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6927|回复: 195

[历史文化♡] 金豆  留住记忆“12月18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18 00: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图为邓小平在全会上讲话

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转折。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组织路线。全会讨论了“文化大革命”中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全会决定撤销中央发出的有关“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和天安门事件的错误文件;审查和纠正了过去对彭德怀、陶铸、薄一波、杨尚昆等同志所作的错误结论,以及平反“六十一人叛徒集团”等一系列问题。

评论: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8 00: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1021年12月18日,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出生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 东乡县 上池里阳村人),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在北宋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长于说理与修辞,善用典,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亦有情韵深婉之作。著有《临川集》。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改革家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其政治变法对宋初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

评论:为在宁夏海源大地震中死去的同胞表示哀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8 00: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1968年12月18日
翦伯赞夫妇含冤去世

翦伯赞
  翦伯赞(1898-1968)中国历史学家。原名象时。湖南桃源人。维吾尔族。1898年4月14日生于桃源。1924年夏去美国,入加利福尼亚大学专攻经济学。1926年1月回到北京,从事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历史的研究。从1930年开始,积极参加有关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史问题论战。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任南迁的北平民国大学教授,出版名著《历史哲学教程》一书。1940年2月,至重庆,在周恩来的领导下从事秘密工作。发表60余篇历史论文,还著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内容翔实的《中国史纲》1、2两卷。抗日战争胜利后,他于1946年5月到上海,与张志让、周谷城等组织并领导“上海大学教授联谊会”,兼任大夏大学教授。1947年10月到香港,任达德学院教授。1948年11月,他与郭沫若、侯外庐等离开香港,次年2月1日到达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并被选为第一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和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等职。
  从50年代初开始,翦伯赞即致力于史学建设。首先发起编纂《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共11个专题,约2000多万字。他亲自主编其中《戊戌政变》和《义和团》两个专题。从1961年春开始,兼任全国高等学校历史教材编审组组长,主编通用教材《中国史纲要》和《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资料》。他发表论文,批评史学界从5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的极左思潮。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他被划为“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1968年12月18日夜,与夫人同时在北京大学含冤弃世。1978年9月1日,中共北京大学党委为翦伯赞平反昭雪。
  翦伯赞著述宏富,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7、8部,共约有400余万字。重要论文集有《中国史论集》第1、2辑、《历史问题论丛》(增订本)、《翦伯赞历史论文选集》、《史料与史学》;专著有《最近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下)、《历史哲学教程》、《中国史纲》第1、2卷(校订本改名《先秦史》、《秦汉史》,主编有《中国史纲要》、《中外历史年表》,合编有《中国历史概要》等。此外,还与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等。


评议:十年浩劫害死了多少有知之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8 00: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1882年12月18日
蔡锷诞生

蔡锷
  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阳人。1882年12月18日(清光绪八年十一月初九)生。1898年考入长沙时务学堂,从梁启超、谭嗣同学习。1899年赴日本留学。次年随唐才常等回国,参加自立军起兵,事败再次赴日进士官学校学习。留学期间,在《清议报》、《新民丛报》上发表文章。1904年归国,在江西、湖南、广西等地训练新军。1911年初调云南,任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六协协统。武昌起义爆发后,10月30日,与云南讲武堂总办李根源在昆明举兵响应。11月1日建立军政府,任云南都督,并派唐继尧进军贵州,由唐接任贵州都督。1913年10月被袁世凯调至北京,任陆军部编译处副总裁等职,但阴加监视。1915年10月,潜出北京,在天津与梁启超等策划反袁。12月回昆明组织护国军讨袁,宣告云南独立;与袁军于四川沪州(今庐县)、纳溪展开激战。袁死后任四川督军兼省长。1916年9月因病赴日本治疗,11月8日逝世,遗体运回葬于长沙岳麓山。著有《蔡松坡先生遗集》。

云南起义后出任都督的蔡锷

评议:壮志未酬身先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8 00: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1940年12月18日,雷锋 出生

