的心灵呢?看来也许他的作品也没有那么得力。呵呵。也许又回到了上面的命题,愚民的时候他是万能药,解放思想的时候他是利器,是么?这也是一种社会教育,教育总提供了鲁迅阅读的背景。
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提供了作品的阅读背景,不单是鲁迅,我想,啃鲁迅这个硬骨头,不妨先让孩子们长全牙口,给他们喝牛奶;不能因为他们缺钙,就扔给他们一块骨头。为孩子着想。
以上谈教育,以下谈点鲁迅吧。

新文化运动是胡适和陈独秀给闹腾起来的,鲁迅当时还有些犹豫,原因很简单。胡适提出的方法简单可行,陈独秀的三反迎合人厌倦旧文化的心理。唯有简单,才见功效。鲁迅说自己不是主将,只是个呐喊者,大约是蛮清醒的定位。鲁迅宝贵在他的复杂与不放弃,这也许与他的坎坷思想历程有关。复杂就不会尽全力,就不会做简单回答。所以当年他弟弟名气比他大,那是个冲破迷雾的时代。只是现代化的进程在中国是极复杂的,所以鲁迅的复杂自有其效用,让简单前进的人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可以看到曾经挫败的灵魂,多一些安慰。实际上,鲁迅总在青年失望和绝望的时候,出来说,希望之于虚妄,正与绝望同。我系统读鲁迅,也是在大学毕业后,受到不小的挫折。
就这一点而言,鲁迅作品的确能起到守望灵魂的功效,便如其他的宗教起到的作用一般。
也就这一点而言,鲁迅的作品大多应该算是成人读物(搞得好像色情小说一样)。

那么鲁迅有没有可以为小学或者中学生阅读的作品呢?当然有,他费力翻译的童话是专门为孩子定做的。他的一部分小说和散文可以为中学生阅读。只是阅读要注意方法而已。
前些日子看到醉兄问另一位老师如何讲《纪念刘和珍君》,那位朋友的回答多少让醉兄不满足(也许)。如果单是将批判执政府和陈西滢,这部带着复杂情感的作品也许没有那么大的魅力。但也不是说这部作品就没有办法讲得完全,我个人的见解,不妨用中国文学中最为传统的“知人论世”法,人便是作人鲁迅,世便是当时的社会风气。我们不妨从当时的社会风气来,比较简单一点。比方可以从几个方面来,一是执政府在处理国家问题的态度,一是当时学生×运×动×的风潮,一是当时参加的教师的回忆,一是引发这次风潮的导火索。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叠加,大致可以描绘出当时的情形。鲁迅的态度,大约可以分风潮前的态度,他是不希望学生去游×行×;听到杀人时候的愤怒;在这三天里面内心的巨大冲撞,最终写出文字。
鲁迅对游×行的不赞同,或者认为这种是无价值的行为,这大约是他(复杂的人)一贯的立场,还记得《头发的故事》里,鲁迅要劝阻革命前剪辫子的学生么。但鲁迅内心深处的焦虑并不能因为他的清醒的价值判断而得到丝毫的平缓,他一直还有一种“罪”的心理,在东京的时候,就有组织派他回国搞暗杀,鲁迅作为曾经的热血青年却担心母亲没有人照顾,结果没有派他去。鲁迅常常劝自己“疗救民众的精神”,可有同仁成为烈士的死后,他会感觉死掉的应该是自己。这大约是鲁迅很大的一个心理病根吧,每当年轻人死掉的时候,他都会觉得有“罪”。这大约也是“70多个年轻人的血洋溢在我周围”的来历吧。鲁迅是一个极看重生命价值的人,也唯有生,生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无谓的死掉了,的确是很可惜。但鲁迅也常怀疑自己这种清醒的判断,毕竟他还内心深处还隐藏着“唤醒(民众)”的梦。是的,鲁迅也怀疑自己的怀疑,这使得他常能够被别人的热情所“唤醒”,最典型的例子大约就是在吊死一个绝望女人的树下,被钱玄同说动的经历吧。
所以他称这些无谓死亡的人为“真的猛士”,所以他要拼力抗击一切敢玷污烈士的流言家。流言家会让年轻人的血彻底的白流了。但清醒的鲁迅独力面对年青人的死亡的时候,却无法释怀,只能借用陶潜的诗来舒愤懑了。
鲁迅的冷与热,鲁迅在价值判断与情感汹涌之间的纠缠,造就了这篇奇绝的文字。这篇文字更多时候是写鲁迅内心的,然而鲁迅是个掩藏极深的人,不愿意轻易露出他受伤的血肉的。
也许这篇文章对中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复杂,它毕竟触及到了鲁迅心灵的深处。知人有何尝那么容易呢?
不妨提点简单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吧,这部格调明快的作品在鲁迅整个works里都是不多见的,最能凸显鲁迅“生命活力”的散文呀,几乎没有什么黑色的阴霾。理解文章意思没有多大难度,关键是鉴赏其中的妙处了。比方在园子里有昆虫拉提琴之类,单纯是儿童觉不能写出来,只有成人重新回忆童年记忆,才有办法“重现”,有些象《追忆似水年华》呀。比方鲁迅对美女蛇和蜈蚣精“冤哉”传说的兴趣,最能反映儿童心理上的“初民”阶段,比如拜的鹿,也是中国文化中生命力的体现。总之是非常的阳光了,但也需要对儿童的心理有把握才能讲得好。也可以参见周作人的一些回忆录。
今天写到这里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6 10:31: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觉得鲁迅有毒,中学时学过《纪念刘和珍君》至今依然印象深刻~~~
觉得那篇文章的每句话都耐人咀嚼,读之酣畅淋漓,痛快~~~
连带那文章中引用的陶潜的那首小诗,我至今依然记得~~~依然常常浮上脑海~~~
甚至现在回忆起来,好像还能记得那时课堂上的感觉,那篇文章让我对鲁迅佩服有加,从此见了鲁迅的书就掏出少的可怜的零用钱来买~~~虽然有些文章当时未必真能看懂,可是对他文字的喜爱却至今难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6 10:3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2楼哲人王于2009-01-15 19:20发表的 :
财富:+1(xianlongzaitian) 先生姓陆^_^

