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yq228

[【辩证轩】] 2009教育笔谈【原创首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8 10: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9楼青柯于2009-01-08 08:58发表的 :
党报:就业压力可能致青年与社会冲突



另:引号葳蕤富庶茂密,我等小草难见天日。

生存压力可能导致老年与子女冲突
学习压力可能导致少年与自己冲突
竞争压力可能导致精英与精英冲突
工作压力可能导致教师与生活冲突
社会压力可能导致。。。全面冲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8 11: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切合实际的期望,是人们痛苦的根源之一,是教育的无奈,望子成龙的出发点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但畸形的拔苗助长只能导致苦果,尤其是孩子的创造力没了,心理出了问题了,不爱学习了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8 23:5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师难教,学生难学也。

    教学服务于社会,也服从于社会,社会大环境造就了什么样的社会就有什么样的教学,社会风气对教育的影响不能不深。教师也是一个人,需要吃喝拉洒,正如楼主提到的“被国家科研经费和职称评定的指挥棒钓得已经迷失了方向,为争课题而暗中勾结者有之,为贪色而诱骗考生上床者有之... ...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在经济社会的洪流中,一切都"前"看,凡事都与经济利益挂钩,于是乎,社会人心浮躁,教师焉能不染?如此这般,沉心于教学,甘为“蜡烛成灰泪始干”者有几何?那种真正一心扑在教学上、处心积虑为学生着想的实在是凤毛菱角了。再说,你真是这样又能得到什么,不要说物质利益上,肯怕连学生自己也不会尊敬你这个“傻瓜”,这不能不说是目前教育的悲哀。我们也经常在网络、电视、报纸上看到听到学生侮辱老师、打骂老师甚至刀砍老师的例子,真是让人心寒哪。
    目前的独生子女,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别人、尊敬别人,对学习满不在乎,就算是你给他划了重点,很多也答不上来,上交的答案让人啼笑皆非,从中可以看出这些人根本就不去看书,如此学生,又怎么能教...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7 09: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科研与教学谁是第一位?
如果从一般意义上设问:大学教育中教学与科研两大功能比较谁更重要?恐怕人们都会认为,教书育人应是第一位的任务。但实际上在大多数高校中,科研都是摆在第一位。从学校排名,到学校工作任务规划,到教师评职称和工作绩效考核,无不将科研成果放在首要位置。
这一体制上观念上的“指挥棒”,客观上导致教师将更多精力用于科研。教师一般都认为,搞科研是有名有利,名利双收,搞教学是甘当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相当一部分教师忽视课堂教学,甚至尽量推脱教学任务。即使承担了教学任务,也往往是敷衍塞责,漫不经心。
“师者,传道,解惑,授业也。”学校的主要任务应该是面向学生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和文明延续。学校和教师当然必须开展科学研究,但是学校包括高校毕竟不是科研机构,也不是技术开发企业,第一位的任务还是教学。
现行体制的缺陷必然带来高校的一系列问题:专业上重理轻文,因为文科一般难以获得大笔投资项目;考核上重科研论文轻师德,因为师德难以表现为科研成果;教学上重程序轻内容,各种各样的教学管理制度和程序紧紧捆住教师手脚,教学内容程式化枯燥无味,教学质量下降;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只要求有个好成绩,缺少思想追求。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调整指挥棒的导向,改革现有教育体制。而第一位的则是需要转变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观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1:4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2楼donghai000于2009-01-08 23:52发表的 :
                    教师难教,学生难学也。

    教学服务于社会,也服从于社会,社会大环境造就了什么样的社会就有什么样的教学,社会风气对教育的影响不能不深。教师也是一个人,需要吃喝拉洒,正如楼主提到的“被国家科研经费和职称评定的指挥棒钓得已经迷失了方向,为争课题而暗中勾结者有之,为贪色而诱骗考生上床者有之... ...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在经济社会的洪流中,一切都"前"看,凡事都与经济利益挂钩,于是乎,社会人心浮躁,教师焉能不染?如此这般,沉心于教学,甘为“蜡烛成灰泪始干”者有几何?那种真正一心扑在教学上、处心积虑为学生着想的实在是凤毛菱角了。再说,你真是这样又能得到什么,不要说物质利益上,肯怕连学生自己也不会尊敬你这个“傻瓜”,这不能不说是目前教育的悲哀。我们也经常在网络、电视、报纸上看到听到学生侮辱老师、打骂老师甚至刀砍老师的例子,真是让人心寒哪。
    目前的独生子女,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别人、尊敬别人,对学习满不在乎,就算是你给他划了重点,很多也答不上来,上交的答案让人啼笑皆非,从中可以看出这些人根本就不去看书,如此学生,又怎么能教... ... 。