雷锋,原名雷正兴, 1940年12月18日,雷锋出生在湖南省长沙望城县简家塘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因为这一年是农历“庚辰”年,给他取了一个小名叫“庚伢子”。
  雷锋出生的时候,正是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雷锋曾在一篇日记中写道:“我家里很穷,父、母、哥、弟,都死在民族敌人和阶级敌人的手里,这血海深仇,我永远铭记在心。”
  雷锋的爷爷叫雷新庭,以租种地主田地谋生,整年辛苦劳作,但仍无法维持家人的生计,最后身染重病,卧床不起。到年关,地主前来逼债,要雷家在年前还清租债,雷新庭无力偿还,悲愤交集,病情加重,在过年的鞭炮声中被活活逼死。
  雷锋6岁的时候,家里只剩下了他和妈妈两个人。雷锋的妈妈也是一个受尽折磨的苦命的人。她是铁匠的女儿,生下来几天,由于过于贫穷,父母没能力抚养,就把她送进长沙一家育婴堂,简家塘一个姓杨的妇女把她抱回家抚养,6岁时把她送给雷家做了童养媳。后来,雷锋的母亲被地主唐四滚子凌辱而自尽。
  雷锋在不满七岁时就成了孤儿。邻居家的六叔奶奶收养了他。他为了帮助六叔奶奶家,常常上山砍柴,可是,当地的柴山全都被地主婆霸占了,不许穷人去砍柴。有一天雷锋到蛇形山砍柴,被徐家地主婆看见了,这个地主婆指着雷锋破口大骂,要雷锋把柴运到她家,并抢走了柴刀,雷锋哭喊着要夺回砍柴刀,可那地主婆竟举起柴刀在雷锋的左手背上连砍三刀,鲜血顺着手指滴落在山路上...... 1949年8月,湖南解放时,小雷锋便找到路过的解放军连长要求当兵。连长没同意,但把一支钢笔送给他。1950年,雷锋当了儿童团团长,积极参加土改。同年夏,乡政府的党支书供他免费读书,后来加入少先队。
  1956年夏天,他小学毕业后在乡政府当了通信员,不久调到望城县委当公务员,被评为机关模范工作者,并于1957年加入共青团。1958年春,雷锋到团山湖农场,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学会了开拖拉机。同年9月,雷锋响应支援鞍钢的号召,到辽宁鞍山做了一名推土机手。翌年8月,他又来到条件艰苦的弓长岭焦化厂参加基础建设,曾带领伙伴们冒雨奋战保住了7200袋水泥免受损失,当时的《辽阳日报》报道了这一事迹。在鞍山和焦化厂工作期间,他曾3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5次被评为标兵,18次被评为红旗手,并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
  1959年12月征兵开始,雷锋迫切要求参军,焦化厂领导舍不得放他走。雷锋跑了几十里路来到辽阳市兵役局(现人民武装部)表明参军的决心。他身高只有1.54米,体重不足55公斤,均不符合征兵条件,但因政治素质过硬和有经验技术,最后被破例批准入伍。参加人民解放军后,编入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任班长。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要是对人民有利的事,他都心甘情愿地去做。他曾多次立功,被评为节约标兵和模范共青团员。1960年11月入党,并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1962年8月因公殉职。
  因公殉职后,1963年1月7日,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雷锋班”。1963年3月1日, 朱德题词:“学习雷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刘少奇题词:“学习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周恩来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此后,掀起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向雷锋学习的热潮。此后,每年三月五日便成了全民学雷锋的日子。雷锋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

评论:学习雷锋好榜样,纪念雷锋叔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8 00: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泽民主席会见董建华


江泽民会见董建华
  1996年12月18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

董建华,和他进行了亲切的交谈。
  江泽民首先祝贺董建华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他说

,英国统治香港一个半世纪,历任总督都是英皇室任命的,从来没有咨询过港人的意见。你

是一百多年来第一个由中国人担任的行政长官,这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真正体现,

也意味着香港即将进入一个新纪元。
  江泽民说,“一国两制”是我们既定的国策,不是权宜之计。从这次行政长官的选举,

就可以看到中央在贯彻落实“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面的决心和诚意。今后我们在处理香

