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21|回复: 0

[【社会视角】] 中国梦之2002年·什么时候,他们才不是外地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19 22:2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梦之2002年·什么时候,他们才不是外地人?
我怎么听得懂,怎么能接受我的同胞说,那些都是外地人?究竟一个国家有多大,可以分裂到一个地域的人漠视另一个地域人心里的凄凉。究竟一个北京有多大,可以就那么轻易的以自己为中心而视别人为外围呢。究竟一双眼睛有多大,可以那么多的承负了一颗心、一个地域、一个阶级的苦痛和悲伤。

文/席越

当加航的飞机慢慢开始滑行时,望着窗外的北京,我泪流满面,离上一次回北京只有4年,但故乡也许陌生得我永远无法理解了。

那是2002年4月,我工作后终于靠自己攒起的钱休假两周飘洋过海回来看父母。

从机场落地的那一刻起,我默默注视着周围的一切。机场里拥挤的人群,路上那些根本不按车道行车到处乱穿的车辆,甚至不甚透明的空气,我都没有惊讶。我记性一向不好,而且时常会对那些不美好的东西过滤性失忆,经过层层过滤后的北京,已经比世界上所有地方都更加光彩照人,红砖碧瓦绿树白塔;然而当现实铺在眼前象一个变老的初恋恋人一样时,我突然理解了思念的欺骗性而宽恕了那些记忆。

然而终究被现实打败,车在近家的路口被一些人流堵住,透过出租车后窗玻璃,我的眼睛正好遇着路边摆摊的小商人投来的目光。他二十多岁,面孔被阳光和飞扬的尘土染成暗褐色,正望着我这个方向。那目光呆滞,萎缩且带着含含糊糊的麻木。我不知道怎样形容那一束有着怨戾之气却不聚焦的目光,仿佛一棵冬天里落尽最后一片叶子的树,枝条干枯龟裂,让你看不到任何生的迹象。

他茫然空洞的眼睛里,看不到任何教育的痕迹,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光芒。那目光刺得我胸口钝钝的疼。一霎间,只觉得不敢相信。回头再看他周围的其它摊主,那些眼神竟然没有多大差异,都是那样漠然无光,令人心惊。

几天后,我问起在北京的朋友们,他们怎么会是这样的神情和目光。两个朋友一先一后都回道:\"别担心,那些都是外地人。\"

我的朋友们都受过高等教育,他们一贯为人正直善良,正是如此,我才对这个回答惊讶到无法言语。——难道外地人就应该目光呆滞,就应该不让人担心吗?那么我们到底该为什么担心?

几年前,那个拥有加拿大最大剑兰花田的白发花农站在一个中国女子的面前。他说:\"看着我的眼睛,孩子,说话的时候一定要看着对方的眼睛。因为上帝是用眼睛看着你的。\"我抬起头,看见的是一双日尔曼民族为之骄傲并自大到排它的蓝眼睛。那眼睛有蓝天一样的温暖清澈,从此我学会了注视别人的眼睛,也学会了说话和聆听。而那个教我抬头看别人眼睛的七旬老人,偶尔在大街上碰到我,都会先微笑的凝视我,然后温暖的一个大大的拥抱\"孩子,你还好吗?\"

他说,上帝是用眼睛看着你的。

当我穿越过那样清澈的眼睛,穿越过那样宽厚的怀抱,我怎么听得懂,怎么能接受我的同胞说,那些都是外地人?究竟一个国家有多大,可以分裂到一个地域的人漠视另一个地域人心里的凄凉。究竟一个北京有多大,可以就那么轻易的以自己为中心而视别人为外围呢。究竟一双眼睛有多大,可以那么多的承负了一颗心、一个地域、一个阶级的苦痛和悲伤。

我一直无法忘掉那些眼睛,呆滞和忧怨的眼睛,看不到希望和朝气的眼睛。我记得当年\"希望工程\"宣传画中那著名的大眼睛,趴在课桌上的小女孩手持铅笔,那眼睛虽然胆怯,却晶亮晶亮有着好奇和童真,那样的眼睛成长起来会是怎么样?那样的眼睛受过教育以后会怎么样?那样的眼睛被人爱护过,并爱过别人,是不是还一样?西方社会报道那些战火纷飞地区的平民照片,我总是害怕看那些骨瘦如柴、燃着求生欲望的眼睛,那些孩子无邪的眼泪和不知恐惧的目光。战场上充满生的希望的眼神是最让人悲伤的,与之相比,和平年代中麻木的眼神同样会让人痛到窒息。

早前,美国在阿富汗狂轰滥爆,有一组著名的照片,几个麻布或者草垫包裹的尸体,看不到脸也看不到全身,只有脚掌的大小和形状让人知道其中乃是还没有发育完全的孩子。一个男人用手支着头守在这小小尸体旁。除了那个包头布,你看不到他的脸,和他的眼。他坐的姿势大约和任何一个精疲力竭的美国人没有什么不同,这个角度,看不到他的眼,那里必然深藏巨大悲怆。

——\"孩子,上帝是看着你的眼睛的。\"

如果,战争中的眼睛与和平中的眼睛注定不同,富足的西方世界的眼睛与动乱饥荒交织的眼睛注定不同,那么,谁能向我解释,在北京,他们的眼睛与我们的不同?

是我的眼睛变了,以前不曾注意到的人们眼睛的不同,今天注意到了?还是这么些年来,人们的眼睛在我看不到时,悄悄地不同了?

是否我们已经习惯了自己的同胞眼睛不同,所以,当西方世界的人到中国时,我们容易激烈地指责他们为什么看不到我们的建设成就,却偏偏只看到那些阴暗面?

我的轻松地说\"他们是外地人的\"朋友们,他们的音容笑貌还是那样熟悉,只是我觉得有一种无法言传的隔膜和陌生横亘在我们当中。

的确,走过发达国家的许多地方,无论是贫穷的眼睛还是富有的眼睛,都是明亮、快乐、自信着的眼睛,身份、财富、户籍的不同,绝不会有如此落差巨大的反差写在每个国民的眼睛里。甚至,在许多第三世界的国家,你也不会在穷人、外乡人眼里看到那么多的呆滞、萎缩、麻木和畏惧。

我多么多么希望,在回到自己故乡时,能在陌生的眼睛里,看到那普世共同的、让人温暖的东西。

想知道有没有人象我一样,终于在乡愁里醒了一下,又在别人的目光里长愁不起。

什么时候,我能不再看到这样的眼睛。


转自:http://news.163.com/special/000131P6/dream2002.html
评价: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不再冷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14:37 , Processed in 0.20973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