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972|回复: 4

[【散文】] 月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22 08: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月光

(一)
  那一夜,他俩初识,那一夜,月华如水。
(二)
  那一夜,他第一次看到她,在学校的音乐教室里,但可惜只是一掠而过的印象,因为他只是对她以极纯熟的手法在弹《月光》感到惊叹,是以静静地站在墙边听了好久。
  第二天,第三天……一直到第十天,她都在反复弹着《月光》,他都在门外静静听着。他想,要是能总这样多好。他不想见到她,因为他并不擅长说话。而且他的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几乎让他用来欣赏那些钢琴曲,是以不怎么锻炼----导致他长得极为瘦小----在他心里,一向都觉得女孩子会喜欢那些高大的男孩子,像他这样的是没有人喜欢的。
  他家是个音乐世家,他父亲是个钢琴教授,所以家里有很多钢琴曲的唱片,但是他没什么音乐天赋,父亲教了他两年琴就失望了。无奈他只得极仔细地反复听家里的唱片,期望自己的欣赏水平能达到相当的高度……他的童年和少年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欣赏中和阅读这些曲子的背景资料(甚至是同时代的历史)中度过的,他也从来没找过女朋友,他想,有这些音乐为伴,就胜过一切。
  可是,他除了听父亲弹琴而外,从来没听过有人真的弹过。这次一听,那种感觉竟是有些略略的……特别,他竟说不出,这种特别的感觉来自何处。再仔细辨别,竟是来自于教室里响起的《月光》,不论是暗夜无光,还是繁星漫天,那一缕“月光”在他心里,总觉得仿佛能穿越一切,直达他心灵的最深处,让他无所依靠而又无所防备地沉醉其中。
(三)
  不料,到了第十一天,她不再弹这首曲子,而弹起了别的。他想,他真想自己能有勇气能进去和她说,你再弹一遍《月光》好么?可他总是对自己没有信心。无奈,他只得轻轻地在教室门口走来走去,也不敢太仔细地看她,只是用眼角的余光看到她穿着一袭水蓝色的连衣裙。那等清澈的蓝,就如同夜色下的大海。映着月光,一圈圈地泛着涟漪。
  他听得出,这次她弹的是巴赫四十八首《平均律》中的一首,他也知道,它被称为音乐界的《旧约圣经》。而且巴赫的弦律,向来都是被认为是超越了俗世的曲子。就如同……月光,在他心里,突地又划过这个词。
(四)
  第十二天,雨。雨夜,无月。虽然只是微雨,可是听来虽是很有韵律的雨声也极大地破坏了钢琴曲的韵律。他只得集中所有精力来倾听琴声。这一天,她反复弹着的,是另一首《平均律》中的段落。平均律,平均律,这究竟意味着什么?他想。
  或许只是她在自己练琴罢,或许什么意义都没有。
  他除了对音乐欣赏是真心喜欢而外,对别的一切事,都有些不在意。他想不出,就不想了。
  余下的几十天,就是那几十首平均律或是一天弹数首,或是数天反复弹一首,和着月光,竟让他感觉到一种超越了声音的美。他还是一直都没仔细去看那女孩子的面容。每到她弹琴时,他都站在教室外的走廊的窗下,静静地品味。
(五)
  他不想和她说话,他不愿语言破坏了音乐的美。在他心里,用乐器表达的心声,才是一个人最为纯朴而真挚的感情,也是既没有虚假也无法掺假的感情。
  他因为有着相当的音乐欣赏水平,所以他从不因他不会演奏乐器而难过。可是现在他竟有些难过,他想,要是自己也能在钢琴前奏上一曲……是多美妙的事。
(六)
  因为欣赏钢琴的缘故,所以他对欧洲那些时代的艺术史均有涉猎,自是也明了席勒、歌德、里尔克那些诗人的著名诗篇。但奇怪的是,他竟没想到爱情诗,想到的,竟大多都是或是描绘月光,或是描绘大海等等的这样的写景诗篇。他想,等哪天我也拿一本,就在这里来读罢。我就在心里静静地读----不惟如此,他于中国诗篇,亦有了解。只因儿时父亲总让他背《唐诗三百首》,渐渐长大,他还买了些唐诗选集,偶尔也读些。是故他初听她弹《月光》时,心里竟泛起“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这样的句子。
(七)
  第二天,他拿了本诗集。就那么站在教室墙外的月光下,一边轻轻地来回踱步,一边在心里默默地感受着那等无法用语言表述的意境。
(八)
  就如此过了几天,那女孩子竟有一星期没有来。她虽不来,他还是天天都在这里。静静地站在窗下,静静地看那些诗篇。
(九)
  那女孩子又来了,他查觉到,她的眉宇间竟多了几丝淡淡的忧郁。淡如新月。
  这次她弹的竟是些进行曲。铿锵的旋律,竟震地他心里一震一震。他从那些昂扬的曲调中竟听出了难以名状的哀伤,他想问她,可是,他又不愿。
  他想,她一定也是不愿说话的人。爱音乐的人,都喜欢把自己的感情尽情地挥洒在自己的乐器上,至于语言,他们都觉得,那可能都是苍白无力的----不惟父亲不爱说话,父亲的朋友也是很少说话,在他印象中,他父亲略有余暇,要么弹琴,要么读书,很少发表意见。就是父亲的朋友来了,也只是在一起或是听听曲,或是轮流弹上一段。
(十一)
  她从此再也不弹那些欢快的曲子,曲调中纵使有欢快的节奏,也会被她涂上一层淡然地不用心查觉就再难分辨出的暗色,暗地……就如同稍一分神就会消失,可是却又是那么确实地,那么固执而又坚韧地存在着。而那些琴曲,正因着有了这种暗色,有的竟多了些许特别的韵味,特别地……竟有种无法言说的感觉----如果定要用说出,那就是……美得竟令人觉得有些心痛……
  后来,这等曲调中的暗色越来越浓,竟浓得有如秋雨般化不开的哀愁,给他的感觉竟不是“雨巷”中那个“丁香般的女孩”,更像是一个孤独的人站在幽州台前的无奈长歌,又像是一种清寂的怅惘……
(十二)
  时光转眼就又过了一个月,那女孩子竟再也没有来。而今,教室外的月光下,只剩下他一个人在静默中黯然徘徊的身影,间或,他手中还会拿一本诗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2 09: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难怪中国古人说:如果弹琴时有人偷听,琴弦会断的~~~
原来偷听竟是这么大的一种打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2 11: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音少,线断没人听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2 14:4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断线?断了线再拔号就OK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2 16:50: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李后主《相见欢》的现代诠释。“无言独上西楼”是偷听人弹琴的。月亮化实为虚,融入桐琴的美妙乐声中。一个小楼隔绝了二人和整个世界,教室的门墙又隔开了他和她。在他眼里,她是一个完美的自反馈系统,能引起自己极大的共振。他又担心自己的介入会造成紊乱,所以宁愿单向地欣赏,哪怕猜测。心事付桐琴,相闻不相见,她和他都是寂寞的。

然而她并非完全自洽。外界的未知影响还是引发了波动,他的预测模块也被带得一团糟。正当他试图增强耦合的时候,激励源消失了。多日来形成的精神寄托一下子变得毫无着落,只留下逐渐衰减的印象在他心中回荡。

这个“未见惨”的故事告诉我们,等待有助于小说的残缺美,但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3 00:25 , Processed in 0.160376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