港问题时会严格按照基本法办事,决不会去干预属于特别行政区自治权范围内的事务。他请

董建华先生对此放心。他并表示,按照基本法的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要向中央人

民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负责。如果行政长官遇到什么问题需要中央帮助,中央一定会全力

支持。
  江泽民对董建华说,你肩负的任务十分艰巨,要带领港人将“一国两制”付诸实践,史

无前例,任重道远。他希望董建华先生不辜负包括600万香港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期望

。他并表示相信,有祖国强大作后盾和600万港人的共同努力,“一国两制”一定会成功

,香港的繁荣稳定一定能保持。
  董建华对江主席在百忙中会见感到十分高兴,并表示,他这次当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

一任行政长官,并得到中央人民政府的任命,感到非常光荣;他一定尽一切努力,为香港的

繁荣稳定和国家的兴旺,做一番事业。

评论:香港首任行政长官意义重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8 00: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年12月18日
第三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
由全国妇联、中国科协、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和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今天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颁奖典礼。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等有关方面负责人为获奖者颁奖。

  本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共颁发了5名正奖和5名提名奖。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卓嘎,山东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教授王小云,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杨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教授谢毅,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付玉杰获得正奖,其中卓嘎荣膺“西部特别贡献奖”,每人得到奖金人民币10万元。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所长、教授傅绥燕,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黄如,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吴骊珠,总装工程兵技术装备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拴勤,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李惠获提名奖,每人奖金5万元。

  本届青年女科学家奖评审委员会委员由各科学研究领域的18位权威专家担任,全部是两院院士。参加本次评选活动的67位候选人,全部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评选过程中,注重了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西部地区、艰苦行业、主要研究工作在国内完成的候选人。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于2004年7月21日设立。此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延续了往年认真严格、公正公平的评选制度,并将评选和奖励范围从往届的生命科学领域扩大到了数学、化学、气象学、物理学、电子科学等基础科学领域,更丰富地体现了设立青年女科学家奖的内涵和意义。

上图为卓嘎
评论:巾帼不让须眉,勇攀科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8 00: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1946年12月18日 美国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诞辰

