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634|回复: 3

[【时事表】] 接受高水平教育是平民上升的重要渠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16 18:3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年24岁的湖南浏阳沙市镇青年罗炼,2003年起南下广东打工,先后辗转深圳、珠海、中山、佛山,做过保安、油漆工,跑过太阳能和房地产生意。今年9月14日中秋节,正在佛山市南海区一家具厂做学徒的他留下一纸手写字条后,悄然出走,至今不知所终。他在字条里写道:“终生役役而不见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所向,讳穷不免,求通不得,无以树业,无以养亲,不亦悲乎!人谓之不死,奚益!”(11月24日《南方都市报》)
  我在看到在评论者转述上述字条的内容时,第一个感觉是,虽有庄子的话在前,能写出这么好文字的人,居然一直靠打粗工为活,而且大有活不下去的意思。说实在的,这样的文字,即使在重点大学的文科学生中,也很少见。但据报道,罗炼2002年高三未参加高考,辍学读职中,工友说,“他的书我们看不懂,都是之乎者也。”罗炼的二姐介绍说,罗炼“心很高”,去年跑地产时甚至还写过一份计划,想象着几年后自己开几家分店,甚至未来自己的公司怎样上市,“很理想化的一个人,但真正做起来很难”。他生活在一个不属于他的圈子或阶层之中。
  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度,一个有才华的人身居下潦,并不是一件什么了不得的事情。可怕的是,这样的人,无论如何挣扎,都摆脱不了这样的命运,最终绝望。一两个人也许只是个案,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如果这样的人多了起来,形成一种格局,在社会上层的人,永远在上面,世代嬗递,下面的人永远在下面,无论如何都翻不了身,等级、身份大体固化,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停滞,那么,这样的社会格局,如果在当代中国,那是相当危险的。
  在我们很多人不耻的帝制时代,有人做过统计,北宋年间的进士,世族家庭出身者仅占12.8%,中等家庭和寒族出身者却占87.2%;而明清两代进士大约有44.9%出生于从未有过功名的家庭。潘光旦和费孝通曾统计了清末915名科场中试者,发现41.16%的人来自乡村。(参见杨齐福:《科举与古代官僚制度》)
在古代,底层民众通过在商业或其他领域的成功取得社会地位,大抵很难。但是在科举考试这个渠道里,尽管“成功人士”凤毛麟角,但是在促进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上,还是比较可观的。科举考试制度之所以确立,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借以打破世族门阀对官职官位的垄断,将社会各个阶层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官僚体系中来,背后的一个隐性担忧就是,有才华者沉居下流,会造成社会的动荡。从唐太宗“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的兴奋,到武则天“使人才流寓不偶,宰相之过也”的感喟,都有这个意思在。
  今天的社会,目力所及,就我熟悉的教育这一个领域,城里的重点大学,却出现了来自农村的学生越来越少的现象。我所在学校和专业,连续几届,一个班级三十几人,居然一个来自农村的都没有。由于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加剧,农村的孩子,只能上那些等级不那么高的学校,不那么好的专业,在今天这个就业很讲究所谓“名校”的情景下,这些农村孩子毕业后的前途可想而知。而且,一旦高考没有进个好学校,此后无论怎样努力,再考本科或研究生,上一个名校,也有可能无济于事,因为现在就业,很多用人单位要看第一学历,如果第一学历不好,就算你是北大清华的博士,也未必受欢迎。其实,罗炼这样文采斐然的农村孩子,如果不能进重点中学,没有经过魔鬼式的考试训练,即使参加高考,多半上不了所谓名校,在改变其阶层身份上难度仍然不小。
  干部家庭出身的人更容易做干部,这是社会学家陆学艺主编的《当代中国社会流动》一书证实了的事实。作为事业单位的学校招聘,更多考虑的是第一学历好的学生。在走市场的企业里,按道理应该唯才是举,但是领域宽广的国企,其结构和文化,很类似官场,来头和出身是重要的考虑因素。只有外企和民营企业好一点,但这些企业中做简单加工类的中小企业,更需要简单劳动的打工者,具有技术含量的企业,非受过良好教育,擅长外语者不可,吃香的还是“名校”学生。
  阶层的流动,是天经地义的传统。在今天这样的社会,如果出现了等级固定化的趋势,是相当可怕的。一个社会有很多人地位不高不要紧,要紧的是要给这些人中有才能有志向者留下一个渠道,使他们可以通过这个渠道,经过努力奋斗,有改变自己的身份的可能。如果这样的渠道阻塞了,就必须及时加以疏通。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c7a2f50100c55s.html