最近很忙,试卷还没有判完。看了donghai的回帖,我不以为然。

1.我们承认社会不好的风气对教师队伍有影响,但是我们不认为教师染了坏毛病可以推说是社会的原因造成的。教师变坏了,难道要社会负责吗?!难道因为社会风气不好而变坏,就可以容忍吗?

2.“我们也经常在网络、电视、报纸上看到听到学生侮辱老师、打骂老师甚至刀砍老师的例子,”并不能说明老师沉心于教学一定得不到尊敬。这只能说明有这样的伤害事件发生,并不能说明老师是因为沉心于教学而被侮辱或被伤害。我看,donghai所感到悲哀的“你真是这样又能得到什么,不要说物质利益上,肯怕连学生自己也不会尊敬你这个‘傻瓜’”,仅仅只是一种主观臆断。北京曾经有一个老师被辱骂,并且被学生制成视频在网上传播。这个事影响很大,专门有很多网民赶到北京堵在校门口要为老师讨还公道。我详细认真地跟踪了这件事情。我就认为,这位老师之所以不被学生尊敬,原因很复杂,并不是因为老师很敬业才导致学生对他侮辱。在一个管理很松散的学校,一个退休的老教师,为了赚那点课时费,放弃了做老师原则和威严,一味退让,不能主持公道和正义,是老师被学生辱骂的直接原因。有不少老师认为,上课就是讲知识。这是错误的。老师的职责就是掌控好课堂,组织好教学工作,完成知识与价值的传递。老师首先要有鲜明的价值态度,不能为了钱而丧失价值态度。如果有学生不认真听课,老师应该管理好;有学生捣乱,老师应该管理好。老师既要全局安排好一个学期的课程,也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既要在课堂上认真授课,也要在课下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状态,并及时为差生补课。一个老师,必须有正义感,不能包容邪气,在任何时候都要如此。

3.兄说的:目前的独生子女,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别人、尊敬别人,对学习满不在乎,就算是你给他划了重点,很多也答不上来,上交的答案让人啼笑皆非,从中可以看出这些人根本就不去看书,如此学生,又怎么能教... ... 。我也不赞同。
老师不能嫌弃学生。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又说,“有教无类”。从来就没有最差的学生,只有最差的老师。学生不懂的东西多,恰恰表明老师存在的必要性。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不能放弃。谁都有缺陷,包括老师在内。我们不能要求学生没有缺陷。我们要求学生之前,先问问自己,我懂得关心别人了吗?我尊敬别人了吗?一个把教学工作想象得一帆风顺的老师,得到的只能是烦恼和抱怨,怎么能教育好学生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8 04: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笑兄多少试卷啊,还没弄好?

我来灌点水。

1、教师队伍这个概念很不清晰,“老师”这个词现在被滥用得挺厉害的。学校人多,教书的人也多,不见得个个都算教师。当然,谁又能说站在讲台上的不是“教师”呢。所以我觉得风气不是我们管得了的,自律很重要。

2、不用说了,应该的。

3、这个问题争议比较大,我也觉得不是每个人都能教“好”。“怎么样算是教‘好’了”这个问题就很不好解读。引用兔教授的一句话:“我们应该承认,确实有教不好的学生……”

前天去学校结扎剩余琐事的时候,在校门口看见一个焦急的、口气和神态都显得特别软的中年以上妇女,听见一句话:“这孩子特别善良、特别老实……”根据我的经验,“这孩子”绝对是“特别不老实”,有可能是“特别不善良”,不然根本用不着他妈这样子隔着电话都恨不得给别人下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07: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醉兄好!我这学期三门课。没办法呀。

醉兄说的“自律”很重要。有的老师自己做不好,开口辩解的第一句话就是:谁谁谁也怎么样?
我就要问:谁谁谁怎么样和你有什么必然联系?自己都没管好自己,还理直气壮来说别人。还有做得很好的老师呢!你怎么不学?