与小演员的合作使斯皮尔伯格萌发了作父亲的愿望
  斯蒂文•斯皮尔伯格,1946年12月18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在俄亥俄州的凤凰城长大。
  1968年,他用35毫米摄影机拍摄了第一部短片,是描写一对夫妇徒步远足的故事。
  1969年这部影片在亚特兰大电影节上放映,大获好评,成为斯皮尔伯格事业上的起点,并为他赢得了第一份长期导演合同。
  1969年,这位导演神童执导电视系列剧《晚间剧场》中的一集,主演是好莱坞的老牌明星琼•克劳馥。看到年轻的斯皮尔伯格,她大吃一惊,简直不敢相信这个毛头小子要来导演她。但是斯皮尔伯格表现出的职业水准让她折服,最终二人合作愉快。
  斯皮尔伯格进入好莱坞的时代,是导演决定一切的时代,而现在却是市场决定一切的时代。经历了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仍然历久不衰,保持着世界上最具实力的导演的地位,这就充分说明了他的才华和他的灵活性。没有谁比他的作品更受欢迎,然而他并不是一味地迎合观众。他的作品《紫色》和《辛德勒的名单》,都表现出他最高的艺术品味。当艺术性和娱乐性最充分地结合在一起时,就产生了《外星人》这样的传世之作。
  斯皮尔伯格有一种洞察力,他发现,二流的俗套故事加上一流的制作,再配以最新的特技,就能给电影带来大批的观众,而这正是他对现代电影最重要的贡献。他导演的影片《劫夺方舟》和其他印第安纳•琼斯系列影片《第三类接触》、《外星人》和《侏罗纪公园》等都体现了这种思想,他没有亲自导演而只是作为制片人的《回到未来》系列影片、《龙卷风》、《谁陷害了兔子罗杰》等电影也都具有同样的特点。
  每一位导演都有自己的代表意象,即一个在影片中反复出现的意象。当有人请斯皮尔伯格选出一个代表意象来总结他所有的影片时,他选了《第三类接触》中的一个画面一个小男孩打开客厅的门,看到不明飞行物那美丽而令人生畏的亮光。男孩很小,而门很大,门外是很多的希望和危险,光明和神秘。对于许多导演来说,黑暗隐藏着神秘;而对于斯皮尔伯格来说,恰恰是光源隐藏着神秘,神秘意味着希望,而不是威胁。这种观念来源于一次童年的经历。
  斯皮尔伯格的父亲是一位工作狂,难得陪他游戏和外出。一天夜里,父亲突然叫醒他,要带他去看流星雨。他受了惊吓,心“突突”跳个不停。他不知道什么是流星雨,父亲又不肯解释,只是把他抱上车,两个人就出发了。他看见很多人躺在毯子上凝望天空,父亲也铺开了一块毯子。他们躺下来,小斯皮尔伯格第一次看到那么多的天体。虽然他刚从梦中惊醒又不知道要被带到哪里去时有些害怕,但凝望天空却是一次让他心旷神怡的经历。从那以后,他开始觉得天空是一个神秘诱人的地方。这种想法反复地在他的科幻片中得到最充分的表现。
  斯皮尔伯格的第一部重要的戏剧性电影是1974年的《蔗田快车》。当时科波拉等一些导演都以独立拍出《公民凯恩》的奥尔森•威尔斯为偶像,努力在不受电影厂干预的情况下制作出最伟大的美国电影。然而,一年以后,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彻底改变了现代好莱坞的历史进程。《大白鲨》成本巨大,但也带来了高额的回报。不出几年,各电影制片厂就纷纷效仿,使制作费高昂的动作片成为电影业的主流。追求商业效益也成了新一代雄心勃勃的年轻导演们的目标。当然,这一趋势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不能把它完全归咎于斯皮尔伯格。
  斯皮尔伯格深知自己的缺点。有人指责他剪辑得太快,爱用广角镜头,不擅于表现妇女,喜欢在地上挖个坑,把摄影机放在里面从下往上拍,爱用特技,对摄影比对故事更为偏重,等等。斯皮尔伯格本人也承认这些都是事实。但是如果把他的优点列成单子,无疑会比这长得多。最重要的是他有着无穷无尽的创作灵感,他的电影让所有的人都着迷。他有一句名言:“每个月天都要塌一次,砸在我头上,当我苏醒过来时,我就会发现,另一部我想拍的片子。”
  斯皮尔伯格热爱孩子,他总是把影片中的儿童演员当作与自己平等的人,去启发他们发挥最佳的演技。《外星人》中迷人的小姑娘德鲁•巴里摩尔深受他的喜爱,拍完这部片子,他产生了强烈的做父亲的愿望。
  斯皮尔伯格的第一位妻子是艾米•欧文,两人于1989年分道扬镳。他的第二位妻子凯特•卡普肖是一位女演员,曾经在他的印第安纳•琼斯系列片中担任过角色。当然,他早就如愿已偿,做了一名幸福的父亲。
  1994年,斯皮尔伯格的影片《辛德勒的名单》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奖;1995年斯皮尔伯格又被授予奥斯卡终身成就奖。1998年,他执导的新片《拯救大兵瑞恩》一经公映就大获好评。

评议:他给世界许多人们带来了欢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8 00: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译本《西行漫记》公开发行



1939年12月18日,埃德加-斯诺著的《西行漫记》之中译本出版。伦敦维克多-戈兰茨公司

1937年的英文版原名是《红星照耀中国》,上海复社翻译出版时改名为《西行漫记》,该书

是作者于1936年6月冒险采访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根据地的记录,是第一部忠实地报道红色根

据地实况的长篇作品,绝大部分素材来自作者采访的第一手资料。作者通过与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志丹、贺龙、彭德怀等以及广大红军战士、农民、工人、

