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99|回复: 3

[【随笔】] 【原创非首发】转瞬即逝的温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27 00:5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瞬即逝的温暖

??——张元电影《过年回家》观影笔记
??
??晚上看张元的电影《过年回家》,竟然流泪了。
??情节
??故事和人物其实都很简单:两个离婚的家庭再组合成的家庭,父亲、母亲,他们各自带过来的女儿,一个性格文静成绩好,一个性格活泼成绩差,各自都偏袒亲生女儿,家庭不和,整天吵吵嚷嚷。假如只是这样的吵吵嚷嚷,日子也还勉强凑合得过去。不料因为一个女儿偷了五块钱,全家人吵成一片,结果是钱在另一个女儿床上被搜了出来,被委屈的那个有口难言,追着另一个要讨回清白,另一个偏生不理她,那一个就一气之下抄起扁担向她打过去,不幸酿成命案,被关入监狱,一去十七年。然后是刑满释放前的春节,该女因为表现好,被监狱特许过年回家呆几天,影片主要讲的是这女子回家过程中的事:她怎么在众人的艳羡目光中换好衣服走出监狱来到了外面的世界,车到了站,随着人流她走了下来,外面阳光灿烂得耀眼,她有点发懵,好像不知道要往那里走,也不过是三十来岁的人,神情竟然这么呆滞;车站的售票大厅里,一排排是坐着等车的人们,唯独她站在那里,也不在张望,也不在想什么,就像是思维也停止了……幸而同监狱的女警察也回家,也走这边,那人还心地善良,主动要送她回家,要不然,估计她是随时随地都能停下来发半天呆,就这么一直呆到假期结束回监狱……十七年了,外面的世界有了多大的变化:原来的家早就拆没了,回去找那个当初的小胡同,找到的只是废墟,就连施工的人都回家过年去了;要是没有那个女警察,她连个公交车都挤不上,连个马路都过不去,更不要说怎么一路问人问到家门口鼓足勇气去见那十几年不曾见的爹妈,不逃跑。
??细节
??其实这个片的情节实在是平常,比较感人的还是里面的细节,有着极为真切的生活的质地。比如女主角回家,见到父母两个都老了,神情木然,半天不言语;那么多年不见的一家人一朝见了面,却是老人不说话,孩子也不说话,还是那送人回家的女警察主动在和老人攀谈,说着孩子在监狱的情况,而父母和孩子都只在一边沉默地听着,不知道怎么接她的话茬,因为彼此的心太陌生,不知道怎么到一起来。又如女主角洗澡那一节,母亲带她走进浴室,当着人一直没和她说话的母亲这时终于开了口,说的却是:“这个是冷水。这个是热水。开热水的时候,要离得远一点,别烫着。先把水放一放,先出来的水是凉的。……肥皂在马桶上面。”这是真真切切的生活,也是真真切切的家,有肥皂有马桶的家,而这样的生活这样的家,她已经久违了十七年了……关了门她开始慢慢地放水,好像也在慢慢找回作为一个正常人去生活的感觉,她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里,终于回到了母亲的女儿这个身份。……其实影片在这里结束就很好,后面的情节很煽情很圆满很主旋律却多少有点画蛇添足,我就不多说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搜来看。
??命运
??若是换个人来拍来写,这个电影可以对人进行存在主义式的观照:女主角的命运纯属偶然,她原本可以有一个正常的人生,和大多数人一样,早恋,结婚,生子……然而因为五块钱,因为一时的委屈和愤怒她抄起了扁担,此后的人生就完全不在自己把握之中了。十七年过去刑满释放,那才只是开始,不是结束:那是什么样的开始啊,三十出头的女人,对社会一无所知,却已经背负上杀人犯的罪名,白白在监狱里辜负了大好青春,还被灌输了满脑“接受改造,重新做人”的教条,曾经的青春与热情被驯化成小心翼翼和唯唯诺诺,除了清白善良就一无所有,而那清白与善良还是无人肯信的,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她要怎么才能在这车水马龙人潮汹涌的世界上立足?这个问题简直细想不得,她要怎么样才会有出路啊?这么想想,人的命运是多么荒诞。
??可是电影不这么写,电影让她跟爹妈团了圆,爹爹原谅了她当年的过错,妈妈也接受了她回到家里,女警察一边擦着眼泪一边穿衣出门,镜头照着她那年轻的脸:她做了一件好事,正处在感动愉悦中,她帮助一个犯人回到了家里,自己也要回家过年去和父母团圆了,故事就这么完了……这个结局因为回避过去问题的实质而温暖了。这温暖是表面的,易散的,而骨子里的无望还是冰冷彻骨,就像有个人在影评里写道:“张元最后安排了一个好警察,想让这部戏温暖起来,然而这种温暖充其量是一种冬天向手上哈气的温暖,温度保存不了几秒钟。”影片从女主角身边上掉过头来看看这世界上的旁人,以此换来了一丝温暖,而这温暖只源于视线的转移,只源于哈气的一瞬,它终究难以安慰什么,难以温暖什么,——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对一个人的命运感同身受。


原发于博客,已经做好园地链接。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 ... 1590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7 11: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可能是尘封的历史了。我要说的是陈凯歌的《无极》和诙谐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无论其间的多少故事,但胡戈还是说一句最经典的话: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饿了,一个馒头,就很温暖;不饿,两个馒头,都显得多余。

  饿了,可以为一个馒头大打出手;不饿,可以施舍自己的馒头。

  因为饿的时候,没有思考不饿的时候,有两个馒头,所以大打出手。

  因为不饿的时候,没有思考还有饿的时候,所以可以施舍馒头。

  其实对于生活,我们没有太多的预见。饿的时候,如果我们不大打出手,可能就会饿死,出手不可避免了,我们又怎么能期待明天有两个馒头呢?
  
  超越人生的短见很难。要不孔子怎么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呢。

  逝者如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7 20:5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你的观点“人对生活缺乏预见”,不过,饥饿与愤怒毕竟不是一个层面的事。饥饿只关乎个体的欲望,委屈和愤怒还关乎社会和他人的承认,在其中有更多不能自主的因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8 08:54: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喜欢张元的作品,呵呵。也许早期的还可以吧。我是说地下导演的时候,后来要做妥协,就完了。
另,设什么威望限制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3 00:30 , Processed in 0.157003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