醉兄说的家长,我觉得父母眼里,自己的孩子永远是最好的。父母如果分不清是非,孩子是很难有是非观念的,这样的孩子最难教。但是再难教的孩子,也是学生,老师也要诲人不倦。老师的伟大之处不在于培养了多少优秀的学生,而在于他能不知疲倦、身体力行、永不放弃地教诲学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8 12: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选择做教师(狭义的定义)这个职业,那么就要接受付出永远大于回报(狭义的定义)。

我最为敬佩的就是那些在山村农村的授课教师,即传授知识,同时也扎根在那里,传授学生们做人的道理。

自问无法做到,所以也就离开了这个职业,回想起来,自己短暂的从业经历对自己的确实深刻的无法忘记,同时也不会后悔毕业时就选择这一职业作为自己人生的第一份正式工作

接上面醉版的话
1.教师,定义成 正规学校授课,私塾(私下)授课,辅导员(班主任),某些课程的教辅
2.回报,狭义的仅指,自己获得的物质上的回报(所服务的机构发的物质),不含私下的补课外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30 12:55:5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很复杂,这主要归结于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一方面老师所面临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增大,往往不能平心静气的做学问。
另一方面,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变的更多了,也很容易对老师产生怀疑,对老师已经不是盲目的崇拜了。另外,由于就业的压力,学生常认为在学校所学的东西是没有用处的,产生急躁的心理,对于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也产生了不信任。
所以老师在学识上要不断提高,即要在知识上,也要在一些生活中的实问题上给学生中肯的建议。至于回报,应该很少有老师,真正的要求学生回报吧!毕竟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30 14: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还是跳开来看事情


设想一下,作为教师的你自己如果离开学校了,你自己也成了一个社会上的人员,你自己原先坚持的原则能像课堂上一样保持吗?

教师作为一个相对超脱社会的阶层,有自己的理想和坚持是必要的,同时还是要多多和社会这个我们现实中的实体多多互动,管教是要条件和限度的,课任教师不可能超越班主任的权限,教师不可能超越家长的权限,而且还有个信任度的问题,我主张自己的课堂上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课下了那就是纯粹家长的事情了,家长自己不努力,教师不可能超越家长来管教,所以孩子怎样是自己和家长的事情更多一点,其实和教师因素不大,但是很可惜,很多时候教师是家长教育失败的一个合理的借口

所以教师有时候没法讲究回报,但是于我心无愧就行,就算是在不做教师情况下,我想大家也会坚持自己的理想和原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6 13: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俺也来凑凑热闹。
现在,教师既是一项事业,也是养家糊口的一份职业。yq228 兄更多是从事业的角度来谈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一部分老师确实是把这一项事业作为一项职业来对待的,可即便是职业,也应该有一份敬业精神吧,如果再缺乏了敬业精神,这样的老师就很麻烦了,应该就算是yq228 兄所说的最差的老师吧!我一直认为,教师首先也是一个普通人,不管是做老师也好还是做其他工作也好,首先都应该有一种敬业精神,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这才能算得上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当然,要有理想,要成为什么什么“家”,成为在一个方面的优秀人才,在教师来讲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家,这是高一个层次的要求。这一个高层次的要求是要付出较一般人更多的辛苦的,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我们毕竟不能要求人人都去做孔子!

对“没有最差的学生,只有最差的老师”这句话我有微词,曾经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天下没有笨的学生,只有笨老师”,我理解这两句话差不多吧。其实差也好,笨也好,都是人的一种主观评价,客观地来讲,哪个行当里都应该有。当然我也清楚这是强调教师应该去勉力教好每一个孩子,应该去注意每一个学生的性格、优劣、心理、兴趣等进行因材施教,每一个孩子都会成材的。但我们不应该忽略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尤其是在这个互联网时代社会的影响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

举两个简单的身边的例子。

一个是我的一个高中生晚辈亲戚,其母亲小学毕业,父亲大专,去岁暑期来我家玩,很喜欢跟我探讨社会问题,但他一张口就是他父母、同学给讲或他自己亲历过的当地(他一直在老家小县城生活)黑社会怎么样怎么样,暗无天日啊,我爱人说他思想黑暗,他不服气还要跟我爱人顶嘴,试想从小学到高中十多年的教育到哪儿去了,我就告诉他要多用自己的大脑思考一下,不要泥沙俱下,见什么都相信。

另一个是我们自己的学生,这是他辅导员告诉我的。这个学生也不请假也不说一声就消失了,大家慌得不行给他家里打电话,家里说不要紧。第二天学生的母亲给辅导员打电话说学生回家拿东西了,给老师添麻烦了什么的,说是让他下午就返校。结果辅导员刚放下电话,这个学生就去辅导员办公室了,问他干吗了,说是去市区玩了!