知识分子的接触交往,了解了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的真实情况

,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

评论:政治和文学均有着重要意义的著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8 00: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元前218年12月18日,特利比亚河战役爆发。迦太基统帅汉尼拔以刚刚翻越阿尔卑斯山的3.1万军队(包括一万骑兵与15头战象),大败森普罗尼乌斯率领的4.5万罗马军,歼灭罗马军2万余人。迦太基军损失轻微,但是战象几乎全部损失。

         
                    汉尼拔的战象队

评论:古代伟大的统帅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8 00: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1988年——王个簃逝世
王个簃(1897~1988),原名王能贤,后省去「能」字,易名王贤,字启之。个簃是他的号,后以号行。斋名有[霜荼阁」、「暂闲楼」、「千岁之堂」等。祖籍江苏省海门市。现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艺术教育家。王个簃擅以篆籀之笔入画,用笔浑厚刚健,笔势静蕴含蓄,潇洒遒劲,结构严谨,色彩奇丽,气韵流动,可谓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又笃好诗文、金石。从汉印入学,采取平实中求生动,不媚时俗,随意排列.粗头乱眼,不加修饰,富有情趣。晚年更是随意驰骋,以刀代笔,风云列阵,奇正相生,苍厚浑朴,神完气足。他爱好书法,在金文、石鼓文方面奠下根基。用笔熟中有生,粗中有细.拙中有奇,富有浓厚的金石气息。善诗,才思敏慌,一画既成,诗亦随之。诗风突变,善于运 !”口语入诗,颇似乐府民歌,情韵翩翩,饶有新意。不仅在国内,而且在日本、新加坡等国颇育盛名。曾于1979、1980、l984年三渡东溅,赴日本访问,交流艺术,广结坝缘。l985年赴新加坡进行友好访问。王个簃十分关心家乡建设,晚年常在书画作品中写上“海门王个簃”。1984年6 月,在阔别40年的,以他87岁高龄,率儿孙回故里省亲,向县政府赠送他早、中、近期的代表书画作品,江苏省海门中学、海门电影院等数十个单位得其真迹。

评论:我国著名书画家、篆刻家、艺术教育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8 00: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奥威尔新著《一九八四年》发表



奥威尔(OrwellGeorge,1903,印度孟加拉蒙蒂哈里~1950-01-21,伦敦)英国小说家、散文

家、评论家。以小说《动物庄园》和《一九八四年》著名。奥威尔原名埃里克-阿瑟-布莱尔

。他的第一部小说《巴黎伦敦落魄记》署名乔冶-奥威尔(此姓源于东英吉利亚美丽的奥威尔

河)。

  奥威尔出生在印度孟加拉,父亲是英帝国在印度的小文职官员,母亲为法国血统,是在

缅甸的一个营业不佳的柚木商人的女儿。奥威尔在贫穷、而又自视高人一等的生活环境中长

大。1922年担任印度皇家警察的助理地区警监。由于认识到英帝国的统治违反缅甸人民的意

愿感到内疚,于1927年离开缅甸,次年1月1日辞职。后以这段经历为素材,写小说《缅甸岁

月(1934)和自传体散文《猎象记》及《绞刑》,种族与阶级的差别使他无法与缅甸人生活在

一起,他回英后为了赎罪,穿上褴褛的衣服到伦敦东部和巴黎的贫民窟同工人、乞丐和洗碟

工生活在一起,与英国流浪汉一起流浪,与贫民去肯特的日野里收摘蛇麻草。根据这些经验

,他写了《巴黎伦敦落魄记》(1933)。对帝国主义的反感不仅使奥威尔放弃资产阶级的生活

,而且使他重新确定自己的政治态度。从缅甸回国后,他立即宣称自己是无政府主义者;但

到30年代,他开始认为自己是社会主义者。他的第一部社会主义著作是《通向威根码头之路

》(1937),在书的结尾处尖锐地批评了当时的社会主义运动。

  1936年去西班牙报道内战,并留下来参加共和军方面的民兵,后升任少尉。在特鲁埃尔

咽喉受了重伤,后因反对共产党镇压政治反对派的作法,1937年5月逃离西班牙。次年写了

《向卡塔洛尼亚致敬》。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先后在英国广播公司印度部和工党左翼《