LUX的陆?不大对吧,不如说“先生姓L?”
女人直觉而已。还很固执,不肯放弃这个感觉。嘻嘻~~


引用第23楼bulunuo于2009-01-16 01:13发表的 :
希望之为虚妄,正与绝望同
.......

《野草·希望》这句话似乎应是:“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这句话先生似乎记反了,而这个反大约是有问题的。鲁迅虽然在《故乡》中提到希望的梦幻性,但他绝对没有简单否定希望的意思,相反,如chaque老师所言,内心是充满着企图的。
我以为,鲁迅先生在绝望的问题上,逻辑上是清楚的,即使是绝望,也是建立在希望的基础上的,没有希望,哪来绝望?这个要是换成先生您的那个句式,虽然意思好像差别不大,但那种悲观的倾向就明显了,失去了您自己在文章中讲的“鲁迅对怀疑的怀疑”。
我的马甲^_^曾经说过,读鲁迅要是读的愤世嫉俗或者读的绝望,那是把鲁迅读劈了。这个我不是很明白,曾经问过他,他说,鲁迅内心是充满着爱和希望的,虽然他自己也不愿意承认这一点。因为有这些,所以能够让自己不停地去捣乱,而不是像一般文人那样,找一个理由,然后安心过日子。因为明白世界黑暗,才更珍惜生命,才勇于尝试着改变。
引用第17楼chaque于2009-01-15 15:40发表的 :
假如整个现代中国的根源、目标、矛盾和潜力构成了一团迷宫般相互缠绕的线索的话,那么拎起了“鲁迅全集”的人也就拎起了其中最核心的一个扭结。.......
我的马甲昨晚说(原话):“这句话显示了chaque的语言功底和对鲁迅认识的程度。但略微抬高了鲁迅在现代中国的意义,如果加上毛(泽东),大约就是最核心的一个结了。”

别拍我,我是来凑热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6 11:3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鲁迅这个标题或概念,是话题一。
由“鲁迅”到语文教育,是话题二。
由鲁迅到“鲁迅”,或者由其个人人格到民族的集体意识,是话题三。
这是话题的应有之义。(chaque兄把话题三点得更透了,鼓掌)
引用第23楼bulunuo于2009-01-16 01:13发表的 :
其实,只要加上鲁迅两字,就象在国学数典加上钱钟书三个字,或者象在小资论坛加上张爱玲三个字,或者在色情网站加上清纯两字一样,就会有大量的兴趣,呵呵,惭愧呀。

呵呵,或许楼主要用鲁迅“榨出我们的小来”?
如果这目的达到了,那么,岂不正好证明:鲁迅在今时,依然是弥足珍贵的思想试金石?

鲁迅之所以能被众说纷纭,正在于他是鲁迅,倒无需费心“标题党”这个时髦由头:
这个符号本身就是个实体与抽象的集合:个体的存在,历史的存在,社会的存在,教科书里的存在,社会意识形态中的存在——阐释他的角度之多样,使得他成为不二人选;
而今日多元观念的兴盛和自我意识的强化,在社会彷徨、价值困惑、浮躁风行的背景下,他更显示出其元典性质的魅力。(个人理解中,“民族魂”这个概念也许更胜当时——当此际,最销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6 13: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判断一个作家的作品应该有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国之所以不能有诺贝尔文学的获奖者,其中很多的原因是有些人对民族的作品不能继承和发扬,很小就看鲁迅先生的作品,文如其人,可谓国家的脊梁,可是现在社会过于浮躁,没有几个人认真去分析和思考,作为一个读者,我建议楼主应该从新去认识自己的评语:我不是说现在热爱鲁迅的人都是病态的迷恋。但鲁迅这味药的确苦得紧,小孩子身子薄,不妨等到长大些再说。我的建议是边缘化,当成不重要的作品来讲解。前提是,他的文章出现的时候,不要掐头去尾,不要太多的注释,一个民族只有背负历史的重任才能入火中凤凰般永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6 14: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5楼xianlongzaitian于2009-01-16 10:37发表的 :