几点感想:
1、宋代文明地位可说是中国史上之高峰,文化自不必说,科技有印刷、火药、航海等成就,经济上也可称是最富有的朝代。但其却被视为最弱的朝代,一直未能真正统一,最后竟被野蛮落后的蒙元取代,难道社会发展史也有“劣币驱逐良币‘?
2、我们今天的社会比之古代有多大的进步?令某些人引以为豪的发展速度有多少是全球社会、科技进步大环境所拉动的,又有多少是人的功劳?
3、扩招为金钱和权力在教育领域的肆虐提供了便利,学历不再是寒门提升自身地位的有力武器,反而使得有钱有权而无学者更容易进入统治阶层,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
4、制度不完备条件下的摸着石头过河的经济改革先行放大了社会的不平等,使得原有的权力阶层进一步增强了其经济实力,形成了更为强大的既得利益群体,很难想象他们会有意愿去推动制度的完善。另一方面弱势群体则无力改变现状。
5、价值观和道德水平的下降对社会的破坏是全面和长期的。古代”以仁孝治国“的思想也有其可取之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8 16: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古寒门晋升的几个管道

第一读书
第二军功
第三经商再做官
第四做师爷幕僚


分析一下这几个管道都要读书识字,呵呵


我觉得楼主分析是很好,但是有点太多担心了,农村人口凭借良好的身体素质能继续争取很多机会


您可以看看城市人口的身体素质和抗压能力,我感觉中国什么时候都不能没有农业人口的对各行业的补充,理由:

第一农村人口基数大,身体素质普遍要好于城市人口,优生的机会较多,所以农村人口的潜力还是很多的

第二城市人口的拼搏精神一般是第一代很顽强,但是接下来的往往拘泥于长辈的功绩,进取心和身体素质是稍微弱化了(城市空气水土污染严重,大量人造化学品充斥生活,加上人员拥挤,人的精神状态往往处于高度竞争紧张状态)

第三我们教育资源尽管倾向城市,但是无可否认农村冲杀出来的就平均水平来说,潜力和素质更加优秀,因为在较差环境都能拔尖的孩子潜力是更大

我们一些关键岗位选择还是充分考虑农村人口的身体素质了,比如我们航天员选拔目前都是农村出身的优秀航天员,这实际上就是充分体现了寒门或者说农村人口的良好素质谁都不能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8 16:2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宋代当时就是因为太注重文人了,所以后来腐败了,读书人就愿意耍些小心眼,勾心斗角的,所以宋代的人把文人的地位放的有些过了。其实这句话说得还是很对的“企业中做简单加工类的中小企业,更需要简单劳动的打工者,而具有技术含量的企业,并不一定需要擅长外语者和“名校”学生,他们应该需要那些有基本的技术知识,而且又有经验,能吃苦,肯专研的人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8 18: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fengxinglie于2008-12-18 16:28发表的 :
宋代当时就是因为太注重文人了,所以后来腐败了,读书人就愿意耍些小心眼,勾心斗角的,所以宋代的人把文人的地位放的有些过了。其实这句话说得还是很对的“企业中做简单加工类的中小企业,更需要简单劳动的打工者,而具有技术含量的企业,并不一定需要擅长外语者和“名校”学生,他们应该需要那些有基本的技术知识,而且又有经验,能吃苦,肯专研的人才


我觉得宋朝时是吸取了唐末五代的军人干政的深刻历史教训而全面倾向文人统治,而且宋朝立国时候的战略方向先南后北导致的对契丹征伐失败和西北通道控制的不彻底,最后导致弱宋的结果!

但是宋朝仍然是我们这个国家比较发达的一个朝代,而且赵匡胤作为一个平民皇帝在经历五代十国的乱局后能有着这样的大作为也是很不易的了,赵匡胤的优点就是

父母给的教育基础好,文武兼备
自己在仕途上是后发但是很灿烂,
尤其是赵匡胤的军事天才这点是当时无人能及的,可惜就是他为北伐积累的大量物资被他继任者的失败的战略全给浪费了,这点是历史!

作为一个平民皇帝建立的王朝,赵宋王朝也是很了不起的一个王朝,我们不能说因为他纠正五代的历史教训过头了就否定赵宋的优点,起码宋朝建立时候保持了一个稳定的政治生活局面,要不陈抟老祖说他可以安心了(当听说赵匡胤出世时候的传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3 13:11 , Processed in 0.19721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