论坛报》工作,成为多产的新闻记者与文艺评论作家。1944年写成政治寓言小说《动物庄园

》,1945年出版后获得名声和优厚的收入。最后一部讽刺小说《一九八四年》(1949)的发表

,使他更为出名,其中描写了一个过分集权的社会如何歪曲真相和不断地改写历史。他因肺

病于1950年1月死于伦敦一家医院。

评论:两部伟大的讽刺小说勾画出人类阴暗的未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8 00: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1902年——木材学家、林业教育家朱惠方出生
朱惠方,曾名会芳,字艺园。1902年12月18日生于江苏省丹阳县一个破产的小商家庭。13岁考人淮阴农校,并补习物理、化学、日语等课。1919年,年仅17岁的朱惠方到上海准备东渡日本求学,因当时留日费用较高,原筹措之经费不足,根据上海教育会的建议,进入同济大学德文预习班准备去德国学习。1922年考入明兴大学(今慕尼黑大学)后转普鲁士林学院,1925年毕业后到奥地利维也纳垦殖大学研究院攻读森林利用学,掌握了林业及林产利用的广博知识,为他毕生从事林业和木材利用的教育和研究工作打下了基础。
1927年夏,朱惠方从奥地利回国后先在浙江大学劳农学院任教,1929年到北平大学农学院任教授,1930年到金陵大学任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随金大内迁重庆,任森林系教授兼系主任,至1943年。在这期间,除教育、科研之外,他还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对中国林业的振兴与林产品的开发利用提出不少建议。完成了《中国中部木材之强度试验》、《中国木材之硬度研究》等论文;曾二次率调查队深入川西和西康地区,调查森林资源,并提出了森林经营管理和木业开发的规划。1943年被任命为中央林业实验所副所长。1945年被派往长春,组建长春大学农学院,任教授兼院长。1948年应台湾省农林厅邀请,与梁希同行,赴台考察林业。当时台湾大学正在筹组森林系,朱惠方应邀就任该校森林系教授兼系主任,翌年7月1日又创建了台湾大学实验林管理处。在此期间加入台湾林学会,当选为理事。1954年夏,以交换教授身份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林学院从事研究工作,同时考察美国的林产利用和木材加工工业。1956年,朱惠方积极响应周恩来总理号召,在政府有关部门协助下,几经周折,终于回到祖国大陆,在林业科学研究所任材性室主任、副所长等职。1957年加入九三学社,并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评论:中国木材科学的开创者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8 00: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1978年12月18日,中国参加首次全球大气实验。第一次全球大气实验是由世界气象组织负责组织实施的国际气象领域中的一项重要科研协作活动,从1977年12月至1979年11月进行。中国的两艘海洋调查船“实践”号和“向阳红09”号承担了在热带海区的观测任务。这是“实践”号从黄埔港启航。

评议:中国科技蓬勃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8 00:0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演员孙道临出生



孙道临(1921.12.18-2007.12.28),原名孙以亮,原籍浙江嘉善,1921年生于北平。中国著

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导演、朗诵艺术家。多次获国内外电影艺术大奖,出任加拿大蒙特利尔

等国际电影节评委。历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顾问,上海华夏影业公司艺术总监。2007年

12月28日上午8点59分,因心脏病突发,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86岁。
  孙道临幼年时代生活在一个知识家庭。1938年入 燕京大学哲学系学习,曾参加燕京剧