当然我不是说这就是坏学生,我是讲面对这样的家庭和社会我们应该怎么样想办法教出好学生来,应该怎么样做呢。曾经有人说过5+2=0,就是5天在校学习的东西,加上2天在家庭和社会的反面影响,教育的结果就是0。现在我觉得,5+2现在是小于0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7 08: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模拟社会实践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社会实践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客观过程。任何社会实践活动,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可以称之为“历史社会实践”或者“真实实践”。相对于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每一个特定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都是具体的、有限的,总是受到时间空间、物质基础、知识水平、实践能力等具体条件的限制。对于个人而言,“知行合一”只能是在实践主体存在的有限时空范围内才有可能实现。人类社会长期积淀的文化知识浩如烟海,要能有效地进行传承,就必须依靠教育。
目前关于教育本质的认识,有“影响说”、“行为改变说”、“生长说”、“开展说”、“社会说”、“文化繁衍说”、“自我实现说”、“人格完善说”等多种观点。但是所有观点都赞成一点,就是教育的内容主要为人类文明世代传承的文化知识体系。
在现有的教育过程中,人们广泛采用各种方式,对实践进行模拟,以弥补学习者自身真实实践的不足。例如,各种实验室的实验是对各种物理、化学、电气、生物相关实践活动的模拟;军事演习是对战争的模拟;体育训练是对体育比赛的模拟;文艺作品是对社会人生的模拟;等等。对实践模拟的越逼真,越能体现各门学科中的客观规律性,受教育者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对相关文化知识体系接受得就越快越好。
从这些模拟活动中可以发现,尽管从广义上来说这些模拟实践活动也属于总体社会历史实践的一部分,但是这一部分实践与其它部分明显的区别在于,它们并非是社会历史实践的简单拷贝和重现,而是在一定的科学理论指导下有意识的实践活动。
指导模拟实践活动的科学知识体系,是人类社会理性思维的结果,是从长期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真理性认识。相对于后来的学习者而言,是认识主体立足并超越当前现实,对事物未来发展变化的一种前瞻性的超前认识。[5] 因此,一定社会里学习继承前人的理论知识体系,本身就是认识指导实践,认识作用于实践的一种具体方式。我们把这种在现有科学体系指导下,出于教育、研究和文化传承目的而进行的社会模拟活动称之为“模拟社会实践”,或是相对于客观真实的实践称为“模拟实践”。 模拟实践是认识主体能动反映客体、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的直接体现,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辩证发展的历史过程。模拟社会实践是对教育规律的本质体现。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过程中有效运用模拟社会实践,可以帮助学生超越自身社会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的限制,从宏观发展上把握社会发展历史规律,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理论教育过程中的模拟社会实践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模拟抽象。模拟社会实践对丰富多彩的历史实践在不同层次上进行理论抽象,这种理论抽象是对真实历史实践的浓缩和集中,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然后又通过语言文字、声音影响、图片图表等多种工具,将理论抽象的结果生动地重现。“删繁就简三春树”,一个短短的成语,就可以概括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或是阐明一个历史规律;即使是大跨度、大纵深、全方位反映某一重大历史进程的文艺巨作,也仍然是对历史实践的极大压缩和提炼。
第二,鲜明生动。由于模拟社会实践经过科学的理论抽象,突出了千头万绪的社会历史过程中的主轴,显化客观规律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同时,模拟社会实践又将各种具体生动的人物、环境、事件、利益要求浓缩集中,让学习者在类似实验室的条件下感受复杂的社会矛盾冲突,通过思考讨论,参与社会设计,自己动手解决社会问题。这一活动过程和纯粹抽象理论的被动记忆过程有本质区别,从而极大地引起学习者的兴趣。