女人直觉而已。还很固执,不肯放弃这个感觉。嘻嘻~~

呵呵,女人的直觉V素来钦服,Goethe怎么说来着:Das Ewig-Weibliche Zieht uns hinan (永恒之女性,引领我们飞升)。Dante老兄漫游天界也是永恒女性Beatrice来指引。不过,V在此还是要坦率地指出,您这个固执的直觉是错觉。如果此项由来已久的猜测活动设一个大奖赛的话,或许V可以名列前茅吧,因为早就凭直觉(男人的直觉?汗!)、凭搜索技巧获得了正确答案。

陆一定不对,说“姓L?”命中的机率无疑扩大了好多倍,有可能是刘铮的刘,有可能是李猛的李,有可能是林国荣/林国华的林,也有可能是洛维特的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6 15:3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8楼哲人王于2009-01-16 14:15发表的 :


的话,或许V可以名列前茅吧,因为早就凭直觉(男人的直觉?汗!)、凭搜索技巧获得了正确答案。

陆一定不对,说“姓L?”命中的机率无疑扩大了好多倍,有可能是刘铮的刘,有可能是李猛的李,有可能是林国荣/林国华的林,也有可能是洛维特的洛……
呵呵,刘铮是不是万象的那个?还是做老师的那个?万象的是乔纳森,这个大约可以排除,除非chaque自己说谎。李猛没有可能一直不提福柯,毕竟曾经是福柯小组的?林氏兄弟不会那么批评刘小枫,洛维特不会说如此好的汉语,O(∩_∩)O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7 22:4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鲁迅有毒?在我看来,既没有毒,也没有补,只是对不同年龄的人作用不同罢了,呵呵。

现在的世界非常复杂,变幻莫测,而人的一生自然会再三变更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年轻时的看法,到了中年,自然会发生变化。所以,纵然鲁迅有毒,让中小学生中毒了,到了他们30多岁,这种毒很快就会部药而除的。

人无法离开身边的世界,更无法通过拔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身居庙堂的人,有谁没有熟读过鲁迅?有些封疆大吏,甚至连鲁迅的某些作品都会倒背如流,但是,他们照样吃喝嫖赌,为害乡里。

年少不读鲁迅?年少读不懂鲁迅?少年不识愁滋味罢了;中年爱读鲁迅?心灵慰藉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7 22:5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0楼swell于2009-01-17 22:41发表的 :
中年爱读鲁迅?心灵慰藉而已。
高手啊,赞先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9 08:3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鲁迅的文字深刻,但是思想不可避免的有其局限性。不过思想是没有错的,有毒的是出于政治目的,把鲁迅架上神坛供奉起来的行为。我觉得读鲁迅是应该的,就如同读胡适、徐志摩等也是应该的一样。
我希望纪念刘和珍君能够保留,因为需要纪念的不止刘和珍君她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31 17:5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和谐!和谐才是主基调!鲁迅的文字有太多的“不和谐”,delete是必然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6 11: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鲁迅文章的内容毒不毒,就是喜欢鲁迅的文笔! 他的作品象一道菜,太有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6 12:2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非常喜欢鲁迅的文章,带有极强的情绪化,当然不能用温柔敦厚的标准来衡量,如同李敖一样,让你爱之可爱,恨之太激的那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0 23:31:31 | 显示全部楼层
若此为毒,对于成就其毒的人文历史社会诸要素合成的大环境,倒也恰可以毒攻毒,不能否认,拥鲁派人士里,有吃饭族,但也有骨鲠有为的社会良心类人物。
毒与不毒,终究要看受之者本身的质地,与用药之理同。称其为毒,即已认其为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0 23:3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自己觉得如果全面地看鲁迅先生的著作,会发现与官方宣传的僵硬概念化的形象是两码事,现在教育上对鲁迅的宣传有一个定式,恰恰是这个定式让人深受其害,鲁迅先生是伟大的,但不是一个僵硬的概念化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1 03:44:5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课本上选摘的一些鲁迅先生的作品对于学生们来说,最大的问题不在于苦,而是太过深奥,甚至连老师都未必能真正的了解。其实课本可以选择先生的一些小说故事,文笔情节不见的比金老的差,个人觉得诙谐生动比金老的还有趣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2 01: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至于把!!!!!

不至于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2 15:47 , Processed in 0.308994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