社的演出,在校期间曾演出过《雷雨》、《生死恋》等剧。
  1941年燕京大学关闭,孙道临失学,1943年加入中国旅行剧团,正式开始演员生涯。后

,加入上海国华剧社和北平南北剧社,演出过话剧《雷雨》、《日出》、《家》、《茶花女

》等,并导演《青春》一剧,开始在舞台上崭露头角。
  1945年抗战胜利后复学 ,1947年燕京大学毕业,并加入北平艺术馆。翌年入清华影片

公司,演出了黄宗江编剧的《大团圆》,孙道临仍扮演三弟,从此登上银幕。后参加远东影

业公司、昆仑影业公司,拍摄《大雷雨》、《乌鸦与麻雀 》等影片。因在《乌鸦与麻雀》

中扮演华先生,1957年于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获个人一等奖。
  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导演。是中国影协第四、五届理事。先后主演 《渡江侦察

记》、《家》、《不夜城 》、《永不消逝的电波》、《早春二月》、《李四光》、《一盘

没有下完的棋》等十余部影片,塑造了各种银幕形象。曾为《王子复仇记》、《白痴》等二

十余部外国影片配音。解说的影片《鲁迅传》。
  1984年后孙道临自编自导影片《雷雨》、《非常大总统》,并在两片中分别饰演男主角

。1992年执导了根据肖复兴小说改编的电影《继母》。2001年,80岁的他导演的电影《詹天

佑》荣获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故事片奖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出版有诗歌散文集《走进阳光》、盒带《唐诗欣赏》等。

评论:以表演和朗诵而闻名的艺术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8 00: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1984年12月18日,应邀前来签署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并进行正式访问的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到达北京,12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不大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的签字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西大厅隆重举行。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和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联合声明上签字。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李先念出席了签字仪式。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国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英国政府在这一天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声明圆满解决了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问题,也为香港的长期繁荣和稳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中英双方两年二十二轮慎重和耐心的谈判,由于两国领导人高瞻远瞩的决策,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终于在1 984年9月26日在北京草签。正式签字仪式于1984年12月19日下午五时三十分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隆重举行。签字大厅里一片庄重的气氛。铺着墨绿色绒布的长桌中央插着中英两国国旗。赵紫阳和撒切尔夫人在长桌本国国旗一侧座,用中国的台式英雄金笔,代表本国政府在联合声明上签字。然后,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赵紫阳和撒切尔夫人交换声明文本,并且热烈握手。
  中英双方达成的协议,为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国与国之间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提供了新的经验。《联合声明》受到了包括500多万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和英国人民的普遍支持,也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广泛赞扬和欢迎。

评议:中国迈向真正的统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8 00: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1944年12月18日阿登战役爆发

1944年12月18日,面对德军的阿登反击战,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在布莱德利的司令部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应付德军攻势的对策,决定于南部向德军发起反击,解救被围困的部队。

同日,曼特菲尔的第5装甲集团军进抵交通枢纽巴斯托克;其狄特里希的第6党卫装甲集团军抵达昂布莱夫河上的渡口,其先头纵队“派佩尔战斗队”抵达并占领了马斯河渡口。


阿登战役





评论:希特勒最后的疯狂反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8 00: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邵均逝世