第三,资源节约。模拟社会实践是对真实实践的模拟,主要在教育训练场所进行,占用资源少,易于控制其负面作用,因此可以根据物质技术条件采取多种手段进行模拟,并且可以反复进行。这对于解决现有高校实践教学资源紧缺的矛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受社会实践资源的限制,现有高校的社会实践教学都没有普遍走出校门。如果承认所有的大学生都拥有参加社会实践的同等权利和要求,那么用于大学生校外社会实践的时间、经费、车辆、师资和其它资源的占用将是高校难以承受的。如果按每个大学生四年期间参加社会实践2学分(4天时间),每人平均花费200元人民币的低标准计算,一座年招生规模为2000人的大学,仅此一项每年将需要支付学生校外社会实践费用40万元人民币。这还没有考虑学生社会实践带来的交通工具、接待能力、师资配备、安全保证、教学计划等一系列资源占用问题。因此,一些高校就只能采取“全员自主实践”和“专项集体实践”相结合的办法,只组织一小部分学生走出校门进行真实的社会实践。[6] 而模拟社会实践就可以极大地节约社会资源,提高学校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达到同样甚至更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一)有利于克服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两张皮”现象
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两张皮”现象,是目前思想理论教育的一个难点。解决这个难题的一个基本途径,就是将模拟社会实践的理念引入课堂教学,作为普遍法则贯穿所有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始终,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都作为模拟社会实践的具体形式。
例如,案例教学就是典型的一种模拟社会实践教学方式。有的教师在思想理论课堂教学中,课前布置案例预习引导学生思考,教学过程中精讲案例激发学生兴趣,组织课堂案例讨论将认识引向深入,课后作业则要求学生针对案例进行分析,提出自己见解。越是和真实社会热点结合紧密的案例教学,就越会引起学生的关心和兴趣,越会引发学生改造自我发展自我的积极性。
(二)有利于克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知识化倾向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一个较为普遍的倾向,就是将这类课程等同于其他的一般知识性课程来讲授,教师重视了课堂教学中的知识性、体系性、逻辑性,但是却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实践性。
思想理论教育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要改变学生的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入脑”“入心”,改变受教育者的基本立场和思维方法,提高人的基本素质。古人主张“修、齐、治、平”,就是要把社会进步与提高自我结合起来。脱离社会实践、无视学生思想实际的课堂教学,根本无法实现“四有新人”和素质教育的目标。
“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模拟社会实践要求教师不是“满堂灌”而是“引而不发”,学生则通过动脑动手亲身实践而感知认识。这样可大大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态度自然也就从不关心甚至抵触,转变为关心和热爱。
(三)有利于纠正脱离实际倾向
科学性、真实性是模拟社会实践的前提。模拟社会实践虽然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一种模拟,但模拟实践的指导理论——马克思主义则完全来源于客观历史实践,并且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它具有类似真实社会实践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质。
模拟社会实践的理念对教师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真懂真信,二是亲身参加并了解社会实际,三是对学生思想状况真实掌握。缺少这三条,模拟社会实践就只能做到形似,缺乏实在内容。特别是一些“从家门到校门”,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的教师,更需要在这三方面不断加强。
(四)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艺术的提高
模拟社会实践运用于课堂教学,使得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更多的是一种师生互动的“讨论式”、“对话式”、“创造式”、“表演式”教学。这要求教师平时就注意收集积累和筛选教学素材,关注社会热点和时事焦点,提高语言表达艺术和现场反应能力,同时也对课堂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6 05:5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各位支持和关注!自从开学以来,课程较多,难以集中时间写文章和回复大家。敬请见谅!
楼上几位的回帖,我简单回复如下:

1.枕上的梦:科研与教学哪一个更重要的问题。

a.这是一个假问题。是恶的制度造成的假问题的出现。科研本来是个慢功夫,不能搞短频快的。但是我们的教育评估工作都以论文、课题多寡作为杠杆,使得发表论文能成为赚钱提职的快车道,谁要是认真花几年写一篇文章,准倒大霉。花钱出文章就成了时髦。教育部把科研作为指挥棒,下面就拿科研做最重要的事情来做,期刊杂志也趁机大捞一把。
b 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明白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的道理。没有好的教学,就无法传承科研成果;没有好的科研,也很难搞好教学。要搞好教学,首先要清楚教学内容的内在关系和学术界的研究现状,不做科研是绝对是做不好教学的。要搞好科研,也需要教学来支持。因为教学活动是对研究内容的再现和传播,在传播过程中的争议无疑会进一步理清思路,有益于科研。

要我说,这两个事情都很重要。做老师要能守得住清贫,为正义而清贫,只有认真踏实不求名利的科研成果,才是经得住历史考验的。


2.henrry和redmoon谈的问题。

我赞同你们的说法。但是我更强调教师要有很强的独立性和影响力,要能明辨是非,不委曲求全,这样才能长久地影响学生。

欢迎大家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6 18:24:01 | 显示全部楼层
b 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明白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的道理。没有好的教学,就无法传承科研成果;没有好的科研,也很难搞好教学。要搞好教学,首先要清楚教学内容的内在关系和学术界的研究现状,不做科研是绝对是做不好教学的。要搞好科研,也需要教学来支持。因为教学活动是对研究内容的再现和传播,在传播过程中的争议无疑会进一步理清思路,有益于科研。

--------no,no,鄙人认为yq228兄理解的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有些偏差。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的关系不是发生在知识层面上,而是在更深的层次---思维过程上。在思维角度上看,教学和科研有很大的共通点。教学好,则说明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思维方法能迅速的消化吸收知识,融合。那么这种思维方法必然会在科研上发挥很大的作用,帮助其明晰事理;同样,科研搞得好,则说明其掌握了科学的认知思维规律,并更进一步用于自己的实践上。显然科研所需要的思维能力要强于教学所需要的思维能力,那么真正具有科研能力的人,其思维能力将帮助他对教学内容进行消化和吸收。也就有可能把课讲好。
  换句话说,如果思维能力强,不做教学也能照样搞好科研!教学和科研,二者本身不存在特别的联系。
  如果把教学看做是一件事物,那么可依据其具有的品相评估它的好坏:只传授知识------下品
                                 传授知识中蕴含的理--------中品
                                 传授知识的理,和如何明理-----上品
  相应的,老师的水平也可依此来评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6 19: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3楼dspcan于2009-02-26 18:24发表的 :
b 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明白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的道理。没有好的教学,就无法传承科研成果;没有好的科研,也很难搞好教学。要搞好教学,首先要清楚教学内容的内在关系和学术界的研究现状,不做科研是绝对是做不好教学的。要搞好科研,也需要教学来支持。因为教学活动是对研究内容的再现和传播,在传播过程中的争议无疑会进一步理清思路,有益于科研。

--------no,no,鄙人认为yq228兄理解的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有些偏差。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的关系不是发生在知识层面上,而是在更深的层次---思维过程上。在思维角度上看,教学和科研有很大的共通点。教学好,则说明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思维方法能迅速的消化吸收知识,融合。那么这种思维方法必然会在科研上发挥很大的作用,帮助其明晰事理;同样,科研搞得好,则说明其掌握了科学的认知思维规律,并更进一步用于自己的实践上。显然科研所需要的思维能力要强于教学所需要的思维能力,那么真正具有科研能力的人,其思维能力将帮助他对教学内容进行消化和吸收。也就有可能把课讲好。
  换句话说,如果思维能力强,不做教学也能照样搞好科研!教学和科研,二者本身不存在特别的联系。
  如果把教学看做是一件事物,那么可依据其具有的品相评估它的好坏:只传授知识------下品
.......


你说得很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4 06: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12.教育随感