 邵均,字维坤,1903年8月19日出生在江苏省宜兴县(今宜兴市)高堘镇赋村前九苞一个江南文化水乡的诗书世家。父亲邵辅周是前清秀才。邵均3岁丧父,9岁进私塾接受启蒙教育。1917年考人南京市江苏省立第一农业学校森林科,毕业后到上海大同英文班补习英语。1922年东渡日本,在东京东亚预备学校补习英语和日语。一年后考人日本北海道帝国大学(今北海道大学)农学部林科。1926年转入林学研究室攻读研究生,翌年回国。
  邵均回国后到国立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任讲师。不久到南京任江苏省教育林技师。1928年任浙江大学农学院森林系讲师。1933—1934年在无锡江苏省立教育学院任讲师。1934年应保定河北省立农学院之聘,任森林系教授兼系主任。“七七”事变后,到成都任四川大学农学院森林系教授,同时兼任重庆中央大学农学院森林系教授。1941年接受重庆国民政府农业部委任,任理番(今理县)岷江林管处主任。1944年又兼任沙坪大渡河峨边林管处主任。1945年出版了他的早期著作《树干解析法》。1945年应贵州湄潭浙江大学农学院之聘任教授。抗战胜利后参与了恢复杭州浙江大学农学院森林系的工作。1950年受林垦部委托,在浙江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增设了林业专修科,并兼任林专主任。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时,邵均带领浙江大学森林系全体师生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并入新组建的东北林学院,任教授兼林学系主任、科研部主任。1954年出版了《森林经理学》教材,从1954年起,他兼任黑龙江省林业厅副厅长(1956年起正式任副厅长)。在担任副厅长期间,他还领导林业厅技术研究会解决全省森林经营、造林更新和种苗生产的技术问题。1957年,他随林业部副部长李范五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考察林业。1960—1964年,他兼任过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1963年与王战等合作出版了《东北森林的采伐与更新》,该书至今对东北林区生产还有指导意义。
  邵均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他认为没有正确的政治思想,是不能掌握正确的科学方向的。1951年邵均在杭州浙江大学第一批申请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1年加入中国林学会,并被选为该会第一届理事和中国林学会杭州分会常务理事。1960年及1962年,邵均连续被选为中国林学会第三、四届常务理事。1959年黑龙江省林学会成立,相继被推选为第一、二、三届副理事长。1955年,民盟黑龙江省支部委员会成立,邵均先后被选为支部委员、副主任委员和代主任委员。1963年任政协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64年邵均被评为黑龙江省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和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1955年、1958年和1963年连续被选为黑龙江省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省人代会上曾为黑龙江省森林“青山常在”作过多次发言。在中国民主同盟任职期间,他经常向盟员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积极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同舟共济、肝胆相照”的方针,不断开展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推动盟员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文化大革命”开始,邵均的工作权利被剥夺,于1969年被迫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但仍担任中国民主同盟黑龙江省代理主任委员的职务。

  1977年12月18日病逝于哈尔滨市。

评论:我国森林经理学的开拓者之一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8 00: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1856年12月18日,英国物理学家约瑟夫·汤姆生出生


汤姆生1856年出生于英格兰的曼彻斯特附近,苏格兰人家庭。他在曼彻斯特的欧文学院学习了工程学,搬到了剑桥大学三一学院。1884年他成为卡文迪许物理学教授,即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1890年他与露丝·佩杰特结婚,并养育了两个孩子。他的学生之一是欧内斯特·卢瑟福,卢瑟福于1919年接替汤姆生就任卡文迪许物理学教授。

受到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工作的影响和X射线的发现,他推导出阴极射线(参见阴极射线管)存在于带负电的粒子,他称之为“微粒”,这种微粒现在认识为电子。电子曾经被约翰斯东·斯通尼提出过,作为电化学中电荷的单位,但是汤姆生认识到电子也是亚原子粒子,这一点是第一次被发现。1897年他的发现为人所知,并在科学圈内引起了轰动,并最终于1906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极富戏剧性的是,他的儿子乔治·佩杰特·汤姆生(G.P.Thomson)后来因证实电子是一种波而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参见波粒二象性)。

评论:电子的发现者,并获得了190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8 00: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1938年12月18日 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日

            
                   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

  1938年12月18日,汪精卫、陈璧君夫妇等人借口讲演,从重庆逃往昆明。19日,汪精卫、周佛海、陈璧君、陶希圣、曾仲鸣一行飞往越南河内。21日,陈公博从成都经昆明到河内。

  29日,汪精卫给国民党中央党部和蒋介石发出“艳电”,公然说日本“对于中国无领土之要求”、“尊重中国之主权”,能使中国“完成其独立”,宣称愿以近代提出的“互相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三原则,“与日本政府交换诚意,以期恢复和平”。这样做“不但北方各省可以保全,即抗战以来沦陷各地亦可收复,而主权及行政之独立完整,亦得以保持”,公开打出了乞降的旗帜。至此,汪精卫集团公开投靠日本。

评论:遗臭万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3 19:00 , Processed in 0.116926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