  看看发帖记录,已经三个月没有写东西了。事情越来越多,想说的越来越少。再写几句,续上一段思想的行程。
  一直以来,我深深感到,教育是理想者的事业,教育的内容一定不能少了理想,教育的方式也可以用理想的方式。但是长期以来,很多很多的人在质疑象牙塔,质疑理想主义的教育。我想说,这种质疑表面上看是走现实主义的路线,实际上是要破除教育者的理想。一个没有理想的教育是没有前途的。
  我很多学生都曾说我,老师,你太理想了,我们都很现实,没有人愿意做的。我回答说,在学校里是年轻人的圈子,年轻人都没有理想,老师们也没有理想,一群现实的人互相交往,人生是不是太老了一点?学生现实,说这个课赚不到钱,我觉不出有用,所以我不上。我说,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与直接的现实利益相关,大学里应当更重视知识的分析与推理,重视理想的培育,年纪轻轻,却没有理想;人生刚刚起步,却没有梦想;老师严格要求,却说老师理想主义;我能说什么呢?我只能说,学生坚持一切向钱看,老师却不可以。学生实用主义,急功近利,老师却不可以。老师是一种方向,一种指引,一种栽培梦想的职业。
  千万不要和我说,老师也是人,为什么要让老师远离功利,远离现实。我想说,如果你现实,你可以选择现实的行业,不要看着学生好欺负,教育届好混,就在学校里混,还理直气壮地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学生的埋怨,不外乎说老师太严格,自己受不了。其实严格要求也没什么,不外乎是早晨6点起床,每天都看书,写心得,多关心社会,多关心世界,不要斤斤计较于个人私利,等等这些内容。在这个欲望很多的社会里,这点要求变得十分奢侈,招来很多非议。但是,我告诉学生,你可以坚持,却不能阻止我的坚持;你可以非议,却不能也无法扼杀我心中的梦想;因为我坚持,所以我是老师;老师的天职就是让年轻人能看到社会还有理想在。有理想——虽然只是在心中,但这才是真正推动社会不断向前的力量的源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6 15:3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5楼yq228于2009-05-24 06:22发表的 :
12.教育随感

  看看发帖记录,已经三个月没有写东西了。事情越来越多,想说的越来越少。再写几句,续上一段思想的行程。
  一直以来,我深深感到,教育是理想者的事业,教育的内容一定不能少了理想,教育的方式也可以用理想的方式。但是长期以来,很多很多的人在质疑象牙塔,质疑理想主义的教育。我想说,这种质疑表面上看是走现实主义的路线,实际上是要破除教育者的理想。一个没有理想的教育是没有前途的。
  我很多学生都曾说我,老师,你太理想了,我们都很现实,没有人愿意做的。我回答说,在学校里是年轻人的圈子,年轻人都没有理想,老师们也没有理想,一群现实的人互相交往,人生是不是太老了一点?学生现实,说这个课赚不到钱,我觉不出有用,所以我不上。我说,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与直接的现实利益相关,大学里应当更重视知识的分析与推理,重视理想的培育,年纪轻轻,却没有理想;人生刚刚起步,却没有梦想;老师严格要求,却说老师理想主义;我能说什么呢?我只能说,学生坚持一切向钱看,老师却不可以。学生实用主义,急功近利,老师却不可以。老师是一种方向,一种指引,一种栽培梦想的职业。
.......


我觉得您是有点理想化了

理想和工作没有必然联系,很多人在工作上面没有自己理想寄托的,工作对很多人来说就是吃饭的家伙,理想和工作是两个分开的事情,自己的理想或者爱好是一回事,工作是另外一回事,但是这些人工作时候也是很职业的,因为绩效决定这自己家人孩子的饭菜或者周末郊游的质量,所以敬畏有时候也是他们的动力

强调理想没有什么错误,但是要看对象,现在很多孩子的经济意识比我们那时候要强很多,小小年纪已经开始自己炒股或者投资了,对他们来说,上学是个不得不干的生活,为了给自己家人交代的一个苦差事

所以强求孩子都和咱们这样,现在看不是太现实,还是慢慢培养或者引导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9 17:0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校:社会多极均衡中“理想”的一极

很多人指责我理想,但是不妨碍我的坚持。清代陈澹然说:“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寤言二迁都建藩议》)谋万世和谋全局都是以宏观和长远的眼光看待世界。对于教育来说,我们现在缺乏的就是这种眼光。因为我们不能把教育放在社会全局里来看,就无法知道教育机构自古以来就是社会“理想”的一极。社会从来就是多极化发展着的,偏向任何一极,社会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有理想主义者,有现实主义者,我们既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变成理想主义者,但是也不能让所有的人都变成现实主义者。
学校作为社会多极元素中“理想”的一极,正是以理想的方式培育一代又一代正道的青年人,让他们去保持社会多极均衡,使社会不至于变得太现实主义,使人们知道这个社会还有理想存在。我们无法也不能阻止人们现实,但是学校绝对不可以放弃理想教育,若学校老师们都是现实主义者,都随波逐流,任由学生选择,学校必然成为藏污纳垢的场所。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4 09:25 , Processed in 0.190175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